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新婚夫妻的工作对家庭的冲突(WFC)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FWC)的特点及其对婚姻质量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对北京市228对新婚夫妻进行调查。结果:1夫妻的工作对家庭的冲突都高于家庭对工作的冲突,且丈夫的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都高于妻子的冲突水平。2夫妻双方的两种工作家庭冲突水平都与自身和配偶的婚姻质量显著负相关,且丈夫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以及妻子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对丈夫的婚姻质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妻子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和丈夫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对妻子的婚姻质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新婚夫妻的工作家庭冲突水平存在差异,且两种工作家庭冲突对自身和配偶的婚姻质量存在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探究婚姻质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婚姻承诺在婚姻质量和婚姻稳定性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268对新婚的夫妻进行调查。结果:1丈夫报告的婚姻承诺和婚姻稳定性显著高于妻子;2丈夫的婚姻质量只具有主体效应,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身婚姻稳定性。妻子的婚姻质量不仅具有主体效应,还具有客体效应,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身和丈夫的婚姻稳定性;3丈夫的婚姻质量可以通过自身对配偶的承诺影响自身婚姻稳定性。妻子的婚姻质量可以通过自身对配偶的承诺影响自身和丈夫的婚姻稳定性。结论:婚姻质量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婚姻稳定性,对配偶的承诺在婚姻质量预测婚姻稳定性中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城市新婚夫妻对伴侣的求助表达是否通过伴侣的支持应对影响双方婚姻满意度。方法:选取88对城市新婚夫妻,完成压力情境下的求助表达与伴侣支持应对问卷,以及婚姻满意度问卷。结果:妻子求助表达显著高于丈夫;丈夫和妻子对伴侣的支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丈夫和妻子的求助表达只能通过伴侣的支持应对正向预测双方婚姻满意度。结论:伴侣支持应对在求助表达与双方婚姻满意度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验神经质对婚姻稳定性的即时与长时效应,及婚姻质量在神经质与婚姻稳定性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北京268对新婚夫妻进行持续三年的追踪调查。结果:①夫妻T3神经质、婚姻质量、婚姻稳定性显著低于自身T1和T2水平;②T1妻子神经质具有即时与长时主体效应,T1丈夫神经质只具有即时主体效应;③妻子T1婚姻质量在妻子T1神经质、丈夫和妻子T1婚姻稳定性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丈夫T1婚姻质量只在自身T1神经质与自身T1婚姻稳定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长时作用来看,只有妻子T2婚姻质量在妻子T1神经质、妻子T3婚姻稳定性间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神经质对婚姻稳定性存在即时与长时效应,婚姻质量在神经质预测婚姻稳定性中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夫妻执行功能和家庭混乱与夫妻婚姻质量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模式在丈夫和妻子群体中的差异。方法:以305对年轻夫妻为被试,采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BRIEF-A)评估其执行功能,采用混乱、嘈杂、秩序量表(CHAOS)评估家庭混乱程度,采用夫妻适应量表(DAS)评估丈夫和妻子的婚姻质量。结果:夫妻的执行功能与其婚姻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混乱与夫妻婚姻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对于妻子来说,执行功能和家庭混乱对其婚姻质量分别具有独特效应;对于丈夫而言,执行功能和家庭混乱对婚姻质量的影响不仅存在独特效应,而且还存在交互效应。与高混乱家庭相比,低混乱家庭中丈夫较高水平的执行功能会更为显著地预测其较高的婚姻质量。结论:执行功能这一个体因素和家庭混乱这一环境因素与夫妻婚姻质量均密切相关,且这一关系模式和作用机制在丈夫和妻子群体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男性不育症夫妻婚姻质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男性不育夫妻的婚姻质量,为开展心理咨询提供资料。方法:采用Olson婚娴质量问卷对37例原发性男性不育夫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男性不育夫妻与在婚者男女比较.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性生活因子分均高于在婚者:不育者妻子在解决冲突方式、业余活动、与亲友关系因子分离于女性在婚者。②男性不育者与新婚男性比较无差异;不育者妻子业余活动因子分高于新婚女性,经济安排分低于新婚女性。结论:男性不育对家庭婚姻质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城市新婚夫妻自我情绪调节困难的特点,及其对婚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8对城市新婚夫妻作为被试,完成自我情绪调节困难问卷和婚姻质量问卷。结果:新婚夫妻自我情绪调节困难处于较低水平,婚姻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其自我情绪调节困难能负向预测自身和伴侣的婚姻质量。结论:新婚夫妻自我情绪调节困难对自己和伴侣的婚姻质量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我国文化下原生家庭干涉与夫妻离异倾向的关系,检验婚姻质量的中介及伴侣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原生家庭干涉量表、关系评估量表、婚姻不稳定性量表-简版、亲密关系支持量表对新婚至孩子小学阶段的341对夫妻进行调查。结果:(1)配偶原生家庭干涉对夫妻离异倾向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自身原生家庭干涉无显著作用;(2)夫妻双方婚姻质量在妻子配偶原生家庭干涉与双方离异倾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妻子伴侣支持在其配偶原生家庭干涉与双方离异倾向间起调节作用,高伴侣支持能完全缓冲妻子配偶原生家庭干涉对夫妻离异倾向的影响。结论:配偶原生家庭干涉对夫妻离异倾向有直接作用,也可通过削弱婚姻质量起作用,伴侣支持在其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婚夫妻择偶标准重要性、期待满足和未满足的特点及其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对北京市263对结婚三年内尚无孩子的新婚夫妻进行调查。结果:1夫妻均认为配偶的道德品质最重要、社会经济地位最不重要;丈夫认为生活品味比发展前景重要,妻子反之。2婚姻满意度与择偶标准重要性无关,与期待满足正相关,与期待未满足负相关。3丈夫婚姻满意度受丈夫和妻子道德品质满足、丈夫生活品味满足,以及妻子道德品质未满足的影响;妻子婚姻满意度受妻子道德品质和发展前景的满足,以及丈夫生活品味满足的影响。结论:择偶标准存在性别差异和一致性;婚姻满意度与择偶标准重要性无关,期待满足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比期待未满足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夫妻完美主义的特点及其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向调试量表和改编后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对155对夫妻进行测查。结果:①丈夫的自我取向、社会期许、他人取向、伴侣期许完美主义得分显著高于妻子,伴侣取向完美主义显著低于妻子。②丈夫的他人取向完美主义显著高于伴侣取向,社会期许与伴侣期许差异不显著;而妻子的他人取向完美主义低于伴侣取向,社会期许高于伴侣期许。③夫妻双方自我取向完美主义越高,伴侣期许完美主义越低,丈夫的婚姻满意度越高;夫妻双方伴侣期许、妻子伴侣取向完美主义越低,丈夫自我取向完美主义越高,妻子的满意度越高。结论:一般人际完美主义对婚姻满意度无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老年夫妻沟通的特点及其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对50对老年夫妻进行观察研究,并采用自编的老年夫妻沟通编码表对其行为进行编码。结果:1自编的老年夫妻沟通编码系统包含敌意、控制、回避、否认、反问、抱怨、表达、协商、幽默、迎合、关注和顺从行为,可以划分为"消极敌对"、"积极建设"与"回避冲突"三个维度。2总体上,老年人在"积极建设"与"回避冲突"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消极敌对"。3丈夫的积极建设沟通与妻子的消极敌对沟通对自身婚姻满意度影响显著,妻子回避冲突沟通对自身满意度的影响边缘显著。妻子的积极建设沟通与回避冲突沟通对丈夫的满意度影响作用显著。结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老年夫妻沟通与满意度的交互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婚姻态度与夫妻互动在家庭暴力与婚姻质量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对895位已婚女性农民工进行冲突策略量表、婚姻态度量表、婚姻质量量表和夫妻互动量表的测评并分析结果。结果:①相关分析发现,家庭暴力、夫妻互动、婚姻态度和婚姻质量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②夫妻互动与婚姻态度在家庭暴力与婚姻质量之间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也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女性农民工家庭暴力一方面直接对婚姻质量起消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夫妻互动与婚姻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其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城市家庭管钱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女性婚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北京市区752位已婚女性和郊区1088位已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共同管理是我国城市家庭使用最多的管钱方式,其次为妻子管理和各自管理,丈夫管理的方式则最少被使用。使用共同管理方式的女性报告的婚姻幸福感和夫妻互动程度最高,婚姻冲突、婚姻问题和离婚意向最低。而使用各自管理方式的女性报告的婚姻幸福感和夫妻互动程度最低,婚姻冲突、婚姻问题和离婚意向最高。使用妻子管理和丈夫管理方式的女性在婚姻质量的各个维度上都处于中间状态。结论:家庭管钱方式对女性的婚姻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城市家庭管钱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女性婚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北京市区752位已婚女性和郊区1088位已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共同管理是我国城市家庭使用最多的管钱方式,其次为妻子管理和各自管理,丈夫管理的方式则最少被使用.使用共同管理方式的女性报告的婚姻幸福感和夫妻互动程度最高,婚姻冲突、婚姻问题和离婚意向最低.而使用各自管理方式的女性报告的婚姻幸福感和夫妻互动程度最低,婚姻冲突、婚姻问题和离婚意向最高.使用妻子管理和丈夫管理方式的女性在婚姻质量的各个维度上都处于中间状态.结论:家庭管钱方式对女性的婚姻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勤人员夫妻双方婚姻满意度(MG)与心理、个性、社会因素的相关性,为开展婚姻咨询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中婚姻满意度分量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特质应对问卷(T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375对海勤人员夫妻双方均进行了评定。结果丈夫、妻子MG与离婚诉讼组具有高度显著差异(t=20.927,24.696;P0.01);16PF中,夫妻双方MG均与自身及对方部分个性特质有显著相关性(r=0.120~0.225,P0.05);丈夫MG与自身及妻子的SCL-90中部分因子具有显著相关(r=0.131~0.309,P0.05);夫妻双方MG与自身及对方的社会支持总分具有显著相关性(r=0.182~0.299,P0.05);夫妻双方MG与自身及对方的消极应对方式具有高度相关性(r=0.138~0.220,P0.01);丈夫MG与自身部分生活事件,妻子MG与丈夫负性家庭问题均存在显著相关(r=0.137~0.222,P0.05);多因素分析揭示对丈夫MG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消极应对(β=-0.38)负性生活事件(β=-0.38)人际关系敏感(β=-0.26)学历(β=0.17)负性家庭问题(β=-0.16)客观支持(β=0.13);对妻子MG的贡献大小依次为:(丈夫)消极应对(β=-0.29)敌对(β=-0.26)客观支持(β=0.17)(丈夫)学历(β=0.16)自律性(β=0.14)。结论婚姻满意度直接受到海勤人员及妻子的个性、心理、社会等多因素影响,并反作用于夫妻双方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父母婚姻质量、父母严厉管教与学前儿童焦虑的关系。方法:使用婚姻调适量表(Marital Adjust-ment Test, MAT)、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Parent-Child Conflict Tactics Scale, CTSPC)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646名学前儿童的父亲和659名学前儿童的母亲进行测查。结果:(1)父亲和母亲婚姻质量与学前儿童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2)父亲和母亲婚姻质量与其实施的心理攻击和体罚均呈显著负相关;(3)父亲和母亲的心理攻击均与学前儿童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体罚与学前儿童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体罚与学前儿童焦虑不存在显著正相关;(4)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父母婚姻质量对学前儿童焦虑的直接效应显著,母亲的心理攻击在母亲婚姻质量与学前儿童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是父亲体罚、心理攻击和母亲体罚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学前儿童焦虑之间不起中介作用。结论:父亲的婚姻质量对学前儿童焦虑只存在直接影响;母亲婚姻质量不仅对学前儿童焦虑存在直接影响,还通过母亲的心理攻击对学前儿童焦虑起到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夫妻原生家庭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原生家庭支持问卷和关系评估量表对341对夫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夫妻获得最多的原生家庭支持为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其次,经济支持最低;夫妻均认为自身原生家庭比配偶原生家庭提供了更多支持。2原生家庭支持水平受居住结构、家庭生命周期、夫妻老家所在地等因素影响。3夫妻感知的双方原生家庭情感支持对双方婚姻质量均有促进作用;丈夫感知的自身原生家庭工具性支持对双方婚姻质量有消极影响;丈夫感知的配偶原生家庭经济支持对丈夫婚姻质量有促进作用。结论: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原生家庭支持对夫妻双方婚姻质量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夫妻观察研究法中所选话题的难度及话题类型对夫妻互动行为的影响,以检视观察研究的效度。方法:以41对新婚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问题解决的观察研究范式对夫妻的沟通进行录像,并采用爱荷华家庭互动编码体系(IFIRS)对其行为进行编码。结果:夫妻所选话题的主观难度对夫妻在问题解决任务中的沟通行为没有影响。当妻子选择讨论关于丈夫"吸烟酗酒"问题时,丈夫的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增加。讨论其他话题没有引起夫妻互动行为的变异。结论:以夫妻问题解决范式为基础的观察研究在中国夫妻中具有一定的效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主-客体互倚模型考察婚姻质量和亲子关系的关系以及儿童意志控制的调节。方法:以307位学前儿童以及父母为对象,用夫妻双向适应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儿童行为问卷分别来测量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和儿童的意志控制。结果:①父母婚姻质量均与自身亲子亲密显著正相关,与自身亲子冲突显著负相关;而与配偶亲子关系质量相关不显著。②相对于高意志控制儿童,低意志控制儿童的母亲的婚姻质量对其亲子亲密和亲子冲突的预测力度更强。结论:父母婚姻质量与亲子关系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主体效应且母亲婚姻质量与亲子关系的关系会受到儿童意志控制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夫妻对沟通模式的感知差异及其与双方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共收集421对夫妻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及婚姻质量的数据。结果:①根据夫妻双方对婚姻沟通模式的感知将夫妻匹配成四个类型,其中夫妻积极一致型占26.1%;夫妻消极一致型占44.6%;夫积极-妻消极型占14.7%;夫消极-妻积极型占13.6%。②夫妻双方的婚姻质量在四类不同的沟通模式匹配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夫妻积极一致型和自身积极配偶消极型显著高于自身消极配偶积极型,而后者显著高于夫妻消极一致型。结论:夫妻对沟通模式的感知一致性及沟通模式是否为积极型均与夫妻双方的婚姻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