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方法:以徐州市内流动人口聚集辖区中的四、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心理安全感量表(S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流动和非流动儿童心理安全感存在显著差异(t=2.62,P0.01),社会支持差异不显著;(2)流动儿童父母在家时间对社会支持和心理安全感总分均有显著影响(F=8.49,3.08;P0.05);(3)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安全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6,P0.01);(4)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能预测流动儿童心理安全感13.7%的变异。结论: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对心理安全感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支持在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初中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59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对初中生影响程度最高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于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②相关分析发现,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r=-0.605,P〈0.001);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是显著负相关(r=-0.175,P〈0.001)。③方差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显著(前者F=146.278,df=1,P=0.000;后者F=9.827,df=1,P=0.002),两者的交互作用也显著(F=6.506,df=1,P=0.011)。结论: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并分析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305名流动儿童进行综合分析,并与205名本地儿童进行对比。结果①流动儿童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总均分显著高于本地儿童(t=5.27,P<0.001);②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得分显著低于本地儿童(t=4.81,P<0.01);③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得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F=4.53,P<0.05),总体得分显著低于本地儿童(t=3.62,P<0.01)。结论流动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佳,与本地儿童相比,心理健康状况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的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互相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部某省区多民族交界杂居的两所小学和两所中学4~8年级共210名留守儿童和110名非留守儿童和15位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主要表现在身体症状方面(F_(6,313)=2.26,P0.05),且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女孩比男孩严重(t=-3.10,P0.05),初中生比小学生严重(t=2.56,P0.05);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双重影响,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和精神质(r=0.67,0.29;P0.01)的影响,社会支持帮助对心理健康(r=0.12,P0.05)有影响,留守儿童的人格特质存在监护类型和学段差异;③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回归预测效应(B=-0.02,P0.05),并且社会支持可以完善人格特质从而对心理健康发生作用。结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心理健康受到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双重影响,增加社会支持可以改善人格特质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基本情况,探讨社会资源在生活事件对留守儿童满意度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SLSS)、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自编青少年社会资源量表对湖南某市农村地区两所中学的1313名11~17(13.66±4.72)岁留守儿童开展调查。结果:(1)留守儿童的受惩罚和其他生活事件两个因子在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2)单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双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t=5.32,P0.001);(3)生活事件、社会资源和满意度之间两两显著相关(P0.01);(4)社会资源与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能解释生活满意度水平方差变异的0.5%(F=4.43,P0.05),社会资源在生活事件与满意度之间调节效应显著。结论:生活事件对留守儿童满意度有影响,社会资源在其中起到调节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团体心理辅导对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北京市某流动儿童学校的41人进行干预,并以46人为对照.结果 ①干预组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症状总分上有了显著降低(t=-2.31,P<0.05),具体表现在敌对(t=-3.24,P<0.01)、适应不良(t=-2.10,P<0.05)、情绪不稳定(t=-2.33,P<0.05)3个因子上;②干预组在青少年心理韧性总分(t=2.77,P<0.01)和社会支持总分(t=2.56,P<0.05)上有了显著性提高;③干预组在自尊量表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能加快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好转的进程,从整体上提高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以及留守类型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马鞍山市农村中小学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3种不同类型的儿童在内外向(F=9.075,P<0.001)、神经质(F=36.632,P<0.001)及精神质(F=4.530,P<0.05)人格维度、心理健康总得分(F=71.694,P<0.001)上均有显著差异.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209,P<0.01),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0,0.352;P<0.01).③内外向性人格特质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β=-0.158,P<0.001),神经质人格特质和精神质人格特质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β=-0.647,-0.345;P<0.001).④留守类型与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交互项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显著(β=0.322,P<0.01),留守类型与内外向人格特质、精神质人格特质的交互项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留守类型在留守儿童神经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关系之间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压力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初中211名留守儿童和22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因子、人际关系状况、健康适应及心理压力总分大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中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躯体症状3个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或P0.0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男生优于女生。结论农村留守儿童面临更多的负性生活压力事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应对倾向在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流动儿童500人(男244人,女229人;小学生284人,初中生189人;年龄10~17岁),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社会支持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测量,考察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并采用通径分析分析评估应对倾向在其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RSCA得分与SSRS、SCSQ得分均呈正相关(r=0.38、0.42,均P0.01);SSRS得分与SCSQ得分呈正相关(r=0.23,P0.01)。应对倾向在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16.3%。结论: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及应对倾向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发挥积极应对倾向的作用来提升其心理韧性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27名重庆地区留守儿童施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结果 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留守儿童的强迫、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性别差异显著(t=-2.020,-2.187,-2.151,-2.247;P<0.05);②留守儿童的偏执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年级差异显著(F=3.051,4.160;P<0.05);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与同伴依恋、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父母同伴依恋各难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P<0.05);④留守儿童的父亲疏离、同伴信任、同伴疏离、母亲疏离和父亲信任共同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解释率为25.9%(P<0.05).结论 通过调节父母、同伴依恋状况可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贫困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资本与人际关系在二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深圳市某高职院校563名贫困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量学生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资本和人际关系状况。结果:(1)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积极心理资本呈负相关(r=-0.18,-0.31;P0.01),与人际关系呈正相关(r=0.43,P0.01);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资本呈正相关(r=0.39,P0.01),与人际关系呈负相关(r=-0.24,P0.01);积极心理资本与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r=-0.44,P0.01);(2)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社会支持通过积极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显著(a*b=-0.18,SE=0.08,Boots CI=[-0.33,-0.03]);同时社会支持经积极心理资本、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显著(a*b*c=-0.23,SE=0.05,Boots CI=[-0.36,-0.15])。结论:社会支持、积极心理资本和人际关系是贫困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不仅通过积极心理资本间接影响贫困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通过积极心理资本、人际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量表法对256名农村儿童(其中留守儿童124名)的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结果:①留守儿童的总体生活压力事件水平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留守儿童无显著性差异。③相关分析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留守儿童大部分心理健康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指标的相关除自尊外均不显著。④回归分析表明,留守儿童的积极应对方式能够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解释率高于非留守儿童。结论:应对方式能够缓冲生活压力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资本对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为早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以生活事件量表(LES)、心理资本量表(PC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查工具,在河北省随机抽取706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与生活压力呈正相关(Beta=1.192,t=5.626,P<0.001),与心理资本相关无统计学意义(Beta=-0.104,t=-1.092,P>0.05);生活压力与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Beta=-0.872,t=-3.853,P<0.001)。结论: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心理资本在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正向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与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我军飞行员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对 3 12例飞行员进行防御方式问卷 ,艾森克人格问卷 ,症状自评量表 ,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评。结果 :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各因子与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的绝大多数有显著相关性 (r =0 14~ 0 46,P <0 0 5或 <0 0 1) ;与婚姻恋爱、健康、工作经济、人际关系方面发生的生活事件也有显著相关性 (r =0 12~ 0 2 2 ,P <0 0 5或 <0 0 1) ;与社会支持因子大多有显著相关性 (r =-0 12~ -0 2 6,P <0 0 5或 <0 0 1) ;也与个性维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r =0 11~ 0 5 1,P <0 0 5或 <0 0 1)。结论 :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均有显著相关性 ,尤以与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的相关性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流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发生率,考察影响流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对146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总阳性率为97.9%,心理虐待阳性率为98.6%,忽视阳性率为93.8%;流动儿童在心理虐待分量表、忽视分量表上,以及责骂、恐吓、情感忽视、身体忽视等维度上,男童得分显著高于女童(t=2.214,2.855,3.61,2.99,2.723,3.26;P0.05);来自不同地域的流动儿童在心理虐待分量表(F=15.876,P0.01)、忽视分量表(F=21.230,P0.01)以及各维度(P0.01)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与不同看护者生活的流动儿童在身体忽视因子(F=3.35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流动儿童是心理虐待与忽视的高危群体;男性流动儿童受心理虐待与忽视的水平高于女童;流动属性变量对流动儿童受心理虐待与忽视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性别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量表对983名普通初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生活事件与焦虑呈正相关(r=0.609,P<0.001)、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事件、焦虑呈负相关(r=-0,297,-0.260;P<0.001).②生活事件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焦虑(β=0.62,P<0.001),领悟社会支持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4,P<0.001).③性别对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起调节作用(β=0.15,P<0.05),相对于男生,在女生群体中生活事件对领悟社会支持的负向预测作用更显著.结论:生活事件一方曲直接影响青少年焦虑,也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发挥间接作用,性别调节了生活事件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领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来自湖南省9所高校的1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责任性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各因子均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责任性呈显著正相关。②领悟社会支持与人格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结论: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52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SCL - 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等工具对 5 2 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依次是 :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丧失因子、受惩罚因子、对支持的利用度。 (2 )负性生活事件与SCL - 90总分间有显著正相关 ;消极应对与SCL - 90总分间相关极其显著 ;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与SCL - 90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等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学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利他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流动儿童1198人、留守儿童1631人,采用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中的利他亲社会行为维度(CAPBQ-A)评估儿童的利他亲社会行为、生活事件量表(LEQ)评估儿童的负性生活事件、社会心理处境分化量表中的父母信任与支持感知维度(SPRQ-P)和教师信任与支持感知维度(SPRQ-T)评估儿童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结果:流动儿童CAPBQ-A得分高于留守儿童(P0.001)。对CAPBQA得分具有直接预测作用的是儿童类别(β=-0.07)、LEQ得分(β=-0.04)、SPRQ-P得分(β=0.13)、SPRQ-T得分(β=0.31);SPRQ-P得分对流动儿童的预测程度比对留守儿童预测程度更大(β=-0.06),SPRQ-T得分对留守儿童的预测程度比对流动儿童预测程度更大(β=0.06)(均P0.01)。结论:留守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更差。人际关系对两类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相比负性生活事件更大;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要高于留守儿童,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要高于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陕北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为这一地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选取陕北地区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2所中学,每所学校初一至初三各年级随机抽取2个教学班级,共抽取2所学校12个教学班级的246名留守儿童,对其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陕北地区留守儿童生活事件总分为(49.54±15.53)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24.09±7.06)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32.72±6.29)分;心理健康得分为(39.28±14.62)分。相关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及总分和消极应对方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现负相关关系(P0.01)。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纳入后,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降低,同时学习压力的预测作用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人际关系可以通过消极应对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还可以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习压力则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修正后模型适切,拟合指数为:χ~2=135.12,自由度(df)为51,χ~2/df为2.65,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0,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3,NFI为0.89,IFI为0.93,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85。结论:应对方式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