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腕踝针理论在很多方面与传统经络理论相一致,如腕踝针疗法中的身体分区与经络理论中的十二皮部相对应;腕踝针的各针刺点分别位于相应的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上;腕踝针各针刺点的主治病症与十二经脉的主治病症相对应等。腕踝针针刺点与针灸理论中一些特定穴位也有一定相关性,如腕踝针十二针刺点与十二"经脉穴"所在的位置十分相近,主治也很近似;腕踝针针刺点位于腕和踝部,位置与五输穴较为接近,可以治疗各经病症;大部分络穴位于腕踝针进针点附近或针尖所到处。另外,腕踝针的针刺方法与传统针灸理论中某些皮下浅刺方法亦相符合。说明腕踝针是对传统针灸治疗学的实践和发展,因此必然不能完全脱离于针灸经络理论而独立存在,必然可以从中医学传统针灸经络理论中找到依据,而我们传统的针灸经络理论也是临床实践的总结,亦能从腕踝针的实践中得到新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叫腕踝针? 按照病症表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这种治疗方法叫作“腕踝针”。二、腕踝针是怎么来的? 腕踝针疗法是在1966年开始探索的。最初用的是电刺激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在腕部和踝部各有三条阴经和阳经的理论,将电极放在腕踝部某些穴位上(如内关、外关、三阴交、悬钟等)治疗官能性麻木、肢体瘫痪及腰腿痛等病症见效。治疗时当移动  相似文献   

3.
腕踝针镇痛机理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腕踝针镇痛机理的思考510515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符仲华1.腕踝针临床运用特点:腕踝针是七十年代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并运用于临床的,它将人体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为6个纵区,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有6个相应的进针点,按区选点进行治疗相应区的疾病。腕踝针镇痛适...  相似文献   

4.
李开平  吴旭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683-684
腕踝针疗法是在腕踝部针刺以治疗人体相应部位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它是经络学说尤其是十二皮部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腕踝针合面部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7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合面部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面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腕踝针合面部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潘玥  李平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618-620
目的 归纳腕踝针的临床治疗病症,总结腕踝针临床优势病种.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所有1994年至2010年的有关腕踝针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的篇数(即频次)、有效率.结果 通过本次文献研究,共得到8个科90种疾病的腕踝针疾病谱.腕踝针临床各病种的总有效率大都在80%以上.结论 腕踝针的优势病种主要集中在骨科、神经科疾病中,骨科疾病优势病种为扭伤、肩周炎、颈椎病、关节痛;神经科优势病种为中风及其后遗症、神经性疼痛、面神经麻痹、头痛.腕踝针对急性痛症的治疗具有优势.腕踝针对经筋病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洪广 《河南中医》1998,18(4):222-222
体头腕踝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洪广河南康复中心医院(450002)主题词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头针腕踝针中风偏瘫为中枢性瘫痪,针刺疗法对该病患肢的运动和感觉的恢复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重要方法。我们从1986年6月~1995年8月,采用体、头、腕、踝针刺及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给予腕踝针疗法(双侧下1、双侧上1),1 d 1次,7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周,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经期不针刺。结果:治愈19例,显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0%。结论:腕踝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主要应用于疼痛控制区域,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神经痛、骨关节痛、癌痛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腕踝针针法临床镇痛效果明确,文章主要从其实验机制及其针法对脑区f MRI的这应用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与问题进行初步的综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腕踝针。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两组都是每次留针30分钟,一天一次,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3个疗程后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治愈率63.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3.3%、治愈率40%。结论:两组在总有效率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取穴简单,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安全性高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孙阁  周智梁  赵磊 《河北中医》2011,33(11):1715-1719,1756
目的评价腕踝针治疗常见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1966--2010)、Embase(1980--2010)、CochraneLibrary(Issue2,2010)、中国知网(CNKI,1979--2010)、维普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0)、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F,1998--2010),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0.20软件统计腕踝针治疗肩疼痛、癌性疼痛、腰疼痛、偏头痛的疗效指标,并对治疗带状疱疹、骨痹、偏瘫性肩疼痛的疗效指标予以描述性评价。结果有21篇文献纳入研究,肩疼痛:2项研究采用西药对照,RR=1.50,95%CI(1.27,1.78),Z=4.67,P〈0.00001,提示腕踝针治疗肩疼痛疗效优于西药治疗;6项研究为腕踝针综合疗法对照常规针刺,研究存在异质性,RR=1.07,95%cI(o.99,1.16),z=1.79,P=0.07,提示腕踝针综合疗法治疗肩疼痛疗效优于针刺治疗证据不足。癌性疼痛:3篇文献存在异质性,RR=1.15,95%CI(1.03,1.28),Z=2.43,P=0.02,腕踝针治疗癌性疼痛疗效优于西药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腰疼痛:3项研究RR=1.13,95%cI(1.04,1.23),Z=2.91,P=0.042,提示腕躁针综合疗法治疗腰疼痛疗效优于单纯针刺。1项B级证据表明腕踝针配合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药物组,且中期疗效好;4项C级证据表明腕踝针在治疗偏头痛、骨痹、偏瘫性肩疼痛优势明显;1项C级证据表明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疗效优于麻木类疾病。结论本研究纳入研究质量偏低,且主观分类难免有疏漏,故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有效性,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有待进一步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腕踝针对赛前紧张综合征的缓解作用。方法:将60例赛前紧张综合征参赛者随机分为腕踝针组和假针刺组,脱落4例,每组均为28例。腕踝针组,针刺双侧上1区;假针刺组,选择相同的部位,而不刺入皮肤。赛前2 h开始干预治疗,留针30 min。治疗前后填竞赛状态焦虑量表、预期和治疗信任度问卷(Expectation and Treatment Credibility Scale,ETCS),观察评分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腕踝针组治疗30 min后CSAI-2各项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腕踝针能够缓解赛前紧张综合征,起效迅速。2腕踝针疗法缓解躯体状态焦虑优于假针刺组(P0.05)。3经治疗后,两组组间及腕踝针组各项组内ETC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参赛者经腕踝针治疗后对腕踝针疗法的信任度明显提高。结论:腕踝针治疗赛前紧张综合征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并且不影响运动员的药检。  相似文献   

13.
微针疗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经过大量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针刺方法,是通过针刺全身各部的微小经络藏象系统缩形部位,用来治疗全身疾病的新疗法。对腕踝针治疗面肌痉挛、颊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耳针治疗便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所搜集的腕踝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腕踝针疗法的适宜病种,为腕踝针疗法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从197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关于腕踝针疗法的期刊文献和《实用腕踝针疗法》和《微针系统诊疗学》中的医案资料。以搜集到的期刊、医案中报道的腕踝针治疗疾病种类为依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计算频繁项集,运用自主研制的腕踝针数据库平台,提取并归类总结相关内容信息,进行腕踝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挖掘。结果:所纳入腕踝针疗法相关文献中,其治疗疾病范围共涉及7个疾病科属。期刊文献中临床应用疾病种类达83种,其中又以外科伤筋及漏肩风的临床应用最为多见,其应用频次分别为34次和24次;整理分析期刊文献数据所得腕踝针疗法总有效率为内科92.74%、外科91.39%、妇科91.51%、皮肤科90.88%、儿科96.20%、五官科89.05%、精神科88.78%。腕踝针疗法医案文献中涉及疾病118种,其治疗疾病以疼痛、痹症较多,蛇串疮也为常见病种,精神科疾病应用腕踝针疗法较多,疾病以焦虑症、狂躁症多见。结论:腕踝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中,并且疗效上佳,其临床应用范围以外科、内科(神经内科较为多见)、皮肤科(以带状疱疹多见)疾病最为多见,此外,五官科、妇科、儿科、精神科等疾病的治疗也涉及腕踝针疗法。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腕踝针为例介绍了该疗法的定义、优点、特点、作用机制、治疗步骤及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笔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应用发现,腕踝针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安全方便、简明易学的针刺疗法,该疗法可靠、实用,有效率能够达到70%以上,非常值得在中医护理工作中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6.
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浮针疗法是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符仲华经数年研究探索,首创的一种对疼痛能立即奏效的新疗法,是应用浮针针具在病痛周围的皮下进针的针刺治疗方法.因其针刺有别于传统针刺方法,不深入肌肉层,只在皮下,象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取名为"浮针".它是在传统的针刺理论、阿是穴理论和腕踝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主要适应证为疼痛性疾病,大部分痛证可达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现将近年来有关浮针疗法临床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经筋理论的阐述和经筋病症特点的总结,探讨临床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关刺疗法治疗经筋病症的经验和理论依据,以便同行借鉴应用,更重要的是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在继承中医理论和传统针刺方法的同时,对其予以挖掘深化发展,应用于临床疑难杂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腕踝针针刺对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并对该疗法作出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急诊病房住院诊治的72例(脱落6例,共66例)脑梗死患者,存在睡眠障碍,采用临床随机、对照法,分为腕踝针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腕踝针针刺组在规范诊治脑梗死的基础上,以腕踝针针刺上一区及下三区,每天1次,共治疗2周,对照组在规范诊治脑梗死的基础上服用艾司唑仑,睡前一次,每次1 mg。治疗后第15天进行随访,以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进行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后PSQI、SAS、SDS量表评分显示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87.1%,对照组为92.1%。结论:腕踝针对改善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有着较为显著的疗效,与服用艾司唑仑疗效相当,且安全有效,相比苯二氮卓类药物,几乎无不良反应,对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优于苯二氮卓类药物,能够被广大患者接受,依从性好,并且有效避免了西药治疗存在的依赖性、成瘾性。腕踝针是改善脑梗死后睡眠...  相似文献   

19.
腕踝针疗法是在腕踝部针刺以治疗人体相应部位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它是经络学说尤其是十二皮部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吴旭教授致力于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擅用针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实行学术传承计划时,笔者有幸拜吴教授为师,跟随吴教授临证,亲受教诲,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曹锐  张元元 《山西中医》2012,28(9):27-28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腕踝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偏头痛患者均采取腹针结合腕踝针疗法。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偏头痛临床疗效明显,治疗1个疗程与2个疗程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结合腕踝针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