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大量研制和生产,在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其药品不良反应也逐年增多。据报道,中西药注射剂都可引起不良反应,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较大。为了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造成巨大的危害,对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方法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常用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的收集,分析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中药注射剂内所含成分比较复杂,药材质量及生产工艺条件不一致,患者个体差异,对医务人员因素引起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作了重点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潘靖  罗艳红  于沛涛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218-1219
目的探讨预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对85例应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进行认真观察。结果中药注射剂是诱发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剂型。结论中药注射剂易发生不良反应,且以过敏反应居多,治疗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使药物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有15种。在发生不良反应/事件中有药物本身因素、患者本身因素及临床用药因素。结论应用中药注射剂要辨证施治,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对发生不良反应者应及早发现及时处置,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69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涉及刺五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49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及经验为基础,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或其他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制剂。由于中药注射剂给药方式特殊,直接进入人体,分布到组织、器官,生物利用度很高,作用迅速,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近年来,随着国内对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临床应用,对其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中药注射剂约占中药不良反应的3/4[1]。因此如何在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目前扩大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面临的问题和关键所在。现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9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湖州地区2007年度收集到的9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以及不良反应问题。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接诊的300例中药注射剂患者,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问题。结果300例中药注射剂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00)10.67%。研究显示,患者不良反应发生5-30 min较多,不良反应出现的部位主要包括:用药部位局部、皮肤、消化、循环、运动和过敏性系统。结论分析中药注射剂治疗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可以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包括用药不当、操作不当、患者个体差异等。引起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多样,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注射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也逐渐增多。献报道1975~2001年国内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有51种,计2600例,较常发生的有双黄连、蝮蛇抗栓酶、清开灵、葛根素、穿琥宁注射液和(复方)丹参等。中药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及中毒反应,轻给患带来痛苦,重会造成生命危险。现就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以为使用中药比西药安全,并不尽然。中药注射剂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注射用无菌制剂。中药注射剂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药物不良反应(ADR)也逐年增多。据报道,西药注射剂和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为了防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412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国内医学杂志2003/2007年发表的412例中药注射剂ADR的报道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可发生各个年龄组人群,涉及中药注射剂种类达36种。结论: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ADR,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总结.结果:中药注射荆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本身因素及临床应用不当有关.包括中药材的产地和采摘时间、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及质量控制、药物成分、制荆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此外给药方法和患者个体差异亦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结论:提高中药注射荆的质量,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减少联合用药,重视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尽量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可有效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肖为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04-7705
我院2010-10对2007-2009年期间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分析如下。1常见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类型1.1呼吸系统损害中药注射剂致呼吸系统损害可以表现为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制定并执行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减少中药注射剂ADR发生,保证患者输液安全。方法:分析2008年医院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制定"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规范",并在该院内科系统10个病区落实执行。结果:2008年该院内科常用3类中药注射剂共发生56例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77.8%;2009年内科常用3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减少21例(P<0.05),静脉炎和发热反应亦减少(P<0.05)。讨论:在输注中药注射剂时执行"规范"是必要且重要的,此外加强医院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管理与监督,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也是减少ADR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方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157-2158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输液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航天中心总医院2007-01/2009—06上报的27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报告表。结果: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包括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临床表现以全身性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应控制药品质量,加强用药观察,严格掌握适应证,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常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表现和原因,提出应加强监测管理力度,采取积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原因,对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时间、注射方式与发生不良反应的关系,并将受累器官系统与临床情况作统计。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在60岁以上患者中易于发生,ADR出现时间大部分出现在给药1 h以内;采用静脉输液方式出现ADR比例高于肌内注射;ADR主要造成皮肤与附件受累,第二为呼吸系统受累。结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应熟悉药物适用范围,减少联合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加强监控中药注射剂制药质量,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多 ,尤以静脉滴注更为广泛。但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比较复杂 ,制剂纯度不易保证 ,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增多 ,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也逐渐增多 ,如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等等 ,严重时导致休克死亡。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作者对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须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以供参考。1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1.1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已有许多报道 ,如双黄连粉针的热原反应 [1]、静脉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2]、脉络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3]等。其发生原因是由于中药材的来源、产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及不良反应报告单219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219例不良反应,年龄40岁占69.41%,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血栓通、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在30 min以内占57.89%,皮肤及其附件是不良反应最常累及的器官占35.66%;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或联合用药占49.8%。结论从中药注射剂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测,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