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医学》2016,(1):64-64
正帝曰: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岐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帝曰:风雨之伤人奈何?岐伯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  相似文献   

2.
《家庭医学》2011,(4):64-64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相似文献   

3.
杨力 《健康》2010,(4):6-8
<正>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最高境界,偏阴偏阳都是病,阴阳两安,则天下无事。按照中医理论,在茫茫宇宙中,男为阳、女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皮肤为阳、肌肉筋骨为阴。阳是活跃的、上升的。阴是静止的、下降的。它们一个在外,完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一个在内,为身体不断地储备和提供能量支持。  相似文献   

4.
《家庭医学》2021,(3):64-64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地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也)。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请问其离合、出入奈何?岐伯稽首再拜曰:明乎哉问也!此粗之所过,上之所息也,请卒言之。  相似文献   

5.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日,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而(别本作为)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相似文献   

6.
《家庭医学》2016,(4):64
正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相似文献   

7.
正开宗明义:书法者,章法、技法、笔法、墨法也;道者,一阴一阳之谓也;阴阳者,宇宙、时空、能量之对立统一也。一言以蔽之,书法之道、之妙、之境界,在于书法之形神、主次、大小、奇正、疾徐、刚柔、黑白、浓淡、轻重、方圆、起止等等,和谐共生,对立统一,移形换位,变化无穷。阴阳是宇宙、时空、能量,万事万物之本源。盘古开天地,分阴阳,定时空,显能量,以阴阳为本,时空为象,能量为源。万事万物,至宏至微,皆含阴阳。阴中有阳,阳  相似文献   

8.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浅,灸之壮数,可得闻乎?  相似文献   

9.
问:“天和骨通”治疗理论依据,外用药与内服药治骨刺有何区别? 答:古代名医曰:人之疾病由外入内,其流注经络脏腑者,必服药驱之;若其病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络或提而取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 问:“天和骨通”强之透释贴剂源于名医名方? 答:“天和骨通”强力透释贴剂是以川南正骨名医家传200余年之秘方,加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     
《家庭医学》2016,(4):64-64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
  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相似文献   

11.
正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藏最贵?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藏最贵。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最贵,其下也。雷公致斋七日,旦复侍坐。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  相似文献   

12.
正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毚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帝曰:大矣。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帝曰:在经有也。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出也。  相似文献   

13.
正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藏最贵?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藏最贵。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最贵,其下也。雷公致斋七日,旦复侍坐。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藏终始。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雷公曰:受业未能明。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  相似文献   

14.
《家庭医学》2015,(1):64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相似文献   

15.
正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  相似文献   

16.
《家庭医学》2013,(6):64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帝曰:愿闻其状。  相似文献   

17.
安有女在家为安,有保全、稳定、静谧的意思。们说的很多好词,中间都有我4个“安”字:平安、安全、安心。什么是安?“安”是会意字,里头是个“女”,意思是:有女在家,有家护女,即安。为何?女属阴性,主内主静,主封固闭藏。阴又有何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守于内,阳才不浮于外。所以,“安”有保全、稳定、静谧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对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古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灸法如此神奇,该如何操作呢?古代的艾炷灸法多为直接灸,直接灸又叫着肤灸、明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于穴位皮肤上来施灸的一种方法.直接灸因施灸目的和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又分为无瘢痕灸、发泡灸和瘢痕灸三种.  相似文献   

19.
正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帝曰:其脉应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濇,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其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帝曰:幽明何如?  相似文献   

20.
<正>吕曰:"龙虎之理既已知矣,所谓金丹大药可得闻乎?"钟曰:"所谓药者,可以疗病。凡病有三等。当风卧湿、冒暑涉寒,劳逸过度,饥饱失时,非次不安,则曰患矣,患为时病。及夫不肯修持,恣情纵意,散失元阳,耗损真气,年高憔悴,则曰老矣,老为年病。及夫气尽体空,魂消神鼓,长吁一声四大无主。体卧荒郊,则曰死矣,死为身病。且以时之有病,以春夏秋冬运行于寒暑温凉。阳太过而阴不足,当以凉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