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的各种因素并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对单纯靠血液透析存活5年以上的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每周血透(10-12)h,并辅以单纯超滤加血液透析。高钠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及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血液透析等方法,20例患者中有12例采用营养疗法,10例接受促红细胞生存素治疗,透析间期均给予补充各种钙剂,结果:发现依靠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存活的患者,其透析绝大多数是充分的,无营养不良状况,而且肾性贫血明显改善,长期存 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PTH均不同程度增高,全部20例患者生活的均能自理,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但主要和透析的充分性,营养状况,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心血管并发症及继发性甲亢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需要一条方便、耐用的血管路,血管通路的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患者用于建立内瘘的血管有限,这就要求肾内科医师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刘春  周泽梅  彭献代 《重庆医学》2003,32(6):688-690
目的 探讨不同内瘘制作方法的优势。方法 总结我院1997—2000年实行的内瘘手术327例,分别采用直接缝合法端侧吻合制作内瘘和饮轮钉端端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比较分析不同原发病的慢肾衰患者采用两种类型内瘘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直接缝合法1年内瘘通畅率为90.7%,3年内瘘通畅率达88.3%;而钛轮钉吻合1年内瘘通畅率为75.5%,3年内瘘通畅率达65%。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两种术式比较,1年及3年通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术式选择以直接缝合法建立内瘘效果好,应为建立血管通路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对于终末期患者,血液透析是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许多基层医院也开展了血液透析治疗,使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并为合理地选择性地转向肾移植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用钛制轮钉作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袁亚光,赵岩,姚旭东,程靖远(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我院1992~1995年为2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用钛制轮钉作动静脉内瘘术,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22~65岁,平均...  相似文献   

6.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血管途径,内瘘对血液透析的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重要影响。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5年4月为32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成功地进行了血液透析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131例、女19  相似文献   

7.
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15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慢性肾衰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20例)和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动脉做纵向梭形切口,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后冲洗,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粟碱。结果:本组150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血液透析中的平均血流量为252ml/min。内瘘平均启用时间为术后12d,对于30例因动静脉内瘘处形成血栓、利用原来的头静脉行二次手术的患者,手术后2d-3d开始启用,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动脉做纵向梭形切口不易发生吻合口狭窄,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冲洗可以扩大管腔,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栗碱可缓解血管痉挛。改良后的动静脉内瘘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张魁正 《广东医学》2004,25(6):619-619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患者充分透析的生命线。以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与桡动脉进行吻合的内瘘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本文总结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3年9月共182例动静脉内瘘手术,现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分别行前臂动静脉内瘘,鼻烟窝部内瘘及上臂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 100例病人手术均1次成功,术后2周以上使用动静脉内瘘均能达到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结论 动静脉内瘘首选非惯用手鼻烟窝处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其近期并发症最常见是血栓形成,远期常见为吻合口狭窄或闭塞致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庄敏彦  于晋  黄保堂 《微创医学》2013,8(1):61-62,71
目的 总结上肢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的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800例慢性肾衰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00例患者中,行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内瘘术764例,手术成功706例,失败58例;行肱动脉-头静脉端侧内瘘术36例,手术均成功.结论 血管吻合口的处理、吻合技巧及良好的术后日常护理是保证术后远期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动静脉内瘘3天内开始使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428例动静脉内瘘中的332例在术后3d内即开始使用的情况,结果显示1年通畅率为94.02%,3年通畅率为84.96%。结果表明,大部分动静脉内瘘可以提前使用。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的替代辽法之一。要想达到最佳的透析效果,必需有个成功的内瘘。为保证内瘘能长期应用,日常的保护非常重要,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25例,按有无PH分为PH组和非PH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血管通路方式、血压及透析前血液检验,并于透析次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PH组中采用动静脉内瘘的比例显著高于非PH组(P〈0.01)。②PH组的PrrH水平、肺动脉内径、右室横径、右房横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均显著大于非PH组(P〈0.01或P〈0.05)。③PH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低于非PH组(P〈0.01)。④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通路方式为MHD并发PH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管通路方式为MHD并发PH的危险因素,通过纠正此因素有利于早期防治PH。  相似文献   

14.
使用好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得以维持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保护好体内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就是延长患者的生命,内瘘管即患者的命脉,因此,对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其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终都必须进行长期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1].患者生命的维持与生存质量的优劣,除疾病以及由疾病与透析引发的一些严重并发病(例如:高血压、贫血等)以外,内瘘的使用时间常决定其最终生存时间[2].因此,内瘘可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可见临床工作中做好长期内瘘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孙淑清  扈昕虹 《吉林医学》1998,19(6):336-336
为了探讨动静脉内瘘提前使用对内瘘长期通畅率的影响,我们对我院在1987年2月至1997年2月所进行的428例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428例动静脉内瘘中332例(77.8%)在术后3d 内即开始使用,其1a 通畅率为94.02%,3a 通畅率为84.96%。结论:大部分动静脉内瘘是可以提前使用的。  相似文献   

17.
田祥燕  邵卫  陈秀娟 《中外医疗》2011,30(10):156-156
通过对长期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延长期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李锦荣  赵善明 《右江医学》2000,28(2):107-107
该文介绍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前臂动静脉内瘘 36例 ,取得满意效果。认为可在血液透析中广泛应用 ,并提出几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腕部动胸静脉瘘成熟以及使用过程的情况,为合理保护使用内瘘维持其长期通畅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血透160例采用腕部动静脉内瘘术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的临床分析。结果:95%的患手术成功;血液透析时平均血流量250mg/min-300ml/mi,2年使用率78%,最工使用年限5年以上。结论:合理保护及使用腕部动静脉内瘘,长期通畅率高,感染率低,并发症少,提高了终末期肾衰病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荚 《苏州医学杂志》1999,22(2):M004-M004
血液透析(下称血透)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血透可减轻患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笔在肾内科工作期间共有2000多例次的血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