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对其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精神科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训练、社交基本技能训练及应对不良情绪能力训练四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为期12周.结果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定,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自我效能显著提高,对照组无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能力训练能有效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意象对话疗法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过程中所起作用.方法 选择开放式管理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给予工娱疗法和集体活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每周一次共8周的意象对话疗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复状态量表(MRSS)以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各评定一次.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6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MRSS总分与各分量表分以及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意象对话疗法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利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给予以社会功能训练为主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康复状态量表( MR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MRSS评分、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7,(7):504-506
目的:观察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好转准备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实验组采取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的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入组时和随访1年后的依从性、精神评估、社会功能缺陷评估以及复发率等,分析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1年后复发13例,复发率28.9%;对照组患者1年后复发22例,复发率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依从性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的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和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组内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可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程式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工娱治疗,训练组另接受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程式训练8周.采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大体评定量表(GAS)、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在入组时、训练8周末和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分别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和再住院情况.结果 入组前,训练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程式训练后8周末、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训练组SAPS、SAN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A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SSSI评分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训练组复发率(10.6%)和再住院率(20.0%)均低于对照组(30.4%)和再住院率(43.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程式能够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生活技能训练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研究组同时予以生活技能训练3个月,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ADL总分明显下降,研究组训练前与训练后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与对照组GQOLI评分总分及各维度分均有提高,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提高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与生活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药物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训练组按照《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结果干预后训练组的服药依从、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与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我药物管理应用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是可行、经济、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程式化作业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实验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程式化作业治疗,观察两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4.00%,实验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P<0.05),两组间临床效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式化作业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损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和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临床症状及治疗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正念疗法和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比较两组出院后临床症状、药物自我技能掌握程度,以及依从性水平、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PANSS评分、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正念疗法药物自我技能掌握程度评分、整体依从性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BRI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恶化率及暴力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疗法和药物自我管理技能培训有助于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自我技能掌握程度及依从性水平,增强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随访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状况,探讨森田疗法结合精神康复治疗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工娱治疗,护理常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森田疗法结合精神康复治疗。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第4、8、12周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2组PANSS总分均呈下降趋势,研究组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组SSPI总分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组升高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5.423,175.167,142.368;221.574,132.671,115.132;P0.01)。结论:①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障碍;②森田疗法结合精神康复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精神康复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药后药物自我处置训练结合定期电话随访情况下,患者病情恢复以及后期复发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我院治愈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观察组采用药物自我处置训练配合定期电话随访,进行心理沟通,期限为1年;对照组不给予药物治疗,仅进行电话随访。分别在入组时、3个月、6个月、1年时评价两组之间的阴性、阳性症状评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结果随访结束后,分析两组PANSS,观察组效果要好于对照组;对比社会功能筛选量表,观察组要比对照组下降明显;观察组的康复状态量表(MRSS)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每组数据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自我处置训练配合信息化随访对控制精神分裂患者复发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131-134
目的探讨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收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给予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自知力治疗和态度问卷(ITAQ)、用药依从性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干预后,SDSS总分(8.25±4.12)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ITAQ评分(11.07±4.12)分高于对照组(8.01±5.02)分(P 0.05);且研究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自知力及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精神病症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职业治疗训练项目,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职业治疗能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人际交往能力评估问卷评定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结果人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体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俨〈0.05),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俨〈0.051。结论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粤北地区瑶族与汉族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瑶族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为研究组,汉族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来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的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总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粤北地区瑶族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汉族,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医疗服务、社会及家庭的支持系统是影响瑶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及残留期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将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心理治疗,将进入缓解期及残留期精神分裂症的234例患者分成综合干预治疗组及用单纯药物治疗组各1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缺陷和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3.78、3.15,均P<0.05).观察组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 =2.58,P<0.05).进入缓解期及残留期后,综合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总分显著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t =8.97、2.27,均P<0.05).结论 综合干预有利于减少精神分裂症缓解期及残留期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计算机认知矫正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纳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BACS评分、SDS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观察组治疗8周后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认知矫正对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有效,且可减轻社会功能缺陷,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陈丁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4,(4):138-139,142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PANSS评分、复发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7%,对照组的复发率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可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病程个案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收治的的1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取全病程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阴性与阳性症状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个人与社会表规量表以及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治疗半年后、1年后及2年后的阴性与阳性症状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半年后、1年后及2年后的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半年后、1年后及2年后的生理领域、生存质量、独立性领域以及精神支柱等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全病程个案管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能力、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合并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仅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同时合并劳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康复训练措施;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住院患者康复疗效量表(IPROS)进行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评定并比较两组评分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BPRS和IPROS评分从第4周起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BPRS和IPROS评分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BPRS和IPROS评分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合并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社交能力及认知功能,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