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住院患者中发生MDR-AB医院感染的65例住院患者(设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配对条件选取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65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MDR-AB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病例组住院总费用、药占比、住院日数中位数分别为167 579.56元、37.40%、52 d;对照组则为59 386.77元、31.85%、27 d,MDR-AB医院感染所导致的平均直接经济损失为108 192.79元,主要为药费、护理费、治疗费、检验费,其中药费所占比例最高;MDR-AB医院感染延长的平均住院日数为25 d;病例组各分类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DR-AB医院感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严重,增加药占比,延长住院时间,应重视其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能够同时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 MDRAB)多个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反应体系,了解MDRAB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及感染控制MDRAB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方法 针对MDRAB 4种耐药基因blaoxa-23、blaAde-B、blaint-1及blaISCR-1分别设计4对引物,设计反应条件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这4种耐药基因,并采用建立的多重PCR反应体系检测临床分离MDRAB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个可以同时检测4种MDRAB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反应体系,临床分离68株MDRAB耐药基因检测显示,1株同时携带有4种耐药基因,5株携带有blaAde-B、blaint-1及blaISCR-1,62株携带有blaoxa-23和blaAde-B。结论 多重PCR可以快速、高效、低成本检测MDRAB携带的耐药基因,多重PCR检测显示blaoxa-23及blaAde-B 是MDRAB携带的主要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3.
孔婷婷  高文婷  吕红  孙加奎 《华南预防医学》2023,(12):1543-1546+155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以更有效控制耐药菌的传播、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南京市某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并采集生物样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鉴定及耐药性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MDRAB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MDRAB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2 408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以≥60岁患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0.12%,男女性别比为1.27∶1,疾病类型以循环系统疾病所占比较较高,为45.81%,2 40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952株MDRAB,检出率为39.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711)、感染前APACHEⅡ评分(OR=1.346)、气管插管/切开(OR=2.421)、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2.624)是影响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菌株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最高,为95.10%,对左氧氟沙星较敏感,耐药率为26...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该院儿科和河北省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14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治疗儿童携带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使用效率、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试验,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完全抑制区的直径包括纸片的直径。抑菌环大小判读参照M100,并报告测试的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4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多重耐药菌72株,泛耐药菌24株,非多重耐药菌46株。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碳氢酶烯类、氨基糖甙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41.00%~99.00%,多粘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为0。结论:儿科病房分离的14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提高,通过耐药性分析建议临床联合用药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型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明显增高。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机制、分型检测方法及临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邵阳市中心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DNA同源性与耐药性,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该院的流行状况。方法DNA同源性分析:收集该院2009年1—6月份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肠杆菌科间一致重复序列PCR方法;药敏试验:采用VITEK一2细菌鉴定仪器法与KB法确定药敏结果。结果DNA同源性分析结果: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测出4种电泳条带数目位置完全相同的克隆株,其中A型11株,B型11株,C型9株,D型9株。菌株分布在该院外科、内科、ICU、新生儿科四个病区,10个科室。普通病室与ICU病室均存在A、B、c、D4种型别克隆株感染。药敏试验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仅为5%,4种克隆株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7.5%,A、B、C型克隆株对阿米卡星较敏感,但D型克隆株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明显降低;4种克隆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已达75.0%,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耐药率。4种克隆株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7种抗生素耐药率均达60%以上,较多克隆株的耐药率已达100%。结论A、B、C、D4种克隆株在该院未见明显集中流行趋势,呈散在分布特点。4种克隆株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发生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1月25日-2月10日该院ICU发生的10例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0例患者痰培养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全敏感,左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外,对其他16种抗菌药物基本耐药;7例患者经治疗好转后转出ICU,3例死亡。共采集环境标本(未做清洁前)104份,其中从水龙头、治疗车、床头柜、雾化器管道、呼吸机管道和呼吸机操作屏、医务人员手等16份标本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16份环境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与痰培养菌株一致。经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很好地控制了疫情。结论此次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与医务人员手及医疗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王向阳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5821-5822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日照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38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其中21株多重耐药菌进行PCR检测PER、SHV、TEM、CTX和VEB基因携带情况。结果3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均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34.2%)、阿米卡星(36.8%)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耐药率均>50%。在21株多重耐药菌中,16株SHV型基因阳性,8株PER型基因阳性,未检出TEM、CTX和VEB基因。结论儿科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与携带SHV、PER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医院不同病区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属耐药性变迁及基因同源性,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8年医院临床分离非重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株23株,采用Kirby—Bauer(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菌株进行DNA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2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3种或以上抗茵药耐药有22株;ERIC—PCR谱型表现为7种基因型,其中来源于不同的2个克隆株A型和B型,共占79.3%,且2个克隆株的相似度为72.7%。结论来自多个病区的多重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具有基因同源性,存在院内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0.
车红英  庞晓军  王小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09-3410,3414
目的调查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提出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对ICU于2010年3月4~12日,相继发生的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流行。结果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ICU暂停收住病人,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将呼吸机外置回路、简易人工呼吸器等归口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管理,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加强医疗环境与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等,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流行。结论呼吸机管道及简易人工呼吸器消毒不合格和医护人员手、医疗环境污染严重是造成感染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鲍氏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严重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近年来,该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该综述分析了包括以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多黏菌素、替加环素、氨基糖苷类及β-内酰胺酶抗菌药物为基础联合给药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的作用,3种药物联合主要集中在碳青霉烯类、多黏菌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给药方案,为临床鲍氏不动杆菌所致感染的治疗提供相关依据及帮助;尽管体外的药敏结果是目前临床抗菌药物选用的一个重要依据,但考虑到体外与体外敏感性结果的差异,在体外研究中显示出敏感的联合方案仍需要临床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解近年来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1-12月93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15.2%、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3.9%和35.6%;其他药物则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对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治疗,可以经验性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由于阿米卡星耳毒性和肾毒性不良反应,使临床使用受到限制;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道,可能与疾病早期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多药耐药(MDR)及泛耐药(PDR)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探讨两种抗菌药物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的体外抗菌活性,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60株MDRAB和67株PDRAB,用E-test法测定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其体外抗菌活性及其MIC值分布.结果 127株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40.9%、30.7%,对替加环素的中介率为14.2%,略高于米诺环素的7.1%;60株MDRAB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51.7%,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1.7%,两种药的MIC50为2、8 μg/ml,MIC90为16、64 μg/ml;31株耐头孢哌酮/舒巴坦MDRAB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35.5%、29.0%,其MIC50为4、24 μg/ml,MIC90为32、96 μg/ml;67株P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率为31.3%,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20.9%,MIC50为8、32 μg/ml,MIC90为48、96 μg/ml.结论 替加环素对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稍强于米诺环素,该地区两药的敏感率均不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检出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鉴定,确定医院内流行株,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其医院内流行.方法 收集医院1周内住院患者检出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采用rep-PCR法对其同源性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医院内流行株,强化控制措施后,再对住院患者检出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鉴定,观察医院内流行株在医院的分布情况,评估控制效果.结果 1周内检出1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其中9株为同源菌株,为院内流行株;强化控制措施后,1个月内共检出12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其中与原流行株同源菌株2株,其他均为非同源菌株.结论 医院存在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流行,强化控制措施后,有效遏制了流行株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的临床特征,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ICU HAP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50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患者分离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时间、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抗菌药物的应用种类均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显著相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碳青霉烯类和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支气管灌洗、机械通气是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使用碳青霉烯类和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支气管灌洗、机械通气是ICU HAP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宁波地区3家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同源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宁波市第二人民医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8株。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值;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PCR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2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E耐药率最低为4.7%,头孢哌酮/舒巴坦为87%,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90%耐药。PFGE分型共分为4型,以A、B两型为主。2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均产OXA-23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检测到VIM、IMP型金属酶基因。结论宁波地区碳青霉烯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3家医院均有克隆播散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AMEs)分子类型。方法采用K-B药敏法测定2007~2008年临床分离的MDR-ABA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药敏表型,筛选出43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以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7种AMEs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43株MDR-AB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90.7%,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60.5%,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为72.1%;7种AMEs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aac(3)-Ⅰ(65.1%)、aac(6′)-Ⅰ(60.5%),ant(3″)-Ⅰ(55.8%),aph(3′)-Ⅵ(51.2%),aac(3)-Ⅱ(34.9%),ant(2″)-Ⅰ(20.9%),aac(6′)-Ⅱ(18.6%),总检出率为90.7%。结论临床分离的MDR-ABA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由AMEs引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为其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8月武汉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115例MDRAB肺部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药敏率.结果 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76株,其中MDRAB 128株,检出率为72.73%;MDRAB肺部感染患儿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且感染前使用过多种抗菌药物,其中碳青霉烯类使用率达97.39%,20.87%患儿曾全身激素治疗,48.7%患儿接受过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ICU入住时间明显长于非MDRAB肺部感染患儿;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MDRAB对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均>70.0%,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高达90.0%,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为<20.0%.结论 MDRAB是PICU肺部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耐药现象严重,控制基础疾病、缩短ICU入住时间、严格把握侵入性操作指征、规范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使用、加强医院环境消毒,可降低MDRAB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临床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耐药基因adeA、adeB、adeC和调控基因adeS、adeR分布情况及与抗菌药物耐药的关系.方法 在全国范围21所医院选择同期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01株和敏感菌12株进行研究;测定其对6种抗菌药物的MIC值;PCR筛选外排泵耐药基因adeA、adeB、adeC及其调控基因adeS、adeR,克隆测序明确基因型.结果 101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米诺环素、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2.5%、62.4%、71.3%、80.2%、94.1%、95.0%,其中对以上6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菌株36株;adeA、adeB、adeC、adeS、adeR基因阳性菌株分别为74、76、75、73、77株;以上5种基因均阳性(基因型命名为组Ⅰ)的菌株检出64株,检出率为63.4%,为分布最广且最主要的基因型;根据脉冲场凝胶电泳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克隆A、B、C、E中以组Ⅰ为主,而D克隆中以组Ⅶ(5种基因均阴性)为主;12株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耐药基因adeA、adeB、adeC阳性率也均>40.0%,但调控基因adeS、adeR阳性率较低.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adeABC外排泵基因在耐药菌和敏感菌中阳性率均高,而且地区分布和克隆分布十分广泛,其与多耐药的获得有极大的相关性,其基因的播散可能主要通过菌株的克隆播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和分子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多个患者多种标本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及分子特征.方法 用wHONET 5.4软件分析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一般情况,结合患者病历复习,了解所分离菌株的传播和致病作用;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基因型,采用多重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确定菌株的分子流行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从13例患者的2种或2种以上来源的标本中共获得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29株.PFGE分型显示共有两种不同基因型,其中A型22株,来自11名患者;B型7株,来自4名患者.PCR扩增结果显示,除1株菌外,所有菌株均含有碳青霉烯酶基因0XA-23;除3株菌外,均含有Ⅰ类整合子基因.结论 所检测的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有2个基因型,以A型为主.绝大多数鲍曼不动杆菌含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该菌很容易通过患者自身传播及相互传播,引起医院内耐药菌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