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观察乙肝疫苗注射后两年人群免疫效果,我们在张家港市凤凰乡设立了乙肝疫苗接种观察点,凡SGPT 正常,HBsAg、抗-HBs、抗-HBc 阴性的15岁以下儿童列为观察对象,随机抽样分组,采用0、1、6月免疫程序,对免疫组用10μg 剂量免疫(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乙肝疫苗),另设空白对照组。在免疫儿童首次接种乙肝疫苗后两年采血,用RIA 法定量测定抗-HBc,分别计算出每毫升血清含毫国际单位抗-HBs 浓度,凡被测血清>10mIu/ml 为抗-HBs 阳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我市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情况,在各城区防疫站以及有关医院协助下,我们选择城区常住户口的母婴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对象的选择对本市各医院预产期在1979年11月到1980年3月的孕妇,检测HBsAg、抗-HBs。并对其中HBsAg阳性,SGPT正常的无症状者在本市医院分娩的孕妇及其所娩儿作为观察对象。在其分娩时采脐血、羊水、婴儿口腔分泌物检测HBsAg。婴儿生后1~3天、42天、6个月、1周岁、2周岁、3周岁和产妇产后42天时各采微量末梢血检测HBsAg和抗-HBs。检测方法HBsAg用RPHA法,抗-HBs  相似文献   

3.
752例乙肝疫苗接种者血清抗-HBs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乙肝疫苗接种后机体的免疫应答情况和抗-HBs持续时间,对文成县17个乡镇中经乙肝疫苗全程接种1个月以上的752例进行了抗-HBs、HBsAg测定。同时,检测了430例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同龄者HBsAg,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文成县17个乡镇中自愿进行检测血样,0~50岁的人群共检1182例,其中已进行乙肝疫苗全程(0,1,6个月)接种1个月以上的752例,未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为430例。检测的全部标本均采静脉血2~2.5ml,分离血清后测定。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1994~1998年底对143名健康儿童采用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并于2~5年后.1999年5月份进行了抗-HBs水平测定。以便了解和分析初免乙肝疫苗后抗-HBs水平,及时对抗-HBs阴性儿童进行有效的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效果。方法对1599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 1599名学龄前儿童共有4例HBsAg阳性,占0.25%,抗-HBs阳性率为57.91%。结论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较低,但部分学龄前儿童需加强或及时给予乙肝疫苗的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我市1~3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儿童血清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结果 抗-HBs阳性率为46.7%,HBsAg阳性率为0.97%。结论 新生儿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病毒的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商丘市渠园区、虞城县5740名中小学生调查接种史及检测HBsAg及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78.76%。接种乙肝疫苗学生的抗-HBs阳性率为74.96%,HBsAg阳性率为4.47%;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抗-HBs阳性率为20.59%,HBsAg阳性率为20.42%。不同接种年限的HBsAg阳性率无差别。全市学生HBsAg阳性率为7.68%。结论 本市学生对乙肝疫苗应答良好,但仍需提高疫苗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持久性及最佳复种时间。方法 对徐州市区1997-1999年506例儿童做了血清抗-HBs的测定。结果 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血清抗-HBs阳性率逐年下降,复种后的儿童血清抗-HBs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 提示乙肝疫苗初种后5-6年给予复种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并应对初种后儿童进行定量检测血清抗-HBs,以规范乙肝疫苗免疫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本地乙型肝炎流行状况,探索乙肝流行因素及流行规律。方法 随机与整群抽样相结合,对1岁以上共650人进行了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HBsAg阳性率为2.15%,低于2002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54.31%、17.69%,HBsAg、抗-HBs、抗-HBc阴性率皆为41.69%。结论 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已取得显著成效,HBsAg、抗-HBc阳性率低年龄低于高年龄,抗-HBs阳性率低年龄高于高年龄。但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偏低。  相似文献   

10.
农村18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农村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普种前基础资料,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的方法,在我省选择了普种前的5县12村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3285例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感染率(HBV)调查,对血清样本检测HBsAg、抗-HBc、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4.78%(814/3285),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2.80%(749/3285):接种乙肝疫苗者的HBsAg、抗-HBc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接种乙肝疫苗者;1992~1998年出生的儿童HBV感染率为21.6%,明显低于1984~1991年出生的儿童乙肝HBV感染率(43.37%)和1980~1983年出生的儿童HBV感染率(50.14%)。结论 提高农村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是降低我省乙肝病毒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城阳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采取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城阳区3~12岁儿童2000例为研究对象,该组儿童均经过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其中对1500例儿童加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观察组),500例儿童未进行加强性接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的测血清如HBsAg、抗-HBs和抗-HBc的水平,比较两组儿童的HBsAg、抗-HBs和抗-HBc的阳性率,并对经过预防接种后仍然HBsAg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HBsAg阳性率、抗-HBc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HBs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0例HBsAg阳性的儿童中有60.0%的母亲HBsAg阳性。结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免疫人群效果理想,加强性接种有利于降低大规模接种中不可预知的因素对疫苗效果的影响,提高预防性接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 输血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为防止HBV的感染,我市大部分献血员,均注射了乙肝疫苗。但乙肝疫苗接种人体后,引起的抗-HBs的产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为考察国产乙肝疫苗应答结果及我市献血员HBV感染的情况,我们对经乙肝疫苗注射后1.5~2年的470名献血员进行了HBsAg、抗-HBs、抗-HBc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对象:1988年2月至10月,经体格检查合格,肝功能及HBsAg均正常的470名献血员,乙肝疫苗经皮下接种三次(时间间隔0、一月、六月)每次10μg。 2.疫苗:乙肝疫苗均系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合我国农村儿童接种的廉价有效的乙肝疫苗,我们进行了重组酶母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调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材料与方法调查对象选择佳木斯效区农村3~6岁健康儿童,免疫前来静脉血,经酶联法筛选HBsAg、抗-HBs、抗-HBc均阴性者为免疫对象。乙肝疫苗:加热灭活血源乙肝疫苗(批号951207,10μg/ml),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批号97052,5μg/ml),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将免疫对象技1:1随机分为血源乙肝疫苗组(血源组)及酵母乙肝疫苗组,(酵母组)按0、1、6免疫程序于上臂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院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接种基础乙肝疫苗全程的821例儿童,采用ELISA法查乙肝5项标志物,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ECLA)对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长,儿童抗-HBs含量和抗-HBs阳性率随之下降.结论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随免疫年限的增长而减弱,需要及时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与血源乙肝疫苗效果比较。方法对1997年出生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隔年随访一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急性乙肝发病监测。结果5年期间3次随访检测 HBsAg 阳性率平均为1.5%,较免前本底的 HBsAg 阳性率呈较大幅度下降,疫苗保护率为83%(95%可信区间为76.97%~89.02%),无论母亲 HBsAg 阳性或阴性,使用不同乙肝疫苗的儿童 HBsAg 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接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的对象中,无一例急性乙肝病例报告。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近期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与以前使用血源乙肝疫苗相当。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研究抗-HBc阳性者的免疫状态,我们于1985年9月对江苏某校部分抗-HBc阳性者接种了乙肝疫苗(美国Merck疫苗)。材料和方法一、对象:某校111例学生,男63例,女48例。年龄15~22岁,平均18岁。既往均无肝炎史,HBsAg、抗-HBs均阴性,肝功能(SGPT、ZnTT)、均正常,肝脾不肿大。二、分组及免疫程序;根据抗-HBcIgG检测结果分成二组:抗-HBcIgG阳性60例为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抗-HBcIgG阴性51例为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又根据疫苗含量多少,注射部位不同分为三组:一组上臂三角肌  相似文献   

17.
熊瑛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17-118
目的探讨黄冈龙感湖管理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监测。方法 2010年6至2011年7月在我疾控中心收集了我区467例1~12岁儿童乙型肝炎三系定量检测资料,对这些儿童的乙型肝炎接种率、HBsAg、抗-HBs和抗-HBc等HBV血清标志物进行调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HBsAg阳性率为0.86%,抗-HBs阳性率为78.6%,城区儿童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各农村儿童,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且出生当天和第2天接种的儿童的HBsAg明显低于出生第3天及以后的儿童,抗-HBs明显低于出生第3天及以后的儿童,P<0.05;抗-HB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讨论对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能提高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出生后及时接种取得的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新生儿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究乙肝疫苗再免的需求.方法 对上海市黄浦区1997年出生并接种合格乙肝疫苗的儿童,在免疫后1、3、5、7年采血随访观察,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并开展急性肝炎流行病学监测.  结果 7年问,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在1.5%上下波动,平均为1.47%(95%可信区间为0.61%~2.33%),与免疫前同一地区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本底资料比较,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为84.03%(95%可信区间78.92%~89.60%).1997年接受乙肝疫苗免疫人群中,无急性乙肝发病.  结论 新生儿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效果良好,目前无需考虑再免.  相似文献   

19.
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观察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方法: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的118名产妇随机分组,一组是单纯疫苗组,按0、1、6个月注射三针乙肝疫苗(5μg);另一组是孕妇临产前3月,每月注射一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100U,婴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的同时,加注100U HBIG。全程免疫后7个月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SL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HBsAg和抗-HBc。结果:单独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组,婴儿抗-HBs阳性率为75.39%,无应签率为6.15%,HBsAg阳性率18.46%,保护率为76.92%;联合免疫组,抗-HBs阳性率为90.57%,无应答蟀为3.77%,HBsAg阳性率5.66%,保护率为92.92%。结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台湾省决定广泛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作者于1984年6~10月,对台北市1200名(647名男孩,553名女孩)15岁以下未接种乙型肝免疫苗的健康儿童采集了血样,用放射免疫试验测定HBsAg、抗-HBs和抗-HBc,并对HBsAg阳性者测定HBeAg和抗-HBe。结果表明,婴儿中HBsAg阳性率为5.1%;1~2岁儿童的阳性率增为10.7%,随后维持在10%左右。婴儿的抗-HBs、抗-HBc和血清阳性率(至少可测到一项乙型肝炎阳性指标)分别为39.0%、30.5%和52.5%,而1~2岁儿童则分别降至10.7%、14.3%和17.9%,以后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3~14岁儿童的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达41.7%和44.7%。上述结果提示,儿童中大多数HBsAg携带者是由3岁前感染所致,3岁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很少引起HBs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