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枢椎完整的寰枢脱位 (AAD) ,齿突并不都位于寰椎前结节的正后方并均匀一致地压迫延髓、脊髓。为此 ,笔者复习了 2 3例难复性AAD的临床资料 ,发现 7例有寰椎的偏斜和旋转 ,影像学上表现为齿突偏于寰椎段椎管的一侧。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本组共 7例 ,一般资料见表 1。2 .影像学表现 :本组 7例均具有寰椎前脱位的影像学特征 ,即寰齿间隙 (寰椎枕化时则称斜坡齿突间隙 )增大。但齿突与枢椎体相连 (即枢椎完整 ) ,同时又有齿突偏移和旋转的影像学表现。4例AAD有寰椎偏移 (例 1~ 4 ) ,其中 1例单纯性AAD (例 1)寰齿间距6m…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 对15例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利用椎弓根螺钉技术行枕颈融合术或寰枢椎固定术,其中2例难复型脱位者先行经口入路寰枢关节松解术、1例行后弓切除加枕颈融合术;2例寰椎畸形及1例幼儿行枕颈融合术;其余患者均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随访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7~47个月,平均26个月.15例患者中,症状明显改善13例,好转2例.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27分增加到术后6个月的15分.根据Hirabayashi方法 计算术后改善率,平均改善率为77%,其中优10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颈髓延髓角由术前平均130.3°增加到术后151.7°;术后X线片及CT提示寰枢椎序列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脱落、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 利用椎弓根螺钉技术行枕颈融合术或寰枢椎固定术是治疗游离齿状突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伸直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后路寰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伸直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1~59岁,平均39.2岁.齿状突骨折均为Anderson Ⅱ型新鲜骨折,术前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8.6~14.9分,平均10.7分.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及颅骨牵引术.均于全身麻醉下采用枢法模Vertex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直视下行C1、C2复位固定术.结果 本组患者未发生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寰枢椎骨折脱位均完全复位,术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6 d(平均4 d)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随访12~36个月(平均22个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X线片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所有骨折均呈骨性愈合.神经功能JOA评分13.5~16.9分,平均15.8分.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术中复位、固定可靠、骨愈合率高等特点,为齿状突骨折合并伸直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颅颈交界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颅颈交界畸形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0名经手术治疗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分析椎动脉及椎体骨质的异常情况及相互关系.结果:寰枕融合16例,寰枢椎脱位16例(前脱位),颈椎融合8例,扁平颅底4例,齿状突型颅底陷入8例,寰椎前后弓未闭合5例,蝶枕软骨未闭合2例,齿状突发育不全1例, Arnold-chiari畸形15例.结论:MSCT血管造影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方法可同时观察骨结构与血管走行及周围软组织关系,能够正确诊断和发现少见的畸形,对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高嵩  宋涛 《人民军医》1999,42(3):131-131
1993年3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寰枢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4例,疗效可靠。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1例,女3例;年龄18~56岁,平均31岁。齿状突骨折12例,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合并寰枢椎脱位10例,横韧带断裂6例。手术时间为伤后3周~2年,平均5个月。1.2 手术方式 在颅骨牵引下行寰枢后路融合术。常用方法为:(1)Gauie法,即经后路将寰椎后弓与枢椎棘突用钢丝扎紧并植骨融合;(2)Brooks法,经寰椎后弓两侧各绕钢丝,并经枢椎椎板下穿越,两侧各植一骨块并扎紧钢丝。1.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颈胸石膏或头环背心外固定。常规应用地塞…  相似文献   

6.
三维CT成像在小儿寰枢椎旋转性移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维CT成像 ( 3DCT)对小儿寰枢椎旋转性移位 (atlanto axialrotatorydisplacement,AARD)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和比较 6例小儿AARD在普通CT扫描 ( 2DCT)和 3DCT中的影像表现。结果  ( 1) 2DCT和 3DCT测量 6例患儿寰齿前间距和齿状突侧距的结果基本相同 ;( 2 ) 3DCT显示 6例患儿侧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和旋转 ,2DCT不能显示侧块有无移位和旋转 ;( 3) 6例中 ,2DCT显示 1例同时有寰椎 (C1)和枢椎 (C2 )的异常旋转 (分别为 8°和 35°) ,3例有C2 异常旋转 ( 7°~ 30° ,平均 18.7°) ,2例未发现寰枢椎的旋转异常。 3DCT显示 2例同时有C1和C2 旋转异常 (分别为 11°、30°和 11°、40°) ,4例有C2 旋转异常 ( 9°~ 34° ,平均 16 .5°)。相同病例 ,2DCT对C1和C2 旋转程度的测量低于 3DCT所测得的结果 ;( 4 ) 3DCT发现 1例齿状突发育不良 ,表现为齿状突短平和齿突尖消失 ,2DCT不能观察齿状突的发育状况。结论  3DCT对AARD的诊断作用明显优于 2DCT。 3DCT不仅能准确地、直观地评估齿状突和侧块的移位程度、方向以及寰枢椎的旋转程度 ,而且能发现伴发的寰枢椎尤其是齿状突发育畸形 ,对全面明确AARD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寰枢椎后路三种组合固定技术治疗C1~2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8月至2008年3月,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寰枢关节不稳68例.(1)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32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0例(陈旧骨折7例,新鲜骨折13例),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6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先天性游离齿突并寰枢椎不稳2例;(2)采用经寰椎后弓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20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向后脱位8例,向前脱位4例,齿状突骨折不愈合2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不稳3例,寰枢关节前脱位伴横韧带断裂3例;(3)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经牵引已达复位的可复型及经口前路松解后牵引复位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经颈后路Apofix椎板夹和C1~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果 (1)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32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有3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因后弓细小发生破裂,改用寰椎侧块固定.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术后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另1例枢椎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均无症状,未发现与螺钉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32例患者均获随访6~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已达到骨性融合.(2)采用寰椎经后弓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20例患者共置入枢椎椎板螺钉32枚,枢椎椎板螺钉位于椎板中,无偏斜.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20例随访6~14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X线片未见明显颈椎不稳、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3)16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6例随访8~26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在3~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优5例,良8例,有效2例,无变化1例,无加重患者.内置物无松动、断裂.结论 寰枢椎后路三种组合固定技术是治疗上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固、固定节段短和三维固定的优点,在临床应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组合固定.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可导致脊髓受压甚至患者死亡。不稳的原因是寰枢椎和齿状突骨折及寰横韧带撕裂。本组报告52例.其中33例为齿状突骨折,8例寰枢爆炸性骨折,4例枢椎弓骨折,7例韧带损伤及1例寰枕脱位。新鲜损伤采用非手术治疗,陈旧性者则行寰椎后弓切除和枕颈融合术,或单行枕颈融合术,本文就其临床和X线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结果:33例寰枢椎损伤中12例为多处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C1骨折13例共17处,C2骨折16例24处,C2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6例。轴位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T)显示单纯性寰枢椎关节脱位3、4、4、4处以及C1骨折17、16、17、16处以及C2骨折22、24、24、19处以及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5、6、6、6处。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寰枢椎骨折及脱位情况,可作为寰枢椎损伤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在枢椎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后评价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04年5月经皮枢椎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共21例,其中枢椎体骨折6例,齿状突骨折5例,枢椎体及齿状突联合骨折10例;同时合并寰枢关节脱位7例.内固定术后均摄X线片、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ting, MPR)及VRT成像. 结果本组经枢椎体与寰椎侧块钛合金双枚螺钉内固定10例,经枢椎体与齿状突单枚螺钉内固定11例.VRT成像能清晰显示螺钉轨道全径、螺钉位置及固定角度,并优于X线片及MPR成像.多角度VRT成像显示,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不对称4例,6例经枢椎体与寰椎侧块内固定的单枚螺钉向内侧偏斜,偏斜范围2~5 mm. 结论 VRT成像能消除内固定螺钉伪影,清晰显示螺钉轨道全径,可为枢椎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后疗效评价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4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寰枢椎不稳患者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2~64岁,平均49岁.寰枢椎不稳的原因:齿状突陈旧性骨折10例,游离齿状突畸形16例,横韧带损伤2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32例患者均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监测下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并发症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术前和术后1年神经功能情况. 结果 3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8 min,平均出血量110 ml,术中无食管、神经、椎动脉损伤或脑脊液漏.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 ~31个月,平均19个月.JOA术前评分为9.8分,术后1年为15.8分,改善率为83%.所有患者均植骨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2例患者术后出现舌下神经损伤症状,术后2个月恢复. 结论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可行性、方法、疗效和适应证. 方法 对13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不愈合4例,新鲜齿状突骨折(Aderson Ⅱ C型)2例,寰椎横韧带断裂3例,寰椎骨折4例.13例均采用美国强生Depuy公司生产的后路Summit钉棒系统和山东威高公司生产的PCF钉棒系统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同定(万向螺钉直径3.5 mm,寰椎螺钉长26~30 mm,平均28 mm,枢椎螺钉长24~28 mm,平均26 mm),术后不用外固定或用颈领保护1~3个月. 结果 13例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26枚,枢椎椎弓根螺钉26枚.平均手术时间2.6 h,平均出血量470 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全组患者获得4~25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神经损伤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为72%~91%,平均81%.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松动,1枚寰椎螺钉前端穿透侧块内上皮质约3 mm,但未影响寰枕关节活动,其余位置满意.3~6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获植骨融合.1例寰椎骨折患者出现寰枕腹侧融合. 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具有可行性,如果操作方法得当,疗效较好,适应证较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伴脱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Ⅱ型骨折13例,Ⅲ型骨折5例,均伴寰枢关节前脱位。15例行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例行经皮前路C。关节突螺钉内固定。结果 寰枢关节及骨折复位满意,动力位X线片显示无寰枢椎不稳。16例达到齿状突骨性愈合,1例寰枢关节融合,另1例不愈合。结论 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特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致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上较为少见, 可引起患者头颈疼痛、活动受限、脊髓压迫及神经损害症状。传统治疗策略为前路经口咽或下颌下入路切断齿状突畸形愈合部分, 再经前路或后路进行寰枢椎复位固定融合, 存在经口咽Ⅱ类切口易感染、前后联合入路相关手术风险增加、学习曲线陡峭等不足。后侧方入路可经寰枢侧块关节抵达齿状突, 但不便于处理双侧寰枢侧块关节间隙及内固定置入操作, 而后正中入路相对显露简便、易于掌握。为此, 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4例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致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临床资料, 探讨后正中入路齿状突截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在寰枢椎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对寰枢椎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24例寰枢椎病变的三维CT重建图像,并与常规CT和X线平片比较. 结果 124例寰枢椎病变中,骨折42例,旋转性脱位73例,齿状突发育不良4例,先天性畸形5例.其中X线诊断89例,常规CT诊断109例,MIP诊断121例,SSD诊断122例,MPR及VR诊断124例.结论 三维CT重建能发现轻微旋转脱位及伴发的齿状突畸形,是诊断寰枢椎旋转性脱位的最佳方法;寰枢椎骨折的3D和MPR重建是轴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与常规CT和X线平片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7例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经术前颅骨牵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行寰枢椎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结果 患者寰枢椎椎间稳定性得到恢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48个月(平均24个月),27例患者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可为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提供牢固的三维固定,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寰枢关节失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寰枢关节失稳的MRI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骨性结构的改变包括骨性畸形10例,枢椎骨折16例,肿瘤所致寰枢椎椎体破坏5例.软组织改变包括横韧带断裂7例,咽后壁软组织挫伤出血6例,齿状突与前弓或两侧块间组织嵌入4例.颈段脊髓的改变包括硬膜囊和颈段脊髓受压19例,脊髓信号异常改变10例.结论 MRI对寰枢关节失稳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寰枢椎结合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寰枢椎结合性骨折临床特点、损伤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单纯性寰枢椎结合性骨折患者的致伤原因、并发的脊髓损伤情况、合并伤和影像学表现等进行总结,分析其损伤类型和机制。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1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占我院同期颅颈交界区损伤患者的12%(15/125);所有的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均为混合性外力机制,常见的外力形式有压缩、后伸和侧屈;5例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并发有脊髓损伤,均有齿状突骨折并发寰枢椎脱位;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或融合,自觉症状均有改善,未发生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常见的基本损伤机制可分为过伸 压缩机制和侧屈 压缩机制两类;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主要机制为寰枢椎脱位继发的椎管狭窄;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导致的脊柱失稳可分为寰枢关节和颈2/3关节两个节段;积极的适当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60岁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60~86岁,平均68.1岁.致伤原因:跌伤16例,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4例.寰椎骨折5例;枢椎骨折15例,其中齿状突骨折8例,C2椎弓骨折6例,C2椎体骨折1例;寰枢椎损伤伴下颈椎损伤5例;寰枢椎同时损伤2例,其中齿状突骨折伴寰椎侧块骨折1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椎前弓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1例.并发脊髓损伤4例.保守治疗8例,开放手术治疗8例,微创经皮手术治疗12例.结果 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保守组与传统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经皮组短于保守组与传统手术组(P<0.05).保守治疗组2例死亡,开放手术组1例死亡,其余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6个月,平均16.8个月.保守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50%,开放手术组为72%,微创手术组为75%.保守治疗组中4例发生并发症,传统手术组3例,微创手术组2例.结论 老年上颈椎损伤发生率较高,其损伤特点以低能量暴力为主,损伤类型以齿状突骨折最常见,具有脊髓损伤发生率低、漏诊率高等特点.在排除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手术治疗特别是微创手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本科自 1999年 1月以来 ,对 6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 ,采用Apofix系统治疗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中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2 1~ 62岁 ,平均 4 2 .4岁。损伤类型 :3例为新鲜伤 ,3例陈旧伤。齿状突骨折类型 :Ⅱ型 4例 ,Ⅲ型 2例。损伤距手术时间 :7d~ 9a。其中合并有脊髓损伤 5例 ,均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 ,肌力减退 ,行走因难 ;1例仅感颈后局部酸痛、活动不适。2 治疗方法 对伴有脊髓损伤的寰枢椎不稳患者除全身综合治疗外 ,4例行颅骨牵引 ,2例行Halo -Vest架复位固定。复位满意及病情稳定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