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脊髓电刺激(SCS)通过电脉冲信号阻断疼痛信号传递,干扰疼痛传导通路,激活阿片通道,刺激蓝斑系统及调节γ-氨基丁酸能系统,从而发挥抑制或减轻疼痛的作用。目前被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头面部神经痛、阴部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头部皮神经痛易被误认为偏头痛。介绍头部皮神经痛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患者获得恰当治疗。方法选择头部皮神经痛患者88例,治疗方法为采用泼尼松龙混悬液加麻药局部注射神经最易受到卡压或刺激而致痛的部位。结果所有病例皆在注射后短时完全止痛,多数病例1周后痊愈,少数病例经两三次,间隔1周注射后痊愈。结论对诊断明确的病例,采取泼尼松龙注射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探索诊断流程及治疗方法。方法:225例患者填写《慢性盆腔痛评估表》,结合查体及辅助检查,分析疼痛的病因、诊断流程及治疗方法。结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阴部神经痛、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各占36.4%、27.6%、5.3%、4.9%。14.2%的患者诊断不明原因的慢性盆腔痛。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包括口服短效避孕药、手术、经皮穴位电刺激、膀胱灌洗、阴部神经阻滞术等,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在80%以上。结论:慢性盆腔痛病因多样,常见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间质性膀胱炎、阴部神经痛等。诊治时全面的查体及辅助检查很重要,治疗应采用个体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头部皮神经痛的临床及治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头部皮神经痛易被误认为偏头痛。介绍头部皮神经痛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患获得恰当治疗。方法 选择头部皮神经痛患88例,治疗方法为采用泼尼松龙混悬液加麻药局部注射神经员易受到卡压或刺激而致痛的部位。结果 所有病例皆在注射后短时完全止痛,多数病例1周后痊愈,少数病例经两三次,间隔1周注射后痊愈。结论 对诊断明确的病例,采取泼尼松龙注射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GLT-1及GLAST表达变化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A组(n=10)为L5背根切断假手术组,B组(n=30)为L5背根切断组,C组(n=10)为坐骨神经周围植管与药物溶剂组,D组(n=30)为坐骨神经周围植管与给药组。通过机械刺激的行为学观察确立病理性神经痛形成过程,采用免疫组化进行细胞定量。结果:A及C组胶质细胞GLT-1及GLAST表达无变化。B、D组痛敏形成后脊髓背角胶质细胞GLT-1及GLAST的胞内外表达未发生改变;B及D组小胶质细胞GLAST术后4 d表达增加至7 d后逐渐下降,而星型胶质细胞GLT-1术后6 d表达明显增加,直至14 d仍持续增高。结论:脊髓背角胶质细胞GLT-1及GLAST不存在胞吞现象,小胶质细胞参与启动病理性神经痛但不维持其发展,星型胶质细胞主要维持病理性神经痛发展,TNF-α介导病理性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GLT-1及GLAST表达并诱导胶质细胞参与和维持病理性神经痛。  相似文献   

6.
贡瑾 《中国疗养医学》2014,(11):980-982
侵入性神经刺激可用于治疗顽固性神经痛,以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周围神经刺激(PNS),神经根刺激(NRS),脊髓刺激(SCS),大脑深部刺激(DBS),运动皮质刺激(MCS)的机理和效果。PNS可用于疼痛区仍保留感觉的神经痛,如慢性头痛,骨盆和会阴疼痛,腰痛。SCS可用于治疗某些慢性疼痛综合征,如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Ⅰ型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DBS可作用于脑室及大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或感觉性丘脑,但其作用正逐渐被运动皮质刺激所取代,因为后者更安全,更有效,适应证更广泛。双盲对照研究显示MCS治疗周围神经痛和中枢神经痛有效,但研究的患者样本有限,还需要做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烧灼样痛、跳痛、间隙性性针刺样痛、闪电样痛及刀割样痛、痛觉过敏、感觉异常及感觉迟钝~([1,2])。顽固的PHN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降低病人生活质量~([3])。目前,国内多应用普瑞巴林等药物及神经阻滞、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等治疗,但少数病人仍不能有效控制疼痛。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o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肩胛间区低频电刺激对家兔胆囊痛及脊髓后角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家兔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甲醛溶液组、肩胛间区电刺激组和非肩胛间区电刺激组,每组6只.采用2Hz、3mA电流,应用生理功能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肩胛间区电刺激对胆囊痛模型呼吸频率和心率的改变及脊髓后角pERK1/2表达的影响.结果:肩胛间区电刺激组呼吸频率和心率分别为(50.23±0.81)和062.60±0..7)min-1(P<0.01),与甲醛溶液组比较分别降低约22%和28%,同时脊髓后角pERK1/2表达减少,与甲醛溶液组比较,减少约58%(P<0.01).结论:肩胛间区低频电刺激可在一定程度缓解家兔胆囊痛模型的生理指标改变,抑制其脊髓后角ERKl,2的激活.  相似文献   

9.
<正>肋骨转移是肺癌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之一~([1])。由于肿瘤压迫肋间神经造成神经病理性疼痛,肿瘤侵犯导致病理性骨折,肿瘤侵袭性生长刺激胸膜造成胸膜痛等原因,导致一部分病人即使应用放疗、局部治疗、双膦酸盐药物以及三阶梯止痛药物等治疗方法~([2])仍然难以控制。背根神经节射频和阿霉素椎旁注射作为治疗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有效方式之一,单独或联合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5])。但两者应用于癌痛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发病后的后遗症,该病多发作于中、老年病人。其临床症状为局部跳痛、刺痛、灼痛、刀割痛,或持续性或阵发性,病人的日常生活、精神状态、睡眠等均受到严重影响~([1])。由于该病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因此临床治疗效果不如人意。治疗带状疱疹时,虽然皮疹消退,但局部神经痛依然存在,一般发病人群中  相似文献   

11.
神经阻滞技术与周围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颈椎性神经根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痛等10种周围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神经阻滞(nerveblock,NB)技术治疗这些疾病是来源于麻醉学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当药物疗法或其他方法不见效时改用这种技术可获显著效果,于是详述眶上NB,眶下NB,上颌NB,下颌NB,颏NB,半月神经节乙醇、甘油、热凝NB,舌咽NB,枕NB,肋间NB,腰大肌肌沟阻滞,股NB,股外侧皮NB,髂腹股沟及髂腹下NB等18种NB技术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神经痛综合征[1]。临床多表现为自发性、持续性灼痛、跳痛、刺痛、刀割样痛等异常疼痛,20%左右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因疼痛较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近年来,笔者在常规口服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金芪定痛汤治疗PHN,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使用眶上神经电刺激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12月28例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行眶上神经电刺激治疗,同时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及离院后护理。[结果]眶上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病人疼痛均显著缓解,食欲睡眠情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优质规范的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痛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性质及其持续时间存在很大变异,本文就急性带状疱疹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予以综述,并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痛与带状疱疹后神经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带状疱疹弟起的疼痛性质及其持续时间存在很大变异,本文就急性带状疱疹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予以综述,并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抗病毒药物、镇痛剂、神经阻滞以及物理治疗等,其目的在于减轻疼痛和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产生。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措施对疼痛的缓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国内外众多医师不断地寻求其他减轻急性带状疱疹痛和预防PHN的方法,目前维生素C已被应用于带状疱疹痛的辅助治疗中,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国际上关于静脉应用维生素C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痛的研究,对静脉给予维生素C减轻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神经病理痛包括痛觉过敏(hyperalgesia,指的是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增强)和痛觉超敏(allodynia,指的是对非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等症状。到目前为止,神经病理痛的发病机制不甚明确,也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外周神经损伤导致一些离子通道的表达以及功能改变,引起神经元兴奋性异常,  相似文献   

18.
颅内舌咽神经切断术后的护理体会650200解放军第478医院李崇珍舌咽神经痛类似三叉神经痛,是一种较少见的神经痛疾病。其特点是双侧或单侧咽部、颈部、耳后部等出现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电击样疼痛。常因咳嗽、进食、咳痰等刺激咽部扁桃体窝的...  相似文献   

19.
阴部神经痛作为一种难治性疾病,诊断困难,多年来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疼痛医学的迅速发展,脉冲射频及神经电刺激等微创介入治疗在各类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广泛应用,其在阴部神经痛病人身上也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了阴部神经痛的诊断方法及当今的治疗策略,包括口服药物,局部注射等基本治疗手段及脉冲射频,脊髓电刺激(及骶神经电刺激)等介入治疗方法并辅以一些心理治疗,从而达到缓解这类病人的疼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综合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Ⅱ组采用药物治疗。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Ⅰ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Ⅱ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愀0.01)。结论: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较好地缓解,疗效较常规药物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