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火根源于命门之火,动中见静,藏于下焦肝肾,故相火主要指肝肾阳气,特别是肾阳。相火、阴火、龙雷之火、浮游之火,其实一也,后三者不过从不同角度说明相火的功能状态及生理病理特点。阴火实为妄动之相火、病理之相火;龙雷之火,乃取类比象,多用以说明肾中水火既济,阴阳互根的机理,且说明相火禀龙雷之性,具有暴烈难制,发病急骤的特点;无根之火与浮游之火同义,言相火不能固守本位,而腾越于上、于外也。  相似文献   

2.
"君相二火",乃君火、相火的统称。君火、相火首见于《黄帝内经》,为中医学重要理论之一。中医学认为"火"有自然之火、人体之火之分,人体之火又分少火、壮火,其中少火具有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功能,分为君火、相火。对"君相二火"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不同,探讨纷呈,歧义颇多。明代医家张景岳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对"君相二火"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有深刻阐发,即午为君火,子为相火,光明之气为君火,形之质为相火;君相之义,无脏不有,"君相二火"乃正气;君道惟神,相道惟力,君火于人属心,相火于人属肾。  相似文献   

3.
文章系统阐述了命门之火、君火、相火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为命门之火是生命发生之本,一切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均系于此火;君火是主持神明之火,是正常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相火生于命门之火,上寄于心包络,下寄于肾,循三焦通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发挥温煦气化之职。人之初生,命火生成君、相二火,人之即成,君、相二火又赖命门之火之维系,共同发挥着维持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生理功能。如果三火功能失常,则可发生命门火衰、君火虚馁、君相火旺、相火失宣等种种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4.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及疑难病,历代医家多从"阴阳说"、"神主说"、"营卫说"、"气血说"、"胃不和则卧不安"等论治,张怀亮教授临证擅治不寐,并常从火论治,认为不寐与君火、相火、君相二火关系密切,具体而言,从君火论治进一步分为君火旺、心阴受损、君火虚等,从相火论治主要指肝肾阴虚,从君相二火论治则分心肝不交、心肾不交及心与肝肾俱不交3种,以上分而治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高峻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63-865
分析君火与相火的生理病理关系,相火为先天之火,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君火为后天之火,为物所感而触发.在生理上相火为君火的根本,君火是相火的保障,相火为君火之守,君火为相火之使,君相和谐,方能形与神俱.在病理上,相火易亢易衰,相火亢进及妄动是所有内生邪火的本质.君相二火往往相互为病,君火"过极"导致相火妄动,而相火妄动则扰动心神,相火虚衰则心神失养,以致君不主令.君相失和则形神俱损.  相似文献   

6.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而少火又分为君相之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奉天宣行,相火守位禀命。君相二火互为轴轙,君为相之使,相为君之守。君相为病,互为销蚀,相火亢进,易扰心神,君火过极,引相妄动。君火与相火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二者相互制约,彼此协调以使周身和平,形与神俱。对君相火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不同,探讨颇多,歧义纷呈,故笔者对君相二火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杜晓航  刘午阳  袁媛  周波  袁卫玲 《天津中医药》2023,40(12):1538-1542
自宋金元以来,君火、相火和命门等理论逐渐成为许多医家研究的热门话题。孙一奎和张介宾禀前人之学,且对具有争议的相火理论和命门学说进行了系统的阐发,进一步丰富了火论思想。从生理、病理和临证治疗等3个方面,对孙一奎、张介宾君火和相火、命门与相火之间学术思想进行剖析。文章发现,孙一奎和张介宾都受到了“理学太极”思想的影响,并将其融入命门学说中,两人均重视温补之气,但侧重点不同,孙一奎注重元气培补,张介宾则关注阴阳互补。此外,文章还揭示了君相二火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与命门学说的关系,并对君火、相火、命门等概念进行了阐释。通过研究,以期更加深入了解两人的火论思想,把握他们学术观点之间的联系,既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火论思想的演变,也为后世医家深入理解和应用火理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君火、相火、命火是分藏于人体内部不同部位且具有特殊功用的三种生理之火。此三火的内涵及外延,历代医家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曾作过突出强调,但至今仍然是歧义纷呈。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人体生理之火的本来面目,使其能更准确地解释某些中医理论和有效地指导临床实...  相似文献   

9.
试论相火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生 《陕西中医》1992,13(1):21-23
本文对相火的概念、生理、病理、证治规律等作了系统归纳;并对相火的有关问题提出个人看法,认为相火概念具有多元性,是一种区别于其它生理病理之火的功能模型,相火学说的产生有其认识根源,应当发展完善,扩展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人身相火的概念有生理和病理两重性。生理之相火为温养脏腑、推动人体功能活动的人身之火,即阳和之正气。人身相火发源于命门,为肾所主,熏蒸散布,遍及脏腑、经脉、肢节、营卫气血等,为神明之用,  相似文献   

11.
江红 《光明中医》2016,(18):2636-2638
中医各家学说有相火为命与相火为病两种理论观点,白长川教授提出临床可见相火之虚及相火之亢两种情况,此即言阳常不足与阳常有余,看似悖论,实则一言生理常态,一言病理之变,各自说明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中医各家学说均有其长,即其偏;各家之偏,则组成了中医学之太极球,旨在学术之争鸣,愈争愈加明朗。  相似文献   

12.
相火一词首载于《黄帝内经》,后世各代医家众说纷纭,将此理论阐释发挥,但未形成统一意见,致使相火学说指导临床尚存在一些困惑。儒学核心思想之一——"中庸"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临床诊治思维方式及治则治法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参考历代医家文献,借助古典哲学中庸"和"的思想,分别从"和而不同"理解相火概念演变及其深刻内涵;从"天人合一"论相火生理病理;从"致中和"谈相火运用,并且梳理有关理论,意在辨明真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朱丹溪均有"相火论",二者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内涵迥异。由于李东垣相火相关论述散见于多部著作中,远不如朱丹溪相火论集中、系统、明确,所以后世医家论相火者皆宗朱丹溪而轻李东垣,然而李东垣相火论却是联系易水、河间、朱丹溪、命门诸学派关于"相火"、"命门"认识的桥梁。故从两家对相火理论渊薮、生理、病理、治法、方药等方面的认识进行比较,探讨两家相火论之异同,为全面认识相火论、更好地为指导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靖 《江苏中医药》2010,42(3):63-65
天人相应,人身亦有君相二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为君火之源泉,故居下以为体;君火得相火之助益,故居上而为用。君火不明,群阴僭上;相火失位,不能为君火济或有太过而逆位上越。相火所以能安于位者,缘由有三:一则坎水之藏纳,二则中土之镇守,三则心君之镇纳。知晓君相二火之性用、病变、治疗,以期厘清治火之法:实火当清、虚火要壮水、助中土扶阳、相火慎用清泻。  相似文献   

15.
介绍张佩江教授从相火论治不寐的临床经验。张佩江教授认为,相火妄动而失其位则成贼火,邪 火上扰心神,即成不寐之患。临床常见分型有相火妄动、相火郁遏、君相火旺、相火虚衰等,宜辨证施治。相 火妄动者,宜引火归元,常以引火汤、封髓丹、补中益气汤加减施治;相火郁遏者,治当滋肾水、泻相火、升 肝气,使心火下交于肾,可选二仙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施治;君相火旺者,治当清心火、敛相火、滋肾阴,方 选当归六黄汤加减施治,若火热日久炼液成痰,可选黄连温胆汤加减用之;相火虚衰者,治当温肾助阳、养心 安神,可选金匮肾气丸加减施治。  相似文献   

16.
历代医家关于命门水火属性有“命门属火”“命门主水火”“命门非水非火”的不同认识。文章通过梳理辨析各时期医家关于命门水火属性的不同见解,以道教丹经为旁证,从而提出新思考:“命门相火”之说乃古代医家取道教内丹学中“肾中生气为真火”的观点而形成,“命门水火”说亦受道教“心肾水火”观影响,然而皆非道教本意。就道教内丹学而言,人身命门之“一点元阳”原非水非火,元阳先天真气作用于心肾而化生为后天之水火。医家对于心肾不交之水火失调证候可用药物来调治,然而命门之先天元阳非药物可补。道教内丹修行强调“抱元守一”以生先天真水、真火,水火既济,从而达到祛病延年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火分君相的临床意义。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伤寒论》条文,论述火分君相的临床意义,以及"火"病的治疗要点。结果:五行之中,唯"火"一分为二,曰"君火""相火",二者乃火行中的一对阴阳,且相火有胜于君火;火性炎上,炎上不及则为君火不明,炎上太过则为相火不位,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君火之用在于气能浮越温煦,相火之用在于气能浮极而降,君火之升与相火之降又有赖于中气的枢转斡旋。结论:火分君相理论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弋润茜  杨永  王玥  王笑民 《中医杂志》2024,(3):328-331+336
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与相火密切相关,异变相火是癌毒产生的根本因素,相火离位和相火妄动是异变相火产生的基础。相火不能恪守其位或动而无度,进而燔炽亢盛,产生异变相火。在相火理论的指导下,以直折异变相火、调节离位相火、调节妄动相火为基本法则辨治恶性肿瘤。常应用苦寒之品清热解毒,且用量需大,以制异变相火。针对相火离位,相火虚衰、真阳不足,相火无力依附者常见上热下寒之象,治当益火之源,常用引火汤加减;真阴不足、相火无所依附者治当补益肾精,常用滋阴益肾之品。针对相火妄动,治以怡心安神,常用交泰丸清心安神、引火归元;同时应用理气、化痰、清火、祛瘀等法清有形实邪,使相火动而有度、守位禀命。  相似文献   

19.
肝肾同治六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肾两脏同属下焦,有经络相互贯通,具“乙癸同源”及其他多种生理病理联系。《灵枢·经脉篇》载:“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言肾之经脉直接与肝相贯通。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异名同类,皆属阴精范畴,所以《病机沙篆》有“血之源头在乎肾”的论述。肝为乙木,肾属癸水,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肾水可以滋生肝木,谓之母子相生。另外,人身火分君相,君火为心所主;相火为肾肝所司,正如钱乙所认为“肝有相火”。刘河间提出:“肾为相火”,而朱丹溪则明确提出:“肝肾之阴,悉具相火”。肝肾在维系人体正常生殖机能中,具重要作用。肾主藏精主生殖,肝藏血具调节血液的机能而司血海,二者共同起繁殖后代的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机制与肠道免疫紊乱相关。近年来有学者根据相火生理病理特点提出“相火免疫”学说。通过梳理“相火在位”的理论内涵,认为相火在位与肾精封藏、肝气疏泄具有生理相关性,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及病理基础,认为“肾失封藏、相火妄动”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根本病机,并提出藏肾疏肝的治疗大法,以填补下焦,封髓藏肾固其根本,配合清遏余邪、疏肝敛阳以治其标,分予清热疏肝、利湿化浊、散瘀解毒以“消、敛、降”妄火,标本兼治,为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