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伟娜  王涛 《医药导报》2011,30(11):1510-1511
目的建立甲硝唑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的要求进行方法学验证,细菌计数采用低速离心 薄膜过滤法,真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控制菌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与低速离心 薄膜过滤法。结果细菌、真菌及酵母菌的回收率均>70.0%,控制菌检查中,各阳性试验菌均检出,阴性对照无菌生长。结论薄膜过滤法与低速离心 薄膜过滤法可消除甲硝唑栓的抑菌作用,适用于该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2.
加味藿香正气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加味藿香正气丸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均采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结果加味藿香正气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回收率<25%,对白念珠菌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回收率为10.7%。采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5株代表菌株的回收率均>70%;控制菌检查,实验组检出,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结论可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加味藿香正气丸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 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均采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 结果 加味藿香正气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回收率<25%,对白念珠菌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回收率为10.7%.采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5株代表菌株的回收率均>70%;控制菌检查,实验组检出,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 结论 可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甲硝唑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修订版的新要求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了薄膜过滤法对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的检查。结果细菌、真菌及酵母菌的回收率均70.0%以上,控制菌检查中,各阳性试验菌均捡出,阴性对照无菌生长。结论薄膜过滤法可消除甲硝唑栓的抑菌作用,适用于该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5.
张崇生  丁玲  陶建亮  许秀娟 《医药导报》2010,29(11):1500-1501
目的建立氧氟沙星眼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细菌数、真菌及酵母菌数和控制菌均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5株代表菌株的回收率均>70%。控制菌检查,试验组检出,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结论氧氟沙星眼膏可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乙酰螺旋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离心沉淀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方法验证。结果乙酰螺旋霉素片细菌计数采用离心沉淀集菌+薄膜过滤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控制菌采用离心沉淀集菌+薄膜过滤法。结论确立了乙酰螺旋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李志红  王小妮  付彬 《中国药业》2009,18(24):40-41
目的研究丹鹿通督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通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确认丹鹿通督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丹鹿通督片的控制菌采用常规法检出,细菌计数采用低速离心-薄膜过滤法,霉菌、酵母菌常规法检出。结论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细菌计数、控制菌检查采用离心沉淀联合薄膜过滤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结果: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验证中各验证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验证中可检出验证菌。结论: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4种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方法验证。结果确立了4种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论真菌可用常规法进行微生物限度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检查;可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的细菌菌落数检查。  相似文献   

10.
魏鸿雁  谢志军  贾晓光 《医药导报》2012,31(8):1072-1074
目的建立大蒜素粉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以薄膜过滤法、离心集菌法进行验证。结果大蒜素粉对细菌和真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为消除药物抑菌活性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总数、真菌及酵母菌总数的检查,采用离心集菌法进行大肠埃希菌的检查。结论大蒜素粉具有抑菌活性,须采用特殊方法消除其抑菌活性后才能检测微生物真实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盐酸环丙沙星乳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通过对培养基稀释法、中和法及薄膜过滤法等方法的试验研究;采用薄膜过滤法,用0.1%蛋白胨水溶液作冲洗剂,进行细菌计数及控制菌检查。霉菌、酵母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结果:在3次独立平行试验中,试验组菌数和稀释剂对照组菌数的回收率均不低于70%。控制菌的试验组、阳性菌对照组均检出相应的控制菌,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试验,该方法可用于盐酸环丙沙星乳膏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氧氟沙星栓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验证。方法采用低速离心、薄膜过滤中和法联合法进行细菌计数测定,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真菌计数测定,采用薄膜过滤中和法进行控制菌检查。结果确立的方法可以较好的溶解样品,使易于过滤,降低冲洗量,验证结果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适合氧氟沙星栓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紫金透骨喷雾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紫金透骨喷雾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验证,通过比较回收率来确定适宜的检查方法。结果:采用薄膜过滤法,各试验菌在样品中的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能够很好的消除紫金透骨喷雾剂的抑菌作用;而平皿法试验菌的回收率不能达到试验要求。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紫金透骨喷雾剂的微生物限度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的要求进行替硝唑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研究。方法:采用改进的供试液制备方法、薄膜过滤法,进行3次独立平行试验。结果:计数法验证中,5株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假丝酵母、黑曲霉)的回收率比值均在0.5~2范围内;控制菌检查中,各阳性试验菌均检出,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结论:替硝唑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益肝灵软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验证,通过比较回收率确定适宜的检查方法。结果:益肝灵软胶囊用培养基稀释法(0.5ml/皿)进行细菌计数检查;用平皿法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检查;按常规法进行控制菌的检查。结论:建立了益肝灵软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合理有效,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龙胆泻肝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药典规定的常规法和稀释法,通过验证确认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控制菌的检查。结果: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方法验证中回收率在70%以上;控制菌方法验证中阳性对照菌检出,阴性对照菌未检出。结论:龙胆泻肝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数可以采用常规法或稀释法进行检查,控制菌检查可以采用常规法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医院制剂复方青香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制剂通则1105,1106中的方法对复方青香胶囊各试验菌进行回收率试验,并采用常规法检查、选择分离和培养控制菌.结果:复方青香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供试液稀释法(1:20)进行需氧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常规平皿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复方白及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进行研究,建立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分别采用培养基倾注法、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采用常规法、薄膜过滤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微生物计数方面,培养基倾注法不能满足要求,采用薄膜过滤法,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各实验菌株回收比值均在0.5~2.0的范围内。控制菌检查方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采用分膜过滤联合培养基稀释法,铜绿假单胞菌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试验组菌株均生长良好。结论:薄膜过滤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可消除样品抑菌活性,适用于复方白及液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环吡酮胺阴道栓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进 《中国药房》2008,19(28):2216-2217
目的:建立检查环吡酮胺阴道栓微生物限度的方法。方法:采用平皿法及薄膜过滤法对其进行验证,比较人工污染细菌的回收率来确定适宜的细菌、霉菌检验方法。结果:平皿法,人工污染细菌的回收率仅有大肠埃希菌大于70%,霉菌回收率为0%;薄膜过滤法,细菌冲洗量为200mL,霉菌冲洗量为300mL,控制菌冲洗量为200mL,细菌及霉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结论:薄膜过滤法可用于该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