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笔者采用腰部铺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寒湿型腰痛3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病例来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本院推拿科门诊和住院部寒湿型腰痛病人70例,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32~52岁,平均41.6±5.9岁;病程1~24周,平均11.0±6.8周。治疗组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5~54  相似文献   

2.
正寒湿腰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以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临床上我们采用火针疗法,治疗寒湿腰痛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纳入标准:我们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采用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0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3~72  相似文献   

3.
1995年以来,笔者用针刺治疗腰肌劳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68例,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18~76岁,平均53岁;病程最长21年,最短6个月;左侧腰痛20例,右侧腰痛22例,双侧腰痛26例。诊断标准根据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即有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采用温热痹消散治疗慢性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中医门诊收治的符合慢性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诊断[1]的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签字、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共纳入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1~69岁,平均53.3土2.85岁;病程超过1个月。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采用隔姜灸治疗寒湿腰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寒湿腰痛患者32例,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3年。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有反复发作的腰痛史;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有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或中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服桂葛萆薢汤加减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口服桂葛萆薢汤加减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8~70岁,中位数36岁。L3~4突出9例、L4~5突出12例、L5S1突出39例。均符合《中医骨伤科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病程7 d至2年,中位数8个月。观察腰腿痛改善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由治疗前(8.3±1.2)分降至(1.9±0.4)分、(2.0±0.4)分,腿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由治疗前(8.1±1.3)分降至(1.7±0.3)分、(1.9±0.4)分。参照腰椎功能Mac Nab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治疗1个疗程后,优40例、良12例、可5例、差3例;治疗结束后6个月,优39例、良11例、可6例、差4例。结论:采用口服桂葛萆薢汤加减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减轻腰腿疼痛症状,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运用腰部铺灸治疗寒湿型腰痛3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为2011至2012年间就诊于武汉市中医院的寒湿型腰痛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8~69岁;病程3个月至7年不等。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有反复发作的腰痛史;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有一侧或两侧骶脊肌轻度或中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腰部X线检查未见阳性体征;排除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胰腺炎、溃疡、结核、泌尿生殖系等疾病。  相似文献   

8.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采用针刺推拿结合拔罐治疗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12月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1~65岁;病程最短4d,最长6年。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病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采用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0月我科的门诊腰椎间突出症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性14例;年龄31~54岁。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突出症诊断标准~([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  相似文献   

10.
落枕是急性、单纯性颈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自2003年以来,笔者应用败毒散加减治疗落枕共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2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29例,女33例;年龄17~78岁;病程1~3天。观察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落枕的诊断标准[1]:①多因睡眠姿势不  相似文献   

11.
痛滴必妥滴鼻剂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用中药滴鼻剂治疗偏头痛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笔者共观察我院门诊或急诊留观病人6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68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1年。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均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按照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辨证属于风火夹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周围血管血栓形成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尿激酶腹动脉灌注加服中药联合治疗急性股动、静脉栓塞30例,并与对照组15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5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并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为血管栓塞。其中股动脉栓塞33例,股静脉栓塞12例。将45例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45~80岁,平均58岁;病程1~5天,平均2天。西医治疗组(对照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0~78岁,平均56岁;病程1~4天,平均4.5天。两组病例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  相似文献   

13.
正我科运用模拟生物电经络养生技术治疗肩周炎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规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选取门诊肩周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39~68岁,平均48岁;病程l周~4年,平均6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40~65岁,平均46岁;病程l周~3.5年,平均5.3个月。两组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于2014年11月~2016年2月采用阳和蠲痹膏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2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寒湿型腰肌劳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0~57岁,平均37.2岁;病程1~9年,平均3.6年。对照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2~61岁,平均39.8岁;病程1~8年,平均3.4年。两组一般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应用加味红藤汤保留灌肠结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35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0例观察病例均为本院中医妇科门诊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诊断符合《中医妇科学》[1]相关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年龄25~52岁,平均31±1.5岁;病程1~5年,平均3年。对照组:年龄23~55岁,平均32±1.5岁;病程0.6~6年,平均2.8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寒湿腰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寒湿腰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治疗组行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对照组行普通电针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寒湿腰痛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到90.0%。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采用自我理筋手法治疗孕期腕管综合征20例,收效良好。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孕期腕管综合征患者40例,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痿证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9.72岁;病程0.5~3月,平均1.98月。观察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0.31岁;病程1~4.5月,平均2.16月。两组患者一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取药物从骶管注入冲击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6例中,男81例,女25例;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5年;年龄23~48岁。下肢麻痛者左侧43例,右侧58例,双侧5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即: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将2008-04~2011-04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15岁,平均(7.4±4.2)岁;病程5天~3年;其中13例为腺样体切除术后。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14岁,平均(6.7±4.4)岁;病程7天~3年;其中12例为腺样体切除术后。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相似文献   

20.
<正>1临床资料136例均为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32岁,平均46.5岁;病程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5年,平均3.8年。对照组68例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33岁,平均46.4岁;病程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4.8年,平均3.7年。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1]中的"内伤头痛"标准;西医诊断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