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和膜受体的纳米级囊泡,介导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物质转运,涉及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发现,其在多种肝脏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肝细胞癌、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衰竭等。外泌体在各类肝脏病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肝病新的潜在治疗手段和治疗靶点。本文就外泌体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对肝脏疾病潜在的诊治价值进行归纳,为从外泌体角度认识肝脏疾病发生与发展及其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外泌体是细胞核内体和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的膜性囊泡,能携带蛋白质和各种RNA到靶细胞,调控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因在疾病的检测、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各类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肝脏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综述。一、外泌体的生成机制与特点外泌体(exosome)最初是从体外培养的羊网织红细胞的上清液中发现的[1],由细胞核内体萌发形成多泡体(MVB  相似文献   

3.
汪增秀  赵宏宇  吴卫锋  宋金云 《肝脏》2023,(8):1001-1004+1010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150 nm的双磷脂膜囊泡,包含大量特定的细胞内容物,如miRNA、mRNA、lncRNA、DNA、蛋白质、脂质等,靶向作用于受体细胞,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外泌体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用于监测和评价各种肝脏疾病的诊疗情况,在肝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尿液中的外泌体被认为是非侵入性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血液中的外泌体被认为是微创分子生物标志物,有可能代替以往的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技术,用于不明原因肝病的早期检测和预后。此外,外泌体及其携带组分参与了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和迁移等生理过程,因此可能是不明原因肝病的潜在治疗手段和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对外泌体的基本特性及不明原因肝病中外泌体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不明原因肝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释放的纳米级囊泡。该囊泡由脂质双层膜组成并包裹各种生物分子, 通过靶向受体细胞释放内容物来发挥细胞间通讯作用。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动脉血管中脂质堆积引起的慢性炎性疾病, 各种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都具有特异性, 其作为多面信使介导斑块内的细胞间信号传递, 在AS进程中发挥着双向调控作用。外泌体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AS的诊断, 抗炎性外泌体和工程化外泌体也为AS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本文就AS斑块中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AS疾病的双向调控作用以及外泌体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內吞-融合-外排"等过程形成的直径在30~100 nm的胞外囊泡。多种细胞均可以释放外泌体,这些外泌体可携带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的生物分子,参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及物质交换,调节体内多个系统的生理病理过程,其在多种肝脏疾病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肝癌、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对外泌体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直径在30~100 nm的囊泡,作为载体传递其内容物至靶细胞发挥生物学效应。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脂肪组织来源的外泌体是循环内外泌体的重要来源,脂肪细胞通过外泌体内容物与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脏、骨骼肌等细胞或器官进行对话,参与肥胖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脂肪细胞外泌体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绝大多数细胞均能够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微囊泡。外泌体分泌细胞中核内体生成多泡小体,多泡小体与细胞膜融合将外泌体释放到细胞外。因此,外泌体可选择性携带、转运母细胞的胞内成分,如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因而具有强大的生物学功能~[1]。被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的外泌体可直接被邻近细胞摄取或随体液到达远处部位再被其他细胞摄取,进而改变受体细胞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在细胞间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30~100nm的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的细胞外膜泡,高度特异、拥有双脂质层结构。外泌体可以携带有功能的miRNA和蛋白质等生物信号分子并将其传递给靶细胞从而影响靶细胞的功能。在调节机体局部微环境和细胞间通讯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携带的分子会发生改变,例如mRNA和miRNA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信号,而这些分子的改变与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本综述通过对近几年外泌体在结核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研发结核疫苗和探讨结核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细胞外囊泡是双层脂质膜小囊泡,可以由大多数类型的细胞释放,并在大多数体液中可检测到,细胞外囊泡可将其生物活性成分转移到受体细胞或激活靶细胞中的信号转导,发挥细胞间通讯的关键功能,从而参与多种疾病包括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上升,除有创的肝活组织检查外,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肝脏炎症诊断或纤维化分期方法,寻求相应的无创循环标志物的研究持续活跃,细胞外囊泡是其中较受关注者之一。为此综述了目前关于细胞外囊泡的物理特征、生物成分和分离方法的知识,并介绍了利用循环细胞来源囊泡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新标志物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由细胞内多囊泡体形成,携带脂质、蛋白质、编码和非编码RNA以及线粒体DNA等多种生物大分子,在体内可由包括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免疫细胞在内的不同细胞类型释放,起着细胞间通讯的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外泌体参与了HBV感染导致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及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望成为HBV感染相关性HC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本文综述了外泌体在HBV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CHB和H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重要性,以期为该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SS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 T、B细胞异常增殖, 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外泌体是包含蛋白质和核酸的小囊泡, 是细胞外囊泡的一个亚型, 在多种生物学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包括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 参与多个病理生理过程, 可以揭示疾病发病机制。此外, 外泌体其生物降解性好、免疫原性和毒性低、能穿透血脑屏障, 这意味着外泌体在SS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免疫器官,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携带蛋白质、脂质、DNA和RNA等多种分子,研究发现其在多种肝脏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阐述了外泌体在非肿瘤性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将它们作为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手段的相关研究进展,认为应该深入研究外泌体的生物发生、释放及其在疾病中的确切机制,为非肿瘤性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外泌体为大小在30~100 nm之间,是由分泌前细胞内的多泡体反向出芽而产生的纳米级囊泡。从功能上看,外泌体能够封装和传送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并释放到细胞外空间,通过细胞间通讯从而影响邻近及远处的细胞功能。不仅如此,外泌体组成成分和生物含量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其还可作为细胞功能变化或疾病的指示子。近年多项研究表明,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将从外泌体的产生和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潜力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的磷脂双分子层小囊泡,内含丰富而复杂的生物分子,如DNA、mRNA、microRNA(miRNA)、脂质和蛋白质。外泌体可由大多数种类细胞分泌和摄取,通过细胞间运输的方式完成信息传递。外泌体被受体细胞摄取后,释放其中所含生物活性物质,用以调节受体细胞生物过程,如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外泌体及其内容物的变化与多种疾病有着重要联系。近年来,关于外泌体miRNA在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并且不同来源的外泌体miRNA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本文简要回顾了外泌体miRNA在病毒性肝炎相关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并提出外泌体miRNA可能是针对HCC微环境的免疫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纳米级囊泡,其可以将功能性蛋白质、代谢物和核酸等物质转移至受体细胞,进而发挥细胞间的通讯作用。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向胞外分泌的小囊泡——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sExos)可以运输多种细胞成分并与靶细胞融合,介导局部和系统性的细胞间通讯,从而调节受体细胞生物学行为。此外,ADSCs-Exos还在许多疾病中显示出较大的治疗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ADSCs-Exos在伤口愈合、肥胖、糖尿病、COVID-19、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是来源于细胞的囊泡小体,在脂质膜的保护下富含脂质、蛋白质、RNA等生物活性分子,对受体细胞发挥多向调节功能。本文主要对外泌体的基本特性、肝脏疾病中外泌体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内含多种细胞特异的脂质、核酸及蛋白质等,参与细胞间通讯,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外泌体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现就外泌体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在心血管病诊疗中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外泌体(exosome)是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纳米级别的基质囊泡,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内含多种细胞特异的脂质、核酸及蛋白质等,主要参与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以及细胞信号通路调节等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外泌体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机制,对未来临床预防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及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综述外泌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提示外泌体是一种新的细胞间通讯系统,能被大多数细胞释放和吸收,在受体-配体间传递信号分子诱导功能的变化,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心肌细胞凋亡以及促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来源于多泡体通过溶酶体降解或者通过质膜融合以及胞内囊泡的胞外释放。外泌体被归类为促进细胞间通讯的"生物活性囊泡"的最新家族成员,可以携带各种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外泌体内容物的释放可触发靶细胞中的多种反应。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宿主外泌体的内容物会发生改变,其成分的鉴定为揭示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和临床应用如疫苗开发与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