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 ,穿刺和拔针都可引起疼痛 ,为减轻疼痛 ,我们对穿刺与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 ,介绍如下。1 方法1.1 传统法穿刺时嘱患者握拳 ,以 2 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沿静脉潜行刺入见回血 ,再顺静脉进针少许 ;改进法穿刺时让患者手自然放松 ,护士左手拇指固定血管并绷紧皮肤 ,以 30°角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血管 ,以 15°角平行向前送针。1.2 传统拔针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出针头 ;改进法拔针时让患者放松 ,关闭输液器 ,左手食指在针眼上约 3cm处绷紧皮肤 ,以 2 0°角迅速拔出针头 ,左手拇指纵向…  相似文献   

2.
注射胰岛素的几个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会 《黑龙江医学》2002,26(10):799-799
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 ,本人参照国内先进经验在注射胰岛素过程中 ,对其注射方法的改进、注射部位的选择及注射时间的选择等环节进行探索。1 注射方法1 1 临床上胰岛素多采用皮下注射方式传统操作方法 ,即左手绷紧局部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 ,示指固定针栓 ,针头斜面向上 ,与皮肤呈现 30°~ 4 0°角 ,抽吸无回血 ,注射药液 ,注射完毕 ,用干棉签轻压针刺处 ,快速拔针。我们采用改进法 ,即右手或左手持针 (方法与肌肉注射相同 ) ,针头斜面向下 ,与皮肤呈现 30°~ 4 0°角由上向下快速刺入针头的 2 / 3,用另一只手 (若自行在上臂注射则用握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锁骨下静脉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7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按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法置管。改进组改变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即将原穿刺方法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改进为锁骨下缘内侧3/5与外侧1/5之间交界处;将原进针角度30°~40°,穿刺成功后与皮肤成角30°改为<15°,进入锁骨后针栓下压使针头向上紧贴锁骨进针。结果: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2.5%,无1例出现气胸,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5%(P<0.05)。结论:改良组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1973年5月~1979年5月的6年来共作新生儿锁骨下静脉穿刺61例,100多次(包括尸体),其中临床应用24例,30次穿刺注药、抽血,深感该项技术在急救中意义重大,兹介绍如下: 方法新生儿仰卧,头转向对侧,常规皮肤消毒后,穿刺者左手(背向头)拇、食二指置于穿刺侧锁骨两端下缘,并使皮肤牵紧固定,目测下(或用紫药水定点),右手持针(抽血可用普通6号针头;注药或输液者可用带翼针头),刺入锁骨下缘中点,取与皮肤成15~20°角,紧贴锁骨下缘向后、上、内方进针,朝与胸骨纵轴约45°角方向刺入,过皮下脂肪层后,若系注药,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要想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护士应根据不同病人,灵活选用适当的穿刺方法:①对血管暴露明显易固定的病人,穿刺时,以左手拇指压住静脉,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一较小角度,约2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先刺入皮下再穿刺血管。②皮下脂肪薄而血管粗的病人血管易滑动,可用左手拇指绷紧皮肤,以固定血管,针头以30°角从血管的右侧快速刺入皮下,而后进入血管。③肥胖的病人静脉暴露不明显,扎止血带后,根据血管的走行,用手触摸血管,针头白血管上方以3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技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40 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静脉穿刺,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观察组行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45°~50°角,进针尖斜面后再改平行进针穿刺入血管.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与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输液器内负压进行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介绍小儿静脉真空采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真空采血法 (以下简称BD采血法 )采血所需物品真空采血管、持针器、多管采集双向针 (蝶翼采血针 )(由美国BD亚洲有限公司提供 )。2 BD采血法采血步骤操作时需 2名护士合作完成。操作前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思想工作 ,以缓解患儿恐惧心理。将患儿肘部固定于脉枕上 ,系止血带 ,找充盈、粗直的血管后消毒皮肤。拧下多管采集双向针后端胶套的小帽 ,插入持针器并拧紧 ,左手摘下针头帽 ,绷紧皮肤 ,固定血管 ,右手将持针器以 2 0°~ 30°角直刺血管。右手固定好持针器 ,左手取BD采血管 ,用食指、中指勾住持针器两翼 ,拇指将采血管推入持针…  相似文献   

8.
1 方 法1.1 传统方法 :进行静脉穿刺时 ,先排除输液皮管内空气 ,套上针帽 ,放置好针头。然后扎止血带 ,嘱病人握拳 ,选择静脉 ,消毒 ,待稀碘溶液充分挥发 ,见静脉充盈 ,右手持头皮针从血管一侧先刺入皮肤 ,再挑起皮肤向前刺入血管。1.2 改进方法 :静脉穿刺时 ,嘱病人的手自然放置 ,先扎止血带 ,选择静脉消毒 ,然后进行排气 ,一次性排尽皮管及头皮针管内空气 ,穿刺者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五指并拢状 ,右手持头皮针与皮肤呈现 2 0度至 30度角 ,快速刺入 ,有突空感 ,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 15度向前送针 ,见回血后沿血管方…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2年3月以来,采用经耻骨上穿刺前列腺内注射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5例,共注射456次,在治疗中体会到本法操作简便,命中率高,病人痛苦少,无明显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注射方法膀胱排空后病人取平仰卧位,常规消毒。于耻骨联合上1.5cm,下腹正中线旁开1cm作穿刺点,用5号封闭针头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后,将针身倾斜使其与腹壁成45°~50°角继续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易掌握且患者较满意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我校2008级本科护理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即传统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平行的持针柄法)与传统进针角度(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度进针);观察组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呈45°角)与增大角度进针法(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并保持该角度将整个针尖斜面快速穿刺入血管,进针深度为2~3 mm,然后放平针头沿血管走向平行进针0.5~1.0 cm)。比较两组学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周浅静脉穿刺教学中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与增大角度进针法实用性和可行性较好,能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1.
宋华清 《四川医学》2000,21(11):101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和主要的护理操作技术 ,特别是手背静脉穿刺在临床上使用最多。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工作中 ,本人经多年探索 ,采用握掌势手背静脉穿刺 ,一次性成功率高达99%以上 ,而且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方法 :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前 ,先扎好止血带 ,嘱病人将传统的握拳后穿刺方法改为握拳后自然放松 ,护士的左手掌握住病人穿刺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中上段 ,略向下倾斜 30°~ 4 0°角 ,拇指在指掌关节下 1~ 2 cm处固定手背皮肤 ,右手持针按静脉注射要求进行静脉穿刺固定。优点 :1根据现代护理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正> 穿刺针的改进将针芯与针鞘一起磨成锐利园锥形。针芯尖端最好用硬质金属制成。针芯与针鞘在针柄处可用螺旋固定。操作方法术者位于患者右侧(不论穿刺左或右侧)常规消毒,待局麻成功后(不必用开皮针开皮),在所要穿刺部位的颈动脉稍下方,右手持针柄与皮肤呈45°角,左右旋转进针刺入皮下。用左手中食指触及搏动  相似文献   

13.
静脉套管针适用于各种大手术及垂危病人急救时输血和输液。我们所用静脉套管针为日本Maydaygit社制Haebigias Z针。穿刺部位选用了大隐静脉、桡静脉、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操作方法:首先选好穿刺部位,以下肢静脉为例,在大隐静脉近心端6cm处系紧止血带,选好穿刺针大小合宜的型号,用2%碘酊和75%酒精消毒皮肤,消毒面积5×5cm,用左手拇指压住静脉,使其固定,右手持静脉套管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使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沿着静脉方向潜行刺入。如见回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时多大进针角度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方法:选取针与皮肤(冠状面)成30°、45°、60°三种角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时30°进针总成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45°、60°进针,并发症少于45°、60°。结论:30°进针具有穿刺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笔者根据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对以往静脉穿刺与拔针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对3752人次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操作方法 1.1 按常规做静脉穿刺准备,消毒面积达5cm×5cm,系止血带,以左手固定静脉并绷紧皮肤,穿刺针头斜面向上在静脉上方以23—38°的角度斜行快速刺入静脉管腔内至回血。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过临床实践,采用1ml一次性注射器5号皮试针头,进行烧动脉穿刺230例,成功率较高,效果优于过去的方法,现简述如下。1操作方法在腕关节上3cm-5cm处,找到烧动脉搏动明显处,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与穿刺点成30°~40°角进针,根据患者皮下脂肪的厚薄,适当改变穿刺角度与深度,刺入深度为0.5cm-1cm,左手固定针栓,右手轻拉外检,抽血1ml后,迅速拔针。将针头刺入已备好的橡皮塞内,以防外界空气进入而改变血液标本的气体浓度。2体会2.1对230例患者穿刺后获得满意的效果,此处血管表浅,不易误入深层静脉或损伤深层神…  相似文献   

17.
传统脉的为输液方法是在常规准备后,右手持头皮行脉外的针辆,针尖料面向上,与皮肤呈15~20。角,迅速穿过皮朕,以血管的深浅调整持外的角度。此方法虽完美,但临床穿刺时病人疼捕校明显,有时疼法剧烈.我n在旧床工作中施用“改进方法”进行穿刺,经多年来的实践,病人均反映疼成钻轻,甚至有些病人尚未感觉到疼捕时,穿刺已经完成,观介绍如下.还规准各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指过提持头皮针针柄的前后(以外失方向为前),西伯断面,即使拇指和食指与外身在一个平面内,针头(身)与皮肤呈80~90.角,迅速穿过皮肤达到皮下,再以血管…  相似文献   

18.
徐英  安庆洲 《右江医学》2002,30(2):169-169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将静脉穿刺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现分述如下 :一、常用静脉穿刺手法1.下压穿刺法 (压刺法 ) 选择弹性好无瘢痕、走向直的远端静脉扎紧止血带、经无菌消毒以后 ,左手拇指下压绷紧皮肤 ,右手持针使针尖与静脉处于同一直线上 ,如用眼睛瞄视针头尖在静脉上方。以 2 0°~ 2 5°角度迅速进针 ,见有回血再略进针 1~ 1.5cm ,然后固定。使用此方法可使针尖直接刺入血管 ,较少刺激皮层中痛觉纤维 ,患者仅感短暂疼痛。另外此法进针时针尖走行方向下肌纤维、静脉血管走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患者比较满意且护生易接受和掌握的静脉穿刺持针柄法。方法选取我校2006、2007和20083级中职护理助产专业学生作为教学对象,调查在老师示教前学生持针柄法和讲明三种持针柄法优缺点和穿刺要领后,让学生用7号静脉穿刺针头在模型人身上用不同的持针柄法进行静脉穿刺,多次练习后从针头稳定性、穿刺力度把握情况、进针角度调整的灵活性进行比较。结果食指上、中指拇指前后持针柄法在静脉穿刺时针头稳定性好,穿刺力度易把握,进针角度调整灵活,学生易接受和掌握。结论食指上、中指拇指前后持针柄法在静脉穿刺教学中实用性和可行性更大。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及拔针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5,9(5):448-448
头皮静脉输液是1岁左右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临床应用广泛。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我们根据基础护理结合临床实际,自2002年2月,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拔针的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如下。1方法随机将800例1周岁以内患儿分为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按《基础护理学》中操作规程进行。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穿刺时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针前后面,针头与皮肤成5°,快速进入皮肤后,针头与血管平行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用5条胶布,固定针柄应宽一些(0.7cm×6.0cm),第5条应短些。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