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手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玉根  杨清水 《中国医药》2006,1(8):476-477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肝癌破裂出血肝切除术的肿瘤分布、手术方式及手术疗效。结果急诊肝癌切除26例,肝动脉结扎术后二期切除6例;左肝癌切除11例,右肝癌切除21例。术后均无再出血,2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13例术后生存6~12月,17例术后生存12月以上。结论肝切除术既能达到止血目的,又能切除病灶,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31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止血率96.8%,住院死亡率16.1%;31例患者中位生存9个月,其中5例肝动脉结扎加修补术、7例单纯填塞加修补术、3例半肝切除、15例不规则肝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6、4、7、15个月.结论 原发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手术止血效果确切,行不规则肝切除患者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自发性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均获得随访,其中1年生存8例,2例生存2年以上。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并发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肝叶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39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治疗的患者,依据患者的病情分别采取手术切除、肝动脉结扎、肝动脉结扎+肿瘤切除、射频消融术等外科治疗,根据临床资料、不同的术式及预后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肿瘤直径2.3~12.5 mm,平均6.9 mm。术后病理均为肝细胞性肝癌。术后15例患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1例1周内死于肝肾综合征,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患者出现胆瘘,经积极非手术治愈。1例出现肝脓肿,2例出现膈下脓肿,行穿刺经非手术治愈。出院后随访,2例手术后2个月死亡,5例手术后4个月死亡,13例术后6个月死亡,8例手术后1年死亡,4例生存18个月死亡,3例生存3年,1例生存5年。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为主要手段,效果确切,首选采取并争取在短时间内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与其自发破裂出血致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问题。方法:通过复习献,讨论肝细胞腺瘤及其自发破裂出血致急腹症的诊治。结果:经剖腹探查、左半肝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腺瘤。结论:肝细胞腺瘤自发破裂出血致急腹症极为罕见,临床与肝癌、肝血管瘤破裂出血鉴别困难;首选治疗是早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37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切除12例,占全组32.4%,其中左肝外叶切除4例,左肝内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1例,肝右叶不规则切除5例;弥漫性肝癌行部分破裂肿块切除及缝合止血11例,14例行肝动脉结扎加大网膜、止血纱布、明胶海绵填塞及缝扎止血。全组均达到止血效果,其中肝切除组生存时间为14~102个月,姑息性治疗组2例分别术后5d、17d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其余生存时间为3~18个月。结论肝叶切除或不规则肝切除是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最理想的治疗方法。肝动脉结扎、填塞压迫及缝扎对不能手术根治切除者,也可达到止血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本院1995~2005年收治的肝癌破裂出血患者21例的外科处理,21例均行手术治疗,做I期肝癌切除8例;单纯纱布填塞止血11例,大网膜及明胶海绵填塞缝合裂口止血2例。结果:行肝切除者存活1-5年,行填塞者存活3~18个月。结论:肝癌破裂出血手术应以止血、保肝治疗为主.挽救生命为目的,同时力争肝癌切除,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插管栓塞(TAE)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四组:TAE后择期部分肝切除(A组)12例;单纯TAE治疗(B组)12例;急诊手术治疗(C组)13例;保守治疗组(D组)13例。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前腹腔动脉造影.有6例可见造影剂外渗(25%),其余为富血供肿瘤染色。A、B、C三组的止血成功率(100o,6)明显高于D组(40%,P〈0.05),三组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0、4%和17%(P:0.286),明显低于D组的60%(P〈0.01)。A组1年存活率为76%,明显高于B组(48%)和C组(44%)。D组未有生存期超过1年者,与前述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E是原发性肝癌破裂急诊止血的有效、安全方法。对可切除的肝癌患者,TAE后择期手术切除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2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对2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根据CT或MRI表现,27例临床明确诊断。4例实体性肿瘤,3例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3例囊性肿瘤,瘤结节完全切除(其中1例术中瘤结节自发破裂大出血)。27例全部临床治愈,无死亡病例。19例随访10个月至10年无复发。结论对于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基本明确诊断,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确诊病例应该首选手术;术中应警惕正常灌注压突破和瘤结节自发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因子nm23-H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转移、复发、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6例肝癌组织、30例正常组织进行nm23-H1基因蛋白检测,并追踪随访1年。结果肝癌低分化组中nm23-H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6%,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组及正常组织(P<0.05),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在肝内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肝内转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在术后复发组明显低于术后无复发组。结论nm23-H1基因蛋白与肝癌的转移、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声龙  周成林 《医药世界》2010,(11):1382-1383
目的探讨急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行急诊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肝切除术1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3/12)。术后均行TAE等综合治疗,1、3a生存率分别为75%、41.67%。结论术前综合评估,适当从严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行急诊肝切除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依据,急诊左半肝肝切除术或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可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急诊切除术后肝肾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3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08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所有患者进行急诊肝切除术,并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顺序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20万U。对比两组手术前、手术d4以及d7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不同方法治疗,手术前的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肾功能指标,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d4以及d7的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肾功能指标经比较,差异显著加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在围手术期时采用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及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 我院2004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肝癌破裂出血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出血原因及诊治方法.结果 手术28例,行不规则肝叶切除术,2例术后肝功衰竭死亡,其他26例手术患者均康复.2例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3例全身状况和肝功差未手术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的患者,1例术后死于肝肾功能衰竭,l例出血得以控制.结论 急诊手术可有效止血并同时切除肿瘤.如患者的病情允许,根治切除肿瘤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组织ezrin、nm-23和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膜-细胞骨架联接蛋白埃兹蛋白(ezrin)、肿瘤转移抑制因子(nm-2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3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zim、nm-23、VEGF的表达,并与临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zim、nm-23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56%、52.38%和65.08%).三项指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无病生存时间均密切相关(P<0.05),但与年龄、肿块大小及月经情况均无相关性.结论 Ezim、nm-23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较高,可能对其发展起促进作用,并可能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7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止血成功率为91·9%(34/37),手术后病死率为8·1%(3/37)。1年生存率为24·3%(9/37)。结论手术是肝癌自发破裂的有效治疗手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P选择素、nm-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2例青年人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癌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ICAM-1、P选择素、nm-2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9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ICAM-1、P选择素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无表达(P〈0.05),nm-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则低于癌旁组织,三者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学类型、临床Dukes分期及转移复发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肿瘤大小和部位无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ICAM-1、P选择素的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和nm-23结合检测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情况、估计预后、评价复发及指导临床患者术后化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及探讨原发性肝癌致肝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肝癌破裂出血患者16例,分析出血原因及诊治方法。结果:手术治疗组13例,其中单纯缝扎2例,1例术后1周发生再出血死亡,1例生存4个月;肝切除术9例,最短生存5个月,最长生存38个月;局部填塞1例生存6个月;缝扎加肝动脉结扎1例存活9个月。术后因再出血性休克并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腹动脉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止血3例。生存期分别为6、9、10个月。结论:诊断性腹穿阳性率为100%,对肝癌导致肝破裂出血的诊断意义重大。手术和介入治疗可创造抢救成功机会,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是提高远期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高州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肝恶性肿瘤患者25例,所有患者都以解剖性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精准肝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64.5±36.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9±36.7) ml;共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其中肝衰竭和腹腔渗血患者1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脓肿2例、切口感染1例,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是精准肝切除的基础和前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令人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采用急症CT扫描在肝癌破裂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分别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以及CT检查,比较两次检查结果的确诊率。结果12例患者中,CT检查共确诊11例,确诊率为91.67%,显著高于造影检查结果的5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的征象包括活动性对比剂外溢、肿瘤包膜中断并伴瘤周血肿、被膜下及腹腔内高密度、去核征、假皱缩征、肿瘤突出肝表面以及肿瘤边缘模糊毛糙。造影检查的征象包括微动脉洒血、小动脉喷血以及毛细血管渗血。7例(58.33%)患者的CT检查发现门静脉癌栓或其他转移。结论螺旋CT对于真性以及隐匿性肝癌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造影检查,可以更好显示出血肿瘤的位置及更多细节,有利于评估出血范围,避免漏诊情况的出现,对于提高急性肿瘤破裂确诊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