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下降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点,导致骨脆性增加及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年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原因诱发而成的骨质疏松,如航天员的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引起骨痛、骨变形及骨的脆性增加,导致骨折率上升,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采用结合雌激素辅以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结果发现其骨质疏松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骨质疏松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随访1年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延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397-3397
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引起骨癌、骨变形及骨的脆性增加,导致骨折率上升,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采用结合雌激素辅以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症患60例,结果发现其骨质疏松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除了绝经和增龄以外的疾病状态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骨质疏松。常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社会老龄人群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逐年增多。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群[1]。由于椎体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遇轻微外力即发生骨折。在美国,每年有70万骨质疏松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在欧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发生率亦达  相似文献   

6.
丁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078-6079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骨健康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女性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特别在绝经后明显高于男性,我国50~60岁女性约30%患绝经后骨质疏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表现为多发或全身性疼痛,常伴有桡骨远端、股骨近端及腰椎等处的骨折.一、病因及发病机理早在1882年Pommer就对骨质疏松有所描述,但人们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雌激素与钙.1940年Albright首先发现并提出,妇女绝经期骨丢失加快,易发生骨质疏松.Aitken等证实双侧卵巢切除后,导致早发的骨质疏松,其骨丢失与绝经期相同.据此,推测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是绝经期妇女患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正常情况下,雌激素对骨代谢的调节一方面直接影响骨的有机质合成,为钙盐沉积提供场所;另一方面通过拮抗甲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及继发骨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发生于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1].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2].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强和骨折危险度增高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 (全身性 )骨骼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痛 ,身长缩短 ,驼背 ,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药物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为骨吸收抑制剂 ,如钙制剂 ,雌激素 ,降钙素 ,磷酸盐 ,维生素D和伊普黄酮等 ;另一类为骨形成促进剂 ,如氟化钠 ,甲状旁腺激素 ,维生素K2 ,生长因子等。雌激素不足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而钙缺乏也是造成低骨量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以下报道服用乐力钙辅以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一种随着绝经后年龄增大而出现的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 脆性增加的退行性变,其后果是出现骨疼痛,骨变形,骨折的风险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目 前常用的方法是雌激素替代疗法,但治疗效果尚不满意,我们试图通过雌激素和依屈磷酸二 钠片联合治疗来探索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新疗法。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1998年2月~1999年2月我院更年期门诊有明显骨疼痛、骨密度异常的绝经后妇 女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0~5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心、肝、肾及其它内分泌疾病,3 个月内未用过类固醇激素、钙剂及其它免疫调整…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常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及老年人(老年性骨质疏松)。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大量的数据表明骨量并不能完全解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2001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修订的骨质疏松的定义更加强调了骨强度,  相似文献   

12.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fmenopausal os-tyoporosis,PMO)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与内分泌、体育锻炼、遗传和营养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人数是同龄男性的6倍,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使妇女的残疾率及死亡率增高。1病因1.1卵巢激素下降与骨丢失 绝经后的雌激素水平低落引起PMO原因已被肯定,其主要实验手段是通过增高雌激素水平,降低了骨转换,抑制了骨吸收[1],防止骨量进一步丢失;同时也刺激骨形成,进一步增加了骨量,而这种促进…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骨脆性增加易引发骨折为特征。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老年人钙吸收障碍、长期应有糖皮质激素等都可引起骨质疏松,因此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临床常用的药物可分为: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矿化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本文对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发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老年女性住院患者常患有全身性疾病,绝经后雌激素的锐减及患病后运动量的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对65例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防跌倒的认知干预,深刻体会到这是预防慢性病住院高龄女性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老年女性住院患常患有全身性疾病,绝经后雌激素的锐减及患病后运动量的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对65例高危患及时进行防跌倒的认知干预,深刻体会到这是预防慢性病住院高龄女性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绝经后女性出现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障碍疾病,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密切相关。目的:分别从雌激素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作用综述了雌激素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由第一作者使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全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词为"estrogen,osteoporosis,bone metabolism,osteoblasts,osteoclasts,osteogenesis,bone resorption"和"雌激素,骨质疏松症,骨代谢,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生成,骨吸收"。从雌激素对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共检索到216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8篇文章。结果与结论:雌激素水平下降破坏了体内成骨与破骨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骨质的吸收,骨量的减少、脆性增加、增加了骨折的风险。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均产生调节作用,进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维持骨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力学 《新医学》2007,38(9):611-613
进修医生教授,请您谈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概念、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教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发生的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PMOP患者的发病年龄在50~70岁之间,表现为骨量迅速丢失,而且骨折多发生在以骨松质为主的椎体、股骨上端及桡骨远端.PMOP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表现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PMOP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降钙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骨吸收量大于骨形成量,出现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病变.此外,PMOP的发病还与遗传因素、内分泌、营养状况、体格锻炼及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绝经后骨质疏松 (OP)是绝经后妇女常患的代谢性骨病。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单位体积骨量降低,骨质有机成份生成不足,继发钙盐沉着减少,致使骨脆性增加易发生脊椎、髋部、前臂等处骨折的疾病。临床上常以腰背疼痛、活动受限、骨折、驼背为主要表现。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妇女绝经后OP的患病率至少在 1/3以上,他严重地影响了绝经后妇女的生存质量 [1]。由于药物学及康复医学的发展,绝经后OP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但目前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总结了采用药物、康复训练与针灸等相结合的方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近况及…  相似文献   

20.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导致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我国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病人普遍存在,据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占总患病率为26.7%,随着年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