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行Holter检查时进行6rain步行试验以提高Holter检查阳性率和初步确诊率的效果和护理。方法选择因“胸闷、心悸”住院,常规心电图正常的老年患者73例,分为A组37例,B组36例。住院第3天上午8:30安排Holter检查,其中A组患者在护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6min步行试验;B组作为对照,不进行6min步行试验。结果A组患者ST段缺血样改变的阳性率为75.7%(28/37),明显高于B组(P〈0.05);但心律失常的阳性率为70.3%(26/37),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与症状有关的ST段缺血样改变和心律失常分别占总阳性人数的75.0%(21/28)和50.0%(13/26),通过Holter检查初步的确诊率为67.6%(25/37),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lter检查时指导患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可以提高ST缺血样改变的阳性率,明确症状与疾病的对应关系,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min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竭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6min步行运动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功能、血脑钠肽(BNP),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等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心率低于对照组,而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慢性心力衰竭竭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6min步行运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 min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6例康复期COPD病人除常规护理外进行6个月6 min步行运动训练.[结果] 6个月后COPD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 min步行运动训练能提高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 min步行联合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在采用同样药物治疗方案的同时,对治疗组进行6 min步行联合呼吸训练,并评价两组训练前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和6 min最大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在经过6周的训练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增加(P<0.05)。结论:6 min步行联合呼吸训练对COPD患者是安全、可行、简易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6min步行试验在心肌梗死后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6min步行试验(6MWT)来训练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运动耐量,评估预后。方法将80例心肌梗死后4周的患者分成两组。A组40例,每周接受2次6MWT训练;B组40例,进行日常活动;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6MWT和再住院率。结果6个月后,接受训练的A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480±36m)较训练前(380±26m)有显著增加(P<0.001),B组在试验前后6MWT无显著差异。6个月后B组再住院率(30.0)高于A组(8.0)(P<0.001)。结论6MWT训练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能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在城乡COPD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处于缓解期肺功能Ⅱ~Ⅳ级COPD患者108例,按照患者来源(农村或城市)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进行6min步行试验,记录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及步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结果 6min步行距离,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高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农村组和城市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6分钟步行试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低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城市组与农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功能Ⅱ~Ⅲ级城乡COPD患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时6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存在差异,提示COPD患者长期坚持适度体力劳动或运动锻炼有利于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患者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我国一项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资料显示,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病死率却高达40%。为了探讨既简便可行而又行之有效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早期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朝民  傅佳 《中国康复》1997,12(4):164-165
为探讨早期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对68例病后1月内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临床观察。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后加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结果表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在病后3月内的步行功能恢复(包括独立和需人帮助行走)为94.12%,其中康复组的独立行走恢复率为52.9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中医康复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护理4周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康复循证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便利抽样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护。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干预后1,4,8周,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4,8周,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4,8周,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显著提升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评估测试(COP D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肺功能和6min步行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CAT(中文版)对170例稳定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测定常规肺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6min步行试验。根据CAT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分级,同时根据肺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6min步行试验进行分级,对结果进行符合度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70例COPD患者CAT分值在各级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评分与COPD全球倡议(GOLD)分级、6min步行试验间呈正相关(r=0.339,P=0.000;r=0.334,P=0.000),重度、极重度患者的符合度较高。结论cAT评分与肺功能、6min步行试验相关性低,适用于评价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  相似文献   

13.
稳定期COPD患者CAT评分与6 min步行距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AT量表与6 min步行距离(6MWD)及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调查稳定期COPD患者104例,进行CAT评分、6 min步行实验和肺功能的检查.结果 稳定期COPD患者的CAT评分为(17.4士7.3)分;CA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间的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AT评分的分级法与6MWD分级在评估轻度、中度COPD患者的病情时符合率较高.结论 CAT量表对于总体评价COPD对患者的影响是可靠的;对评价COPD患者病情相对较重(重度及极重度)时,CAT评分和6 min步行实验都能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6~12月在本院住院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及步行训练指导;将2014年1~6月在本院住院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为干预组,将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患者步行训练健康教育中,干预时间3周,随访时间6个月。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ies,FAC)和Ba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FAC测评结果和Bathel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步行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健康教育中,可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如何评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严重程度。据此判断疗效推测预后,是临床上很重要的问题。以测定耐量为主要目标的运动试验。国外已作为临床检测的普遍手段,近年许多学者推崇6min步行试验(WT)。国内佟铭等观察,WT与踏车试验的相关系数为0.689.p<0.01,重复试验差异<5%。认为是评定CHF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生活质量的较好方法。 1 问题和启示 给CHF患者的心功能划分等级,离不开患者陈述的症状,即使专门的运动耐量计分也是如此。尽管  相似文献   

16.
17.
肌电反馈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 我科2002年10月1日-2003年3月20日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伴有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MRI或CT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且全部为弛缓性瘫痪。治疗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6±13.7岁;发病1-7天;脑出血12例,脑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 min步行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活动耐力的作用。方法随机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6 min步行试验对患者活动耐力进行干预。探讨6 min步行对减轻患者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该试验能够明显提高化疗患者6 min步行距离( P〈0.05),明显减轻轻疲乏量( P〈0.05),有效改善心率、血压等指标,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6 min步行试验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疲疲法程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基于Bobath理念的步行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80例具有步行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Bobath组(n=40),对照组(n=40)。Bobath组接受一套基于Bobath理念理论框架下的步态训练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步行训练。两组患者步行训练时间均为30min/d,5d/周,持续4周,其余康复治疗如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出院后3周予以FMA下肢(FMA-LE)运动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同时选用足印步态分析法测量患者的步行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LE和BBS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步行参数(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Bobath组患者在各量表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周再次评定时,组内比较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后有所提高,但Bobath组内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内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步行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采用基于Bobath理念的步行训练法可以更好的改善其步行功能,并且疗效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