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323-2324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度住院精神病患者46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为22.03%,其中I级攻击行为发生率占16.85%(78/463)。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不容忽视。应该从多方面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诱因及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5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出现冲动行为的发生率、攻击对象、常见疾病、诱因等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率为5,34%,攻击对象以医护人员为主,常见于精神分裂症29例(50%),情感性精神病10例(17,24%),癫痫所致精神障碍8例(13.73%)等疾病,诱因主要为受精神症状支配(55.17%)、被激惹者(24.14%)、意识障碍(13.73%)等。结论 冲动行为给病房管理增加了困难,也影响着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全面了解病情,掌握接触患者的技巧,注意服务态度,能够预见患者的行为,改善病房环境,遵守规章制度,开展文体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霞  王立娥  宋艳辉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815-181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6例发生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以精神分裂症多见,本组资料共65例,占67.71%;攻击对象以患者及医护人员为主;既往有攻击行为者再住院时出现攻击行为较常见,占66.67%;另外,青壮年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占多数,为63.54%;患者住院次数亦与攻击行为有关,以首次发生率最高。结论:根据引起攻击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防范攻击行为积累资料。方法对122例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进行一般资料、量表资料调查,并与同期住院且一般资料相匹配的122例不伴攻击行为者(对照组)对照。结果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24.4%;攻击行为者中71.3%发生于住院的第1周内;研究组多数病前性格不良,而且既往多有攻击行为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研究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eRS)总分、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猜疑因子分和阳性症状量表(SAPS)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者具有其临床特点,必须加强治疗和监护,以防范其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简明精神测量表(BPRS)及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43例(观察组)无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3例(对照组)无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51.16%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58.14%患者既往有攻击行为,而对照组分别为30.97%、30.9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BPRS中敌对猜疑,激惹性、思维障碍,行为紊乱因子及NOSIS中激惹精神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0.01)。结论 精神病家族史阳性,既往有攻击行为,易激惹,思维障碍敌对猜疑,行为紊乱等可能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早期预测干预,可减少其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在慢性精神病患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电图异常调查表》对本院长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入组患者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对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服用和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药物的种类、剂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599人中,其中心电异常人数229人,占38.23%。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469人,有心电异常者187(占31.22%);未服抗精神病药物者130人,有心电异常者42人(占7.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心电异常发生率最高的为: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药物种类中以氯氮平组发生心电异常率最高70例(占40.70%),氯丙嗪组次之为86例(占39.27%),奋乃静组14例(占32.56%),利培酮组17例(占30.36%)。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心电图异常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是很常见的,与剂量的大小无关,利培酮和奋乃静对心电图影响小于氯氮平、氯丙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精神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所接收重症精神病患者156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T3、T4、FT3、FT4,并采用免疫放射法对 TSH 进行检查。结果:156例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单项、部分指标异常的患者占23.08%(36例),其中,单项 T3升高者占1.28%(2例),单项 T3降低者占0.64%(1例),单项 T4升高者占2.56%(4例),单项 FT3升高者占0.64%(1例),单项FT4升高者占2.56%(4例),单项 TSH 升高者4.49%(7例),单项 TSH 降低者占2.56%(4例),T3、FT3同时升高者占2.56%(4例),T4、FT4同时升高者占3.85%(6例),FT3、FT4同时升高者占1.92%(3例)。甲状腺各项指标全部正常的76.9%。结论:重症精神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重症精神病患者中检查甲状腺功能对于指导精神科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以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并采用修订版外显行为量表(MAOS)、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为27.86%,其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密切相关。结论需要及时治疗和加强监护,减少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对1995-1999年间住290例蒙古族各类精神病患者,具有攻击行为者96例(占33.1%)为研究对象,现将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52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攻击行为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既往攻击行为史、幻听、被害妄想、激惹性、敌对猜疑为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子。结论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提示某些危险因子对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92例发生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 以精神分裂症多见,本组资料共130例,占67.71%;攻击对象以患者及医护人员为主;既往有攻击行为者再住院时出现攻击行为较常见,占66.67%;另外,青壮年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占多数,为63.54%;患者住院次数亦与攻击行为有关,以首次发生率最高.结论 根据引起攻击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SAP)是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现对75例SAP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已的看法。一、资料和分析1.一般资料:75例系本所住院号01001~04200中符合CCMD-II-R(1994)诊断标准的SAP患者,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17~62岁,平均31.53±9.55岁。未婚患者男女分别占55.8%(24/43)和28.1%(9/32),男性未婚者明显多于女性(χ2=5.71,P<0.02)。有精神病家族史者40例占53.3%,与同期精神分裂症(1360例中家族史阳…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45例NUD患者进行A型行为、艾森克个性、焦虑、抑郁、生活事件等到定以了解患者的社会、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因素对NUD的影响.结果提示:(1)A型行为编高占62%,(2)EPQ的P量表分偏高占35.6%,N分过高占49%;(3)有焦虑倾向者占64%,有抑郁倾向者占56%,A和D均值高于正常水平;(4)有无生活事件者产生焦虑、抑郁情感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初步显示: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非溃疡性访他不良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和非冠心病者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13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A型行为问卷(TABP)、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诊断冠心病87例,其中A型行为41例,占47.12%,非冠心病44例,A型行为22例,占5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冠心病组个性情绪不稳定者占52.27%,明显高于冠心病组的27.58%,差异有显著性(P〈0.05);EPQ神经质分明显高于冠心病组;SCL-90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型行为CH因子与SCL-90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EPQ神经质因子与SCL-90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者心理症状较冠心病者严重,A型行为的CH行为特征和个性情绪稳定性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检测住院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浓度。对血糖、血脂浓度超标者,结合年龄、性别、病程、用药情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156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血糖代谢异常者128例(8.16%),导致糖尿病者34例(2.17%),血脂代谢异常者264例(16.84%)。氯氮平、氯丙嗪、甲硫哒嗪、奥氮平、利培酮均可引起精神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异常。氯氮平引起血糖、血脂代谢异常最为明显;病程长,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越长,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精神病患者常发生意想不到的攻击他人的异常行为。本文对符合CCMD 2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141例男性住院患者的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攻击行为的发生率141例患者中发生攻击行为的29例,发生率为20.57%。...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用药现状。方法:对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情况进行时点调查。结果:临床用药以单一用药为主(占73.68%)。氯氮平使用率占第一位,氯丙嗪居第二位,利培酮居第三位。联合用药35例(26,32%),其中合用苯海索17例。抗精神病药两药合用者23例,90%患者为病程长、3次以上住院者。结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仍为目前主流用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占一定比例,但低于国内发达城市及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8.
23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躯体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宪慧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09-1410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不同躯体疾病的发生率及有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对目前我院住院的230例精神病患者,分有合并症组和无合并症组,对其出现的躯体疾病及相关因素作一调查分析。结果:23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合并躯体疾病者112例,其中有的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躯体疾病,总发生率为157例次,按系统分类:心血管系统67例(42.68%),神经系统24例(15.29%),内分泌系统20例(12.74%),消化系统13例(8.28%),呼吸系统13例(8.28%),泌尿系统8例(5.09%),其它12例(7.64%)。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要重视其躯体疾病的发生,并要加强与相关学科协作,做到早期正确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黎族精神病患者住抗精神病药使用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277例黎族精神病患者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频率前5位的依次是氯氮平、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奎硫平;单一用药168例(60.5%),联合使用二种者99例(36.3%),氯氮平+舒必利30例(13.2%),氯氮平+氯丙嗪14例(6.5%),苯海索使用66例(24.6%)。结论住院使用抗精神病药仍以传统为主,与地区经济水平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逐渐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讨临床上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妊高症患者共计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护理后进行疗效统计,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痊愈者24例(占70%),有效者10例(占29%),失败者1例(占2.9%),总有效率(包括痊愈者和有效者之和)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