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5月,将本院125例SUI女性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65)采用凯格尔盆底肌锻炼,嘱患者用力收缩盆底肌,每次持续用力10 s,休息10 s,每次30 min;试验组(n=60)用XFT-2002型盆底刺激仪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20 min,引导患者仔细体验盆底肌收缩的感觉后,再指导患者根据XFT-0010型盆底肌刺激仪的语音导航用力收缩盆底肌,挤压阴道内的充气探头,每次持续用力10 s,休息10 s,每次30 min。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会阴肌力测试(GRRUG)和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简化版(ICIQ-SF)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t=-3.570)和ICIQ评分(t=4.198)均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6.833,t=-2.445,P0.01)。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Z=63.954,P0.001)。结论阴道压力反馈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SUI的疗效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妇产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130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上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当中各65例。对照组产后进行常规盆底肌功能康复锻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FDI-20评分无显著差异性(t=0.494,P=0.622);经过治疗后,研究组PFDI-20评分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5.184,P=0.001)。研究组盆底肌肌力改善总有效率(96.62%)要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组间差异显著(χ2=5.876,P=0.015)。结论采取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进一步改善盆底肌肌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盆底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影响.方法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试验组(n=9).两组均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4 mg/d,共12周,试验组行盆底肌训练.治疗前后行尿动力检查,采用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量表、膀胱状况感知评分量表的差异,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结合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7月至10月,产后6周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盆底肌肌电值、尿失禁次数、1 h尿垫试验和腹横肌厚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肌电值、尿失禁次数、1 h尿垫试验和腹横肌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盆底肌肌电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t12.564,P0.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4.064,P0.001);两组尿失禁次数和1 h尿垫试验阳性率均显著降低(Z9.615,P0.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Z=-2.767,χ~2=6.564,P0.05);对照组腹横肌厚度无变化(t=-1.510,P0.05),而观察组显著提高(t=-10.681,P0.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t=7.541,P0.001)。结论在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的基础上再辅以呼吸训练,可进一步减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督导、非督导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疗效差异。 方法 选取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产科及新疆霍城江苏医院产科住院分娩42 d后复查有POP的2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督导组及非督导组。督导组患者在经专业培训的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为期8周的盆底肌肉收缩训练;非督导组患者在家中按练习图册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训练。于产后6周、6个月及产后1年时分别对比2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症状评分(POP-SS)、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国际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阴道症状评分(ICIQ-Vaginal Symptoms)、盆底肌力手测分级 (Oxford评分法)以及盆底I类、II类肌纤维肌电压等。 结果 产后6周时非督导组患者POP-SS评分略高于督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2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P=0.162)、I类肌纤维肌电压(P=0.071)、II类肌纤维肌电压(P=0.152)、POP相关生活质量ICIQ评分(P=0.279)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6个月时与非督导组比较,发现督导组POP-SS评分明显降低 (P=0.001),手测盆底肌力(P=0.002)和I类肌纤维肌电压(P=0.017)均明显增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后1年时与非督导组比较,发现督导组POP-SS评分明显降低(P<0.001),手测盆底肌力(P=0.001)、I类肌纤维肌电压(P=0.002)及II类肌纤维肌电压(P=0.025)均显著增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督导组患者POP-SS各单项症状在产后1年内均有减轻趋势,其临床表现以膀胱未排空感及肠道未排空感较显著,经督导训练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 督导盆底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POP患者临床症状及盆底肌力,其疗效明显优于非督导盆底康复训练;此外POP患者临床表现以肠道及膀胱相关症状为主,经督导训练后其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揿针埋针配合穴位贴敷对前列腺手术患者膀胱痉挛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8年9月1日~2019年2月1日收治的60例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患者采用随机函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埋针三阴交、足三里及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以预防膀胱痉挛。比较两组术后膀胱痉挛发作情况、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情况及疼痛情况[采用数字评分法(NRS)]。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膀胱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89,P=0.031),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t=3.475,P=0.001),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t=2.824,P=0.006),冲洗液转清时间短于对照组(t=3.471,P=0.001),术后7 d 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t=2.046,P=0.045),术后3 d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t=5.169,P0.001)、术后7 d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t=9.030,P0.001),术后7 d最大尿流量多于对照组(t=3.028,P=0.007)。结论:揿针埋针配合穴位贴敷能够预防前列腺手术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对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产后腰痛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理疗和美式脊椎矫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悬吊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腹横肌厚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数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腹横肌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6周后,两组疼痛数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 14.579, P 0.001);两组腹横肌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t 15.855, P 0.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 4.818,P 0.001)。结论在常规康复理疗和美式脊椎矫正治疗基础上再辅以悬吊训练,可进一步减轻产后腰痛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整骨理筋疗法对慢性膝关节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2002-07/2005-07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收治慢性膝关节疼痛患者随机选择100例,通过病史及影像学检查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血管性疾病、肿瘤等疾病,作为膝关节疼痛治疗组,采用整骨理筋疗法进行治疗,2次/周,治疗3周。整骨理筋的同时患者不接受其他治疗。另随机选择同期30例同类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不行整骨理筋疗法,只进行常规理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1次随访,对患者慢性膝关节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疼痛改善情况(10分为严重,0分为无痛),并对患者进行自觉症状改善情况评分。每次就诊时的症状及其出现频率及程度分为0~45级评价自觉症状改善情况,提高2级为症状改善。症状改善率=(治疗前级别-治疗后级别)/治疗前级别×100%。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89例,12个月随访78例,对照组3个月随访30例。①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目测类比评分无显著性差异[(6.7±0.9),(7.1±0.8)分,t=78.2,P>0.05]。②治疗组3个月后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低[治疗组3个月后为(3.5±0.4)分,治疗前为(6.7±0.9)分;对照组为(6.9±0.7)分,t=54.9,t=68.8,P<0.001]。③治疗组症状改善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45.8±0.86)%,(0.28±0.01)%,t=67.7,P<0.001]。④治疗组12个月目测类比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减低[(3.9±0.1),(6.7±0.9)分,t=47.9,P<0.001],症状改善评分与治疗前比显著提高(t=52.2,P<0.001)。结论:整骨理筋疗法能解除肌痉挛和肌挛缩,消除压痛点、改善患者疼痛和不适的自觉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侵入式盆底肌康复疗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尿失禁及盆底康复中心就诊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28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相关健康宣教、电话随访,对照组患者进行家庭自主盆底肌锻炼,每天不少于4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非侵入式体外压力感受生物反馈训练联合体外盆底磁刺激疗法进行干预,每次治疗40 min,每周3次,共干预12周。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时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和盆底肌电测评得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及12周的盆底功能障碍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后12周的得分均低于治疗后6周(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盆底功能障碍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及12周盆底肌电测评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提升(P0.05),且两组治疗后12周得分高于治疗后6周(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盆底肌电测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患者自行盆底肌锻炼相比,非侵入式盆底肌康复疗法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状态,增强盆底肌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该疗法非侵入、无创、无痛,更容易被广泛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DMS)对梨状肌综合征(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给予深层肌肉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每天1次,疗程为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超声检查下梨状肌厚度的测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梨状肌厚度及OD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周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梨状肌厚度及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t=-14.076)、梨状肌厚度(t=-2.306)、ODI评分(t=-36.653)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在改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方面优于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盆底肌筋膜疗法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盆底疼痛患者37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8例,采用肌筋膜疗法),观察组(19例,采取肌筋膜疗法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盆底表面肌电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盆底表面肌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具有明显疗效,其中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前静息、后静息平均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快速收缩、10s持续收缩平均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筋膜疗法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盆底肌电值,恢复盆底肌肉肌神经协调功能,改善情绪及生活质量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5年1~12月,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行间歇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出院时及干预3个月后间歇导尿依从性、膀胱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延续护理后,试验组维持间歇导尿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500,P=0.006)。两组残余尿量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t12.040,P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90,P=0.032);试验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800,P=0.001)。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t4.572,P0.001),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5.505,P0.001)。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可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出院后间歇导尿的依从性,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盆底肌生物反馈刺激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将64例SCI伴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治疗组(n=32)。两组均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共8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Glazer盆底表面肌电(sEMG)曲线[选取5次快速收缩的最大值(Flick-Max)、持续60 s收缩的平均值(Edu-Mean)]的检测、膀胱残余尿量的检测、以及国际脊髓损伤下尿路功能数据集问卷的调查,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Flick-Max及治疗组Edu-Mean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治疗组Flick-Max和Edu-Mean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减少(P均<0.01),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结果提示,治疗后,治疗组尿意、泌尿系症状、膀胱排空情况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对照组仅尿意情况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尿意、泌尿系症状、膀胱排空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尿失禁情况两组相当(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对SCI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盆底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张丽红 《临床医学》2020,40(4):72-74
目的观察盆底重建术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济源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9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4)。两组均实施盆底重建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1个月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盆底功能障碍程度及盆底肌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半年后,观察组POP-Q分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表(PFDI-20)评分、盆底Ⅰ类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纤维肌电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半年后,两组PFDI-20评分降低,盆底Ⅰ类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纤维肌电压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用盆底重建术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可有效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程度,提高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疗法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产后42 d确诊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接受凯格尔训练,观察组接受悬吊训练,共1个月。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盆底肌肌电,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肌电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t 3.879, P 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χ2=13.83, P 0.05)。结论悬吊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患者溢尿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应用深部肌肉刺激疗法(DMS)治疗仪对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症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酸痛缓解情况。探讨DMS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健康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接受DMS治疗,对照组20例不接受特别治疗。两组受试对象均以力竭性离心运动方式诱导出小腿三头肌的DOMS,DMS治疗组在运动后立刻接受DMS治疗,连续5天;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康复治疗。期间两组对象均进行简单的自我牵伸训练。在DOMS诱导后立刻至诱导后5天期间,每天对主观体力感觉(PRE)和视觉类比疼痛指数(VAS)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DMS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PRE在运动后24h、48h、72h,经组间独立样本比较,t24h=-6.76,t48h=-15.44,t72h=-3.17(P0.05),观察组的PRE比对照组低;2VAS评分在运动后24h、48h、72h、96h两组间对比,t24h=-2.37,t48h=-11.05,t72h=-16.87,t96h=-17.56(P0.05)。DMS治疗组以上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比对照组评分低。结论:DMS治疗可以缓解因DOMS导致的疲劳及酸痛,降低运动后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补肾壮筋汤加减治疗对肝肾不足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32例肝肾不足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塞来昔布+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常规治疗)和研究组(n=68,常规治疗+补肾壮筋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WOMAC骨关节指数、疼痛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WOMAC骨关节指数、疼痛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壮筋汤加减治疗肝肾不足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更有利于改善其关节功能、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对大腿内侧、膝关节内侧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01-08/2004-08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病房诊治无外伤的大腿内侧、膝关节内侧疼痛患者75例,作为耻骨结节肌肉附着处软组织慢性损伤治疗组,采用一次耻骨结节银质针松解术进行治疗,治疗后3,6个月进行2次随访。以20例同类患者为对照组,不进行特殊治疗,随访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具有可比性,同时对患侧耻骨结节压痛点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疼痛改善情况(10分为严重,0分为无痛),于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进行评分,并对患者进行自觉症状改善情况评分。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67例,6个月随访54例,对照组3个月随访20例。①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目测类比评分接近(6.4±0.7,6.8±0.6,t=77.1,P>0.05),治疗组3个月后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3.3±0.3,6.4±0.7,t=55.9,P<0.00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3.3±0.3,6.6±0.7,t=69.3,P<0.001)。②治疗组症状改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犤(46.7±0.87)%,(0.25±0.03)%,t=66.4,P<0.001犦。③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目测类比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低(3.8±0.4,6.2±0.6,t=48.4,P<0.001),症状改善评分与治疗前比明显提高(t=51.1,P<0.001)。结论: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能解除肌痉挛和肌挛缩,消除压痛点,改善患者疼痛和不适的自觉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盆底肌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随访观察其长期疗效。方法:①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将176例骶髓以上脊髓损伤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分为对照组(n=67例)、观察组(n=109例)。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排尿日记和尿动力学指标,并通过尿失禁生存质量量表(I-QOL)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②观察组治疗结束半年及以上,通过门诊随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临床症状有效的脊髓损伤急迫性尿失禁患者63例进行随访,以观察该方法的长期疗效。结果:①治疗前2组患者24h排尿次数、24h漏尿次数、残余尿量、每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初始尿意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充盈末期逼尿肌压、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后2组患者24h排尿次数、24h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最大膀胱容量、初始尿意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增加,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减小。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同时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入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瑜伽联合产后盆底功能训练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15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瑜伽联合产后连续性盆底功能训练。比较两组产后6个月的盆底肌纤维的收缩压情况、盆底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盆底肌纤维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盆底功能评分(PFDI-20)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WHOQOL-BREF)高于对照组(P 0. 05),产后6个月时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瑜伽联合产后盆底功能训练能够提高初产妇盆底肌纤维收缩压,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和盆底功能,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