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 55例微创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方法 :1996年 12月至 1999年 3月实施 55例微创瓣膜置换术。采用胸骨右缘 1cm处 2~ 4肋间垂直切口或 T型切口 ,长 ( 8± 5) cm ;股动静脉和上腔静脉直角插管或股动脉、心房二极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自制多功能心脏麻痹液灌注器给予冷晶体液、冷血、温血顺序灌注 ,间隔 2 0 min。本组病例均在转流前行静脉放血 ,所放血待开放主动脉前加入循环。转中红细胞压积维持在 2 0 %~ 2 6 % ,采用中低温 ( 2 4~ 2 8℃ ) ,中低流量 ( 50~ 70 m l/kg/m in)灌注。结果 :转流时间 6 8~ 172m in,平均 98m in,阻断主动脉时间 4 2~ 10 9min,平均 58m in,后并行 2 2~ 4 8m in。4 2例自动复跳 ,自动复跳率76 .36 % ,与传统对照组 ( n=30 ) 55.2 0 %比较 ,P <0 .0 5。转中尿量 ( 790± 350 ) m l其中 8例出现血红蛋白尿 ,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率等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明显降低。本组死于股动脉插管意外 1例 ,余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转流前适当放血 ,股动静脉和上腔静脉直角插管或股动脉、心房二极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并应用多功能心脏麻痹液灌注器给予冷晶体液、冷血、温血顺序灌注 ,心肌保护效果显著 ,可满意配合完成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4℃氧合血停搏液在婴幼儿先心病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4℃氧合血停搏液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择病情偏重的先心病手术婴幼儿52例,采用4℃氧合血停搏液方法(A组),并与同期应用传统冷晶体停搏液的先心病手术婴幼儿67例(B组)进行比较.A组在主动脉阻断后先泵人41高钾氧合冷血停搏液,心脏停跳后,再以41低钾氧合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维持.B组在主动脉阻断后先灌注4℃晶体停搏液15ml/kg,然后每20min重复半量.结果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主动脉开放后室颤发生率、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婴幼儿先心病手术中4℃氧合血停搏液优于传统的冷晶体停搏液.开放主动脉前用温血灌注,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加强监测、结合使用超滤可消除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瓣膜置换术肥厚心肌的保护方法。方法14例重度AS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采用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直接持续灌注,首次灌温4:1氧合血高钾停搏液,待心脏停跳充分后使用冷4:1氧合血低钾停搏液持续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灌温血3~5min。应用碳酸氢钠及利尿剂,采用常规超滤滤出多余液体及钾。结果自动复跳9例,20Ws除颤1次后复跳2例,除颤3次后复跳3例。停机时血钾(5.20±0.39)mmol/L。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术后22d院内死亡1例,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其余痊愈出院,随访1~31个月,效果良好。结论温血高钾诱导-冷血低钾持续灌注-温血灌注为AS患者进行了良好的心肌保护,联合应用利尿剂、碳酸氢钠及常规超滤,可避免高血钾及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3例心脏移植的供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供心保护方法。方法:采用4℃ Stanford液主动脉根部灌注供心停跳,取出后放入冰盐水中保存,2例修剪时经主动脉根部灌注4℃Stanford液500ml,移植过程中间断或持续24-30℃去白细胞氧合血灌注,结果:主动脉开放后1例心脏自动复跳,2例经电击复跳,术中,术后持续心排监测及B超示心功能指标满意,近期随访心功能I级,生活,工作正常,结论:4℃,Stanford液灌注保存,术中去白细胞氧合温血灌注供心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 4℃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和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40例术前心功能Ⅲ~Ⅳ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随机分成主动脉根部 4℃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为冷晶体组 (n=2 0 ) ,主动脉根部温氧合血顺灌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 ,4℃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维持停搏为温血组 (n =2 0 )。①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及复苏后心律紊乱情况 ;②停跳前及开放后 10min取心肌活检 ,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用Fla Meng线粒体半定量分析法对线粒体作量化计分。结果 ①温血组心脏自动复跳率 (95 % )明显高于冷晶体组 (4 0 % ) (P<0 0 1) ;②心脏超微结构反映冷晶体组心肌损伤较温血组严重。结论 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较冷晶体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温血停跳和冷晶停跳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心肌保护的不同效果。方法 将 40例二尖瓣置换的体外循环 (CPB)的病人分为两组 ,2 0例 (Ⅰ组 )用 4∶1温血高钾停跳液诱导停跳后 ,再用冷血高钾停跳液灌完首量 ,每隔 30分钟再灌冷血低钾停跳液 1次 ,开放升主动脉前用温血灌注。 2 0例 (Ⅱ组 )先用冷晶高钾停跳液灌注停跳 ,然后每隔 30分钟用冷晶低钾停跳液灌注 1次。结果 Ⅰ组的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Ⅱ组 (P <0 .0 1)。Ⅰ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及辅助循环时间显著少于Ⅱ组 (P <0 .0 5和P <0 .0 1)。Ⅰ组的多巴胺用量显著少于Ⅱ组 (P <0 .0 1)。结论 温血停跳较冷晶停跳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温-冷-温停博液灌注心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 32℃新鲜氧合血行温血诱导停搏和终末温血再灌注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 6 4例 ,随机分为 :温血组 32例 (温血诱导停搏后改用冷血灌注 +终末温血灌注 ) ;冷血组 32例 (冷晶体诱导停搏后改用冷血灌注 )。分别观察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和最初心律。结果 温血组全部自动复跳 ;冷血组自动复跳率为 71.88% (P <0 .0 5 ) ,且最初心律失常率 2 8.12 % (P <0 .0 5 )。结论 温血诱导停搏和终末温血再灌注利于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持续灌注在双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2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实验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后切开主动脉,采用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持续灌注,首先灌冷4∶1氧合血高钾停搏液,待心脏停跳充分后使用冷4∶1氧合血低钾停搏液持续灌注.心内操作完成前停止持续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温血灌注(34℃-35℃)3-5 min.对照组只采用升主动脉根部顺行或切开直视间断灌注冷4∶1氧合血心脏停搏液,首次剂量为15-20 mL/kg,以后每20-30 min重复灌注1次,剂量为10 mL/kg.结果 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实验组(61.5%)明显高于对照组(30.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低心排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多巴胺用量以及使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重症心脏瓣膜病直视下行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冷4∶1氧合血心脏停搏液经冠状动脉持续灌注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温血停搏液(谷氨酸加天门冬氨酸强化)诱导停跳和主动脉开放前再灌注的未成熟心肌保护的效果。用12只新西兰幼免(3~4周),体重450~550g,随机分成2组:冷血停搏液(谷氨酸加天门冬氨酸强化)组(Ⅰ组,n=6);温血停搏浪诱导及再灌注血组(Ⅱ组,n=6)。结果:1.心功能;CO±dp0/dt恢复百分率Ⅱ组明显优于Ⅰ组(P<0.01);LVSP恢复百分率Ⅱ组优于Ⅰ组(P<0.05)。2.LDH和CK漏出量(U/l)Ⅱ组明显优于Ⅰ组(P<0.01);3。心肌含水量(%)Ⅱ组优于Ⅰ组(P<0.01);4.心肌结构保护Ⅱ组明显优于Ⅰ组。本实验提示:温血诱导停跳与主动脉开放前温血再灌注对于未成熟心肌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3 1例均采用无血预充 ,预充液以乳酸林格液为主 ,平均预充 110 0ml ,加入血定安 10 0 0ml,稀释后血球压积为 2 0 %~ 2 5 %。肝素用量为体内 4mg/kg ,机器内为 10 0ml液体加 2mg。转流前静脉输入抑肽酶 3 0 0万KIU ,转流中机器加入 2 0 0万KIU。转子采用中低温 ,鼻咽温为 2 8~ 3 0℃ ,流量为 2 0~ 2 6L/m2 .min-1,平均动脉压 (MAP)维持在 60~ 80mmHg( 8~ 10 7kPa)。 3 1例均采用 4~ 8℃冷氧合血停跳液 (晶血比 1∶4) ,由人工心肺机从主动脉根部灌注 ,其中 12例将主动脉切开 ,从左、右冠状动脉直接灌注。首次灌注量15~ 2 0ml/kg ,以后按 3 0min灌注一次。停机后以 1 5∶1静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转后机血泵入干净盐水瓶中回输。结果 :本组 3 1例 ,心肺转流时间为 80~ 3 0 8min ,平均 10 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 60~ 15 8min ,平均 95min。心脏自动复跳 2 6例 ,电击复跳 5例 ,全组死亡 2例 ,均与体外循环无关。结论 :对于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尽可能选择膜肺 ,减少并发症 ;②强调综合性心肌保护方法 ;③加强血液保护 ;④注意维持酸硷平衡和电解质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温血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保护技术是心脏围手术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也是术后患者度过危险期的关键。因此 ,中外众多学者都十分重视。近年来 ,有学者认为在体外循环中应用温血灌注技术 ,即用温血高钾停跳液诱导心脏停跳 ,冷血高钾停跳液维持及温血低钾停跳液再灌注 ,较单纯的冷血高钾停跳液对心肌具有更加有效的保护作用。本文拟在其临床应用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 4 8例单纯瓣膜置换术患者 ,其中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 38~ 6 5岁。将 4 8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 ,即温血组和冷血组。二组的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我院自1995年12月至2006年1月2900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各种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2900例。年龄4个月~81岁,体重4.5~104.5kg,一部分重症病人及低体重患儿使用膜肺,停跳组转流方式以浅低温为主。不停跳组转流方式以常温为主。成人心肌保护均采用氧合血灌注,儿童用冷晶体停跳液或血加钾停跳液。结果 停跳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201分钟,总转流时间为23~892分钟,复跳率占78.2%。不停跳组总转流时间18~255分钟,室颤发生率占4.19%。结论 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手术操作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CPB方法合理的血液稀释和灌注方式以及心肺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马朝晖  张仁福  姜辉 《黑龙江医学》2001,25(10):747-748
目的 评估 3种停跳液的抗心肌再灌注损伤作用。方法  30只大耳白兔离体心随机分为温血停跳液灌注组 (温血组 ,n =10 ) ,冷血停跳液灌注组 (冷血组 ,n =10 ) ,及冷晶体停跳液灌注组 (冷晶体液组 ,n=10 )。观察心肌缺血后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 -T)、内皮素 (ET - 1)、心钠素 (ANP)和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①cTn -T在冷晶体液组较其它 2组明显增高 ;②ET - 1在冷晶体液组含量最高 ;③ANP在温血组最高 ;④心肌超微结构冷晶体液组损伤最重 ,温血组最轻。结论 血浆cTn -T、ET - 1、ANP及心肌超微结构改变 ,反映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温血停跳液的抗心肌再灌注损伤作用优于冷血停跳液和冷晶体停跳液  相似文献   

14.
微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09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微温(29℃)血停搏液连续灌注保护心肌的方法,包括71例瓣膜置换和38例法乐四联症手术。微温血停搏液经恒温水浴锅加温至29℃,配制的微温血停搏液以三份氧合血加二份晶体停搏液混合,保持血球压积(HCT)15±%,钾浓度9mmol/L,pH7.60,术中采用首次冷晶体停搏液顺灌,然后用氧合血顺灌或逆灌的方法进行连续灌注。术中心肌红润松弛,主动脉开放后,除1例电除颤复律外,其余108例心脏立即自动复跳(99.1%),复跳后心功能稳定,无须用升压药维持循环。术后无低心排或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恢复顺利。作者认为,将晶体停跳液作首次灌注可使心脏迅速停跳,最大限度地保存心肌能量;而在心脏停跳后用29℃微温血连续顺灌或逆灌,可维持心肌在停跳阶段的正常代谢,避免了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患者血清钾的影响。方法 :3 5例患者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及含钾温血停跳液连续灌注心脏保护法施行心脏手术。结果 :手术前、肝素化时 ,转流 60min、转流中止及次日晨 7时血清钾值 (c/mmol·L-1)分别为 4 4± 0 3 ,3 9± 0 6,4 0± 0 4 ,4 2± 0 5及 4 3± 0 4。结论 :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温血停跳液连续灌注法能维持心脏手术中、后期血清钾稳定 ,避免了钾代谢紊乱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温血心肌停跳液与冷晶体心肌停跳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评价体外循环间断温血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在1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分别采用温血灌注(Ⅰ组)和冷晶体灌注(Ⅱ组)每组各50例进行心肌保护临床观察.Ⅰ组先用高钾4∶1温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以后再每隔20 min用冷血低钾停跳液灌注一次,保持心肌低温.在心脏复跳前再用温血灌注.Ⅱ组为应用4℃冷晶体心肌停跳液灌注.每隔20 min灌注一次.结果Ⅰ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Ⅱ组(P<0.001);术后低心排症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术后应用心肌正性药物量及时间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温血心肌停跳液较冷晶体心肌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小萌  郑慧 《广东医学》2000,21(7):573-574
比较温血心肌停跳液与冷晶体心停跳液在心脏瓣膜置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评价体外循环间断温血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在1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分别采用温血灌注和冷晶体灌注每组各50例进行心肌保护临观察。Ⅰ组先用高钾4:1温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以后再每隔20min用冷血低钾停跳液灌注一次,保持心肌低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维持及终末温血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4例首次瓣膜置换术病人 ,分为实验组 (n =2 1)和对照组 (n =2 3 )。实验组以常温含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 ,再改为冷血停搏液 ,在主动脉开放前再次灌注常温含血半钾或全钾停搏液 ;对照组应用冷血停搏液灌注。围术期记录一些临床指标 ,两组各有 11例病人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 3 0min、主动脉开放后 6h、术后 2 4h ,4个时点采血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 (cTnI)。结果 :实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TnI于主动脉开放后 6h、术后 2 4h ,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 (P <0 .0 5 )。结论 :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维持以及终末温血灌注 (温 冷 温 )方法简单易行 ,较单纯冷血停搏液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心肺转流(Card iopu 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中,应用单次灌注心脏停搏液方法对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60 m in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50例患者,先天性心脏病21例,后天性心脏病29例,采用4∶1血液晶体停搏液在主动脉根部或加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先温血后冷血灌注,灌注量15 m l/kg,术中不论主动脉阻断时间长短,只要心电图不出现活动波形,不再重复灌注。结果全组患者CPB时间(118.66±29.98)m 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3±18.0)m in,均一次性灌注停搏液。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44例(88%),电击后复跳5例(10%),复跳后除颤1例(2%),全组患者无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心衰等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单次灌注停搏液方法可使心肌得到良好的保护,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心功能恢复快,适用于不同病种的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10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例采用氧合温血心麻液持续灌注心肌停跳,观察其对心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了心肌组织过氧化脂质的变化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合温血心麻液持续灌注后心肌抗氧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肌过氧化脂质稍降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氧合温血心麻液持续灌注能保护心肌抗氧化酶活性,保护心肌细胞结构,防止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