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老年患者早期低剂量腹膜透析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苗  蒋春明  孙琤  孙娜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2):1085-1087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早期低剂量腹膜透析 (PD)的临床价值。 方法 :老年CRF患者16例 ,年龄 (6 7.4± 4 .5 )岁。采用尿素氮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两者的平均值作为肾小球滤过率 (GFR)的指标 ,GFR10 .7~ 11.7(平均 11.2± 1.8)ml/min ,以每周尿素清除指数 (Tkt/v) >2 .0、总肌酐清除率 (TCcr) >6 0L/周作为透析充分性 ,制定和调整每天透析液用量 ,选用 1.5 %PD液为主 ,根据液体平衡的需要 ,换用小部分 2 .5 %PD液。总结随访 1年的透析情况。 结果 :每天单位体表面积透析剂量 (PV/S)为 3.2 1~ 3.36L/m2 ,一年内残余肾功能无明显下降 (P >0 .0 5 )。大部分患者食欲增加 ,体力增强 ,血清清蛋白透析前为 (33.7± 5 .4 )g/L ,透析后为 (37.1± 4 .4 )g/L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SGA)显示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血红蛋白明显提高 (P <0 .0 5 ) ,透析前为 (71.0± 6 .8)g/L ,透析 1年后为 (99.1± 7.9)g/L ,只有 5例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透析前 1年与透析后 1年的住院率分别为 11/ 16 (6 8 75 % )与 4 / 16 (2 5 0 % ) ,透析后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早期开始低剂量PD可改善老年CRF患者的营养和贫血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并且保护机体各器官 ,减少并  相似文献   

2.
妇科 其它     
050768 两种剂量达必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治疗效果的比较 /崔 薇…∥生殖与避孕 —2005,25(1) —53~55将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ET)助孕,采用长方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44例,每日皮下注射达必佳 1 /3支(0 03mg);对照组 40例,每日皮下注射达必佳 1支(0 1mg)。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促性腺激素 (Gn)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7 5±4 5支vs36 6±7 5支,P<0 05);Gn用药时间少于对照组(9 10±2 52dvs11. 67±3. 31d),但无统计学意义;使用Gn前及hCG注射日血L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 3 89±0 41 IU/Lvs1 25±0 32IU/L,P<0 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措施。方法 :观察 6例腹膜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和尿量变化 ,为期 1年。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2 5~ 6 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均采用 Baxter双联透析液CAPD治疗 ,每天 4次。同时配合注射 EPO、降血压和营养治疗等。透析前血尿素氮 (BUN)(38.2± 1 1 .7) mmol/ L,肌酐 (Scr) (830± 2 5 4)μmol/ L,2 4h尿量 (6 40± 1 80 ) ml。透析 1个月后 BUN(1 7.6± 8.5 ) mmol/ L ,Scr(4 91± 1 2 0 )μmol/ L,2 4h尿量 (4 6 0± 1 1 0 ) ml。透析 1 2月后 BUN(1 9.7± 9.…  相似文献   

4.
人造血管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采用人造血管移植动 -静脉内瘘术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2 3例尿毒症患者 ,行聚四氟乙烯 (PTFE)人造血管移植动 -静脉内瘘术 ,其中 1 8例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 (HFD) ,透析器采用 Fresenius F6 0。对照组 1 2例 ,采用常规血液透析 (CHD) ,透析器采用 Fresenius F6 ,均每周透析 2次 ,每次 4.5 h ,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临床观察 ,观察血流量、溶质清除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人造血管通畅率 1 0 0 %,HFD时血流量均可达到 3 0 0~ 45 0 ml/ min。术后感染发生率 4.3 %,血栓形成发生率 8.7%,假性动脉瘤发生率 4.3 %。HFD低血压发生率 3 8.9%,反超滤发生率 1 6 .7%,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性 (DRA)发生率 1 1 %,高血脂发生率 2 2 %。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 BUN、Cr的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 ;CHD组透析后 β2 - MG较透析前增高 (1 9.45± 1 1 .2 ) %,HFD组透析后 β2 -MG较透析前下降 (45 .2 6± 1 3 .6 7) %;CHD组透析半年后 β2 - MG较透析前增高 (1 0 .48±9.3 4 ) %,HFD组透析半年后 β2 - MG较透析前下降 (1 4.2 1± 4.0 3 ) %;CHD组半年后甘油三酯 (TG)较透析前上升 (1 9.3 5± 1 0 .6 8) %,HFD组半年后 TG较透析前下降 (2 5 .1 9± 8.5 9) %。结论 :人造血管动 -静脉内瘘能为 H  相似文献   

5.
静脉补铁和口服补铁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莉  叶长宁  王芳  何强  李贵森 《四川医学》2002,23(11):1111-1113
目的 比较静脉和口服补铁对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和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4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平均透析时间 10 .3± 8.8个月 ,每周透析 2~ 3次。试验前检查每位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球压积、RBC、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 (SF)、转铁蛋白 (Tf)、转铁蛋白受体 (sTfR)、前白蛋白 (Pro Alb)和C反应蛋白 (CRP)。HCT <3 3 %作为贫血的指标 ,将患者随机分入静脉补铁组和口服补铁组 ,静脉补铁组 19例。给予枸橼酸铁 5 0mg透析后输入 ,共 10次 ,口服补铁组 2 2例 ,给予硫酸亚铁 60 0mg/d。两组病人都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 60 0 0U/周 ,6周后两组重复检查上述指标。结果 试验结束时静脉补铁组各铁参数指标明显高于口服补铁组 ,Tf(2 .2 1± 0 .77vs1.75± 0 .2 5g/L ,P <0 .0 0 1) ;sTfR(1.2 2±0 .68vs 0 .78± 0 .19mg/L ,P <0 .0 1) ;SF(4 96.13± 3 0 6.5 7vs2 79.2± 2 0 6μg/L ,P <0 .0 0 1) ,SI(14 1.6± 5 8.7vs60 .6± 19.1μg/dl,P<0 .0 0 0 1) ;静脉补铁组贫血改善较口服组好 ,HCT上升值 (0 .0 5 4± 0 .0 5 0vs0 .0 3 7± 0 .0 40 )和Hb上升值 (13 .8± 14 .9vs6.9± 9.1P <0 .0 0 1)有明显差异 ;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球压积的变化值 ,与治疗前后各铁参数变化值作相关分析 ,发现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透析病人贫血的疗效。方法 对 14例慢性肾衰透析贫血病人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治疗 ,剂量 50u/kg ,每周 3次。结果 治疗 8周后所有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 (P <0 .0 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纠正慢性肾衰透析病人的贫血  相似文献   

7.
本组报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 PO)治疗对长期维持性血透病人丙型肝炎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 1  1 995年 6月~ 1 999年 1 2月我院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前无肝炎病史的患者 46例。男 35例 ,女 1 1例。平均年龄 48± 1 6岁。透析时间 3 8± 1 3年。每周透析 1 0~ 1 5小时。血透机型号 :Gambo 95 0 ,Baxter 5 5 0透析器 :亚太铜仿膜、醋酸纤维膜。透析器为 1次性或复用 2~ 4次。透析管路及穿刺针多次复用。透析液 :碳酸盐。严格透析室消毒与管理。1 2  46例患者随机分为 (1 )rHuEPO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期皮下注射生血素的最小有效用量.方法维持性透析患者20例,18例血液透析,2例腹膜透析、治疗前红细胞压积<28%,纠正期皮下注射生血素2 000 IU/次,每周3次,4周后红细胞压积上升小于2%,剂量增加20 IU/kg/W,直至红细胞压积达到30%.维持期皮下注射生血素2 000 IU/次,每周2次,根据红细胞压积情况调整用量,观察半年.结果20例患者中14例用药6周后达标,3例12周达标,2例16周达标,1例无效(未在统计之中).用药后6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网织红细胞(P<0.01),血小板(P<0.05)较用药前明显升高.血清总蛋白较用药前明显增加(P<0.05),肝、肾功,离子无明显变化,纠正期生血素最大用量为(115.73±23.77)IU/kg/w,维持期最小用量为(59.71±19.51)IU/kg/w.副作用除血压升高之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维持期最小有效剂量约为最大剂量的1/2,每周用6 000IU的患者维持期可用3 000 IU,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可维持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结核性及癌性胸液患者血清及胸液中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水平 ,探讨其对鉴别良恶性胸液的意义。方法 用生长方法检测 2 6例结核性胸液 .2 0例癌性胸液患者血清及胸液及 2 5例正常人血清中TSGF水平。结果 结核性胸液患者血清TSGF水平为 (62 .6± 8.3 )u/ml,显著低于癌性胸液患者血清 (80 .3± 10 .2 )u/ml(P <0 .0 1) ,略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 (60 .0± 7.1)u/ml(P >0 .0 5 )。结核性胸液患者血清 (80 .3± 10 .2 )u/ml(P <0 .0 1) ,略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 (60 .0± 7.1)u/ml(P >0 .0 5 )。结核性胸液患者胸液TSGF水平 (66.7± 11.4)u/ml,明显高于癌性胸液组 (5 7.8± 12 .1)u/ml(P <0 .0 5 )。结论 同时检测血清及胸液中TSGF水平对鉴别良恶性胸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剂量促红素冲击治疗癌症贫血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82例癌症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促红素1万U,每周3次,共6周)与大剂量组(促红素4万U/次,d1、d3、d6、d9、d12、d15),共观察6周,每2周进行1次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血红蛋白值、输血需求率、停药者比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每2周进行1次疗效评价。结果常规剂量组4周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大剂量组治疗2周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大剂量组的4周、6周血红蛋白值均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的2周、4周、6周有效率分别为39.0%、53.6%、75.6%,高于常规剂量组的17.5%、32.5%、50.0%(P0.05);两组输血需求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促红素冲击治疗癌症贫血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法,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 EPO分别与右旋糖酐铁肌注和铁剂口服 ,同时配合其它药物如 :叶酸、Vit B4等 ,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 40例肾性贫血患者 (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2 0例 ) I组 :每周 2次皮下注射 EPO2 0 0 0 u、配合右旋糖酐铁 2 ml(0 .3g)深部肌肉注射每周 2次 ,II组 :每周 2次皮下注射 EPO2 0 0 0 u,配合口服铁剂 (富马酸亚铁 ) 1 #,每日 3次 ,4周后复查贫血情况及铁代谢情况。结果 :I组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值均明显高于 II组 (PC<0 .0 1 )。结论 :皮下注射 EPO、配合深部肌肉…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筛查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TSGF)快速诊断试剂盒 ,对 42 7例恶性肿瘤患者、6 2例非恶性肿瘤患者和 4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TSGF测定。结果 肺癌、鼻咽癌、胃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其他癌TSGF值分别为 77.4±1 6 .5 ,73 .2± 1 4.3 ,76 .9± 1 0 .9,74.1± 1 3 .8,74.8± 1 5 .2 ,6 9.3± 1 2 .6 ,71 .9± 1 2 .3u mL。非恶性肿瘤、正常人TSGF值分别为 5 7.1± 1 5 .5 ,5 5 .3± 7.0u mL。恶性肿瘤各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1 )。结论 TSGF测定对恶性肿瘤筛查与临床诊断有良好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肺癌不同放疗技术剂量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价肺癌不同照射方法的剂量学差异 ,以明确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优势。方法 :选用8例 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 ,采用 Topslan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射治疗计划 ,每例均做 3个计划 ,分别为常规、常规加适形和适形放射治疗计划 ,计划的总剂量均为 6 6 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比较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 ,剂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常规加适形和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照射适形指数分别为 0 .1 1、0 .2 1和 0 .32 ;全肺照射≥ 2 0 Gy的体积百分比的均数分别为 (38.4 5± 6 .5 4 ) %、(31 .0 0± 6 .33) %和 (2 6 .32± 7.35 ) % ;脊髓的最大剂量分别为 4 0、4 5和 38Gy;食管照射≥ 5 0 Gy的体积百分比的均数分别为 (38.4 3± 1 4 .33) %、(33.98± 2 0 .4 3) %和 (2 2 .5 5± 1 4 .6 7) % ;心脏照射≥ 35 Gy的体积百分比的均数分别为 (2 8.5 5± 6 .99) %、(2 1 .88± 1 2 .1 1 ) %和(1 8.4 4± 1 0 .78) %。结论 :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 ,三维适形放疗明显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用量的关系。方法 对应用rhEPO维持血红蛋白在 10g/L水平的 2 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 ,每月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观察 3个月 ,同时分析每周rhEPO用量。结果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3 .5mg/L的患者每周rhEPO用量 (82 .97±2 7.0 0 )u/(kg·周 ) ,大于血清C反应蛋白 <3 .5mg/L的患者 (5 4.3 3± 13 .69)u/(kg·周 ) ,P <0 .0 1。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透患者rhEPO低反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铁剂蔗糖铁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例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行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蔗糖铁和促红素组.蔗糖铁组:每周2 次透析时从透析管路静脉端将蔗糖铁100mg+15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促红素组:单用促红素治疗贫血.EPO 使用方法,6000IU/次,1-3 次/周,于血液透析结束时皮下注射,并根据血红蛋白上升情况调整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Hct、血清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而静脉组升高幅度显著于促红素组(P<0.01),两组患者应用EPO 的剂量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而静脉组减少明显,静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结论 静脉注射蔗糖铁可有效地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提高EPO 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的科素亚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 0 0 2年1月至2 0 0 4年1月的因陈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Ⅱ~Ⅲ级、NYHA分级法)住院的患者60例,在常规强心、利尿、倍他洛克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加用科素亚5 0mg/d ,或科素亚10 0mg/d ,随访6个月。试验前后分别监测患者的血压、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比较活动耐量和住院次数。结果 大剂量科素亚组,与常规剂量科素亚相比,患者的射血分数明显增加,(3 7.6±5 .6) %比(3 0 .4±3 .7) % ,P <0 .0 5 ,左室舒张末容积减少,(5 1.7±4.8) %比(5 8.4±5 .4) % ,P <0 .0 5 ,但血压没有明显降低,收缩压(13 .5±5 .4)比(10 .5±3 .9)mmHg ,P >0 .0 5 ,舒张压(10 .8±3 .6)比(8.6±4.2 )mmHg ,P >0 .0 5。结论 科素亚10 0mg/d较常规剂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皮下注射组15例,静脉注射组15例。皮下注射组每周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75u/kg,每周2次,静脉注射组每周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100u/kg,分2次使用,透析患者于透析后静脉注射。治疗共8周。结果2组病例在治疗前贫血状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8周后,皮下注射组与静脉注射组贫血状况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皮下注射组高血压发生率低于静脉注射组。结论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小,节省费用,高血压发生率低,是较经济、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积 《海南医学》2003,14(4):32-33
目的 观察益血生胶囊治疗由肝硬化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肝硬化并血小板减少症及贫血患者 5 6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5例 )用一般护肝药加益血生胶囊治疗 ,对照组 (2 1例 )仅用一般护肝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血小板在治疗 6周后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 97.1%、37.1% ,高于对照组 (13.6% ,4.8% ) ,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均P <0 .0 1) ,6周后治疗组的血小板计数为 (88.1± 45 .2 )× 10 9/L ,高于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 (19.6± 9.1)× 10 9/L和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 (2 0 .3± 2 3.2 )× 10 9/L ,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均P <0 .0 1) ;治疗组的血色素在治疗 6周后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 81.3%、5 0 .0 % ,高于对照组 (7.7% ,2 3.1%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P<0 .0 1) ,6周后治疗组的血色素为 (114± 32 )g/L ,高于治疗前的血色素 (62± 17)g/L和对照组的血色素 (72± 2 1)g/L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均P <0 .0 5 )。结论 益血生胶囊治疗由肝硬化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有明显的疗效 ,纯中药制剂 ,无明显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大剂量纳络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大剂量纳络酮对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8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大剂量治疗组 (试验组 ) 4 0例 ,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4 6例。治疗前及治疗后 1、2、3周用欧洲脑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CT扫描测量水肿体积并计算水肿产生率。结果 治疗 1、2、3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试验组分值分别较治疗前增加 15 .2± 6 .8、2 0 .4± 9.4、2 6 .0± 12 .4 ,对照组分值分别较治疗前增加 10 .2± 8.4、16 .0± 10 .2、2 1.3± 11.6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水肿产生率试验组 (0 .32 2± 0 .0 86 )亦小于对照组 (0 .2 98± 0 .0 6 2 ) (P <0 .0 5 )。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大剂量纳络酮治疗可以抑制脑水肿形成 ,提高神经功能评分 ,且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米氮平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 8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米氮平30mg/d。观察期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2 9例心绞痛发作每周少于或等于1次、5例为每周2次以上,对照组则分别为9例、2 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1 )。治疗组每周硝酸甘油用量少于或等于2mg、2mg以上的患者分别为2 7例、7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 0例、2 4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1 )。治疗组治疗3、6个月时心肌缺血(ST段压低次数)分别为( 73±1 5)次、( 51±1 5)次,对照组则分别为( 1 0 1±2 3)次、( 1 1 8±2 4 )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治疗组再次住院2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加用米氮平抗抑郁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