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云飞 《新中医》2007,39(12):64-65
半夏泻心汤为医圣张仲景创立,《伤寒论》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以它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哕下利篇》:"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治之"。  相似文献   

2.
<正>胃肠病是中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半夏泻心汤是一张经实践检验的治疗胃肠病的经方。渊源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其寒热并用,补泻兼施,配伍巧妙。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各出现1次,《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中论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相似文献   

3.
<正> 半夏泻心汤原医圣张仲景为心下痞所设。《伤寒论》曰:“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可见,本方主治心下痞满、呕恶、肠鸣下利之证。此证乃脾胃不和,升降失序,寒热错杂,气机痞塞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治疗慢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党参组成。原方主治小柴胡汤证误下成痞者,如《伤寒论》154条所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俱,而以它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曰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另在《金匮要略》中又用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后世师其法,凡脾胃虚弱,客邪乘虚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用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原文讲:“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此方《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伤寒五六日,邪传于里,实为柴胡汤证,但是医者误用下药,而出现心下满而不痛,或兼寒热错杂、呕吐、肠鸣的痞证。《伤寒明理论》“阴阳不交曰痞,上下不通为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清气在下,则生…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策  王继合 《河北中医》2008,30(5):493-494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伤中而致的痞证,另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并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用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能调和脾胃气机,治疗上寒下热,寒热互结于中焦之痞塞。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  相似文献   

7.
<正>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本方由制半夏、黄芩、干姜、党参、炙甘草、黄连、大枣7味药物组成,用治柴胡汤证误下、寒热互结、升降失常、心下痞满不疼、呕吐不利等证。黄海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行医二十余载,学贯中西,临床辨  相似文献   

8.
李益华 《中医药导报》2011,17(12):109-110
半夏泻心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伤寒论》原文154条载:"满而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本方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7味药组成。能和胃降逆,开始除痞。原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伤中而形成了痞症,邪在少阳,应以和解。笔者学古师法,以本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胃痛之症,疗效堪称满意。现择验案4则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和“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是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的常用方,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笔者根据寒热错杂辨证点用于咽炎的治疗,其效尚佳,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张喜奎教授临床精于辨证,善用经方,用药灵活多变,疗效确切。笔者随师侍诊期间,屡见投半夏泻心汤治疗诸多病证获良效,受益颇多。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  相似文献   

11.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泻心汤类主方,为中虚痞塞,气机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之痞证而设。《伤寒论》154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一方自出《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它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本方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7味药组成。其组方特点为扶正祛邪、寒热并调、辛开苦降、开结散痞、调和肠胃,是临床治疗脾虚湿热型“心下痞”“胃脘痛”等消化道疾患的主要方剂之一。现就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1作用机制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自1983…  相似文献   

13.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痞证》:“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  相似文献   

14.
李艳蓉 《河南中医》2006,26(8):10-10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是一首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主方,由半夏、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干姜、大枣组成。此证气机升降不利,中焦痞塞,胃气不降而生热,处方用芩、  相似文献   

15.
正半夏泻心汤首载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9条[1]:"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是治疗"痞"证代表方,《华氏中藏经》说:"阳气上而不上曰痞;阴气下而不下曰痞,痞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指出痞证  相似文献   

16.
杨晓虹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75-675
半夏泻心汤一方自出《伤寒论》14 9条 :“伤寒五六日 ,呕而发热者 ,柴胡汤证具 ,而以它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 ,复与柴胡汤。……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中与之 ,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曰 :“呕而肠鸣 ,心下痞者 ,半夏泻心汤主之”。本方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 7味药组成。其组方特点为扶正祛邪、寒热并调、辛开苦降 ,特别适合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因该类病证患者多病程日久 ,脾胃虚弱、寒热互结、气机阻滞 ,很适合用半夏泻心汤类方剂加减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遇到慢性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证原文见《伤寒论》154条(《伤寒论讲义》1964年版)“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它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历代医家认为半夏泻心汤是治正痞的主方,临床应用很广泛,现就半夏泻心汤方证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方方证及其机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仲景治疗“痞证”的名方,全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调补中焦。被历代医家广泛用于脾胃或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卓著。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兹就本方方证及其机制的研究,结合个人体会述评如下。 1 方证研究 1.1 仲景原意 本方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154条,原为小柴胡汤误下三种变证之一而设,即“……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可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外,亦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宜半夏泻心汤”。可见,仲景半夏泻心…  相似文献   

19.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篇,方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而成之痞证。原文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汤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笔者应用此方随症加减治疗口腔溃疡、泄泻、呕吐、消化功能紊乱等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上常常根据病因病机,病位,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和解之法。如:和解少阳适用于少阳经证,调和肝脾适用于肝郁脾虚证或肝脾失调证,调和寒热适用于肠胃不和证。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经典方剂,出自《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同者,此为痞,柴胡不中用之,宜半夏泻心汤。"原方组成为半夏、黄芩、人参、干姜、黄连、甘草、大枣,用于治疗伤寒误下所致的"心下痞"证。泻心汤全方配伍,辛开苦降,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