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全感和自我控制在羞怯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安全感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测量了510名大学生。结果:1羞怯与安全感、自我控制以及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感、自我控制和生活满意度三者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安全感和自我控制在羞怯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羞怯通过安全感和自我控制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和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物质主义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和大学生物质主义量表对32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羞怯、社会比较倾向和物质主义之间呈显著两两正相关,三个变量均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和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物质主义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羞怯通过自我控制和社会比较倾向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物质主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自尊稳定性和偏执在羞怯与攻击之间的作用。方法:对442名大学生采用攻击性量表、自尊稳定性量表、羞怯量表和SCL-90中的偏执分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羞怯、攻击和偏执三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两两正相关,羞怯、攻击和偏执三个变量均与自尊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2)自尊稳定性和偏执在羞怯和攻击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羞怯个体由于自尊稳定性较低并且具有偏执思维,所以会有较高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对服刑人员攻击、自杀意念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以365名男性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攻击问卷、自杀意念评定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儿童期虐待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儿童期虐待与自我控制、自杀意念和攻击量表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控制得分与自杀和攻击之间相关也显著(P0.01);(2)自我控制在儿童期虐待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在儿童期虐待与自杀意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结论:服刑人员儿童期虐待经历会对其攻击水平和自杀意念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控制在儿童期虐待与攻击、自杀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可基于个体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和自我控制能力进行干预以降低其自杀和攻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同伴侵害作为中介变量是进一步增加羞怯对社交回避的预测作用还是增加羞怯对攻击的预测作用。方法:对845名大学生采用攻击性量表、同伴侵害量表和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羞怯与攻击、同伴侵害、社交回避与苦恼均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侵害与攻击呈显著正相关,和社交回避与苦恼相关边缘显著。2同伴侵害在羞怯和攻击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伴侵害在羞怯与社交回避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羞怯水平越高,越容易遭受同伴侵害,进而导致羞怯个体攻击性增强,而同伴侵害这一特定的社交情境并不会导致羞怯个体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攻击信念在暴力暴露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网络欺负问卷、攻击信念量表和暴力暴露问卷对1645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暴力暴露、攻击信念与青少年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②攻击信念在暴力暴露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③性别调节了攻击信念的中介作用。相比女生,攻击信念对男生的网络欺负行为有更明显的预测作用。结论:攻击信念在暴力暴露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这种中介作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在网络游戏成瘾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TOIAS)、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和自尊量表(SES)对453名男大学生网络游戏玩家进行测量。结果:①网络游戏成瘾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②回归方程纳入自我控制后,自尊对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结论:网络游戏成瘾、自我控制与自尊之间有着紧密相关,自我控制在网络游戏成瘾和自尊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心理韧性在校园受欺负与儿童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与调节作用。方法: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儿童与青少年韧性测量简版量表和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对449名小学3-6年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受欺负与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心理韧性与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2)心理韧性在受欺负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调节效应不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1.60%。结论:受欺负通过心理韧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儿童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我知觉和自我接纳在初中生羞怯与同伴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学生羞怯量表、儿童自我知觉量表、自我接纳问卷、同伴关系问卷对886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羞怯、自我知觉、自我接纳、同伴关系两两显著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表明,羞怯对同伴关系的直接效应显著;自我知觉和自我接纳在羞怯与同伴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且自我知觉—自我接纳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结论:自我知觉和自我接纳在初中生羞怯与同伴关系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量表、道德推脱量表、网络道德量表及网络欺负量表对78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1)攻击行为规范信念、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网络道德与网络欺负显著负相关;(2)攻击行为规范信念会增加大学生网络欺负;(3)道德推脱中介了攻击行为规范信念与大学生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4)网络道德中介了道德推脱与大学生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结论:道德推脱与网络道德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控制在精神病态人格与预谋性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法律犬儒主义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黑暗十二条量表、自我控制、预谋性攻击、法律犬儒主义问卷对486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精神病态人格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预谋性攻击;②自我控制在精神病态与预谋性攻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法律犬儒主义对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当法律犬儒主义较强时,大学生的精神病态人格通过自我控制能力对预谋性攻击的影响较强;当法律犬儒主义较弱时,大学生精神病态人格通过自我控制能力对预谋性攻击的影响较弱。结论:精神病态人格通过自我控制对预谋性攻击产生影响,影响效果受到法律犬儒主义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道德推脱与初中生欺负行为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问卷和道德推脱问卷及欺负行为问卷,对1359名初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攻击行为规范信念、道德推脱与欺负行为显著正相关;(2)攻击行为规范信念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欺负行为;(3)道德推脱中介了攻击行为规范信念与青少年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结论:道德推脱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对青少年欺负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自我意识在大学生羞怯与网络交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自我意识量表和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对781名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1羞怯与自我意识、网络交往总分显著正相关(r=0.483,0.260;P0.01);自我意识与网络交往总分显著正相关(r=0.261,P0.01);2羞怯通过自我意识的完全中介效应(△χ~2=5.43,△df=1,△χ~2/△df=5.436.63)对大学生网络交往产生影响,羞怯对大学生网络交往没有直接效应。结论:自我意识在大学生羞怯与网络交往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初中生传统受欺负、网络受欺负和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初中版)、网络受欺负量表、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48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传统受欺负、网络受欺负和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②社会自我效能感在传统受欺负、网络受欺负和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初中生受欺负既直接影响社交焦虑,同时又通过社会自我效能感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全感与受欺负在大学生依恋回避与抑郁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山东某高校749名大学生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的依恋回避分量表、安全感量表、欺负行为量表中的受欺负分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相关分析显示,依恋回避、受欺负和抑郁得分呈两两正相关,且分别与安全感得分呈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受欺负与安全感在依恋回避与抑郁之间起复合中介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依恋回避会导致个体更容易遭受欺负,进而降低个体的安全感水平,并导致个体更容易抑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羞怯、错失恐惧、情感平衡对大学生经验回避的作用。方法:采用羞怯量表、接受和行动问卷、错失恐惧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对10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羞怯、错失恐惧与经验回避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情感平衡与经验回避显著负相关;(2)错失恐惧在羞怯与经验回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情感平衡对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起到调节作用,即对于情感平衡较低的大学生,羞怯对错失恐惧以及经验回避的影响更大。结论:羞怯通过错失恐惧影响大学生经验回避,情感平衡调节了羞怯与错失恐惧、羞怯与经验回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羞怯、人际交往困扰与网络交往依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交往倾向量表》,《羞怯量表》以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量878名在校大学生。结果:①羞怯与人际交往困扰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网络交往依赖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人际交往困扰与网络交往依赖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②人际交往困扰在羞怯与网络交往依赖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结论:羞怯对网络交往依赖的影响是通过人际交往困扰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校园受欺负的关系以及外倾性、问题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八所中学共235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功能与外倾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和校园受欺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在家庭功能与校园受欺负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且外倾性-内化问题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结论:家庭功能可以分别通过内化问题、外化问题的中介作用以及外倾性-内化问题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中学生校园受欺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羞怯、相对剥夺感、负性生活事件与攻击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羞怯量表、攻击问卷、相对剥夺感量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41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相关分析发现,羞怯、相对剥夺感、负性生活事件与攻击均存在显著的两两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相对剥夺感、负性生活事件在羞怯与攻击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个体羞怯水平越高,遭受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并会体验到更强的相对剥夺感,这导致羞怯个体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网络受欺负问卷、传统受欺负问卷、抑郁量表和自杀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9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的发生率分别为13.4%、5.4%、2.2%。2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与抑郁、自杀显著正相关(r=0.15~0.29,Ps0.01)。3总体上,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对自杀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30.6%),抑郁在其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ZSobel=3.35、4.48,Ps0.01)。4在男生群体中,抑郁能够部分中介网络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完全中介传统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而在女生群体中,抑郁能够完全中介网络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部分中介传统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结论:青少年受欺负对自杀有显著影响,抑郁在其中具有中介作用,并且中介作用模型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