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规范》(C-DRG)收付费改革对三明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效率和住院费用等的影响。方法 对三明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的医疗运行情况报表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改革前后各指标趋势的变化。结果 与改革前相比,C-DRG收付费政策实施后,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增长速度放缓,床位使用率逐渐降低(P<0.05),每床日平均费用缓慢增长(P<0.05),出院患者平均费用呈上升趋势,出院者药品费用占比缓慢增长(P<0.05),检验检查费用占比每月降低放缓(P<0.05),医疗服务费用占比有所下降(P<0.05)。结论 C-DRG收付费改革政策的实施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次均费用影响不大,费用结构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2.
王长远  孙长怡  王晶  秦俭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916-1917
目的:分析发热门诊的费用情况,为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发热门诊2005年6月1-30日就诊病人的年龄、性别、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及医疗费用的详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热病人男性多于女性,21~30岁发病例数最多(439例,38.5%),最常见的病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发热门诊病人平均费用159.74元,药费占73.5%,肺炎费用最高(505.82元)。老年人费用多于青年人,公费医疗病人费用多于医疗保险和自费病人的费用。结论:发热门诊的费用主要与病人的年龄、疾病、医疗费用承担方式有关,医疗费用中药费仍占较大比重,进一步深化医疗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扬州市某医院平均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住院诊疗费用有无上升,从而探索控制住院费用的方法和途径。方法根据该院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总体和不同费用类别的增长情况判断其变化,并对10个常见病种的平均住院费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2年间该院平均住院费用年均增长速度为6.43%,但不同费用类别增长情况不同,影像费年均增长21.34%,检查费年均增长10.89%,化验费年均增长8.91%,材料费年均增长8.87%;手术费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有的单病种平均住院费用增长较快,有的病种7年间基本持平;费用增长较快的病种,有的是引进和使用新技术造成,有的是患者医疗需求大幅提高所致。结论该院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增长速度低于当地居民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但影像、检查、化验费用的增长速度应适当控制,手术和其他费用应有所提升;应针对不同病种制定相应的费用控制办法,鼓励新技术应用,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优先保证基本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4.
张璞 《中国医院统计》2012,19(4):269-272
目的了解我院近6年来30种常见病平均医疗费用的波动情况,分析各种费用变化的原因,为完善医疗制度和制定合理的临床路径,降低医疗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我院2006--2011年《政府办医院部分病种住院医疗费用》报表,用结构相对指标和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对常见疾病平均医疗费用进行构成比和动态情况分析。结果医疗费用持续上涨的问题已在近年得到初步遏制,药费构成比最高,一方面说明药品仍是医院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时,应控制药品费用的比例。结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优化医院内部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实行按病种限价付费,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院30种常见病平均医疗费用连续几年的波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各种费用变化原因,为医院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06-2012年出院病人病种费用报表资料,用结构相对指标和时间数列速度指标,对常见疾病平均医疗费用进行构成比和动态情况分析。结果医疗费用偏高的问题,近年来在我院正在得到有效遏制,药品费用构成比最高,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药品费用比例正逐年下降。结论加强医院管理,通过单病种、临床路径等管理手段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从费用构成变化探讨以医养医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以医养医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及控制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的作用。方法采用动态数列分析方法,对出院病人的医疗费用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查治疗费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2.28%,远高于药费的8.05%,已成为医疗费用的主要增长因素。结论以医养医并不能必然带来医疗费用的下降,只有改进政府卫生投资模式,推进医疗服务付费制度改革,才能实现医疗费用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前后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探讨政策实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从北京市医价平台获取66 647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数据,利用间断时间序列(ITSA)的分段回归模型对医改前、医药分开、医耗联动三个阶段冠心病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医疗费用、药品费用和耗材费用进行分析。结果:阶段性结果显示,三个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总费用保持稳定,其中,医疗费用占比上升,药品和耗材费用占比下降。间断时间序列(ITSA)结果显示,平均住院总费用、检查费、化验费、药品费和高值耗材费在短期下降后有回升趋势。结论:两轮综合医改后,北京市冠心病住院费用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内部构成得以优化,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逐步体现,整体上与医改原则相符。建议进一步加大检查和化验项目的控制力度,持续加强对药品和耗材的管控,合理规范医疗行为,从而有效控制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控费政策对医院医疗业务收入和费用结构的影响,为完善新一轮控费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间断时间序列、结构变动度等方法,比较控费政策实施前后医院医疗业务收入和费用结构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模型检验,控费政策对医疗总收入、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控制的即时效应显著,但尚未出现长期下降趋势;2018年下半年医院药占比...  相似文献   

9.
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使个人、企业及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究竟哪些是合理的?如何降低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本文试对万元以上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作分析探讨。资料来源资料源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案统计室1994年上半年所有出院病人病历。结果与分析一、一般情况1994年上半年出院病人4420人次,平均住院日21.12天,平均住院费用3745.28元,平均每床日费用177.33元,治愈好转率94.55%,未愈率4.05%,病死率1.40%。其中住院…  相似文献   

10.
我院降低药品收入构成比及有关的医疗经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前药品过度应用及医疗费用不合理增加的问题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合理的控制医疗保健的成本、控制药品的价格及降低医疗服务的费用,需要严格地制定标准。我们通过对①我院药品收入构成比的变化趋势分析,由2001年1~6月药品收入构成比为48.1%,到2002年同期降低到38.7%。②医院总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2002年1~6月医院总收入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5.3%,其中药品收入降低了23.7%,而医疗收入增长了11.8%。②住院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的变化分析,2002年1~6月门急诊患者及出院患者的平均费用比2001年同期均降低。我们认为药品收入构成比标准应成为评价医院综合管理的重要指标;医院收入中药品构成比标准应严格控制在40%左右;在制定医院宏观标准的同时,应合理确定不同专业科室的药品构成比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城市饮用水的浑浊度与人群胃肠道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有相关关系的存在,则估算一下由于浑浊度引起的胃肠道疾病治疗的医疗费用的增加有多少。[方法]利用回顾性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比较分析了1994年1月至1996年6月(共30个月)期间因胃肠道疾病而寻求就诊的次数与饮用水浑浊度变化的关系。[结果]饮用水周平均浑浊度与因胃肠道不适而引发就医的周平均就诊次数等均呈现一级自回归的数据特征;饮用水周平均浑浊度与第三周的周平均就诊次数存在着统计学上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所研究的30个月里,由于饮用水浑浊度的增加导致城市居民因患胃肠道疾病而寻求就诊的医疗费用增加了大约10%。[结论]饮用水的浑浊度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发生率增高,从而增加相应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克拉玛依市1994~2006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4~2006年累积报告乙肝病人3732例,年均发病率为107.92/10万,2004年发病率最高为176.55/10万。年均发病率男性为142.04/10万,女性为68.98/10万(P〈O.01);0岁~、5岁~、15岁~、25岁~、35岁~、45岁~、55岁~、65岁以上分别为6.17、36.40、154.13、177.89、175.38、86.92、79.58、53.50(P〈0.01)。乙肝病人中,工人占53.11%。[结论]克拉玛依市乙肝疫情尚未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新农合对农民医疗费用影响的五年连续追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5年追踪调查.了解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医疗费用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为新农合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约70户,进行人户调查,每年调查1次.将连续5年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本次调查农民年人均医疗费用为340.79元.其中门诊费用为164.14元,住院费用为176.65元,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72%和14.32%,次均住院费用比2005年和2006年调查结果要低.主要表现为县以上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降低;乡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结论:新农合实施以来,婺源县农民医疗费用上升较快,但由于采取了控制措施,费用增长得到初步控制;但乡卫生院的次均住院费用仍在增长,应加强医疗费用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胆囊炎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已完成临床路径流程的慢性胆囊炎患者病例资料,利用非参数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纳入3114例患者,付费方式以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麻疹的流行特征,为下一步制定和调整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沙井街道2006~2010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累计确诊麻疹928例(实验室诊断病例800例,临床诊断病例128例),无死亡,年均发病率为24.7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8.64/10万、66.14/10万、26.64/10万、1.97/10万、0.50/10万(P<0.01)。2006~2010年麻疹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8.81/10万,女性为19.60/10万(P<0.01);0岁为1 445.94/10万,1~3岁为326.95/10万,4~9岁为82.74/10万,10~19岁为9.40/10万,20~29岁为9.34/10万,30~39岁为7.65/10万,≥40岁为1.39/10万(P<0.01)。928例病人中,年龄最小3月龄,最大43岁,其中,3~7月龄占15.95%,8~11月龄占17.89%,1~4岁占22.95%;散居儿童占61.10%,工人占22.31%;5~8月发病的占63.58%;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13.90%。5年中发生2起暴发疫情,合计发病8例。[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6月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年1月—2010年6月共监测体检987人次,检出各类传染病97例,总检出率9.83%。其中HBsAg阳性85例,检出率为8.61%;HCV-Ab阳性5例,检出率为0.51%;肺结核1例,检出率为0.10%;梅毒5例,检出率为0.51%;HIV抗体阳性1例,检出率为0.10%。出境劳务人员传染病检出率高于非劳务人员(2=5.194,P<0.05)。传染病检出率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16,P>0.05)。男性的传染病总检出率及HBsAg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2=3.877,P<0.05及2=3.910,P<0.05)。结论 HBsAg阳性为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入境商务人员及出境劳务人员是河源口岸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合理控制病种费用、制定冠脉内支架术患者住院费用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04年至2006年行冠脉内支架术患者的住院费用数据,对可能影响费用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病种费用预测模型,测算病种的医疗保险费用控制上限,据此对2007年1~6月的患者进行费用评价.结果 1 296例冠脉内支架术患者,其手术材料费占住院费用的比例最高,达84.11%;影响冠脉内支架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按其作用强度,依次为支架数量、住院天数、年龄、入院情况及抢救情况.2007年1~6月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低于控制中心线,且费用低于上控制线的病例数达到85%以上.结论 医院应从控制支架数量、住院天数及药品费等方面入手,降低病种医疗费用.通过制定病种费用控制标准,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2—2019年广东省公立医院住院次均医药费用变化趋势,分析探讨影响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方法 用灰色关联分析住院次均医药费用与其各个分项费用之间的关联程度,利用结构变动分析方法描述各个分项费用的变动程度方向和对住院费用影响程度。结果 广东省公立医院住院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在2012—2019年间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发展速度4.1%。药品、床位费用占比逐年下降,检查、化验、护理费用占比逐年上升。住院次均医药费用中关联度最大的为检查费用(0.914),其次是治疗费用(0.913)。药品费用在所有时间段均负向变动,检查费用、化验费用、护理费用所有时间段均为正向变动。药品费用的结构贡献率最大(41.473%),其次是卫生材料费(23.135%)。结论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抑制,取消药品加成取得明显成效,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得到提升,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优化费用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成渝泸区域医疗费用结构变动情况,为推动成渝泸区域联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法评价成渝泸区域医疗费用变化及结构变动情况.[结果]重庆市、成都市和泸州市的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37%、6.75%和6.19%,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