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社会权力感对个体性客体化的影响,以及性别与个人权力感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权力经历回忆法操纵个体的社会权力感,采用倒置效应作为客体化的指标对7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1)目标为性感男性时,社会权力感作用不显著,个人权力感及性别的共同调节作用也不显著。(2)目标为性感女性时,个人权力感与性别的共同调节作用显著。对高个人权力的男性和女性,社会权力感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对低个人权力的男性,社会权力感负向预测个体的客体化认知。对低个人权力的女性,社会权力感正向预测个体的客体化认知。结论:社会权力感对性客体化的影响受到性别和个人权力感的调节,且该调节作用因个体性别及目标性别的不同而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腐败是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但很少有实证研究直接探讨权力对腐败的影响。高权力是否必然导致高腐败?本研究试图探讨权力高低对受贿决策的影响及性别的调节效应。方法:研究分别采用问卷测量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考察了特质权力感和情境权力感对受贿决策的影响及性别的调节效应。结果:对于男性而言,无论特质权力感还是情境权力感对受贿决策影响都显著,即权力越高,个体受贿决策可能性越低。而对于女性,权力感对受贿决策没有任何效应,且女性的受贿概率显著低于男性。结论:权力仅对男性受贿决策有影响,高权力并不必然导致高腐败,受贿可能性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权力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以及希望的调节作用。方法:研究一采用实验法操纵个体的希望感,并采用问卷测量一般权力感和跨期决策;研究二采用实验法操纵个体的权力水平,并采用问卷测量一般希望感和跨期决策。结果:相比于低权力者,高权力者更偏好远期选项。相比于低希望感个体,高希望感个体更偏好远期选项。希望可调节权力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当个体处于中性情绪(研究一)或对于低希望感个体(研究二)而言,低权力者会比高权力者在跨期决策中表现得更加短视;但当个体处于希望情绪或对于高希望感个体而言,权力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消失。结论:希望能够缓冲低权力者在跨期决策中的短视倾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探讨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专家建议和算法建议对个体在疾病预测中建议采纳的影响。方法:实验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被告知建议来自医院的主任专家,另一组被告知建议来自智能机器人。实验2将被试分为两组,所有被试均被告知建议来自智能机器人,但一组被试进行概率知识学习,另一组进行非概率知识的学习。结果:(1)实验1发现被试对来自专家和智能机器人(算法)的建议采纳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被试的概率知识起到调节作用。(2)实验2发现概率知识学习组的被试对来自智能机器人(算法)的建议采纳程度显著高于非概率知识学习组的被试,而且感知算法准确性起中介作用。结论:人们并不总是算法厌恶的,当个体了解算法的原理后,则可能会产生算法欣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积极共情对积极反馈影响沟通双方积极情感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8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组A、组B和组C)、1个控制组(组D),进行持续1周的实验操作(组A:记录积极事件并收到积极反馈;组B:提供积极反馈;组C:仅记录积极事件;组D:记录流水账),并在实验前、实验结束时和实验结束2周后,使用积极情绪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测量被试的积极情感。结果:①记录、分享和反馈积极事件1周并不足以提升沟通双方的积极情感;②对于反馈提供者,其积极共情水平在积极反馈对自身积极情感的影响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积极共情水平越高,通过给别人积极反馈获得的积极情感提升越多;③对于反馈接受者,积极反馈对其积极情感产生影响的过程并未受到对方积极共情水平的调节作用,但其感受到的被理解程度对自身积极情感的提升有正向作用。结论:积极共情对共情者在给予积极反馈过程中的自身积极情感提升起到调节作用,但对被共情者在接受积极反馈过程中的积极情感提升未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某大学121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普遍比较满意,幸福感较强。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及幸福感差异均不显著(P0.05);2宿舍人际关系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回归系数显著(β=0.594,P0.001);3宿舍人际关系和性别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著(B=-0.215,P0.01,△R2=0.004)。结论:性别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情、助人倾向、人格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格是否是共情、助人倾向之间的调节变量.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中的内外向(E)、神经质(N)分量表和助人倾向问卷对269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①总体而言,内外向(E)、神经质(N)与共情、助人倾向之间的相关不高,共情与助人倾向之间相关较高.②分层回归的结果表明,内外向(E)在共情与助人倾向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P<0.05);神经质(N)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内外向在共情与助人倾向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智力在高中生学业情绪与数学成绩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托尼非文字智力测验对1316名高中学生(女生46.7%)进行测查。结果:1高中生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的智力差异,智力水平越高,学业情绪更为积极;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积极学业情绪多于女生,消极学业情绪少于女生;2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均能显著预测数学成绩,且积极学业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消极学业情绪具有负向预测作用;3智力在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数学成绩之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智力水平越高,学业情绪对数学成绩的影响越大。结论:智力在低唤醒学业情绪对数学成绩的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效价的情绪状态及积极情绪的不同强度对演绎推理任务绩效的影响。方法:以7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生理心理实验法测量被试观看视频片段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变化以及消极情绪和不同强度的积极情绪对演绎推理任务绩效的影响。结果:在推理测试上,消极组和高强度积极组的后测成绩都显著低于前测成绩,同时都显著低于控制组的后测成绩;低强度积极组的前后测成绩无显著差异,且后测成绩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消极情绪和高强度积极情绪都对演绎推理有负面影响;低强度积极情绪对演绎推理并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青少年的两种幸福倾向(意义倾向和快乐倾向)在消极情绪与网络成瘾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中的消极情感相关题目、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幸福倾向量表对北京地区八所中学共304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青少年的消极情绪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2青少年的两种幸福倾向中,意义倾向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调节作用不显著;快乐倾向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在网络成瘾方面,高快乐倾向的青少年比低快乐倾向的更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而不同意义倾向的青少年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会排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以及情绪线索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一采用回忆范式操纵84名被试的被排斥或被接纳体验,并完成信任游戏测量其信任水平;实验二采用想象范式操纵86名被试的被排斥或被接纳体验,并完成信任游戏测量其信任水平。结果:实验一结果发现,排斥组的信任水平要显著低于接纳组;实验二结果发现,在中性情绪线索下,排斥组的信任水平显著低于接纳组;在积极情绪线索下,排斥组和接纳组在信任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社会排斥显著降低人际信任水平,而且情绪线索调节社会排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子女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任务,测量292名被试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创造性思维。结果: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显著正相关(r=0.174,P0.05);父亲温暖、理解与女性子女的发散思维负相关,父亲惩罚、严厉与女性子女的发散思维正相关(r=-0.182,P0.05);母亲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和拒绝否认与男性子女的发散思维正相关(P0.05);性别在父亲和母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与发散思维间起调节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创造性思维有影响,这种影响受到子女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高中生性别角色冲突与心理压力的关系,检验社会支持对两者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2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性别角色冲突与心理压力呈现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现显著负相关;性别角色冲突和社会支持的乘积项纳入回归方程后,限制性情感与家庭支持(β=0.134,P0.01)以及工作-家庭冲突与家庭支持(β=-0.163,P0.001)的交互作用显著。结论:高中生性别角色冲突对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高中生性别角色冲突与心理压力关系起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我宽恕对服刑人员攻击性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自我宽恕和服刑人员攻击性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Heartland宽恕量表、攻击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94名服刑人员进行测查。结果:服刑人员的自我宽恕与攻击性显著负相关(r=-0.252,P0.001);积极应对(β=0.080,P0.05)和消极应对(β=0.117,P0.05)均对服刑人员的自我宽恕与攻击性的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自我宽恕对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服刑人员的攻击性有更显著负向影响,且仅对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服刑人员的攻击性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自我宽恕对服刑人员的攻击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应对方式可以调节自我宽恕与服刑人员攻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行动控制风格在情绪与工作记忆广度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从长春市某高校选取120名大一学生,采用2*3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影片进行情绪诱导(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研究在不同情绪条件下,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工作记忆广度之间的影响.结果:行动取向行动控制风格的大学生工作记忆广度在三种情绪(积极、中性、消极)条件下无显著差异(P>0.05);状态取向行动控制风格的大学生在三种情绪条件下工作记忆广度具有显著差异(P<0.001);在消极情绪下,行动取向行动控制风格的大学生工作记忆广度显著高于状态取向行动控制风格.结论:行动控制风格在情绪与工作记忆广度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乐观对负性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取样法抽取385名大学生参加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解释风格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的调查。结果:(1)总应激量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20,P0.01),其中人际因子、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因子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18,-0.25;P0.01;r=-0.12,P0.05);消极事件解释风格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11,P0.01);(2)负性生活事件与乐观的交互作用对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F=7.04,P0.01)。结论:解释性乐观是负性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间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嫉妒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嫉妒问卷、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修订版)和情绪智力量表(EIS)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整体上,大学生学业嫉妒在中等偏下水平(x=2.40),情绪智力在中等偏上水平(x=3.47);②大学生学业嫉妒与情绪智力、心理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0.15,P0.01;r=-0.41,P0.001);情绪智力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01);③情绪智力在学业嫉妒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R~2=0.01,P0.05),情绪智力在学业嫉妒和生活目标感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R~2=0.03,P0.001)。结论:大学生学业嫉妒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无时间标志对个体锻炼动机的影响以及两种关系中可能存在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在验证Peetz和Wilson的研究在中国情境下效果的同时,探索自我监控能力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Peetz和Wilson的实验操纵范式即通过添加明显的时间标志,测查有无时间标志下个体的锻炼动机和自我监控能力。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实验组在锻炼动机,自我感知到的改变程度上均高于控制组(F=3.796,P=0.055;F=8.867,P=0.004)。交互作用发现时间监控水平与操纵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0),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时间监控水平较低的个体在两组的锻炼动机无明显差异(P=0.374),但是时间监控水平较高的个体实验操纵下的锻炼动机高于对照组,达到边缘显著(P=0.053)。结论:时间标志能够改变自我感知到的差异程度来改变个体的锻炼动机,但这种效果只发生在时间监控能力强的个体身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关联感、自主性以及能力感的支持在成就目标和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成就目标问卷、学习环境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6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自主性支持分别在掌握趋向目标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β=0.15,P0.01)、表现趋向目标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β=0.14,P0.01)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2关联感支持分别在掌握趋向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β=0.13,P0.05)、表现趋向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β=0.12,P0.05)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3自主性支持分别在掌握趋向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β=0.14,P0.01)、表现趋向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β=0.10,P0.05)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4关联感、自主性和能力感支持在表现回避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的调节作用显著(β=-0.11,-0.11,-0.10;P0.05)。结论:在高水平的关联感、自主性支持条件下,采纳掌握趋向目标与表现趋向目标的大学生体验强烈的积极情感;低水平的基本心理需要支持有利于采纳表现回避目标的学生体验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型人格特质在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A型人格量表对3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生的A型人格特质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7,P0.01);(2)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显著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1),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1);(3)A型人格对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结论: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A型人格均有显著相关,并且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