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受欺负和自我控制在羞怯与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大学生欺负行为问卷的受欺负分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攻击问卷(AQ)测量了510名大学生。结果:1羞怯、受欺负与攻击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羞怯、受欺负和攻击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2受欺负和自我控制在羞怯与攻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羞怯通过受欺负和自我控制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个体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和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物质主义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和大学生物质主义量表对32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羞怯、社会比较倾向和物质主义之间呈显著两两正相关,三个变量均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和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物质主义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羞怯通过自我控制和社会比较倾向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物质主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全感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自尊在其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安全感量表、自尊量表以及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7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情绪智力、安全感、自尊以及生活满意度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r=0.35~0.66,P<0.01);②安全感在情绪智力与生活满意度间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对亲社会倾向(Prosocial Tendency)的影响,考察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亲社会倾向量表(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PTM)、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对3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利用Bootstrap检验心理安全感在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倾向之间中介效应。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511,P0.01);心理安全感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r=0.489,P0.01)。心理安全感在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值为0.19,占总效应的38.18%。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亲社会倾向,心理安全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大学生正念水平、安全感及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山西省某高等院校大学生580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正念五因素量表(FFMQ)、安全感问卷(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工具评估。结果:(1)正念水平、自我效能感与安全感三者间具有相关性。其中,正念水平与自我效能感、安全感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0.49;P0.01)。正念水平与安全感中的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均呈正相关(r=0.47,0.46;P0.01)。自我效能感与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1);(2)在大学生的正念水平对安全感程度的预测中,自我效能感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X2=ab/c)13.8%。结论:大学生正念水平是其安全感的重要保护因子,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安全感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日常性学业弹性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日常性学业弹性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2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日常性学业弹性均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382,0.369;P0.01);②日常性学业弹性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日常性学业弹性的中介效应值为0.15,占总效应的29.82%。结论:学业自我效能感不仅能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还可以通过日常性学业弹性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北京、安徽高校选取380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安全感量表、自我分化量表和人际关系困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较少组、有一定困扰组和困扰较严重组所占比例分别为51%、34.5%和14.5%;2安全感与自我分化呈显著正相关;3安全感、自我分化均与人际关系困扰呈显著负相关;4中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同时考虑自我分化各因子的影响时,对人际关系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的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的作用虽显著但已减弱。结论:自我位置和情感断绝维度在安全感对人际关系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尊在心理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某大学51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安全感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为工具进行测评。结果:中介效应检验提示,自尊可能在心理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间发挥部分中介的作用,进一步以Bootstrap法构建中介效应ab的95%置信区间,结果提示中介效应显著(95%置信区间0.083~0.145),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也证明模型拟合良好(χ2=197.192、df=24、GFI=0.916、AGFI=0.842、CFI=0.921、NFI=0.911、RMSEA=0.119、SRMR=0.050)。结论:自尊在心理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间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是心理安全感对生活满意度作用间的重要中介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的关系,探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以及安全感、积极心理资本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安全感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r = 0.27,P<0.01)、安全感(r=0.49,P<0.01)、积极心理资本(r = 0.48,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安全感(r =0.32,P<0.05)、积极心理资本(r = 0.33,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安全感、积极心理资本呈显著正相关(r = 0.44,P<0.05);②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是通过3 条路径来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安全感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积极心理资本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安全感和积极心理资本发挥链式中介效应,其中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1.38%、24.14%、13.79%.结论: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路径是间接的.社会支持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感和积极心理资本而增进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华师范大学的328名本科生作为此次调查对象,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量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结果: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分分别与人际信任、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16,-0.19;P0.01),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13,P0.05);通过回归分析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能力能够直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人际信任间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结论:人际信任在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满意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民办高校辅导员安全感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考察自我同情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安全感量表、自我同情量表及幸福感指数量表,对263名民办高校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安全感、自我同情、幸福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安全感对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和自我同情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同情在安全感与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显著。结论: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安全感能直接预测其幸福感,也能通过自我同情间接影响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同伴侵害作为中介变量是进一步增加羞怯对社交回避的预测作用还是增加羞怯对攻击的预测作用。方法:对845名大学生采用攻击性量表、同伴侵害量表和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羞怯与攻击、同伴侵害、社交回避与苦恼均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侵害与攻击呈显著正相关,和社交回避与苦恼相关边缘显著。2同伴侵害在羞怯和攻击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伴侵害在羞怯与社交回避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羞怯水平越高,越容易遭受同伴侵害,进而导致羞怯个体攻击性增强,而同伴侵害这一特定的社交情境并不会导致羞怯个体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攻击性与家庭矛盾环境关系的理论模式,考察心理安全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攻击性量表、马斯洛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对324名工读学生和361名普通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工读学生他人攻击和自我攻击水平都显著高于普通学生;2攻击性与心理安全感呈显著负相关;3攻击性与家庭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4心理安全感与家庭矛盾性呈显著负相关;5心理安全感在家庭矛盾性与攻击性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工读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在家庭矛盾性与攻击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我知觉和自我接纳在初中生羞怯与同伴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学生羞怯量表、儿童自我知觉量表、自我接纳问卷、同伴关系问卷对886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羞怯、自我知觉、自我接纳、同伴关系两两显著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表明,羞怯对同伴关系的直接效应显著;自我知觉和自我接纳在羞怯与同伴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且自我知觉—自我接纳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结论:自我知觉和自我接纳在初中生羞怯与同伴关系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无聊倾向和状态无聊对大学生进食行为的影响,并探讨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多维状态无聊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进食行为问卷对6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无聊倾向、状态无聊、自我控制和进食行为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其中两种无聊和进食行为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0.34,Ps0.01),自我控制与进食行为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0.35,Ps0.01),两种无聊与自我控制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36,-0.40,Ps0.01)。自我控制在无聊倾向预测进食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状态无聊影响进食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无聊倾向和状态无聊可直接影响进食行为,也可通过自我控制间接影响进食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一般攻击模型,本研究探索安全感、自卑感在大学生留守经历与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安全感量表、自卑量表以及攻击性量表对96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元回归检验安全感与自卑感在大学生留守经历与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①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攻击性显著高于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②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城乡来源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后,安全感、自卑感可以分别中介大学生留守经历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且两者在留守经历与大学生攻击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感与自卑感可以解释大学生留守经历与攻击性之间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在网络游戏成瘾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TOIAS)、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和自尊量表(SES)对453名男大学生网络游戏玩家进行测量。结果:①网络游戏成瘾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②回归方程纳入自我控制后,自尊对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结论:网络游戏成瘾、自我控制与自尊之间有着紧密相关,自我控制在网络游戏成瘾和自尊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和谐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情感量表测量360名在校大学生.结果:①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在0.12至0.28之间,P<0.05);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8,r=-0.47,P<0.001).②自我和谐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当自我和谐进入回归方程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β=0.10,t=1.87,P=0.06);自我和谐在社会支持与消极情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当自我和谐进入回归方程时,社会支持对消极情感的预测效应从-0.28降为-0.16(t=-3.21,P=0.001).③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自我和谐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变量.结论:社会支持通过自我和谐的中介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羞怯、错失恐惧、情感平衡对大学生经验回避的作用。方法:采用羞怯量表、接受和行动问卷、错失恐惧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对10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羞怯、错失恐惧与经验回避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情感平衡与经验回避显著负相关;(2)错失恐惧在羞怯与经验回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情感平衡对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起到调节作用,即对于情感平衡较低的大学生,羞怯对错失恐惧以及经验回避的影响更大。结论:羞怯通过错失恐惧影响大学生经验回避,情感平衡调节了羞怯与错失恐惧、羞怯与经验回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有儿童期虐待史的大学生人群中,探讨儿童期虐待、分裂人格特质及安全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为对象,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化版、安全感量表、Chapman分裂型人格倾向量表,分发111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88份,其中258人存在儿童期创伤史。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安全感量表的人际安全感得分与分裂人格特质得分、儿童期创伤量表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呈显著的负相关(r=-0.184~-0.557,P0.05)。安全感量表的确定控制感得分与分裂人格特质得分、儿童期创伤量表的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呈显著的负相关(r=-0.219~-0.541,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儿童期情感忽视在分裂人格特质和安全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儿童期情感忽视和分裂人格特质负向影响安全感形成。儿童期情感忽视在分裂人格特质和安全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