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究脑电图、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死亡判定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临床判定为脑死亡的患者31例,对每位患者均进行2次脑电图、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脑死亡确认实验标准将其分为脑死亡阳性组和脑死亡阴性组,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脑电图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5%和准确性为93.55%。脑死亡组脑电图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阳性人数显著高于非脑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OC曲线分析显示脑电图对诊断脑死亡效果佳。  相似文献   

2.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脑死亡的判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9年我国卫生部编写的(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中,明确规定脑电图、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作为脑死亡诊断的实验室标准.而儿童脑死亡的诊断是否可以参照成人标准,而电生理检测在儿童脑死亡诊断中作用、发展现状,将在本文中做出介绍.  相似文献   

3.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的讨论仍在进行,现在大约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对脑死亡的临床检查研究也来越多,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TCD)、脑CT或磁共振、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等检查对脑死亡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脑梗死后病灶部位、脑电图、经颅多普勒等三大临床观察指标对亚临床型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符合国际脑梗死诊断标准(包括各种脑梗死类型)并在起病2周内出现痫样发作≥1次的60例患者为A组(致痫性脑梗死组),同期选取脑梗死后2周内未出现痫样发作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非致痫性脑梗死组)。全部病例既往均无癫痫病史。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对急性脑梗死病灶部位、脑电图表现、经颅多普勒结果等三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皮质梗死(脑叶梗死)、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结果异常明显高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脑电图痫样放电或不典型异常波集中于A组。结论:脑梗死的病灶部位、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表现可作为脑梗死后早发型癫痫的观察指标,对亚临床型癫痫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医学》2017,(5):449-45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10—2016-10间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重型颅脑损伤深度昏迷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脑血流进行监测。分析脑死亡结果与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46例患者经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分成两组,脑死亡组18例患者,在其检测过程中有16例出现完全RDF,2例出现钉子波形;两组在MCA-Vm、PI以及出现RDF例数上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脑死亡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操作方便、无创伤、费用经济、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死亡的观察(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杨波,冯祖荫,张志强,徐国本,常近乐(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郑州450052)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脑损伤,脑死亡脑死亡的诊断方法多样,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作者旨在通过应用经颅多普勒(tra...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从电生理角度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工TCD)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临床诊断为PCI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和TCD的检测。结果98例患者中三项检查均异常的患者26例,占26.5%,二项异常患者67例,占68.3%,其中TCD异常率最高,BAEP次之。结论联合应用BAEP、EEG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准确性。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师完成所有患者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工作,将13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血管造影确诊结果对比,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单纯使用经颅多普勒与脑电图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准确率较低,分别为72.31%、68.46%,与脑血管造影确诊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联合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与脑血管造影检查符合率高达95.38%(P >0.05)。结论:应用脑电图联合经颅多普勒诊断疑似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可显著提高其临床诊断正确率,利于其获得及时治疗保障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联合检查对头痛、头昏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100例头痛、头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做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然后分析所有患者的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特征,比较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的异常率,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患者脑电图异常者有67例,异常率67.0%,剩余的33例正常者中经颅多普勒检查异常者27例。100例患者中经颅多普勒异常者87例,异常率87.0%,剩余的13例正常者中经脑电图检查有7例异常。32例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均异常。两者联合检查的异常率为94.0%。结论: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联合检查能够提高对头痛、头昏患者的诊断率,值得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脑功能损伤客观、可靠、准确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体感诱发电位(SEP)三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对72例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进行观察。结果72例中TCD52例具有脑死亡频谱改变特征;EEG 42例为电静息,评分为V级;33例SEP检测28例P14以上皮层电位消失。结论EEG、TCD、SEP联合检测不但为临床脑死亡的判定提供了可靠指标,也为临床抢救复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联合检查对头痛、头昏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100例头痛、头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做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然后分析所有患者的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特征,比较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的异常率,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患者脑电图异常者有67例,异常率67.0%,剩余的33例正常者中经颅多普勒检查异常者27例。100例患者中经颅多普勒异常者87例,异常率87.0%,剩余的13例正常者中经脑电图检查有7例异常。32例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均异常。两者联合检查的异常率为94.0%。结论: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联合检查能够提高对头痛、头昏患者的诊断率,值得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付蓉 《吉林医学》2013,34(24):4893-4893
目的:对经颅多普勒与脑电图在血管性头痛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为血管性头痛寻求最佳的诊断方法。方法:将60例疑似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患者根据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一组患者根据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以病理诊断及治疗诊断为标准对两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并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颅多普勒组诊断准确28例,误诊2例,准确率为93.3%,优于脑电图组33.3%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性头痛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诊断的准确性高于脑电图,且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无辐射等优点,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24小时AEEG)在脑死亡判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7例深昏迷患者24小时AEEG与TCD(经颅多普勒超声)、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SLSEP(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情况,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24小时AEEG监测示为2vu以下脑电活动,均为广泛重度异常动态脑电图。结合TCD、BAEP、SLSEP检测结果,最终临床判定脑死亡,终止临床治疗。结论:24小时AEEG对脑功能的早期判定、预后及"脑死亡"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合TCD、BAEP、SLSEP检测可以弥补临床判定技术上的不足,更准确地对脑死亡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14.
孙梅  陈慧龙  龚宇龙 《中外医疗》2012,31(21):168-169
目的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应用于脑梗死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7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检查的特点。结果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电图异常58例,占72.4%,包括轻度异常28例,中度异常27例,重度异常3例。TCD异常63例,占82.9%,TCD诊断脑梗死异常率明显高于E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经颅和脑电图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脑电图(EEG)与经颅多普勒(TCD)联合检查对晕厥从不同途径、互补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4例晕厥患者进行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联合检查,分析患者的脑电波活动与颅内血管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其中29例脑电图表现异常,57例经颅多普勒表现异常。结论晕厥患者通过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联合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方毅  唐向阳  陈祚胜  哀良津 《安徽医学》2011,32(8):1116-111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确诊的VBI患者进行BAEP、EEG及TCD检测。结果 VBI患者BAEP、EEG及TCD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65%、32.5%及72.5%。结论 BAEP、EEG及TCD检查从不同角度反映了VBI的病理生理基础,对VBI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Guo ZH  He JT  Jia ZR  Shi X  Wang WW  Huang YN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1):2192-2196
目的评价诱发电位、持续脑电图监测、经颅多普勒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监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住神经加强病房(N.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32例,根据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8分)和非重症组(GCS〉8分)两组,入院后应用海神肌电图仪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并根据CANT分为Ⅰ、Ⅱ、Ⅲ三级,分别比较重症组与非重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的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太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Solar2000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床旁持续脑电图监护,采用Young的脑电图分级标准进行脑电图分级,比较重症组、非重症组脑电图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脑电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Nicolet-EMETC-2002-Ⅲ型经颅多普勒仪,选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通过颞窗或眼窗测定脑动脉血流速度,并根据血流速度分为:(1)血流速度增高组;(2)血流速度减低组;(3)血流速度正常组。并比较血流速度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重症组病死率为42.8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的死亡率22.22%,而非重症组,其良好率为33、33%,好转率为44.44%,均明显好于重症组。(2)重症组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为Ⅲ级者,明显高于非重症组(P〈0、05),其病死率高,预后不良,而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为Ⅰ级者,预后相对较好。(3)32例脑血管患者进行持续脑电图监测,结果发现多数表现为YoungⅠ、Ⅱ级,Ⅱ级者病死率(63.64%)明显比Ⅰ级(14.29%)高,而脑电图Ⅰ级者预后相对较好。(4)经颅多普勒表现为血流速度增高、血流速度减低或血流速度正常者与其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持续床旁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可准确、客观地评价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并能预测预后,指导治疗,血流速度与重症脑血管病病情轻、重,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儿童偏头痛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5例儿童偏头痛患者进行发作期和间歇期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发现,脑电图异常率72%,经颅多普勒异常率85%,脑电图诱发试验60%为阳性,其中3例脑电图在枕区可见单个非典型痫性波。提出儿童偏头痛的诊断应与癫痫鉴别,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同时检查能提高诊断,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俞扬  张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65-2666,270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在多发性梗死性痴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MID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经颅多普勒显示脑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呈高阻型频谱,动脉硬化表现;脑电图显示α节律减慢,出现广泛性或局限性慢波(额区、颞区、顶区).结论: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对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吕高萍  苏涵  袁端华 《华夏医学》2012,25(5):742-744
目的:对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比较.方法: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同时进行经颅多普勒及脑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阳性率.结果:脑电图轻度异常31例,中度异常5例,重度异常1例,异常率61.67%;经颅多普勒检查发现血流速度增快、血管狭窄29例,流速降低10例,血管狭窄合并流速降低8例,异常率78.33%,两种检查异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颅多普勒阳性率明显高于脑电图.结论:经颅多普勒诊断短暂性脑缺血比脑电图更为敏感,阳性率更高,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检查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