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改良毛乳头细胞(DPC)分离方法,确立最佳DPC培养条件,界定保持DPC特性的最大传代。方法:使用改良DPC分离法分离纯化人头皮DPC,以不同条件培养,从生长曲线和凋亡两个角度,观察DPC体外生长变化。结果:改良的分离法操作更灵活,DPC获得量充足,污染几率下降;DPC在高糖DMEM 12?S环境内生长活力最强,传至6代以后失去原有特性,不再适合DPC体外功能的研究。结论:改良DPC分离法及稳定培养体系的建立,为DPC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毛乳头细胞的体外培养是深入研究毛囊生物学、真表皮相互作用机制、毛发形成/重建过程、临床各种与毛发相关的功能代谢失调疾病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但由于其位置特殊,获得困难,贴壁困难,细胞数量少,而不同的培养条件又会影响毛乳头细胞的功能,从而使这种细胞的培养很难建立.本研究利用显微分离法获得毛乳头,MCDB153培养液+10%胎牛血清作为培养介质,成功建立了毛乳头细胞培养方法,并系统观察了毛乳头细胞在此培养条件下某些特殊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3.
体外长期培养人毛乳头细胞生长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人毛乳头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生长特性,为深入阐明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分离毛乳头后,于DMEM培养基中培养,观察长期传代培养中毛乳头细胞生长方式的改变,并用计数法绘制不同传代水平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培养中的毛乳头细胞多呈梭形,细胞在融合前出现多层凝集性生长的细胞团,并具有周期性,凝集性生长状态下毛乳头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凝集性生长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而减弱,表现为凝集性生长的细胞团数目减少、体积变小。结论: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具有周期性凝集性生长的特性,凝集性生长的特性可能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人头皮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e cells,DPC)的可行性,并研究其生长特性。方法 预先应用纤维连接蛋白处理细胞培养瓶(板);采用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液并补充ITS(牛胰岛素、转铁蛋白和亚硒酸盐)培养第2代DPC,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采用MTT评价其增殖状态并绘制其生长曲线。结果 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DPC在2~4h内贴壁。2~3d后细胞可相互融合.未见细胞明显增殖;培养4d后细胞连接开始中断。形成孤立的细胞或细胞团,并可见细胞的脱落;培养1~2周后,细胞大多脱落。给予含4%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10h后,在残余的细胞团周围长出放射状排列的细胞;生长曲线显示DPC的生长呈现停滞期和缓慢生长期,未见指数生长期。结论 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可以培养DPC,但其培养条件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5.
毛发是机体健康的外在重要标志之一,涉及毛发的疾病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毛囊是生成毛发的器官,由来源于不同胚层的多种细胞组成,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还经历着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周期性循环,是哺乳动物体内惟一终身经历周期性转化的器官。从毛囊的长轴来看,自表皮至皮下组织,毛囊分为永久毛囊和次级毛囊,分水岭在立毛肌的附着点附近。次级毛囊的最下端是毛囊的球囊部,由膨大的上皮成分包绕着呈球状的结缔组织成分即毛乳头(DP),是形成毛干的部位。  相似文献   

6.
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皮肤附属器。毛囊周期更替使其成为研究器官再生机制的主要模型,其核心是毛乳头,毛囊上皮、表皮干细胞协同对毛乳头信号做出反应。最近的研究揭示了毛乳头内新的分子调控机制,发现毛乳头是脱发和毛发再生的治疗靶点,鉴定其中新的分子靶点将有助于脱发的治疗。该文对毛乳头中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3D培养下,雄激素性秃发患者毛乳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方法 分离雄激素性秃发患者毛乳头细胞进行3D培养,实验组经双氢睾酮处理,提取总RNA进行扩增,Cy3标记,用NimbleGen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杂交,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及pathway分析,实时 PCR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显示,有622 个基因有差异性表达,上调基因数359个,下调基因数为263个。其中GO分析显示,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基因出现上调,如CHEK1及Tob1等。促进细胞增殖、参与表皮生长发育的分子表达下调,如BAMBI、EFNA3、Dlx3及UCGC等。实时 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的差异趋势一致。Pathway分析显示,调节细胞周期信号转导通路的分子富集在首位。 结论 雄激素性秃发发病受多种信号分子及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可能集中在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及凋亡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毛乳头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的生物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低传代的人毛乳头细胞,收集其上清配制成条件培养基,用此条件培养基培养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观察其细胞的3H-TdR计数值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用低传代人毛乳头细胞上清液培养过的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3H-TdR计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电镜下可见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核糖体丰富、内质网分泌成池。结论:低传代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有明显促进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生长曲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正常头皮毛囊真皮成分的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繁殖曲线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毛乳头细胞作真皮鞘细胞,在4种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并在基础培养基、常规培养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中进行^3H-TdR掺入,测定细胞代谢情况。结果:毛乳头细胞和真皮鞘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呈现三个时相,停滞期、对数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3种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真皮鞘细胞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常规培养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3种间质细胞的促生长作用表明,在器官型培养中对毛囊上皮细胞和真皮成分的细胞也会有促生长作用,为毛囊器官型培养和人工皮肤研究采用此培养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效快速分离培养人腋窝毛乳头细胞的方法。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腋臭术后含毛皮肤标本,分别用改良二步酶消化法、一步酶消化法和显微解剖法分离腋窝毛乳头,比较3种方法操作过程差异以及毛乳头分离效率、贴壁率、细胞迁出时间、总操作时间、实际操作时间的差异,并鉴定培养的腋窝毛乳头细胞。结果 与一步酶消化法和显微解剖法相比,改良二步酶消化法操作更简单,分离效率可达30%以上,1周后毛乳头贴壁率高达96%,细胞迁出时间缩短3 ~ 4 d,总耗时长于一步酶消化法和显微解剖法,但实际操作时间短于一步酶消化法和显微解剖法,且污染率低于显微解剖法。培养的腋窝毛乳头细胞早期可呈凝集性生长,6代以后的细胞呈非凝集性生长。免疫荧光结果示腋窝毛乳头细胞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阳性。结论 改良二步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快速分离人腋窝毛乳头细胞的方法,少量标本即可培养出腋窝毛乳头细胞。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DPC)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0.1、0.5、2.5、12.5及62.5 mmol/L)的精氨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DPC 48 h,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凋亡技术,测定精氨酸对DPC增殖的影响,用PCR技术测定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5α-还原酶(SRD5A)、雄激素受体(AR)及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结果:精氨酸浓度为0.1 mmol/L时,明显促进DPC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当浓度为0.5 mmol/L时,其对DPC的促增殖作用最强.当精氨酸浓度为12.5 mmol/L时,其对DPC的增殖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精氨酸对DPC增殖有明显影响,适当浓度的精氨酸能显著促进DPC分泌VEGF、FGF、ER,抑制AR、SRD5A,可能是通过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调节毛发生长.  相似文献   

13.
SD大鼠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及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SD大鼠毛乳头细胞(DPCs)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并用其构建组织工程双层皮肤。方法分离大鼠触须部获取完整毛囊,胶原酶消化获取毛乳头组织,组织块法培养毛乳头细胞并传代。以Ⅰ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α,SMA-α)、CK抗体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MTT法检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将第二代DPCs作为真皮种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作为表皮种子细胞,用气-液面培养制备组织工程双层皮肤,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结果成功培养DPCs并传代,Ⅰ型胶原、SMA-α染色阳性;成功构建出含表皮与真皮层的组织工程双层皮肤。结论体外培养得到的DPCs与表皮结合较好,可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毛乳头是毛囊的真皮部分,凝集性生长为其特性之一,有诱导毛囊形成和再生的能力[1]。研究证实,凝集性生长的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e cell,DPC)分泌大量蛋白样因子,形成网络,共同调节其他DPC、外根鞘细胞、内皮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2-3];这些分泌性蛋白质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等途径发挥作用,全面系统研究分泌性蛋白有助于全面认识、分析和解释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5.
雄激素在体内对毛发的生长发育起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对局部毛发亦能诱导毛发脱失,导致雄激素性脱发,在这个过程中毛乳头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毛乳头细胞与雄激素代谢及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雄激素性脱发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毛乳头细胞与雄激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激素在体内对毛发的生长发育起一定的刺激作用 ,但对局部毛发亦能诱导毛发脱失 ,导致雄激素性脱发 ,在这个过程中毛乳头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毛乳头细胞与雄激素代谢及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 ,以进一步了解雄激素性脱发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毛乳头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乳头细胞在毛囊形态发生、生长周期调控及维持毛发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并具有在体内外条件下重建毛囊的功能.同时,毛乳头细胞具有明显的成体干细胞特性.毛乳头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是毛囊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为脱发性疾病的诊治、含有毛囊等附件的全功能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及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雄激素性秃发是最常见的脱发类型,目前已知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与雄激素尤其是二氢睾酮水平及精神因素有关,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毛乳头细胞来源于成纤维细胞,是构成毛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可表达雄激素受体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毛囊再生,在调控毛囊的周期性生长中起重要作用.且毛乳头细胞参与雄激素的代谢,雄激素通过诱导易感毛囊毛乳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引起脱发.可见毛乳头细胞与雄激素性秃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索小标本高效快速分离培养头皮毛乳头细胞的方法。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收集3例头部色素痣、6例皮脂腺痣患者切除术后废弃的含毛皮肤标本,大小为0.5 cm × 0.5 cm ~ 0.5 cm × 1 cm。剪下含有毛囊的皮下脂肪层,用眼科镊分选出其中的毛囊,0.6%分离酶Ⅱ消化30 min,然后采用0.2%胶原酶Ⅳ 37 ℃消化30 ~ 60 min,离心获得毛乳头。对分离的毛乳头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培养、传代、鉴定毛乳头细胞。结果 小标本二步酶消化法分离的头皮毛乳头镜下呈倒梨形,形态完整,部分可见残留真皮鞘,而一步酶消化法未分离出毛乳头。小标本二步酶消化法毛乳头分离率为60.8% ± 2.1%,72 h毛乳头细胞贴壁率为86.6% ± 3.9%,细胞迁出时间0.5 ~ 3.0 d,实验总操作时间2.0 ~ 3.0 h,实际操作时间1.0 ~ 1.5 h。小标本二步酶消化法分离的头皮毛乳头细胞早期可呈凝集性生长,从第9代细胞开始呈非凝集性生长。结论 小标本二步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分离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咖啡因对人毛囊及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咖啡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毛囊及毛乳头细胞,记录6 d内毛囊的生长速度和毛球部形态学改变,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毛乳头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凋亡;RT-PCR技术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及5α-还原酶(SRD5A)的mRNA定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05%咖啡因明显促进毛囊生长,0.000 5%咖啡因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并促进毛发生长正性相关因子表达,抑制负性相关因子表达.结论: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咖啡因可以促进人毛发生长,高浓度咖啡因抑制毛发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