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系列课程体系的实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整体的一部分,我们用了五年的时间,进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的研究和改革实践,探索、建立了一整套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评价到实践活动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的体系,旨在不断提高医学人才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达到全面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教育目标,为医学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景湲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7):112-113
高职医学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必须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满足教学体系改革需要为目标,把过去附属于各学科的实验教学体系调整为具有鲜明实验技术特征的“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以适应高职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职教育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全面发展教学观。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以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提出并分析、讨论在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实行“医体结合”的必要性,构建“医体结合”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医体结合”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结合途径3方面10项内容构成。构建“医体结合”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医学和体育在优化生活方式,预防、控制各种常见慢性病发生及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培养高技术应用型医学人才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可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4):399-399,402
业余函授医学教育是医学成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在职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针对医学类“大专函授”教育对象的特征,通过因人施教、整合课程、沟通教学,加强师资、强化管理,以保证教育质量,创立以全面提高教育者素质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较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教育迫在眉睫。妇产科因其患者的独特性,对医生人文素养要求很高。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教育应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制度,培养出优秀的妇产科医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医学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医学专业技术过硬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及人文素养。叙事医学是指遵循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肯定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主体地位,主动探索患者的心理过程,关注患者身心状态,作为一种临床情感实践理性干预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的医学模式。医学人文精神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在近年来兴起的叙事医学中得到了完美体现。妇产科的临床工作具有特殊性质,它更需要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以协助治疗或分娩的顺利进行。因此,叙事医学培养模式与妇产科教学的结合有广阔的前景,有助于培养出更符合社会期待的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和高度医学人文关怀精神的高素质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的观念,其精髓在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与朴素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的产物,中医药学集中国传统文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观之大成,独树一帜地积淀为以追求"和谐"为核心的医学体系.然而,有趣的是,由于中医药学科及其教育的特殊性,当今高等中医药教育究其内涵与外延,不和谐现象竟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我国医学人文素质现状和医学人文精神不足的原因,提出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医学人文与医学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在临床麻醉学课程思政教育建设中,文章提出在理论课中融入医学人文;在临床带教中贯彻人文关怀;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小讲课和以案例为基础的临床模拟教学中,以案例分析为突破口,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弥补专业课程中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导的缺陷。具体实施方法包括教师自觉加强医学人文和课程思政相关内容的学习;梳理临床麻醉学案例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并融入理论和临床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医学人文教学的影像或文字呈现,使得临床麻醉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统一方向,共同进步,构成教书育人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适应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的需要,本文对实施妇产科临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目的是通过教育的主导作用,把以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寓于妇产科教学中,既保持妇产科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能把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培养方法转为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主,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朱斌  黄淑华  刘萍  何芳  许燕文 《中外医疗》2009,28(35):105-105
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开展美学素质培养,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实践,对医学美学教育的重要性、内涵以及开展医学美学教育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精神倡导对人的关怀,主张以人为主体的医学价值观,目前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关怀意识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口腔医学教育并不仅仅要把培养具有口腔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更要把医学人文的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加强医学生与社会和病人的接触,培养情感、训练技能,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是进行医学生医学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医学人文课程综合化施教是临床医学专业“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面向基层、全科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为背景,进行“3+2”5年贯通一体化培养课程设计,确立课程综合、强化体验的医学人文课程综合化改革目标。教学设计以岗位人文胜任力需求为导向,整合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基本知识原理进行专题教学,以CPR教学法为基础,把不同课程有逻辑联系或共同属性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通过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整合,将医患沟通技能训练融于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全过程,把医学人文教育贯通于专业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展开,分析了人文素质与专业教育精准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列表归纳人文素质与妇产科知识的精准融合点。继而以妇产科典型教学为例,阐释了“珍爱生命”“抗挫折能力”等融合点的具体实施,以及对这种精准融合教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教育存在着把医学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分离的“半个人的教育”;走出“半个人的教育”的误区除了认识现状、分析原因外,基本途径在于从课程设计、专业渗透、校园文化、教师培养等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运怀英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9):124-125
“全球化”从物质的流动开始,以资本全球化为核心.资本的全球扩张导致全球范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全球化。这对于高校“两课”教学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世界全球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继续发挥“两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主阵地的功能?如何坚持“两课”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7.
姚丽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F0003-F0003
为适应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的需要,本文对妇产科临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目的是通过教育的主导作用,把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贯穿于妇产科教学中,既保持妇产科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能把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选拔高素质的医学研究人才,引导医学本科教育,文章强调了医学研究生招生复试中临床技能操作等专业素质方面考核的重要性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面对诸多问题,进而把“医学教育现代化模拟实验室”应用在研究生招生复试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林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5):118-119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目标,着眼于受教育的学生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中职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要加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并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成人参与式教学法"在医务人员在岗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瑞华  付强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1):111-112
从医务人员在岗培训的性质、内容和特点出发,将由成人在职教育发展起来的“成人参与式教学法”融入医学专科人员在岗培训中,提高了培训水平,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