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监测两组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20min、拔管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停药后患儿呼吸,意识恢复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过程平稳,平均手术时间(31±3)min,术中顺利,观察组患儿术中循环稳定,优于对照组,术毕吞咽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下儿童扁桃体切除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麻醉深度可控制性强,血流动力学变化平稳,术毕苏醒迅速完全,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ASA I-Ⅱ级、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息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对照组为常规芬太尼麻醉组,比较两组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插管前及插管后5 min心率、血压无显著变化;插管后20 min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插管后1 h观察组心率、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及停药至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27.5%,对照组为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能很好地满足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要求,麻醉深度可控性强,术中循环平稳,术毕苏醒迅速、完全,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理想的小儿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对照组为常规芬太尼麻醉组,比较两组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插管前及插管后5min心率、血压无显著变化;插管后20min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lh观察组心率、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及停药至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27.5%,对照组为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能很好地满足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要求,麻醉深度可控性强,术中循环平稳,术毕苏醒迅速、完全,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理想的小儿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瑞芬太尼具有强效镇痛作用,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消除快且不依赖于肝肾功能、无蓄积作用,近年来逐渐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自2005-05-08以来我们将其用于36例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前5 min、麻醉后10、30 min及拔管后5 min的血压(SB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苏醒时间、苏醒期呼吸抑制、喉痉挛、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后10 min及30min血压及心率与诱导前相比虽然有明显下降,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所有患儿均在术毕25 min内清醒,均满足拔管指征。平均拔管时间为(18±5)min,23例安全拔除气管,2例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拔管后出现呼吸抑制,1例经面罩给氧有效(SpO2>96%),另1例再次行气管插管回病房术后48 h拔管。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毕前应用芬太尼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镇痛的效果。方法 30例患儿实施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随机均分成Fl、F2和N组,术毕前分别给予F1,F2组芬太尼1μg/kg,2μg/kg,N组为对照组,评定拔管后疼痛和镇静程度,记录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的不良事件,连续监测MAP和HR。结果 F1和F2组的VAS评分较N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N组(P<0.01),且F2较F1显著增高(P<0.05)。F2组的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与F1和N组相比均明显延长(P<0.01)。N组的MAP和HR在恢复过程中逐渐升高,而F1和F2组的MAP和HR变化相对较平稳。结论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结束前应用1μg/kg芬太尼可减轻瑞芬太尼停药后的疼痛反应,但不显著延迟苏醒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TAN)全麻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3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TAN患儿86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顺苯磺阿曲库铵诱导麻醉,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和七氟烷维持麻醉,观察...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全麻拔管期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双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155-15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全麻拔管期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两组术中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术毕前1h,R组为改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和维持,s组仍为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期循环和呼吸的变化及苏醒恢复。结果R组围拔管期循环、呼吸功能改变较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拔管时间较短。结论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能使患者更加平稳渡过麻醉恢复期,苏醒更佳。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拔管期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对开胸手术后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8~0.1 mg.kg-1、芬太尼2μg.kg-1、异丙酚1.5 mg.kg-1、罗库溴铵0.8 mg.kg-1。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以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0.2μg.kg-1.m in-1。术毕C组停用瑞芬太尼,输注生理盐水,R组持续泵注0.05μg.kg-1.m in-1瑞芬太尼,待有拔管指征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术前、拔管前1 m in、拔管即刻、拔管后1,3,5 m in的SBP,DBP及HR。结果两组病人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方式及术前血压、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组拔管后心血管反应稳定,C组血压、心率及收缩压-心率乘积(RPP)在拔管前1m 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 m in均较术前和R组升高(P<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可以较好地缓解胸科手术全麻后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微量泵输注对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在丙泊酚泵注患者意识消失后分别给予A、B和C组0.15、0.20及0.25μg/(kg·min)雷米芬太尼输注8min。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及气管插管后5min(T4)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与哟相比,三组T1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显著下降(P〈0.05),A组SBP、DBP及HR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A组T2-L时点SBP、DBP及HR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0.20及0.25μg/(kg·min)雷米芬太尼微量泵泵注8min可维持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3.
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用药对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单次静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对全身麻醉快速诱导窥喉和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合适的剂量。 方法 35例ASAⅠ—Ⅱ级的全麻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Ⅰ组 10例 ,Ⅱ组 12例 ,Ⅲ组 13例 ,在静注维库溴铵 0 1mg/kg ,异丙酚 1 5mg/kg后 ,3组分别予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 1,2 μg/k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为 2 0ml,输入时间大于 30s) ,6 0s后插管。连续监测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 Ⅰ组患者插管后各项参数明显升高 ,持续到插管后 5min ,与用药前比较 ,组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Ⅱ、Ⅲ组相比 ,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 (P<0 0 5 )。Ⅱ组患者插管后各项参数变化与用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Ⅲ组患者插管前和插管后血压明显下降 ,与用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结论 瑞芬太尼 1 0 μg/kg通常可较好地抑制窥喉和气管插管时的高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小儿静吸复合全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ASAⅠ~Ⅱ级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00例采用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B组100例采用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记录患儿入室(T1)、麻醉诱导给药结束(T2)、气管插管(T3)、切皮(T4)、拔除气管导管(T5)、离室(T6)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并观察两组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T5、T6时HR明显高于B组(P〈0.05),T2、T5、T6时A组SBP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内,T5、T6时HR明显高于前面各时间点(P〈0.05);T4时SBP较前面各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T5、T6时SBP较前面各时点明显升高(P〈0.05);T5时SBP较T2、T4明显升高(P〈0.05);A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可使患儿血压、心率维持在稳定的低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型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吸入麻醉作比较。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6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静脉组:应用新型小儿丙泊酚系统血浆3μg/mL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0.2~0.3μg/(kg.min)以维持麻醉;吸入组:对照组,采用持续吸入3%~4%七氟烷维持麻醉;均置入喉罩行气道管理。于麻醉前(T0)、诱导毕(T1)、喉罩置入即刻(T2)、切皮(T3)、切皮后10 min(T4)及喉罩拔除即刻(T5)等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后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清醒程度(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T2~T5时点HR、MAP吸入组大于静脉组(P〈0.05或0.01);T1~T5时点HR、MAP组内比较,静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入组比较,静脉组苏醒时间降低、停药后10 min的OAA/S评分增高、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例数减少、麻醉效果满意例数增高(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过程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较小,不良反应较少,术后恢复质量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拔管期间呛咳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ASAⅠ~Ⅱ级接受气管插管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呛咳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中重度呛咳的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和瑞芬太尼均为15%(3/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14/2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均能有效预防气管拔管期间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剂量的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成人全麻手术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手术结束后瑞芬太尼组将瑞芬太尼的用量减至维持量的1/10,对照组则停止使用.结果 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明显区别,与对照组相比,瑞芬太尼在苏醒期的咳嗽发生率和不自主运动发生率均降低.结论 在苏醒期使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不会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并能减少拔管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注射对降低抢救性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需机械通气的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神志清楚或浅至中度昏迷状态,随机分成A、B两组(n=30)。A组使用1%丁卡因表面喷雾麻醉,瑞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0.15mg/kg静脉推注,再次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B组为对照组,使用芬太尼2μg/Kg、咪达唑仑0.15mg/kg静脉推注,其余步骤同A组,记录插管前和插管后1、3、5min SBP、DBP、HR、SpO2及恶心呕吐、屏气呛咳、口腔咽喉黏膜损伤例数。结果A组插管后SBP、DBP、HR升高明显小于B组(P〈0.01);恶心呕吐、屏气呛咳、口腔咽喉黏膜损伤例数明显小于B组(P〈0.01);30s内完成例数、SpO2改善高于B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在降低抢救性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改善七氟醚诱导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复合瑞芬太尼组(Ⅰ组)靶控输注1 ng/mL瑞芬太尼,单纯吸入组(Ⅱ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七氟醚吸入诱导,气体监测仪监测出呼吸末七氟醚达2.5 MAC,稳定3 min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2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的MAP、HR和SpO2。结果Ⅰ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显著短于Ⅱ组,Ⅰ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2.5 MAC时间较Ⅱ组延长(P<0.05)。Ⅰ组插管条件评分优于Ⅱ组(P<0.05)。Ⅰ组诱导后MAP和HR显著下降。Ⅱ组诱导后MAP下降,插管后1 min,MAP、HR较基础值显著升高,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1 ng/mL靶控输注复合七氟醚吸入诱导,能较好地控制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在无肌松药条件下,可达到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对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1.0 mg/kg组,C组为1.5 mg/kg组,D组为2.0 mg/kg,拔管前分别注射生理盐水5 ml、艾司洛尔1.0 mg/kg、1.5 mg/kg、2.0 mg/kg,2 min后拔管.并记录病人术前、拔管时、拔管后1、3、5、1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算出相应的脉率和收缩压的乘积(RPP).结果 A组拔管时及拔管后1~3 min SBP、DBP、HR、RPP及拔管后5 min DBP、HR、RPP显著高于术前(P<0.05),B、C、D三组拔管时SBP、DBP、HR、RPP显著低于A组(P<0.05),拔管后1 min SBP、HR、RPP显著低于A组(P<0.01);拔管后3 min B、C、D三组SBP,C、D组HR、RPP显著低于术前(P<0.05);拔管后5 min C、D两组SBP、HR、RPP,B组RPP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拔管后3~10 min HR,RPP,D组拔管时及拔管后1~10 min HR、RPP显著低于术前,但有4例心动过缓;B组拔管时HR、RPP明显高于术前,其余各时间点SBP、DBP、HR、RPP与术前比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静注艾司洛尔1.5 mg/kg对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预防效果较好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