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枢椎完整的寰枢脱位 (AAD) ,齿突并不都位于寰椎前结节的正后方并均匀一致地压迫延髓、脊髓。为此 ,笔者复习了 2 3例难复性AAD的临床资料 ,发现 7例有寰椎的偏斜和旋转 ,影像学上表现为齿突偏于寰椎段椎管的一侧。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本组共 7例 ,一般资料见表 1。2 .影像学表现 :本组 7例均具有寰椎前脱位的影像学特征 ,即寰齿间隙 (寰椎枕化时则称斜坡齿突间隙 )增大。但齿突与枢椎体相连 (即枢椎完整 ) ,同时又有齿突偏移和旋转的影像学表现。4例AAD有寰椎偏移 (例 1~ 4 ) ,其中 1例单纯性AAD (例 1)寰齿间距6m…  相似文献   

2.
CT诊断自发性寰枢椎旋转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4.
军事训练中颈椎损伤时有发生,其中寰枢椎半脱位损伤较以往增加,这可能与近年来训练科目的改变和强度增加有关。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共收治因军事训练而致颈椎椎半脱位2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0例均为男性;年龄18~21岁,平均19.1岁。第1年新兵16例,第2  相似文献   

5.
寰枢椎骨折与脱位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提高上颈椎骨折与脱位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自1987年1月~1997年1月10年间共收治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162例,上位颈椎损伤36例,占颈椎损伤病例的22.2%。其中枕寰关节脱位1例,寰椎横韧带损伤3例,寰椎骨折3例,齿状突骨折或合并寰枢椎脱位26例,Hangman骨折3例。交通事故伤30例,高处坠落伤6例。临床均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有不同程度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者25例。根据损伤类型,分别采用枕颈框架植骨融合术,Brook-Jenkin寰枢椎融合术,齿状突直接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前路椎体双螺钉固定术。所有病例,术前首先行头颈部双向牵引复位。结果36例病人随访6~96个月,平均48个月,X线显示所有病人术后上颈椎稳定性可靠,脊髓受压症状与体征消失。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直接内固定,能保持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手术指征、技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30例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43.5岁,病程1周~16年。3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22例伴不同程度四肢感觉和运动障碍;4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8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及7例横韧带断裂的患者行后路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无断钉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无感染,X线检查提示寰枢椎的解剖关系得到恢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6~18个月,X线及三维CT提示:获得骨性融合;随访中,螺钉未出现松动、断裂,位置满意。结论在对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治疗上,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能有效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提高融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高嵩  宋涛 《人民军医》1999,42(3):131-131
1993年3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寰枢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4例,疗效可靠。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1例,女3例;年龄18~56岁,平均31岁。齿状突骨折12例,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合并寰枢椎脱位10例,横韧带断裂6例。手术时间为伤后3周~2年,平均5个月。1.2 手术方式 在颅骨牵引下行寰枢后路融合术。常用方法为:(1)Gauie法,即经后路将寰椎后弓与枢椎棘突用钢丝扎紧并植骨融合;(2)Brooks法,经寰椎后弓两侧各绕钢丝,并经枢椎椎板下穿越,两侧各植一骨块并扎紧钢丝。1.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颈胸石膏或头环背心外固定。常规应用地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Ⅲ系统设计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在TARP-Ⅱ的基础上设计改良TARP-Ⅲ:将钢板的枢椎螺孔向上向内各移1~2 mm,使固定的枢椎椎体钉改成椎弓根钉固定或关节突钉固定;将钢板的螺孔增设一个可万向活动的自锁环和万向导钻;进行枢椎三种螺钉固定的抗拔出力试验;并将TARP-Ⅲ应用于44例复杂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枢椎采用经口椎弓根固定或关节突固定.结果 (1)枢椎三种螺钉固定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枢椎前路椎弓根螺钉(593.1±97.8)N、枢椎关节突螺钉(469.9±73.3)N和枢椎椎体螺钉(395.2±75.1)N.结果 显示,三种固定方式的最大拔出力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应用44例,获得5~38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观察寰枢复位、寰枢节段椎管减压,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本组有36例达解剖复位,8例接近解剖复位,脑干脊髓角基本纠正,颈髓均得到充分减压.按尹氏颈髓受压减压效果评估方法 评估,颈髓减压改善率平均88.2%.脊髓功能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达76.6%.结论 TARP-Ⅲ及其枢椎椎弓根钉或关节突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等性能明显优于TARP-Ⅱ的枢椎椎体钉固定,加之钢板螺钉和螺钉的万向自锁机制的设计使之更加完善,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linical advantage of 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Ⅲ.Methods Design of TARP-Ⅲ was based on TARP-Ⅱ.The screw hole in the axis was moved 1-2 mm upwards and inwards in a plate which turned a vertebral screw into a pedicle screw or an articular process screw.A polyaxial self-lock ring and polyaxial guiding drill were added to the crew hole of the plate.Finally,the withdrawal resist ence force of the three axis screws was tested and TARP-Ⅲ was used in 44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The axis was fixed with the pedicle screw or the articular process screw.Results The maximum withdrawal resist ence force of the anterior pedicle screw,the articular process screw and the vertebral screw in the axis was(593.1 ± 97.8)N,(469.9 ± 73.3)N and(395.2 ± 75.1)N 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among three fixation methods(P < 0.05).All 44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5-38 months(average 18 months),which showed complete anatomic reduction in 36 patients and appropriate anatomic reduction in eight,with basic correction of the angles between the brain stem and the spinal cord and sufficient de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ord.The decompression rate of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 was average 88.2% according to the Yin evaluating method of cervical cord decompression.The improvement rate of spinal cord function was average 76.6% according to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score.Conclusion With the design of polyaxial self-lock mechanism,TARP-Ⅲ with the pedicle screw or the articular process screw surpasses TARP-Ⅱ with vertebral screw in aspect of biomechanics.  相似文献   

9.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比较常见,由于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尚不足,有可能漏诊而造成严重后果。复习近期献,对其解剖学基础、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寰枢椎骨折与脱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几年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骨关节损伤非常广泛 ,对骨关节损伤的诊断、分型、手术指导取得了良好的临床价值。有关寰枢椎骨折与脱位的螺旋CT三维重建国内报道甚少。本组对 16例寰枢椎骨折与脱位患者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 ,就其应用意义进行探讨。1 资料和方法本组 16例寰  相似文献   

11.
经口咽前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寰枢椎脱位伴高位脊髓压迫症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治疗较为棘手。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笔者就近年来经口咽前入路的各种减压及内固定手术及其相关治疗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述。认为经口咽前入路手术虽开展不广泛,但随着对颅颈交界区生理和病理解剖的深入了解、显微外科技术的积极应用、新技术的开展以及并发症的积极预防,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压迫症已日趋成熟,将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脱位是不太常见的一种创伤,踝关节侧方脱位更属少见,查阅几年来的资料未见有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3例,其中3例均为男性,年龄28~56岁,车祸伤2例,砸伤1例,齿状突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2例。按D ickm an等根据横韧带及骨性结构的损伤程度及范围分型[1]:ⅠA型2例,ⅡB型1例。观察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力学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植骨均得到骨性愈合,与术前X线相比,侧块椎弓根螺钉及固定钛缆无断裂、松动及脱落征象。结论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即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减少了钛缆断裂等并发症,又给了植骨块一个很好的固定,更好的促进了植骨融合,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损伤,但同时合并寰枢椎脱位者在目前国内文献中则罕有报道;1998年1月~2003年2月,我科共收治各型颅脑损伤病例526例,其中合并寰枢椎脱位者36例,占6.8%。现就其诊治的经验教训及随访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难治性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儿童难治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7年1月,对7例寰枢椎难治性脱位的患儿采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时辅以寰枢椎间植骨.结果 7例患儿寰枢椎脱位得到复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14个月(平均10个月),影像学显示患儿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寰枢椎难治性脱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价镁合金与钛合金制备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钢板(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系统治疗寰枢椎脱位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测试镁合金材料制备TARP系统的可行性,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1例典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并与临床已经应用的钛合金材料制备的TARP系统进行CT薄层扫描,获得DICOM图像数据.导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模拟使用钛合金与镁合金两种不同材料制备TARP系统进行复位与内固定,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计算两种不同材料内固定后寰椎、枢椎、内固定材料以及C2/3的关节突关节应力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所建寰枢椎脱位复位与内固定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好,共包含53586个节点、180784个单元;(2)在模拟头颅位于中立时,应力集中区域分别为C2/3关节突,其次是寰椎前弓、后弓和侧块;再次为C2椎弓;(3)镁合金和钛合金两种材料制备的TARP系统,在相应的力学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应用CT扫描获取寰枢椎空间结构信息建立的寰枢椎模型可用于生物力学试验;(2)采用现有的钛合金TARP系统治疗寰枢椎脱位,保持寰椎前弓、后弓完整,侧块处植骨融合确实,可以更好保持寰枢椎的稳定性;寰枢椎融合后,相邻节段的关节突受力增加,加速退变,应密切随访;(3)相对于钛合金TARP,采用镁合金材料制备TARP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前述应力集中区域的峰值降低,应力分布均匀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全组病例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6~34个月随访,平均20.4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时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寰枢椎损伤的CT诊断(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CT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寰枢椎损伤4 CT扫描资料。结果 寰椎骨折8例,齿状突骨折24例,枢椎椎体骨折4例,枢椎椎弓骨折11例,单纯性寰枢关节间脱位3例。CT全部诊断正确;X线平片诊断正确34例。结论 CT能够清楚地显示寰枢椎骨折和脱位的情况,能准确确定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的稳定性。CT是寰枢椎损伤最好的检查方法,应该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20.
CT三维重组在寰枢椎半脱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枢椎半脱位是斜颈常见原因之一,临床根据头颈部固定性偏斜,颈部疼痛,结合常规X线摄片来确诊.近年来,螺旋CT的出现为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多平面重组法(multiplanar reformatting,MPR)和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这两种方法已成为诊断寰枢椎半脱位的金标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