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粪便性质改变的功能性肠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IBS是一组症状的总称,多种因素可诱发症状发作,如饮食改变、生活方式变化、肠道感染、心理因素等。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等,IBS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2.
马伟明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的疾病,其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体虚、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尤与情志失调关系密切。中医药治疗IBS有着明显的优势。马伟明主任中医师是首批浙江省宁波市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载,对脾胃病诊治颇有心得。今介绍马师辨证治疗IBS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3.
郭瑞  唐旭东  欧宇阳  曾恩锦  郭朋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10-121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中医病名为"肠郁"。郭朋教授根据IBS生理、病理特点,以疏肝健脾法调和肝脾,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经典案例介绍等几个方面对郭教授治疗IBS经验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IBS提供理论和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发病原因与社会、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与抑郁焦虑情绪互为因果,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1])。目前尚无针对性的疗法。本文笔者采用针灸治疗IBS 40例,观察了其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前来本院肠道门诊就诊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间歇性腹痛伴或不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胀为主要临床特征。IBS的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与内脏高敏、肠动力异常、黏膜屏障破坏、肠道免疫失调、慢性低度炎症、脑肠互动异常等有关。现有研究表明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参与IBS发病的多个环节,并扮演重要角色,其分泌的组胺、类胰蛋白酶、细胞因子等介质影响IBS的发生与发展;靶向肥大细胞的药物研究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中医药调控IBS的机制与肥大细胞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肥大细胞在IBS发病中的机制进行综述,并结合肥大细胞在中医药治疗IBS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根据最新的研究,可分为以下4型,即IBS便秘型;IBS腹泻型;IBS混合型;IBS不确定型。本病属于中医腹痛、泄泻、便秘范畴。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不同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病因病机,2006~2010年,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IBS6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随大便性状和频率改变为特征的缺少形态学或生化学异常的功能性肠病。临床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未定型(IBS—U)。IBS在全球人群患病率较高,各地发病率在10~20%之间,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对生活质量影响大、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病并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其发病率高、症状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针灸治疗IBS的临床疗效肯定,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该技术研究IBS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变化,发现IBS多个脑区活动存在异常,如脑岛、前扣带回、前额叶等与IBS内脏感觉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脑区,而针灸治疗对相应脑区的功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可能为我们了解针灸治疗IBS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因此,本文就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针灸治疗对IBS脑功能活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的几点中医学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冰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661-2661,273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便秘、腹泻和便秘与腹泻交替)和性状改变常持久存在或反复发作,且经查无器质性病变。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职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IBS发病率不断上升,但由于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故目前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  相似文献   

10.
郭耀晨  董筠 《四川中医》2013,(2):131-13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尤以腹泻型(IBS-D)多见,中医药治疗IBS通过一些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表明具有特色和优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结合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疗方法、实验研究等方面对IBS-D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BS的报道较多,且疗效较满意,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周氏等[1]认为,其发病多因情志失调,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脾胃素虚复感外邪,影响脾胃升降和肝胆疏泻功能,最终出现肠传导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1],在南方地区以便秘型IBS最为常见.随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IBS的发病率约为5%~25%[2-3].临床上多采用改变胃动力的药物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长期口服易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使便秘进行性加重[4].中药在治疗便秘型IBS方面有较大优势,且不良反应少.笔者整理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IBS的文献,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红  刘宝山 《光明中医》2016,(13):1869-187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发病率高,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IBS有确切疗效,而中医在IBS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现主要从中医方面总结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组成、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介绍刘宝山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辨证思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 e,简称 IBS)是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一组综合征 ;而与 IBS相关的抑郁症尚有情绪抑郁、疲乏、不欲饮食等肠外症状。临床治疗 IBS往往多注重肠道症状的改善 ,对其肠外症状特别是与之相关的抑郁症较少论及。为此 ,我们采用《伤寒论》中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与 IBS有关的抑郁症 ,取得满意的疗效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纳入病例符合 1986年宝鸡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同时符合与 IBS有关的…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煜  彭荣翠 《国医论坛》2002,17(6):17-17
在肠易激综合征 ( IBS)治疗上 ,西医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 ,一般多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 ,针对性地选择镇静剂、抗抑郁剂、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促胃肠动力药、钙拮抗剂、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类药物等进行治疗。由于 IBS是多种因素所致的结肠动力紊乱为主的综合征 ,目前尚未有一种药物能完全缓解所有 IBS症状 ,因此主要采用综合治疗 ,需遵守个体化原则。在这一点上 ,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更大的优势。祖国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欠调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 ,从而导致肠道气化不利 ,传导失司。此外 ,饮食、劳倦、…  相似文献   

16.
疏肝健脾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2组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重点进行IBS常识教育,同时辅以饮食治疗.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文拉法辛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积分.结果:治疗组在排便形状异常比率、排便通过异常比率、排便时腹胀或胃胀三项症状的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2组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后RP、GH、VT、SF、RE 5个维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肝郁脾虚、肠失濡润为便秘型IBS的主要病机,疏肝健脾法能够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概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较常见的与精神因素有关,以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为主证的肠道生理功能紊乱性疾病。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IBS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由于其发病涉及精神、饮食、感染、神经等诸多因素,西药临床作用局限,尚不能获得理想疗效。而中医针灸由于着眼于整体观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本病有日益增高的趋势。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25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和炎性肠病(IBD)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法:对临床用于鉴别IBS与IBD的检查指标及其结果,IBS与IBD的中西医方面发病机制和治疗的重叠部分进行总结,并且根据对两者关系的总结提出鉴别诊断及研究的新看法。结果:两病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等诸方面有相似性,但是IBS的发病与心理、遗传、环境及肠道杆菌群等多种因素有关,溃疡性结肠炎(UC)是遗传易感性、免疫应答、肠腔内因素及生活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IBS与IBD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陈爱霞  张磊  韩立燕  李静君  王梅青 《河北中医》2010,32(10):1496-1497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泻、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IBS常持续存在或间断发作。目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IBS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以腹泻型多见,且病情缠绵,反复发作,治疗棘手。我们经过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