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分析2000年11月~2009年5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269例,其中男173例,女96例,年龄9个月-26岁,体重(8.8~55)ks。分析术中术后麻醉处理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结果269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7—624)min,平均(250.67±35.78)min。269例中有199例主动复跳,70例除颤复跳,其中死于鱼精蛋白过敏、无法脱离体外循环机和急性心律失常各1例,出院时除4例有残余小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defect,VSD)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高原低氧环境,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采取相应严密细致的麻醉管理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使患者平稳地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80年3月-2003年5月共收治室间隔缺损520例,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240例,现将其手术结果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240例,男128例,女112例,年龄2岁~38岁(平均23岁)。240例均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先天性心脏病(CHD)伴肺动脉高压(PH)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作者选取269例2000年—2009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患者,男173例,女96例,年龄9个月-26岁,体重(8.8~55)kg。心功能Ⅱ级者189例,Ⅲ级者80例。所有患者均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湿啰音),部分有反复心衰史。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我科1986年6月~1987年12月间51例室间隔缺损(以下简称室缺)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其肺动脉收缩压≥10.7kPa(80mmHg),肺体循环动脉收缩压比值≥0.8,在手术前后应用血管扩张药处理,以期提高手术疗效。 临床资料 男23例、女28例,年龄1.5~24岁(平均8±4.8岁),其中<14岁者47例(92.7%)。体重9.5~53kg(平均20.7±9.8kg)。有27例合并心血管畸形,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6例,房间隔缺损4例,主动脉瓣下狭窄1例。心电图电轴—90°~+261°,双室肥  相似文献   

5.
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3年来,手术治疗室缺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182例,其肺动脉收缩压为10.7~20.0kPa(1mmHg=0.133kPa),全肺阻力为191~1784dyn.s.cm~(-5),有左向右分流者157例,双向分流者25例,手术死亡率为4.9%,长期效果满意。重点讨论了室缺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含血STH2液加入外源性磷酸肌酸(CP)后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CP治疗组在含血STH2心灌注液中加入CP,对照组用等量含血STH2液,分别在术后16h、第6天,采集患儿静脉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cTnT),同时在术后观察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第6天检查患儿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结果CP治疗组术后CK-MB、cTnT、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CP加入心停搏液中能显著提高心肌保护作用,同时可间接降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吸入NO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态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在其他治疗不变的前提下,经过吸入NO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动态肺顺应性比治疗前明显改善(0.30±0.03vs0.38±0.09,P〈0.05),氧合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增高(296.3±55.64vs378.5±61.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NO对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320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缺损占先天性心脏病 12 %~ 2 0 % [1] ,其缺损面积指数大于 1cm2 /m2 或漏斗部室间隔缺损不能自行闭合 ,多需手术治疗。 1995~ 2 0 0 0年 ,我院共行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32 0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2 0例中 ,男 173例 ,女 14 7例 ;年龄 2~ 18岁 ,平均 4 7± 0 8岁。术前均有活动后心悸、气促及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史 ,经X线胸片及超声确诊。缺损部位室间隔 198例 ,肌部 13例 ,漏斗部 10 9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 4 1例 ,合并房间隔缺损2 6例。补片修补 2 4 6例 ,不停跳手术 2 6例 ,右前外侧小切口 12例。1 2 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本组患儿93例,男59例,女34例,术前经彩超检查肺动脉收缩压为(58±17)mmHg(1mmHg=0.133kPa),患儿入室后经面罩吸氧,监测心电,脉搏氧饱合度,无创袖带监测血压,对于可合作患儿经外周静脉缓慢静推氯胺酮2mg/kg,咪达唑仑0.1mg/kg,对不合作患儿肌注氯胺酮(6~8)mg/kg,咪达唑仑0.1mg/kg,待患儿入睡后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5~10)mg/(kg.h)维持麻醉。术闭停丙泊酚,监测心电,脉氧,持续吸氧送回病房。结果:本组患儿均顺利完成先心病封堵术,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满意,呼吸功能相对稳定,术后肺动脉收缩压降至(37±11)mmHg。全组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原地区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介入手术的麻醉应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充分供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肺动脉压力波动,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术中积极纠正低氧血症及酸中毒,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术后肺动脉压力是判断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VSD PH)手术效果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99Tcm 肺灌注显像 (PLS)是无创性测定肺动脉压力的新技术 ,与心导管检查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1 ,2 ] 。笔者应用PLS技术对 96例VSD PH患儿进行了术后随访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VSD PH患儿 96例 ,男 5 2例 ,女 44例 ,年龄 (2 1± 0 8)岁 ,体重 (9 1± 3 3)kg。均于术后 3个月内行99Tcm PLS ,结果异常者于 1a内复查。其中 34例术前行99Tcm PLS检查 ,34例术前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动脉收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术前常规禁食6 h后,给予安定、东莨菪碱行基础麻醉,待入睡后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仙林等静脉注射;后行气管内插管麻醉,控制呼吸频率在(16~20)次/min,调整呼吸参数.再行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开胸手术时应加深麻醉.结果除动脉导管未闭外,其余病例均在CPB下完成修补术,手术时间187~624 min,平均(250.67±43.26)min,CPB时间39~312 min,平均(100.23±43.26)min.588例在诱时有12%病人出现血压下降,给予多巴胺1 mg后血压回升,有99例关胸时未见血凝块,给予追加鱼精蛋白30~130 mg后,有61例主动脉开放后电击复律.所有病例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无急性缺氧.结论手术麻醉中必须坚持持续适宜扩容,避免右心负荷过重,纠正酸中毒和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素等综合措施,维持CPB乃至术后的体循环阻力的正常范围和稳定.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积极治疗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症,减少严重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方法:术前应用硝普纳使肺动脉压降低,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术中行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治疗,适当应用皮质素,加强心肌保护。术后应充分应用镇静、镇痛药物;适当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使PaCO2维持在25~30mmHg左右。结果:本组137例中130例治愈出院,另7例因室性心律失常,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导致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而死亡。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以及术中、术后处理可明显减少肺动脉高压带来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15.
Davis  GD; Fulton  RE; Ritter  DG; Mair  DD; McGoon  DC 《Radiology》1978,128(1):133-144
Of 181 patients with severe congenital pulmonary atresia an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r "type IV truncus" (an obsolete term), all but 11% had true central pulmonary arteries. These arteries were demonstrable by large serial biplane angiograms using multiple selective injections into collateral vessels, frequent photographic subtraction, and occasional pulmonary vein-wedge angiograms. These technique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accurate diagnosis and in planning corrective or palliative surgery, which was done in 77%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es.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病情严重,这些患儿不论手术还是护理有它不同于儿童和成人心脏病的特殊性[1],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病情恶化,而且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如肺动脉高压危象、肺部感染、低心排、心律失常、心衰等,这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措施.我科2009年9月~2010年10月共收治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40例,现将其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解剖形态与肺循环血供来源,探讨其适宜的肺血管造影方法.方法:回顾研究了38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心血管造影结果,重点分析了肺动脉的起源、分布与解剖形态.所有病例均常规予以右室或左室造影和降主动脉上部造影,其中11例行选择性动脉导管造影,6例行选择性侧支血管造影.结果:全部38例患者中,肺循环血供主要来自于由动脉导管24例(63%),大型体-肺侧支7例(18%),动脉导管与大型体-肺侧支共存3例(8%),细小侧支4例(11%);其中8例显示肺动脉总干,27例显示中心肺动脉及共汇(71%).结论: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可发生在不同部位,肺动脉的血供来源及解剖形态复杂多样化,心血管造影仍是定义其解剖分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侧支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体肺侧支血管和肺动脉的发育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研究98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右心室和主动脉(弓降部及降部上段包括63例选择性侧支血管)造影所见,着重分析体肺动脉侧支血管的类型和左、右肺动脉的发育情况,有无融合等。结果 98例中由未闭的动脉导管供血者14例(14%),其中婴幼儿11例。直接主-肺动脉侧支供血43例(44%),多种侧支供血41例(4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堵闭继发孔型房中隔缺损(ASD)、膜周部室中隔缺损(VSD)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经TEE筛选符合条件的28例继发孔型ASD,2例膜周部VSD患者,测量ASD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的关系,VSD的大小位置,在TFE引导下,以球囊测量ASD的最大伸展径,DSA下以造影测量VSD的大小,选择适当型号的封堵器,经导管堵闭ASD和VSD.结果 术前TEE所测的ASD直径11mm~36mm,术中TTE测得ASD的最大伸展径14mm~38mm.前者均小于后者,选择的封堵器的直径为14mm~40mm,28例中,除1例术中转为外科手术治疗,1例未封堵外,余26例均封堵成功,术后即刻、24h、3个月、6个月TTE随访复查均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2例VSD术前TEE测量的直径分别为9mm,15mm,术中造影测得的大小为10mm,15mm,两者高度相关。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VSD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肺动脉高压常见于肺血流增多的先天性心脏缺损,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缺损的性质有关。总体而言,肺动脉高压是一类预后很差的综合征,尽管药物治疗有所发展,但至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此类手术宜尽早在婴幼儿时期施行,以免病情随年龄增长而恶化。手术及麻醉过程中的很多因素可使肺血管阻力增高,如缺氧、手术刺激、炎性介质等,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维持循环稳定,防止肺循环阻力进一步增高至关重要。现就国内对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麻醉管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