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大学生情绪性进食的影响,检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进食行为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734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男生在负性情绪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在情绪性进食和积极应对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而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2负性情绪各维度与情绪性进食均呈显著正相关(r=0.117~0.179,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40~0.369,P0.01),而与积极应对成显著负相关(r=-0.151~-0.232,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的相关不显著(P0.05)。3消极应对方式在负性情绪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结论:负性情绪与情绪性进食存在相关,消极应对方式能部分中介负性情绪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对青少年进食行为的影响,并考察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饮食行为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随机选取的264名中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男生在限制性进食和情绪性进食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而在外因性进食和自我控制的得分上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2不同体重组在限制性进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在情绪性进食、外因性进食和自我控制上差异不显著(P0.05)。3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自我控制和进食行为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其中自我控制与其他几个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237~0.458,P0.01),两种焦虑和进食行为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197~0.321,P0.01);4自我控制在状态焦虑对进食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在特质焦虑影响进食行为的路径中中介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自我控制能部分中介状态焦虑对进食行为的影响,但不能中介特质焦虑对进食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瘾、非理性拖延与初中生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并考察正念在其关系中的保护性作用。方法:使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非理性拖延问卷、正念量表及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764名初中生施测。结果:①手机成瘾、非理性拖延、抑郁、焦虑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而这些变量与正念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②手机成瘾不仅能够显著直接预测抑郁和焦虑,而且能够通过非理性拖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和焦虑产生间接预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能够被正念调节,即非理性拖延的中介作用在低正念群体中更加显著。③正念能够调节手机成瘾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但对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非理性拖延是互联网时代非适应性手机使用行为(手机成瘾)导致个体抑郁、焦虑情绪的桥梁因素,而正念是非适应性手机使用、非理性拖延诱发抑郁、焦虑情绪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情况,考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的关系。方法:采用荷兰进食行为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长沙市3所中学中随机抽取的606名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1女生的情绪性进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097,P0.05);2情绪性进食得分与生活事件(r=0.49,P0.001)及情绪指向应对方式(r=0.45,P0.001)正相关;3控制性别的影响后,生活事件及情绪指向应对方式均能显著预测情绪性进食(R2=0.343;P0.001);4控制性别后,人际关系(B=0.465,P0.01)、学习压力(B=0.700,P0.001)和其他(B=0.988,P=0.001)以及发泄情绪(B=0.519,P0.05)和幻想否认(B=0.405,P0.05)对情绪性进食预测显著。结论:生活事件量及采取情绪指向应对方式会增加个体情绪性进食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与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对118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分别是73.2%和36.7%,两种情绪有显著相关性(r=0.436,P<0.001);抑郁和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以及认知情绪调节量表中的部分因子均有相关性(r=-0.406~0.630,P<0.01或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积极重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积极调整对抑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5.189,3.710,3.423;P<0.001;t=2.065,P<0.05),灾难化、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责难自己对焦虑情绪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7.397,8.032;P<0.001;t=3.043,P<0.01;t=2.399,P<0.05).结论 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方法中部分因素会导致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并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预期、负性生活事件与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负性情绪调节预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安徽某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在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3.473,P<0.05),在辅导员管理方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F=3.932,P<0.05);2负性情绪调节预期与状态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r=-0.478,P<0.01),且负性情绪调节预期对状态焦虑具有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3负性生活事件与状态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8,P<0.01),且负性生活事件对状态焦虑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预期水平越低,承受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状态焦虑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女大学生的压力感知对焦虑水平的影响,以及负性情绪中介作用与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人口学基本信息调查问卷、压力感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1919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路径分析发现,压力感知正向预测焦虑水平(β=0.23,95%CI=[0.19,0.27]),压力感知正向预测负性情绪(β=0.41,95%CI=[0.38,0.45]),负性情绪正向预测焦虑水平(β=0.50,95%CI=[0.45,0.55]),即负性情绪在压力感知与焦虑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领悟社会支持与压力感知的交互项对焦虑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03,95%CI=[-0.01,0.00]),领悟社会支持与压力感知的交互项对负性情绪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06,95%CI=[-0.01,0.00]),即社会支持既调节压力感知对焦虑的影响,也调节压力感知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结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压力感知能够直接或间接通过负性情绪影响女大学生的焦虑水平,社会支持则能够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囤积的依恋焦虑、囤积行为及负性情绪关系的理论模型,考察囤积信念在依恋焦虑与囤积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囤积行为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囤积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囤积信念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对31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囤积与依恋焦虑成显著正相关,与依恋回避相关不显著;个体的囤积水平能够显著预测个体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假设模型(依恋焦虑对囤积行为的路径显著、囤积行为对负性情绪的路径显著,囤积信念中介依恋焦虑对囤积行为的路径)拟合度良好(χ2/df=1.644,CFI=0.973,TLI=0.960,RMSEA=0.045,SRMR=0.038)。进一步通过中介分析发现,囤积信念对依恋焦虑和囤积行为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解释率为31.0%),囤积信念和囤积行为在依恋焦虑和负性情绪的关系中也起中介作用。结论:囤积信念在依恋焦虑对囤积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囤积的临床治疗可以关注于改变个体关于囤积的信念,进而有效改善囤积的症状,缓解个体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生活事件、自我效能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效能的特点及其与生活事件、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74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测试.结果:①中学生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3.20,P=0.002),女生的自我效能较低.②相关分析显示中学生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而自我效能与生活事件、焦虑及抑郁呈显著负相关.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生活事件总分、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因子分进入焦虑、抑郁的回归方程,β系数分别为-0.402,0.178,0.166.④路径分析表明自我效能在生活事件和情绪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路径系数为0.07-0.08.结论:中学生生活事件与自我效能、情绪的关系密切;生活事件对情绪的影响,不仅仅通过生活事件本身,还要通过自我效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以运动专业大学生为对象,考察强迫运动、自尊在负性情绪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强迫运动量表(CET)、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和进食障碍问卷(EDI)对566名在校运动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负性情绪可显著预测进食障碍症状;强迫运动在负性情绪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自尊也在负性情绪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负性情绪是进食障碍症状的重要风险因子,负性情绪也可以通过强迫运动、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进食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11.
应对策略在大学生依恋与负性情绪中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查应对策略在依恋与负性情绪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ECR依恋量表、应对方式量表、抑郁和焦虑量表,对8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依恋的焦虑维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等应对策略呈显著相关;依恋的回避维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自责、求助、退避、合理化等应对策略呈显著相关。②应对策略中的求助维度在依恋的回避维度和抑郁的负性情绪间存在较弱的部分中介作用;应对策略中的自责、幻想和退避维度在依恋的焦虑维度和两种负性情绪间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自责和幻想所起到的部分中介作用较为明显。结论:消极的自我模型会导致个体通过消极的应对策略(如自责、幻想和退避)来面对压力,从而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2.
卫生系统新职工焦虑、抑郁与人格特质、效能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与人格特质、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卫生系统新职工进行调查。结果焦虑与情绪性、精神质呈正相关,与掩饰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抑郁与情绪性、精神质呈正相关,与掩饰性、内外倾、一般自我效能呈负相关;焦虑和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因素是情绪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结论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效能感有密切关系,情绪性和一般效能感对焦虑、抑郁的影响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进食组在进食障碍倾向及自我控制上的差异,初步构建并验证自我控制在情绪性进食与进食障碍倾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情绪性进食量表中文版、进食障碍调查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对4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消极情绪进食组在进食障碍倾向大部分因子上均显著高于积极情绪进食组和正常组,但是在自我控制因子上,消极情绪进食组和积极情绪进食组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②中介模型与数据吻合很好,中介模型成立。结论:消极情绪进食会更多的导致进食障碍倾向,自我控制能部分中介消极情绪进食和进食障碍倾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60例新冠肺炎患者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冠肺炎患者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3.3%,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0.0%,睡眠障碍检出率为56.7%。SAS、SDS、PSQI评分分别为(44.96±13.51)分、(50.06±14.60)分和(6.98±4.69)分。新冠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负向预测自我效能感(β=-0.47,P0.001),自我效能感负向预测睡眠质量(β=-0.49,P0.001),负性情绪正向预测睡眠质量(β=0.43,P0.001)。新冠肺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在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量为34.89%。结论:新冠肺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在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负性情绪可以直接和通过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无聊倾向和状态无聊对大学生进食行为的影响,并探讨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多维状态无聊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进食行为问卷对6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无聊倾向、状态无聊、自我控制和进食行为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其中两种无聊和进食行为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0.34,Ps0.01),自我控制与进食行为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0.35,Ps0.01),两种无聊与自我控制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36,-0.40,Ps0.01)。自我控制在无聊倾向预测进食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状态无聊影响进食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无聊倾向和状态无聊可直接影响进食行为,也可通过自我控制间接影响进食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应对方式和神经质在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30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神经质以及生活事件各因子与焦虑、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问题解决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r=-0.09,-0.13,-0.16,-0.19;P<0.01),而其他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神经质、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显著(F=240.17,P<0.01)。结论大学生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神经质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的应激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职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能力与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513名高职大学生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 ①是与不是班干部的同学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t-2.733,P<0.01);②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r=-0.340,-0.181;P<0.01),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283,P<0.01);③抑郁情绪在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效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班干部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好于不是班干部的同学;时间管理能力越强,抑郁、焦虑情绪越低,自我效能感越高;抑郁情绪影响着时间管理倾向对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青少年体像的现状,探究体像与焦虑、抑郁及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多维自我体像关系调查问卷(MBSRQ)中5个分量表:相貌评估、相貌倾向、身体部位满意、超重表、自我分类表;自尊量表(SES)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DASS-C21)对123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相貌评估、身体部位满意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相貌倾向、自我分类表和超重表男性显著低于女性。超重表、自我分类表偏胖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偏瘦组,相貌评估、身体部位满意偏胖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偏瘦组。相貌评估、身体部位满意、超重表、自我分类表与焦虑、抑郁、自尊显著相关,自尊在体像和焦虑、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结论:个体对自己外貌和身体越满意,自尊水平越高,焦虑、抑郁水平越低;对体重越关心,对自己越不满意的被试则相反,并且体像可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影响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一般攻击模型,从认知和情绪双路径的视角考察核心自我评价、社交焦虑在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以河南省81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线下攻击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父母低头行为、青少年社交焦虑、攻击行为两两显著正相关,且均与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显著负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父母低头行为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还通过认知和情绪的双路径即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交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结论: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交焦虑在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并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焦虑的代际传递性以及父母拒绝在焦虑的代际传递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父母版和父母接受—拒绝问卷对531名儿童青少年的父母双亲进行测查。结果:1女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父亲焦虑、父亲拒绝与儿童青少年焦虑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焦虑、母亲拒绝与儿童青少年焦虑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父亲焦虑和母亲焦虑均可预测儿童青少年焦虑,即焦虑存在代际传递性;4母亲拒绝在母亲焦虑与儿童青少年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父亲拒绝在父亲焦虑与儿童青少年焦虑之间不起中介作用。结论:焦虑存在代际传递性,且母亲拒绝在母亲焦虑与儿童青少年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