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红兰 《护理研究》2004,18(10):889-890
气管切开术是严重烧伤病人特别是合并有呼吸道烧伤病人抢救治疗中常用的措施之一。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或颈胸部深度烧伤时,呼吸道梗阻窒息是早期主要潜在危险。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手段。现将180例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科1998年1月—2 0 0 2年12月共有180例烧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其中男118例,女62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5 6岁,平均2 2 .6岁;烧伤面积最小5 % (Ⅲ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最大96% (深Ⅱ度~Ⅲ度) ,平均68% (Ⅲ度烧伤48% )。烧伤原因:烟花爆竹烧伤62例,液化气爆炸2 3例,热水泥烧伤19…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烧伤病人,如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应立即建立可靠的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常用的方法是经烧伤创面行气管切开术,以提高重度烧伤并呼吸道烧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本科施行气管切开的10例烧伤病人成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大出血二例报告长沙铁路医院吴又东笔者于1985~1987年收治2例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呼吸道烧伤,分别于气管切开术后第7,12天并发呼吸道大出血。1临床资料例1:男,45岁。因头面及四肢火烟烧伤,总面积70%,Ⅲ°65%,伤后...  相似文献   

4.
<正>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呼吸道烧伤病人的首要治疗手段,但吸入干冷气体会给呼吸道烧伤病人造成严重不适、感染和堵塞气管套管,表现为吞咽困难、刺激性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症状、口鼻腔大量渗液、喉头水肿以及反应性支气管痉挛和梗塞,如抢救治疗不及时,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如何有效防止和治疗呼吸道烧伤病人的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是临床凾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气切面罩和湿化器联合文丘  相似文献   

5.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属于严重烧伤,死亡率为45%~75%。早期认真观察,正确分析,仔细护理,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吸人性损伤的治愈率。作从严重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94例的护理中,总结呼吸道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保持呼吸道通畅;(2)合理氧疗;(3)重视呼吸功能的训练;(4)做好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管理,加强气道湿化,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在治疗呼吸道烧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面、颈部烧伤常常伴有呼吸道吸入性烧伤。本院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呼吸道烧伤患者92例,为及时进行抢救,对其中56例施以气管切开术,效果满意。本文对该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气管切开术在抢救呼吸道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外科护理     
992535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超声雾化吸入的护理探讨/汪新//护理学杂志一1998.13(5)一273一274 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后行气管切开术是重症呼吸道吸人性损伤首选治疗措施。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失去了生理湿化功能.超声雾化吸人是较为理想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之一。通过临床护理研究结果表明,对重症吸人性损伤的病人.行雾化吸入的同时吸氧3一SL/min.雾化喷嘴与气管切口距离6~scm,超声雾化时间为15一ZOmin效果最为理想。表3参2(原文摘要)992536氮报酸烧伤护理/孙秀玲…//黑龙江护理杂志一1998,4(11)一46 1.创面护理:对氢氟酸烧伤的病人应在伤后立…  相似文献   

8.
头面部烧伤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灼伤,气管切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是抢救呼吸道烧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气道烧伤部位特殊,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因此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及时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护理方法及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大面积烧伤后,特别是呼吸道烧伤后易引起气体交换受损引起呼吸困难,还有大面积烧伤后大量的渗出液引起全身水肿,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行气管切开术,现将我科2006年4月-2008年4月106例小儿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卫  柳宪华 《临床医学》1999,19(1):18-19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男74例,女32例,年龄55~92岁,平均64.8岁。原发疾病类型:脑出血及颅脑损伤74例,呼吸道烧伤9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7例,喉癌7例,颌面部复合伤4例,其它伤5例。52例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受累脏器为肺、胃肠、脑、周围循环系统和凝血系统。 1.2 手术指征:①下呼吸道梗塞: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呼吸道烧伤等患者,咳嗽反射消失,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作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便于吸除分泌物,减少呼吸道死腔,改善肺部气体交换。②颌面部、颈部外伤或头颈部大手术前作预防性气管切开术。③呼吸肌麻痹时作气管切开术应用呼吸  相似文献   

11.
头面、颈部烧伤常常伴有呼吸道吸入性烧伤,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此类病人18例,对其有无行气管切开及伤后切开时间进行回顾,旨在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呼吸道烧伤抢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翻身床主要用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使很多大面积烧伤患者加速了创面的愈合,减少了感染,缩短了疗程,生命得到了挽救。我科使用翻身床已经30余年了,从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教训。仅1985年收治了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重度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术后上翻身床治疗的病人14例。如患者。男,35岁,热烧伤面积为90%,以Ⅲ度烧伤为主,合并重度呼吸道烧伤,伤后3小时作了气管切开术,休克期渡过即伤后第3天上翻身床,当时患者心率每分钟128次,呼吸快每分钟36次,对于呼吸道烧伤、呼吸障碍的病人,在翻身床俯卧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因为俯卧后压迫胸部,限制呼吸运动,使吸入潮气量减小。通气减少,并限制胸廓运动幅度,肺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黄建琼  邹克琼 《华西医学》1997,12(3):364-365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黄建琼邹克琼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烧伤科吸入性损伤病员可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严重时,发展为昏迷、窒息死亡等。吸入性损伤常合并头面颈烧伤,需经过创面行气管切开术,加之气管、支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增加了呼吸道、肺部感染的...  相似文献   

14.
一例严重三度烧伤病人心理动态变化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曾收治了1例罕见的被火焰致伤的严重烧伤病人。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对病人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动态跟踪观察和相应的心理护理。体会到:特大面积烧伤在使病人的机体受到严重创伤的同时,精神也遭受重大打击。其心理活动既有与一般病人相同的共性变化,又有严重烧伤病人的特殊个性变化。现总结叙述如下。直病例介绍病人,男,未婚,23岁,因在钢罐内电焊时衣服着火,烧伤全身,伤后Zmn被人救出。烧伤面积达97%(m度烧伤面积叽%),合并中度呼吸道烧伤。病人入院后第2天,行气管切开术,创面处理采用了分期切痴植异体皮手术方法,伤后第4天…  相似文献   

15.
吸人性损伤是热力和/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以至肺实质的损害。吸人性损伤已成为当前烧伤的重要死亡原因,病死率可达30%~90%,气管切开术的广泛应用,使很多严重烧伤并伴有吸人性损伤的病人避免了因窒息而死亡的危险,通过对20例气管切开病人气囊定时放气与不定时放气的对照观察,结合气管切开的护理,对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环境、无菌操作、呼吸道管理、抗生素应用等综合护理.结果:本组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53例,死亡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早期严格呼吸道管理是护理关键,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破伤风患者应用气管切开术后能有效的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气道、气管套管管:哩、心理支持。结果28例重型破伤风患者适时行气管切开术,积极配合治疗后无一例因窒息死亡。结论重型破伤风病进行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我科从1989年3月~1995年1月治愈了烧伤面积90%以上的病人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在26~41岁之间.烧伤面积最大的97%.Ⅲ度50%.合并严重吸入性损伤.最小面积90%.N度27%。7例烧伤病人中,除一例无吸入性损伤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7例烧伤病人都有头面部烧伤。首先应考虑到是否有呼吸道烧伤的可能,备好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包子床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声音的变化,并如实作好记录.吸氧吸痰。如:一例有严重吸入性损伤病人.吸入热水泥粉,致鼻…  相似文献   

19.
韦凤新 《护理研究》2010,(1):240-241
气管切开术往往是重型颅脑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多器官衰竭病人以及大面积烧伤合并吸人性气道损伤病人早期采取的急救措旌,吸痰法是护理此类病人必不可少的操作,其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吸痰管的选择是正确吸痰的基本保证,过粗会造成呼吸道有效通气量不足或者形成无效腔;过细会影响吸痰效果;过硬会加重气道黏膜的损伤;过软容易被负压吸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8例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观察组和32例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60岁、被动的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SAPSⅡ评分﹥25、既往空腹血糖≥8mmol/L是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被动的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SAPSⅡ评分﹥25、既往空腹血糖≥8mmol/L等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减少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