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碘海醇和硫酸钡作为电视荧光放射技术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比剂在卒中后吞咽障碍 患者误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脑卒中患者164例,随机分为硫酸钡组和碘海醇组各82例。 硫酸钡组采用硫酸钡作为对比剂,碘海醇组采用碘海醇作为对比剂。观察2组误吸发生率、VFSS后吸入性 肺炎的发生率。结果:2组稀对比剂口通过时间、稀对比剂咽通过时间、稠糊状对比剂口通过时间、稠糊状 对比剂咽通过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口咽腔滞留、反流、隐匿性误吸、自主清除等 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钡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于碘海醇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采用碘海醇做对比剂行VFSS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误吸诊断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且可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辨证分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用于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6月丰县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予以普通针刺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辨证分期针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口期传递时间、咽启动延迟时间、咽期时长、喉向前和向上距离(%C2-4)、食管入口的最大开放程度、误吸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电视透视吞咽功能评分更高,口期传递时间更长,咽启动延迟时间、咽期时长更短,喉向前和向上距离(%C2-4)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2、2.781、2.554、2.304、2.303、3.381,P均<0.05)。两组误吸情况相对比,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5)。结论 应用辨证分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改善吞咽功能,且能提高吞咽时喉上抬及喉前移的距离,减少误吸发生率和梨状窝滞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SAP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吞咽功能恢复、确诊时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S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WBC、Hs-CRP、PC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性肺炎预防具有积极影响,能够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定性、定量分析大脑皮质卒中后吞咽困难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的吞咽的病理生理特征。 方法 选取大脑皮质卒中后吞咽困难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入选的大脑皮质卒中后认知功能正常的吞咽障碍患者16例和无吞咽障碍的健康中老年人分别设为非认知障碍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集3组受试者吞咽5 ml中稠度流质食物的VFSS,定性观察拒绝进食、张口困难、口腔闭合不全、口腔残留、咽腔残留、渗漏、误吸等情况的发生率。并采用吞咽造影数字化采集分析系统对三组受试者的时间学、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 定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拒绝进食的发生率(37.5%),口腔闭合不全的发生率(68.75%),高于正常对照组以及非认知障碍对照组(P<0.0167);观察组张口困难发生率(37.5%),口腔残留发生率(81.25%),咽腔残留发生率(56.25%),渗漏发生率(56.25%),误吸发生率(50%),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7)。定量分析显示,观察组口腔运送时间(6.87±2.55)s,软腭上抬时间(3.06±1.07)s,较正常对照组、非认知障碍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舌骨运动时间(1.21±0.19)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但与非认知障碍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延长(P=0.106)。 结论 大脑皮质卒中后吞咽困难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受损以认知期受损为特征,伴较严重的口腔期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 方法卒中单元15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康复治疗组,普通神经内科46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对照组,康复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未行综合康复治疗,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和Barthel指数的评分。 结果康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在吞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时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本科室鼻饲留置胃管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误吸知识预防宣教,根据医嘱拔除胃管。观察组患者每周应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误吸风险评分,采取针对性功能锻炼及确定拔管时机。比较两组患者拔除胃管后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鼻饲吞咽障碍患者使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误吸风险评分实施针对性功能锻炼,并确立拔管时机,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策略在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年1~12月收治的637例ICU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策略;将2013年1~12月收治的592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未采用医护合作策略。比较实施前后医护合作情况、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医护合作情况高于实施前(P0.01),观察组干预策略执行率高于对照组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ICU患者实施医护合作策略,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管理中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叶盈希 《当代护士》2018,(5):120-122
目的探讨口腔癌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口腔癌术后轻中度吞咽困难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给予摄食细节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营养状况包括BMI、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肱三头肌皮褶厚度(MAC)、上臂中部肌围(MAM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吞咽功能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Z=-0.496,P=0.620),观察组干预后的吞咽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Z=-3.111,P=0.002);观察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88%、误吸发生率35.29%、电解质紊乱率11.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摄食细节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口腔癌术后轻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吸入性肺炎及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误吸集束化护理,包括吞咽训练、体位管理、营养护理、气道护理等措施。比较两组入院4周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改善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1%,对照组为7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为5.9%,对照组为3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为97.1%,对照组为7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病一品一护"干预模式在脑卒中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病一品一护"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误吸风险、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吸入性肺炎、反流、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脑卒中生活质量专用量表(S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病一品一护"干预模式可改善脑卒中鼻饲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脑卒中患者误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误吸风险评估并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根据量表评分筛查出低、中度风险患者,分为干预1组和干预2组,干预1组按常规护理,干预2组按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统计对照组和干预组1、2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干预1组和干预2组SSA评分结果。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组和干预2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脑卒中误吸风险评估中规范评估流程,不仅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吞咽功能,还能有效防止和减少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程序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病人护理中,以减少隐性误吸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2月住院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发生隐性误吸病人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照新流程FOCUS-PDCA给予治疗、护理及康复指导,每3个月收集1次资料,应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吞咽障碍评估方法,统计病人隐性误吸治疗有效率及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隐性误吸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FOCUS-PDCA程序的指导下,结合GUSS床旁评估和VFSS评估,有助于指导病人康复及护理,提高隐性误吸的检出率,以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护理组(SU组)34例和普通病房护理组(GW组)34例,SU组进行规范系统康复训练及护理,GW组无系统的训练方法,行常规护理;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为观察标准.结果出院时SU组患者吞咽能力均明显好于GW组(p<0.05),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GW组(p<0.05).结论对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经口吞咽进食能力,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王艳 《全科护理》2020,18(26):3501-3503
[目的]探讨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进行脑卒中治疗并伴有吞咽障碍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量化食物稠度处理及穴位冰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治疗期间误吸表现主要包括刺激性呛咳、气促、发绀及发音异常,观察组病人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采取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增加吞咽功能的筛查频次对预防桥小脑角肿瘤患者术后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68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术后第1~7天每天筛查吞咽功能1次,对照组术后第1天筛查吞咽功能1次,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检出率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异常及功能障碍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桥小脑角肿瘤的手术患者,术后增加吞咽功能的筛查频次,能提高吞咽障碍的检出率,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状态给予相应的饮食护理干预,可减少因饮水呛咳与食物误吸而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在神经内科病房选择急、重症脑卒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集束化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3例,集束化护理组除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外,对所有患者进行吞咽筛查、预防误吸护理、安全进食指导、促进排痰等全面系统护理。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及误吸的例数。结果:集束化综合护理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误吸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对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龙耀斌  黄福才 《中国康复》2012,27(2):109-11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慢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按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加用风池、风府、哑门、完骨、翳明、廉泉等穴经皮电刺激治疗。2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80.0%与13.3%、43.7%,P〈0.01),且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3.3%与30.0%,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慢性期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尹慧英  唐晓琴  韩雪 《妇幼护理》2024,4(9):2209-2211
目的 分析多学科合作的吞咽障碍分级干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14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合作的吞咽障碍分级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安全性指标、有效性指标.结果 观察组吞咽功能评估级别、吞咽安全性指标(呛咳、音质改变、血氧饱和度下降超过3%发生率)、吞咽有效性指标(唇部闭合不全、口腔残留、咽部残留、分次吞咽)、营养不良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实施多学科合作的吞咽障碍分级干预模式,可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定配合分级误吸预防策略预防高龄住院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46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组,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定基础上进行误吸风险预测,若未通过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说明存在误吸风险,根据评定分数给予误吸风险分级,并实施分级误吸预防策略;将2012年3—9月在我科住院的高龄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和误吸风险预测,只进行常规的误吸预防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4例,发生率为9%,对照组12例,发生率为26%,两组比较χ2=4.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定可预测高龄患者的误吸风险,配合分级误吸预防策略可降低高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切实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为高龄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家庭参与式口咽操训练在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及营养状态改善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为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试验组给予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和家庭参与式口咽操训练。2组患者接受30d干预后,对其吞咽功能、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营养状态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试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营养风险评分为(2.74±0.69),明显低于对照组[(3.04±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家庭参与式口咽操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