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148例高血压病患者伴有左室肥厚(LVH)及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高血压病患者伴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病伴LVH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92.5%,明显高于不伴LVH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0%,ST段下移组Kleigtr's分级及Lown's分级≥3级的心律失常明显高于无ST段下移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伴有LVH及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有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
陈聪  官亮  魏江涛  余国珍  万玲 《江西医药》2008,43(11):1188-118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84例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LVH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及102例无LVH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Holter),分析并比较两组间各类心律失常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房早(PAC)、房扑(AFL)、房颤(AF)、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房室传导阻滞(AVB)、室性心律失常(VA)、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CVA)发生例数分别为:79(94.05%)、29(34.52%)、41(48.81%)、22(26.19%)、15(20.60%)、75(89.29%)、40(47.62%),对照组则分别为:65(63.73%)、11(10.78%)、19(18.63%)、6(5.88%)、5(4.90%)40(39.22%)、18(17.65%),观察组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人高血压L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老年高血压伴LVH患者应给予积极降压及抗心律失常治疗,并积极逆转左心室肥厚,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减少猝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与心律失常相关性。方法对164例EH患者,进行心电图(ECG)、Horlter、超声心电图(UCG)检查,测定心律失常、左室肥厚、左房内径。结果心律失常占90.2%,其中房性心律失常占88.4%,室性心律失常占56.5%,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占29.6%,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占40.9%,AVB占1.8%,左室肥厚(Left Ventricnlorhypeitrophy LVH)组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无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扩大组(LAD)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与左房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患者房性心律失常高于室性心律失常,高级别心律失常与LVH、LA扩大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40例,分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组20例,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20例,健康正常组20例,用全自动十二导联心电图测定其Q-T离散度数值,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Q-T间期测量值为56.3±9.2,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4%,而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Q-T测量值为30.4±7.5,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3%,将康对照组,Q-T测量值30.4±6.8,机型心律失常发生率23%。结论血压升高不会影响Q-T离散度,只有合并左心室肥厚,才影响Q-T离散度,使其增大,且心律失常发生率亦明显增加,呈正相关,Q-T离散度可作为检测心脏事件的无创性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刘冬梅 《河北医药》2011,33(13):1992-1993
近年来,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脉压(PP)增大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1]。本文通过对7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以期分析动态脉压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1例,按脉压大小分为2组:  相似文献   

7.
刘红源  刘蓉 《云南医药》1998,19(2):148-148
高血压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刘红源刘蓉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无论是否进行有效的降压治疗,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复杂性均高于同龄组的正常血压者,且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与左心室肥厚呈正相关。本文用Holter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检测,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雷玲  张彤 《云南医药》1996,17(4):261-262
分析400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发现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左室肥厚组,如左室肥厚同时伴血压升高及高龄,更易发生恶性室律失常,提示左室肥厚是高血压病恶性室律失常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赵文兰  徐秀云 《江苏医药》1995,21(4):286-287
我院于1992年1月至1994年4月收治高血压病患者140例,其中高血压在心室肥厚(LVH)者65例,无左心室肥厚(NLVH)者75例,本文对其心律失常的发生作对比分析并引证文献讨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时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原因。资料与方法高血压病诊断按WHO标准,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王晓卉,张亮清山西纺织印染厂职工医院阎引婵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杨国闻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我们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了43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和29...  相似文献   

11.
左心室肥厚对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对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08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70.50岁)根据B超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LVH分为轻、中、重型,分析随着LVMI的增高无左室肥厚(NH)、向心性肥厚(CH)、离心性肥厚(EH)及扩张性肥厚(DH)四型的分布情况并观察对比每型患者的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及E峰与A峰比值(E/A)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LVMI的增加,CH逐渐向EH、DH转化(P<0.01);E/A≤1的发生情况在各型之间无显著差异.而EH、DH型FS、EF与NH、CH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LVH患者中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出现较早,可发生在LVH之前,而随着病情的发展,EH、DH型LVH的收缩功能损害 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降压及改善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 :6 1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31例 ,给予倍他乐克片 2 5~ 5 0mg ,每日 1~ 2次 ,对照组 30例 ,复方降压片 1片 ,每日三次。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后 ,继续服药 12~ 16周 ,平均 13.2周。采用多普勒血流显像 ,用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照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心室肥厚、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 (P <0 .0 1) ,治疗组心率及外周阻力显著下降 (P <0 .0 5~ 0 .0 1) ,心房内径变小 (P <0 .0 1) ,左室重量指数降低 (P <0 .0 1)。左室舒张功能指标 :A峰降低 ,E峰增高 ,A/E比例降低 ,峰值充盈率及标准化峰值充盈率均升高 (P <0 .0 1)。结论 :倍他乐克在显著降压的同时 ,还可使肥厚的心肌发生逆转 ,明显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了解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105例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左质量指数、工室身血分数、24小时室性早搏总数Lown’s分级和QT离散度,分析VPCS与QTD、LVEFLVMI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生  刘丽  王慧珍 《河北医药》2009,31(15):1945-1946
近年来,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研究对35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就其发生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00例,分别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借助超声检测并计算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僵硬度指数β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二者在不同人群中的水平,并分析相互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β值分别为19.23±3.11和10.94±2.12,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LVMI为(128.70±30.47)g/m2高于对照组的(97.83±20.75)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肥厚组的β值与LVMI均最高,其次为左室非肥厚组,对照组最低,高血压患者的LVMI同β值呈显著正相关(r=0.801,P〈0.05)。结论无创监测颈总动脉僵硬度指数β,可用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临床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对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1—2级原发性高压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80-160mg,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室结构和舒张功能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减低(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心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缬沙坦有较好的降压疗效,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主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对一组高血压病人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和Deverux标准确定有左心肥厚(LVH)的44例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旨在了解老年高血压病并LVH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对象和方法一、对象:全部病例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的男性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诊断、分期按1979年郑州会议标准.Ⅲ期病人不选入。入选者近一月内无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对72例EH伴LVH者给予13服替米沙坦片40—80mg/a,1次/d,疗程20周,每周测血压1次,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LVH情况和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比较,72例EH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地控制血压,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的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出左房内径,左室肥厚及心律失常情况。根据心脏彩超检测结果分为左心房肥厚与非左心室肥厚组,对两组患者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心室肥厚组明显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何芳  罗亦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91-593
目的探讨夜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左心室肥厚和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夜间高血压患者,按静息心率(RHR)水平分为三小组:70次/min以下为Ⅰ组,70~80次/min为Ⅱ组,80次/min以上为Ⅲ组,和同期140例健康体检患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血脂、心率、动态血压和超声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夜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第Ⅲ组患者的白昼、24h、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脉压均显著高于第Ⅰ、Ⅱ组(P<0.05),白昼、24h、夜间平均舒张压相对于第Ⅰ、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三组患者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RHR增加,IVST(interventricular septalthickness)与LVPW(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和LVMI(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水平增加,I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水平则降低;观察组中三组患者血脂水平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增加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的水平呈升高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呈降低趋势。结论夜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其动态血压,左心室肥厚和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应注重考察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