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以发作性单侧或双侧头痛、反复发作、间歇期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崔应麟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指出"风""痰""瘀"是偏头痛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内风是偏头痛的致病主因,痰浊是发病的主要病机,瘀血是头痛的发病关键。临证治疗时可将其归纳为肝阳上亢、痰浊阻络、血脉瘀阻三种证型。文章以典型病案阐述了崔教授治疗偏头痛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正周晓卿,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尤其精通针药结合治疗头痛、眩晕、痴呆、顽固性咳嗽等疑难杂病。笔者有幸侍诊在侧,获益良多,现将导师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经验介绍如下。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神经血管疾病,中青年时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具有遗传特点。该病属于中医"头痛""脑风""首风"等范畴,临床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杨秀清从风热论治偏头痛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其病位在头,与肝、肾、脾密切相关,风、火、痰、瘀、虚为主要致病因素.杨秀清老师通过其三十余年来的临床经验总结,认为风邪为偏头痛的首要致病因素,风、火、痰、瘀、虚诸邪皆可化热,热极又可生风,风热上扰清窍,致脑脉痹阻,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证,其临床常表现为一侧头部疼痛反复发作。此病常伴有恶心、呕吐、对光及声音过度敏感等症状。中医学认为偏头痛属“头风”“脑风”等范畴,纵观历代医家,偏头痛的病因外感多责之于风、寒、湿、热,内伤多关乎气、血、痰、瘀、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偏头痛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目前防治中存在诸多问题,寻求有效治则治法是患者和社会的需要。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潘宾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近二十年,总结出偏头痛病机不外乎“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大类。潘副主任主张“首辨主病兼病,再辨证型经络,后给予施针中药”。临证中,他灵活运用“开四关”“热敏灸找敏感点”“先阴后阳”等特色针灸方法治疗,且用药时重视用川芎及虫类药,取得了良好疗效,形成治疗偏头痛的独特临证特色。文章通过案例,介绍潘宾副主任医师针灸治疗偏头痛经验,以期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是一种以间歇性头痛发作伴有自发性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头风"、"偏头痛"、"偏头风"范畴.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不外外感、内伤所致,以内伤居多,其病位在头,涉及脾肝肾等脏腑,风,火、痰、瘀、虚为致病的主要因素,脉络失养而易致头痛.治疗上外感以祛邪活络止痛为主,内伤以扶正补虚缓急止痛为主.本文介绍作者辨治偏头痛五种常用方法及经验,并列习用方药,浅探偏头痛方证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杨秀清教授精于四大经典,对各家学派的理论有较深的造诣。临证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和风湿病,尤其对偏头痛的治疗颇有心得。偏头痛在中医学中属"头痛"范畴,首载于《内经》。如《素问·奇病论》云:"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本病又有"首风"、"脑风"之称。《素问·风论》认为:"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  相似文献   

7.
介绍刘向哲教授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月经性偏头痛的发生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尤与肝关系密切.其以"从肝立论""以风立论"为理论指导,提出肝气郁结、风邪上扰清窍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以疏肝解郁、祛风止痛为治疗原则,以逍遥散合川芎茶调散为基础方,并根据头痛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前驱期、先兆期、...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50-1351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其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样,中医临床无"多发性硬化"的病名,中医临床对于多发性硬化的辨病论治是基于对"痿证""肌痹""风痱""眩晕""风懿"等病的认识进行的。作者试将"痿证""肌痹""风痱""眩晕""风懿"等病的辨病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多发性硬化的辨病特点进行对比。通过对多发性硬化的认识,探讨中医学中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搜风剔络法治疗偏头痛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王永生 《山西中医》2010,26(4):59-60
偏头痛是神经一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以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故从中医角嚏探讨其病因病机,认为“风痰入络”为主要病机,即所谓“久痛入络”,“不通则痛”。据现代研究资料证实,虫类药善于搜风剔络;临床研究也显示,搜风剔络法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李宝玉 《湖北中医杂志》1993,15(6):20-20,19
偏头痛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症,痛在头部单侧或两侧。中医称之为偏头风,也称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较顽固的疾病,其病暴作,病势甚剧,甚至痛不欲生,病解则如常人.笔者自1989年2月~1993年2  相似文献   

11.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性、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疾病,具有广泛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单侧和(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发作,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中医学中将偏头痛归属于"头风""脑风""偏头风"等范畴。王乐亭老前辈为针灸名家,其治疗头痛采用经验方"头痛八针"及透刺穴,"头痛八针"由督脉之百  相似文献   

12.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发作频率不定,每年一至数次到每月一至数次不等。此病在中医学中称"头风""脑风""厥头痛""少阳头痛"等。偏头痛发作时,多在两侧颞肌区域并牵连耳朵,属于中医学中少阳经的循行范围,多数只要对照经络图就可确诊。多感觉耳上颞肌痛不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属于中医学"头风"、"脑风"、"偏头痛""、偏头风"等范畴。发时患处或掣或刺或跳,疼痛剧烈难忍,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影响生活和工作。笔者近几年应用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付彩红  邹忆怀 《天津中医药》2016,33(11):698-701
[目的]讨论偏头痛从肝风瘀论治的理论依据,并对其临床应用情况予以概述,为临床防治偏头痛提供指导思路。[方法]从病因病机学角度,结合偏头痛的发病特点,重点介绍偏头痛从肝、从风、从瘀论治的理论依据,并对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剂的组成和临床疗效特点进行了总结。[结果]为临床从"肝、风、瘀"论治偏头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部分代表方剂。[结论]偏头痛治疗多"从肝风瘀论治",疗效较佳,但关于偏头痛疗效评价标准的规范和现代机制的研究仍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5.
前庭性偏头痛是目前国内外头痛和眩晕领域研究的热点,是脑病门诊的主要就诊疾病之一。从前庭性偏头痛的病因病机、治疗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其与风的关系,阐述从风论治本病的诊疗思路,以及对从风论治前庭性偏头痛的一些思考,供同道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6.
1 风药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对于偏头痛的病机,笔者认为,肝失疏泄为发病基础,气机失常为始动因素,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关键[1]。因此,风药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如下。 1.1 发散风邪 引药上行 《素问·风论》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此为运用风药的病因依据。李东垣善用风药,并谓:“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 李中梓发挥曰:“在风寒湿者,固为正用,即虚与热者亦假引经。”另外,外感风邪是偏头痛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故运用…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为中风病常见证候,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风""痰""瘀"病机针对性治疗,而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即为切中病机的疗法,本文对其治疗作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的证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明 《新中医》1991,23(3):52-54
偏头痛是原发性管血性头痛的一个类型,包括典型偏头痛、普遍偏头痛、基底动脉偏头痛、眼肌麻痹或面瘫型头痛、偏瘫型偏头痛、偏头痛等值症及复杂型偏头痛七个亚型。中医称之为偏头风,又称偏头痛,其痛暴作,痛势甚剧,或左或右,痛解则如常人。现将其病因病机及近十年中药治疗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风痱病是中国古代常见急危重症,在《千金翼方》中详细记载了风痱病治疗的次第与方法,通过对其治疗次第与用药的分析,探析急危重症当中所体现出的危急性、复杂性、多变性等中医病机特点,并得出"使用鲜药、增速增效""谨守病机、次第渐进""方有大小、杂合以治""固本培元、病后防复"等启示,以期为急危重症的救治提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心身疾病,中医将偏头痛归属于"头痛""头风""脑风"等范畴。综合各家报道与多年实践,笔者认为川芎茶调散、越鞠丸等方是治疗偏头痛的良方。笔者经多年实践,筛选以下六种药物为基础方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理想的功效:川芎12克,白芷10克,丹参18克,葛根15克,全蝎2克,地龙10克。方中川芎活血行气、疏风通络止痛,能麻痹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