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建红 《重庆医学》2012,41(17):1704-1705,1707
目的探讨儿童与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特点。方法将120例符合ICD-10中儿童与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用自编精神病早期症状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率大于50%的早期症状为(按从高到低排列):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下降、呆愣、孤僻内向、烦躁、情绪低落、责任心下降等。结论正确识别儿童与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有助于及时就诊和早期干预,有利于患儿的精神和社会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
郭娅慧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961-96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症状的特征。方法:对35例符合CCMD-Ⅲ的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进行分析。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出现频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类神经症样症状、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情感症状。结论:精神分裂症的这些早期症状,除常见的类神经症样症状及阴性症状外,如出现敏感多疑、奇怪的想法及怪异的行为、恐惧紧张等症,可考虑对具有这些早期症状群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以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理解精神分裂症早期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症状的特征.方法对35例符合CCMD-Ⅲ的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进行分析.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出现频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类神经症样症状、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情感症状.结论精神分裂症的这些早期症状,除常见的类神经症样症状及阴性症状外,如出现敏感多疑、奇怪的想法及怪异的行为、恐惧紧张等症,可考虑对具有这些早期症状群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以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理解精神分裂症早期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方法:对65例住院的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发病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的趋势,14岁以下发病者就诊年龄与发病年龄相差较大。60%(39例)患儿为慢性起病。病前有个性缺陷者占74%(48例),发病早期有非特征性症状者占80%(52例),存在妄想(以关系、被害居多)者占71%(46例)。精神症状涉及性现象、幻想学习能力、经济状况等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儿童分裂症的发病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疾病早期80%患儿存在非特征症状及性现象、幻想等精神症状是目前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特点之一;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可作为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或"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未治疗时间(DUP)及患者早期症状临床分析。方法:对10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中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的患者应用首发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评定量表(SOS)评定早期症状及患者的DUP。结果:发生率〉40%、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早期症状依次有睡眠障碍、角色功能障碍、疑心、怪异行为、情绪障碍、牵连观念、知觉异常、妄想、意志缺乏等。DUP中位数为26个月且长DUP与阴性症状相关。结论:尽早识别早期症状,加强精神卫生的知识宣传,缩短DUP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特异性.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通过对60例在校大学生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与60例非大学生组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回顾性调查,比较分析两者早期症状的特征.结果 在校大学生以偏执型多见,症状以妄想为主,疗效明显,与非大学生组比较有差异.结论 在校大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以妄想为主,症状发生率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应针对这些症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0年12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7例精神分裂症患儿(年龄<16岁)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87例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结果:发病例数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的趋势。在87例中,65.52%(57例)为慢性起病,在疾病早期均存有非特征性症状。42.53%(37例)存在幻觉,47.13%(41例)存在妄想,68.97%(60例)有意志行为障碍。女性发病率≥12岁组高于<12岁组,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例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疾病早期存有非特征性症状,≥12岁组的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12组,年龄越小幻觉妄想症状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52例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调查分析。结果: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行为异常较为常见,可伴有幻觉、妄想,以未定型为主。结论: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症状多样化,对情绪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诊断标准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利培酮组不良反应较奋乃静组少。结论:利培酮治疗儿童少年精神分裂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87例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的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多以慢性起病,性格内向,疾病早期非特征性症状以学习成绩下降,失眠、头疼,精力、注意力下降较为明显;临床症状以情感障碍、感知障碍、行为障碍较突出,思维障碍以思维松散、被害妄想、关系妄想为主。结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有其特有的临床特点,发病例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的趋势,疾病早期均存有非特征性症状,针对其临床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疾病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蓉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1):1120-1122
目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前驱症状及精神症状,为临床积累资料。方法:调查2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分裂症组)和43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分裂样组)的前驱症状及精神症状,并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阳性症状量表(SAPS),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裂样精神病组较多为急性起病且多有刺激诱因,除此之外,分裂症组与分裂样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情感、行为、思维和类神经衰弱等方面前驱症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裂症组除了妄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分裂样组外(P<0.05),其它典型精神症状与分裂样组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BPRS、SAPS、SANS总分及BPRS各因子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前驱症状和典型精神症状对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无鉴别诊断意义,但早期识别,有利于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A relatively large percentage of children seen at a mental retardation clinic demonstrated psychotic symptoms. The entire group with psychotic manifestations, 62 in all,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iagnosis of childhood psychosis or mental retardation. The 1961 British criteria for childhood psychosis were used and are advocated by the authors. Childhood psychosis was the primary diagnosis in 38 cases, and psychosis secondary to brain damage in 24 cases. Onset of the condition under the age of three years and a poor prognosis for social recovery we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entire group.

Obvious emotional disorder was present in 21 mothers and 14 fathers. There was a continuum in terms of number of psychotic symptoms, level of intelligence and presence of organic sig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n overlap between the entities of childhood psychosis and mental retard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配至4个rTMS干预组。4种rTMS干预模式分别是伪刺激、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TBS)、10 Hz及20 Hz刺激,刺激部位均选择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每天的刺激总脉冲数均为1 200,连续刺激5 d。干预期间,原抗精神病药治疗方案不变。采用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和词汇流畅性测试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20 Hz刺激可以改善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t=-2.469,P=0.024),TBS刺激可以改善患者的词汇流畅性测试(t=-4.538,P=0.000),TBS刺激和10 Hz刺激均可以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TBS: t=5.373, P=0.000; 10 Hz: t=2.272, P=0.036),10 Hz刺激和20 Hz刺激则可以改善患者的一般精神病理症状(10 Hz:t=2.725, P=0.014;20 Hz:t=3.632, P=0.002)。结论: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的影响随刺激参数的改变而不同,提示rTMS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有精神病性症状老年期抑郁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有精神病性症状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109例老年期抑郁症首发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分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组(A组)15例和无精神病性症状组(B组)94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53.3%,显著高于B组的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行为的相对危险度为3.53。妄想内容以罪恶妄想40.0%、被害妄想13.3%、疑病妄想6.7%为多见,其中伴有幻听40.0%;A组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20.0%,高于B组的2.1%(P=0.018)。两组近期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老年期抑郁症是否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在自杀行为、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海南岛新生儿及儿童代谢遗传病的发病情况,了解其种类及发生率。方法:采用气相——质量色谱分析法出生5—10天的新生儿至14岁以下高危儿童的尿液检测其代谢产物。结果:检测新生儿及儿童共111例,阳性率为3.60%(4/111)。共分两组,高危儿为一组阳性3例,阳性率为23.08%(3/13),对照组,阳性1例,阳性率为1.02%(1/98)。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采用气相-质量色谱分析法,只需少量尿液即可明确诊断113种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干预,从而避免造成体格发育落后和神经系统发育迟滞,如智力障碍、脑瘫等。  相似文献   

16.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present in 715 suspected retarded children were studied. Soci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deprivation accounted for 57 cases. Personality and emotional conflicts were primary etiological factors in 15 children. Functional childhood psychosis was found in 18. A group of 89 children had no obvious definitive cause for retardation, although epilepsy, mixed eye and hand dominance, visual perceptive disorders, or poor muscle tone was present in some. In the remaining 523 children, primary brain damage was evident. A sample of 142 of these brain-damaged children revealed that 38 had neurotic symptoms, 23 were antisocial, 11 were psychotic, 28 had restless, disturbed activity, and 42 had intellectual lowering only.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both psychological and organic factors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order that complet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7.
曾林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1002-1003
目的:探讨老年期首发脑血管性精神障碍(MDV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期首发MDV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34例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SC)对照。结果:MDVD组有90%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不同于SC组的症状是意识障碍,焦虑抑郁和认知减退。MDVD组的治疗量为SC组的1/3~1/2。两组的不良方应相类似,苯二氮类的合用十分普遍。结论:老年期首发MDVD伴发精神症状常见,经综合治疗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住院男性精神病人自伤自杀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分析男性精神病患住院期间的自伤自杀行为特点,以利防范。方法:对住院期间有自伤自杀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42例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化程度、精神症状、脑电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职业、病程、疾病诊断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伤自杀行为以撞头方式最多,入院一周最常见,春秋季好发,精神症状为主要原因。结论:应针对性地做好男性精神病患住院期间的自伤自杀行为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及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GBS临床表现轻较,早期肌萎缩较少见,常以双下肢无力起病。成人常以复视伴颅神经障碍起病,病情相对较重。GBS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常见。更多见于小儿;肝功能损害多见于成人。结论:了解小儿与成人GBS的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师的正确诊断和治疗。肝功能损害与存在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肌萎缩一起,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参考,尤对于成人。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体重与孕妇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母亲年龄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以及孕期体重指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的1301例新生儿体重;以及1999年1月至2003年7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阴道试产的初产妇576例,其中早孕期肥胖即体重指数(BMI)≥24有184例,分娩时肥胖(BMI)≥27有152例。观察出生体重与孕妇年龄和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排出了妊娠合并糖尿病,非足月妊娠以及双胎、三胎妊娠,1301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396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453g,女婴为3397g,其中只有20-24岁组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总体平均体重;早孕期肥胖孕妇巨大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娩时肥胖的产妇巨大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早孕期体重增加≥15kg者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体重增加〈15kg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母亲年龄过小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孕期母亲体重增长过多可导致巨大儿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