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理想的血液透析通路 ,对 3 0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结果血流量达到 2 0 0± 5 0ml/min ,透析 3天后KT/V值为 0 .86± 0 .2 1,透析 1个月后BUN、SCr明显下降 ,P <0 .0 1,平均 11个透次已无Ⅰ级临床表现 ,导管留置天数平均 114天 ,最长留置 40 0天 ,未有发生损伤性并发症。提示锁骨下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能成为理想的血液通路 ,并可用于长期维持性血透病人。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留置管封管液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置管技术已为临床广泛应用,但易引起导管相关感染,我们于2 0 0 2年7月开始对深静脉留置管封管液的污染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微量( 0 .5ml)导管封管液的采集和培养,分析污染的来源、微生物的种类、污染引起的可能后果,以及减少封管液污染的措施。现将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一般资料 我院自2 0 0 2~2 0 0 3年对长期补液、全胃肠外营养或适应证范围内的肿瘤患者,作深静脉导管留置。对保留不同时间的深静脉留置管内的封管液进行微量采集与培养共1 0 3例。其中男64例,女3 9例。年龄2 3~85岁,平均61 .74岁。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5~48天…  相似文献   

3.
资料 :3例均为男性 ,年龄 1 8~ 2 7岁 ,吸入海洛因已达 2 4~ 36月 ,每次吸入海洛因量为0 .8-1 .2 g,均为非注射方法。方法 :应用血液透析 (血透 ) ,采用临时穿刺 A-V通路 ,肝素化方法同一般血透 ,首剂 0 .5 mg/ kg,每小时加用 8mg肝素 ,血流量 2 0 0~ 2 30 ml/ min,透析液流量 5 0 0 ml/ min,透析液温 37~ 38℃。结果 :每例均透析治疗 2~ 3次 ,每次 4~ 5小时 ,隔 2~ 3天透析 1次 ,透析过程中毒瘾消失 ,无戒断症状发作 ,无不良反应出现。讨论 :通过血液透析 ,我们成功地为 3例患者解除了毒瘾而无戒断症状出现 ,可能机理是由于血液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50例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对这50例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50例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其中感染例数为3例、血栓例数为2例,平均留置导管时间为17.56±13.25月,平均血流量为220.10±18.56毫升/分钟。结论:给予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有效的护理,可以延长患者导管使用的时间,对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娟  陈洪 《浙江医学》2017,39(19):1713-1714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封管液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将经深静脉导管维持血液透析的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使用的封管液不同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使用的封管液为1支纯肝素(100mg,2ml)+0.9%氯化钠注射液1ml,肝素浓度为33.3mg/ml;B组患者使用的封管液为2支纯肝素;C组患者使用的封管液为尿激酶10万U+2支纯肝素。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及堵管、置管处渗血、感染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及堵管、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置管处渗血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A、B组(P<0.05),堵管、感染发生率均低于A、B组(均P<0.05)。B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A组(P<0.05),堵管、感染发生率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采用肝素浓度高的封管液处理深静脉导管,可相对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堵管和感染发生率,若肝素与尿激酶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以延长其使用期限。方法回顾性研究113例行长期留置导管术的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出现的并发症其处理措施。结果 113例患者中,11例因血流量不足,静脉压高,重新调整导管位置后,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均能达250~300 ml/min;有16例在导丝置入后出现心律失常,考虑导丝因刺激瓣膜引起,调整导丝置入深度后,心律均恢复正常;12例发生局部渗血,局部压迫止血及无肝素透析后均无活动性出血;32例在置管1个月后发生53次导管引流不畅,予以尿激酶10万U加入生理盐水3~5 ml注入导管内,保留20~40 min后,回抽出纤维蛋白或血凝块,经溶栓处理31例可继续透析,1例为置管后23个月,尿激酶封管无效拔出导管,发现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有26例出现感染,其中4例为隧道口感染,其余22例为导管内感染。结论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作为一种经济、安全、有效且快速建立透析血管通路的方法,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三种深静脉导管留置在血透中的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内静脉下路插管 ,颈内静脉中路插管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目前在血液透析中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中心自 1995年至2 0 0 0年对血液透析患者行三种深静脉导管留置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深静脉导管留置共 5 77例 ,患者年龄在 30岁~ 6 0岁 ,1995年~ 2 0 0 0年颈内静脉下路插管 36 2例 ,颈内静脉中路插管 16 5例 ,锁骨下静脉插管 5 0例。采用美国 KENDAL L 双腔导管11.5 Fr× 1.6 ktf。2 方法   (1)颈内静脉下路插管 :患者取去枕仰卧位 ,两肩钾间垫高 ,头偏向左侧 ,胸胸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及锁骨…  相似文献   

8.
周边动脉直接穿刺行血液透析490例次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经周边动脉直接穿刺行血液透析。方法 :共对 99例患者经周边动脉直接穿刺行血液透析。外周动脉穿刺选择桡动脉、足背动脉及肱动脉 ,外周静脉选择肘静脉及大隐静脉。血流量2 0 0~ 2 5 0 ml/min,透析液流量 5 0 0 ml/min,肝素首剂 2 0~ 2 8mg,追加 6~ 8mg/h,透析时间4~ 5 hr/次 ,每周 2~ 3次。结果 :共行穿刺 490例次 ,全部穿刺成功。体会 :我们行周边动脉穿刺 490例次 ,成功率百分之百 ,无 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体会 :(1 )周边动脉穿刺操作简便易行 ,可在短时间内建立 ,一般患者可以接受 ;(2 )周边动脉穿刺成功后可立即使用 ,血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80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分析诱发并发症因素,优化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0例患者导管堵塞、感染与皮肤感染各占24%、10%和20%,分别为19例、8例和16例;临床治愈率为56%(44/80),好转率38%(31/80),无效率6%(5/80)。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接受积极高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可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促进生存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应用深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为急需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了临时性血管通路。我院自1993年至今为93例患者置管行血流透析,血流量保证,留置时间最长506天,最短5天,平均置管456天。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3例患者中,男65例,女28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24岁。急性...  相似文献   

11.
常红兵  杨跃斌 《吉林医学》2015,(9):1878-1879
目的:探讨与总结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行深静脉留置导管的46例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结果:46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术后出血少,血流量可达220 ml/min以上。结论:术前充分准备,熟练的操作技术,良好的维护是导管成功的关键,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是一种快捷、安全、可靠的血管通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心包腔内置管心包积液引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杰 《中原医刊》2004,31(7):15-16
目的 :探讨经皮导管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术的方法 ,引流液量的控制 ,引流的体位。方法 :患者取半卧位 ,超声心动图定位穿刺点穿刺深度及方向。 2例患者经剑突下进针 ,10例患者经左侧胸壁进针。采用Sendinger’s法 ,将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送入心包腔内 ,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积液。结果 :12例患者心包穿刺均获成功。引流管留置时间 1~ 5天 ,平均 2 1± 1 8天 ,引流液量 3 2 0~ 1960ml(平均 812± 2 63ml)。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气短明显改善 ,休克征象消失。患者心率降低 ,有显著意义 (相应为 93± 2 0次 /min ,82± 14次 /min ,P <0 .0 0 5 )。心功能亦获明显改善。结论 :超声心动图定位 ,心包腔内置管心包积液引流术安全 ,可避免损伤心肌 ,留置导管可使引流彻底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血液透析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中的作用 ,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资料与方法 :治疗组 2 5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性1 6例 ,女性 9例 ,年龄 8~ 72岁 ,单纯肾功能衰竭 1 0例 ,2个或 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 1 5例 ,血肌酐 (Scr) 5 6 3.0~ 1 5 93.5μmol/L ,尿素氮(BUN) 2 1 .6~ 5 4.5 mmol/L。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加内科常规药物治疗 ,1 1例采用直接动静脉穿刺 ,8例采用颈内静脉、6例采用股静脉内留置双留置双腔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 ,血流量 1 5 0~ 2 5 0 ml/min,首次肝素用量 0 .2~ 0 .5mg/kg,每小时追加量 4.0~ 8.0 mg…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L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 ,部分病人可演变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LD-VT是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报道 1 990年 1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的 6例资料。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例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40~72岁 ,平均 5 6.2岁 ,均为直肠癌患者。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各 1例 ,冠心病 2例。直肠癌术式 Dixon术 4例 ,Miles术 2例。均取截石位 ,手术时间 1 30~2 5 0 min,其中 >1 80 min3例。输血 40 0~ 1 60 0 ml,>80 0 ml者 3例。术中均未出现髂股血管的损伤。直肠癌术后 LDVT的发生时间分别为 :…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肝素混合封管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临床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在血液透析中用于长期深静脉置管封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血透中心25例留置长期深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定期(每月1次)采用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观察此方法对置管感染的影响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长期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仅为2.1%,较文献报道的8.9%~16.9%降低了76%~88%.疑似导管内感染率为0.5%,显著低于文献报道的2.52%.说明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能明显降低长期深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导管流量不足及堵塞的发生率为5.4%,与文献报道的5.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不增加其发生率。结论定时用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是降低长期深静脉置管感染行之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作为血透长期通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我科2004年7月~2006年10月行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8例,观察导管使用情况及并发症,并以尿素下降率(URR)和尿素清除率(Kt/V)为指标评价透析效果。结果采用颈内静脉置管8例次,采用股静脉置管3例次,导管使用时间为2—26个月,平均(11.3±8.2)个月,进行维持性血透1400余次。常见并发症:导管内血栓形成4例,3例再通,1例放弃长期导管;3例患者共发生5次导管相关性感染,经抗炎治疗导管均继续使用。8例的平均URR67%,平均Kt/V 1.3。结论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可以达到充分透析;良好的导管留置技术和护理,可以提高导管的使用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资料 :我院 3年来采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联合抢救急性药物中毒 8例 ,其中有机磷中毒4例 ,安眠药中毒 3例 ,地高辛中毒 1例 ,均在服药后 6~ 1 0小时开始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 ,抢救成功 7例 ,死亡 1例。方法 :8例患者我们均采用桡动脉或足背动脉与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 ,用 1 6号内瘘针直接穿刺的方法。先用肝素盐水预充透析器 ,再用 5 0 0 0 ml生理盐水冲洗灌流器 ,最后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 ml加肝素 1 0 mg预充灌流器。并将灌流器并联在透析器的动脉端。护理 :血流量一般维持在 1 6 0~2 0 0 ml/ min。肝素用量应大于单纯血液透析 ,一般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 36例老年肾衰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分析。  资料 :男性 2 5例 ,女性 1 1例 ,年龄 6 0~ 74岁 ,平均 6 8.5岁 ,透析时间 8~ 39个月。病因 :慢性肾炎 8例 ,肾小动脉硬化症 1 3例 ,慢性肾盂肾炎 5例 ,糖尿病肾病 5例 ,多囊肾 2例 ,尿路梗阻 2例 ,晚期肿瘤 1例。透析前平均血肌酐76 7.8± 2 81 .3μmol/ L。方法 :透析时血流量2 0 0~ 2 5 0 ml/ min,透析用水为反渗水。碳酸氢盐和醋酸盐透析。  结果 :老年血透患者占同期全院血透总人数的 1 0 .2 % ,根据年龄分为三组 ,6 0~ 6 5患者2 4例 ,6 6~ 70岁者 7例 ,70岁以上者 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采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本组病例均取自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均为一次性置管成功,血流量在200~300ml/min。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势,可为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提供理想的血管通路,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亦称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择16例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患者和同期25例留置临时性双腔导管患者,分别观察其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永久性双腔导管组血流量为(221.25±19.28) ml/min;导管留置时间(4.44±2.76)月。临时性双腔导管组血流量为(180.00±14.43) ml/min;导管留置时间(0.96±0.45)月。两组血流量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25%和68%,以永久性双腔导管组显著为低(P<0.01)。结论: 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血流量大,可长期保留,并发症较少,可满足透析要求,适合于多种原因导致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的患者。配合以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细致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