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压氧对缺氧新生大鼠脑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损伤后脑超微结构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生30h的Wistar大鼠制作缺氧性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缺氧后24h组、9d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海马区超微结构.结果脑细胞凋亡率缺氧后24h和第9天分别为3.21%和1.3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16%)和经高压氧治疗9d组(0.57%).缺氧后24h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脊断裂、高尔基体囊泡扩张,神经毡水肿明显;缺氧后9~18d,神经细胞固缩改变、双核仁,胞浆致密,线粒体肿胀,脑组织点状溶解灶,周围髓鞘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微血管腔受压变形.经高压氧治疗9~18d后,海马脑组织除胶质细胞和突起轻微肿胀外,神经元和突触无明显异常.结论高压氧治疗可减轻缺氧所致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记忆行为改变与突触结构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大鼠在慢性脑灌注不足状态下的记忆行为改变以及大脑皮层和海马的突触结构参数改变,探讨记忆行为改变和突触结构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老年大鼠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2月组,缺血4月组,电脑控制穿梭箱系统观察大鼠记忆行为改变,电镜下观察突触超微结构改变,应用体视学方法和图像分析,对突触结构参数(突触数密度,突触活性带长度,圆盘面积、表面密度)进行分析,并分析两者关系,结果:电脑控制穿梭箱系统观察大鼠主动回避反应(AAR)及被动回避反应(PAR)在缺血2月及4月组均下降,皮层及海马在缺血2月组,缺血4月组突触数密度(Nv)均明显下降,海马在缺血2月组,缺血4月组突触活性带长度(L),突触连接带圆面积(S)及突触表面密度(Sv)均下降,皮层在缺血2月组,缺血4月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在慢性脑灌注不足状态下的突触数密度下降,突触活性长度减小与记忆行为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丰富环境干预后HIBD大鼠脑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丰富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缺氧缺血组及丰富环境干预组,干预组予早期抚触和丰富环境刺激共28 d,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神经丝及突触情况.结果缺氧缺血组海马神经细胞固缩改变,线粒体肿胀,神经丝数量减少,排列稀疏,突触数量减少,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囊泡减少,突触后致密物变薄.干预组海马神经元和突触无明显异常.结论早期抚触及丰富环境刺激可以促进缺血缺氧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恢复,脑组织神经网络重建及脑的可塑性增加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内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7d龄新生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法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损伤后即刻行左侧皮层内植入构建的稳定表达和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大鼠成肌细胞,观察植入6w后大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6w后移植组动物主动回避反应习得和维持能力、一次被动回避反应的保持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可显著增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能力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缺血脑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制作缺血脑损伤模型)、利多卡因治疗组,每组10只.手术后24 h分离右侧海马组织.TUNEL法检测3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细胞色素C(Cyt C)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凋亡细胞数明显降低(P均<0.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yt C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Cyt C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下降(P<0.001).结论:利多卡因可减少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Cyt C的释放并降低Bax蛋白的表达,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内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7d龄新生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法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损伤后即刻行左侧皮层内植入构建的稳定表达和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大鼠面肌细胞,观察植入6w后大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6w后移植组动物主动回避反应习得和维持能力、一次被动回避反应的保持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可显著增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能力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针治疗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9只出生7d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不进行缺氧处理,缺氧缺血组制备成缺氧缺血模型,电针治疗组于缺氧缺血模型制备成功后,电针针刺“百会”、“大椎”两穴。常规饲养22d后,取海马区脑组织制成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氧缺血组海马区脑组织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损伤明显,缺氧缺血后电针治疗组神经组织超微结构与假手术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受损程度明显轻于缺氧缺血组。结论:电针具有促进缺氧缺血大鼠脑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特点.方法用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将动物分成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主动回避反应(AAR),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OPAR),空间分辨记忆(SDM)3种模式对学习记忆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在大鼠AAR实验中,对照组大鼠AAR习得率明显高于模型组,并且消退也慢于模型组;在大鼠OPAR实验中,大鼠电击24h后,模型组大鼠STL较短;在大鼠SDM实验中,模型大鼠操作错误的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训练时不吃的次数亦多于对照组,对照组完成一次训练的总时间需要216 s左右,而模型组大鼠需要306 s左右.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伴有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与神经系统的谷氨酸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人脐血细胞(HUCBCs)静脉输注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行为改善的作用及对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组大鼠又分为2周、4周、8周3个时相点.以穿梭箱对大鼠行为学进行检测.用TUNEL法对大鼠海马凋亡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穿梭箱结果显示2周时模型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AAR)比例为(57.6±8.4)%而治疗组为(68.9±7.0)%(P<0.01);4周时模型组为(42.0±9.5)%,治疗组为(69.6±8.2)%(P<0.01);8周时模型组为(43.6±7.5)%,治疗组为(70.8±7.4)%(P<0.01).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海马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2周、4周、8周时海马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4.99±2.56)%,(9.73±0.80)%和(5.55±1.02)%.与治疗组的(4.46±1.04)%,(3.66±0.83)%和(3.37±0.86)%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HUCBCs治疗对VaD大鼠的行为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海马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功复得”改善脑老化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中药合剂“脑功复得”口服液(以下简称脑功复得)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脑皮素海马突触泡膜素(Synaptophysin,SY)、Tau-蛋白表达等的影响,探讨其延缓脑老化的功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爬杆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voidance reaction,AAR)将动物分为学习记忆正常组和障碍组,再随机分别设置对照组(普食)和实验喂药组(5ml/d,2月)。在此基础上进行AAR和多功能箱被动回避反应(Passive avoidance reaction,PAR)训练、突触体计数、突触泡膜素和Tau蛋白免疫组化染色(Immunocytochemistry,ICC)、凋亡细胞计数。结果:服用脑功复得2月后,AAR习得率明显提高、消退明显延迟、步入潜伏期(Step through altency,STL)明显延长、大脑皮质海马突触体计数明显增高、突触泡膜素ICC染色增强、Tau蛋白ICCi染色减弱、凋亡细胞减少。结论:通过动物实验说明从神经行为学和形态学指标看,提示脑功复得能够延缓脑老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高压氧干预下的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细胞凋亡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最佳的高压氧治疗方法(HBOT),为临床治疗SCI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HBO-PC组、HBOT组和HBO-PC+HBOT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SCI模型。模型对照组大鼠仅制模,未进行任何干预;HBO-PC组大鼠于高压氧干预10 d后立即制模,制模后未进行任何干预;HBOT组大鼠于制模后立即行高压氧干预;HBO-PC+HOBT组大鼠于高压氧干预10 d后立即制模,制模后继续高压氧干预。各组大鼠分别于制模后第1、2、7和14天取材,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大鼠Fas和FasL的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神经功能评价采用BBB评分。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BO-PC组、HBOT组和HBO-PC+HBOT组大鼠各时间点Fas和FasL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PC+HBOT组大鼠各时间点Fas和FasL表达水平比HBOT组和HBO-PC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T组大鼠各时间点Fas和FasL表达水平与HBO-P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细胞AI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PC+HBOT组AI低于HBOT组和HBO-P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T组AI与HBO-P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和14 d HBO-PC组、HBOT组和HBO-PC+HBOT组大鼠BBB评分均高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PC+HBOT组BBB评分高于HBOT组和HBO-P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BOT组BBB评分高于HBO-P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干预可减少SCI后细胞凋亡,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其治疗时间窗应提前到损伤前,HBO-PC联合HBOT法是治疗SCI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王慧  王立金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4):2213-2214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HBO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另选择1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对3组新生儿的血清IL-6和NO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HBO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常规治疗组、HBO治疗组的IL-6和NO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治疗组治疗前后IL-6的差值、NO的差值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治疗HIE有较好疗效;HBO治疗HIE可能是通过降低IL-6和NO水平而减轻脑细胞损害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马CA3区θ~γ神经振荡模拟交替刺激对大鼠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依据迷宫电击回避实验结果将实验大鼠分为快回避反应组和普通回避反应组;利用在体脑深部刺激方法,模拟快回避反应组内生θ~γ神经振荡刺激普通回避反应大鼠海马CA3区,即为模拟刺激组。利用Y迷宫电击回避实验检测模拟刺激对大鼠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利用小波包提取方法分析模拟刺激后大鼠海马CA3区θ~γ神经振荡相位-幅度耦合情况;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R2B)亚型、突触后致密区95(PSD-95)的表达。结果:与普通回避反应组比较,模拟刺激组电击回避训练达标所需时间、达标所需测试次数、正确反应时间、错误反应次数均明显减少,正确反应率明显提高(均P<0.01);同时,模拟刺激组海马CA3区θ~γ神经振荡多个频段(3~5?Hz与30~34、38~42、44~48 Hz;5~7?Hz与42~46、44~48、54~58?Hz)耦合度明显高于普通回避反应组(均P<0.05);另外,模拟刺激组海马NR2B亚型及PSD-95表达量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大鼠海马内生θ~γ神经振荡模拟交替刺激明显提高了普通回避反应大鼠空间认知能力,而这种空间认知能力的提高可能是由PSD-95调控的NR2B亚型介导的突触可塑性增强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联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神经节甘脂(ganglioside GM1)对实验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探讨其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120只新生鼠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HIBI)组、NGF治疗组、GM1治疗组和NGF GM1治疗组.给药后以HE染色观察各组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观察Bcl-2、Bax蛋白表达,TUNEL法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缺氧缺血后HIBI组海马区病理变化明显,药物干预组上述变化减轻,合用组为著;假手术组海马区Bcl-2表达较弱,HI(缺氧缺血)后该区Bcl-2表达仍弱,Bax表达增强,出现凋亡细胞;药物干预组Bcl-2表达较HIBI组增强,Bax表达较HIBI组减弱(P<0.01),凋亡细胞减少,合用组最明显.结论 HIBI后Bax蛋白表达增强,细胞凋亡增加.两药联用可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使凋亡细胞减少,这可能是其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预缺氧对严重低压缺氧引起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及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的保护作用.方法 ①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组、预缺氧复合缺氧组.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②单纯缺氧组和预缺氧复合缺氧组大鼠进行穿梭箱主动回避训练,随后进行低压缺氧,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 预缺氧复合缺氧组大鼠CA1区神经元病理改变较轻,神经元凋亡显著低于单纯缺氧组(P<0.05);预缺氧复合缺氧组大鼠在严重缺氧后受电击次数和主动逃避时间的增加显著低于单纯缺氧组(P<0.05).结论 缺氧引起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等病理改变,并导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预缺氧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有效减轻严重缺氧所导致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44只孕19 d SD大鼠分为rhEPO治疗组(Treat组)、生理盐水缺血对照组(I/R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Treat组于缺血缺氧前30 min经尾静脉注入rhEPO (5000 U/kg),I/R组于缺血缺氧前30 min注入1 mL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30 min、3 h、6 h、24 h和48 h取胎鼠脑组织。假手术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1 mL生理盐水后只进行开关腹手术,于术后24 h取胎鼠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缺口标记(Tunel)法观察脑神经元凋亡情况。 结果 I/R组与Treat组缺血再灌注24 h和48 h海马区均观察到凋亡的脑神经细胞存在,且凋亡神经元的数量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Treat组与I/R组比较,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在再灌注48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强度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再灌注48 h时最高。与I/R组相比较,Treat组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 Caspase-3表达的面积积分光密度值减小,除24 h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rhEPO预处理可抑制胎鼠宫内缺血缺氧后脑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及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胎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将20只孕19 d的SD大鼠分为rhEPO治疗组(rhEPO组)、生理盐水缺血对照组(I/R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不同剂量rhEPO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缺血对照组采用钳夹双侧子宫卵巢动脉20 min制备宫内缺血缺氧模型,并于宫内缺血前30 min分别经尾静脉给予2500、5000、7500 U/kg rhEPO或1 mL生理盐水,假手术对照组术前30 min经尾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后只进行开关腹手术。术后24 h取胎鼠观察宫内活胎数,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缺口标记(TUNEL)法观察脑神经元凋亡情况。 结果 与I/R组比较,Treat组胎鼠死亡率下降(P<0.05)。I/R组海马区可见大量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rhEPO组与I/R组比较,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弱。rhEPO组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随rhEPO剂量的增加呈现减弱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rhEPO组细胞凋亡数均较I/R组减少 (P<0.01)。各剂量组间比较,2500 U/kg组凋亡细胞数高于5000 U/kg和7500 U/kg组(P<0.01),而5000 U/kg与7500 U/kg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EPO预处理,可抑制胎鼠宫内缺血缺氧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马缺锌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以大鼠穿梭箱主动回避反应(AAR)的习得为学习记忆指标,采用了行为观察和脑内电活动记录的方法,通过低锌(ZD)、常锌(ZN)大鼠模型,研究了海马内锌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结果为:ZD组体重增长值、饲料效价、血清锌、海马锌、AAR习得率及海马CA1区的长时程突触增强效应明显低于ZN组,提示海马内锌可增强海马突触的传导,促进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