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本组男28例,女39例;年龄在21-54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2天;其中51例有X线片,19例有MRI或CT检查。参照第一、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具有典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有明确的颈椎病发病史,排除颈椎间盘突出症。2治疗方法2.1患者坐位或俯卧位,以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拿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松解15分钟。2.2患者去枕平卧位,医者坐于床头,双手中指点按颈椎两侧,寻找痛点,摸清棘突偏移方向(可同时参照X线片)。2.3(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左侧卧位,术者左手扶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颈椎侧扳法进行客观化描述,为手法操作规律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临床工作20年以上的推拿医生对2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颈椎侧扳法操作,应用动态捕捉系统和测力台采集动力学和运动学数据。结果:颈椎侧扳法的侧扳定位角度约34.60°,侧扳极限角度约39.13°,侧扳瞬间角度差约4.51°,扳动时间约0.22 s,角速度约21.15°/s;在侧扳瞬间,施术者足底合力减少了约11.67 kg,受试者足底合力增加了约10.10 kg。结论:动力学和运动学参数为颈椎侧扳法的规范化操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椎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颈椎扳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椎扳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未能改变其病理性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4.
持续牵引下旋转、侧扳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5年以来,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持续牵引下旋转、侧扳手法对3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0例患者,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符合“神经根颈椎病诊断标准”。并经X线、CT、MRI检查,排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等其它疾病。其中,男性164例,女性186例;年龄19-65岁,平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女,53岁,因颈部僵硬、头晕伴右大拇指麻木半年,于2011年2月17就诊,查体:颈2棘突右侧压痛,右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右霍夫曼氏征弱阳性,余检查阴性。嘱患者行CT检查。CT示:齿状突基底部钙化不全。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手法暂不用。患者4月22日行核磁共振检查示:1)齿状突骨化中心未融合2);颈1-2后纵韧带钙化,相应脊髓受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椎侧屈顶推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予颈椎侧屈顶推法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比本组治疗前高(P<0.05)。结论:颈椎侧屈顶推法治疗颈性眩晕比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工作负荷加重,长期伏案工作者增加,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可出现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耳聋、听力下降,甚至猝倒等症状。目前治疗本病以对症处理为主,但病情不稳定,症状易反复。笔者采用角度定位旋转侧扳法治疗本病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椎斜扳手法的三维空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部的急慢性损伤疾患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颈椎病,其发病率约占人群的3.8%~17.6%.颈椎是以C4为中心的生理前凸支持头部重力、纵向压力及抬头动作,其上下关节面几近水平.有资料[1]显示长期伏案工作人员易患颈椎病.颈椎的斜扳手法在颈椎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三维空间有限元揭示其机理,对与颈椎病的斜扳手法提供客观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颈椎病是常见的一种劳损性疾病 ,其中食道性颈椎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颈椎病类型 [1],关于这类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并不多见 ,现将笔者自1998年7月~2001年1月间 ,运用颈椎旋转定位扳法[2]治疗该类型颈椎病的临床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笔者于1998年7月~2001年1月期间共收治入院食道性颈椎病34例 ,其中男11例 ,女23例。教师18例 ,会计13例 ,机修工3例。平均年龄43岁。均有颈部疼痛伴咽部异物感或咽痛咽痒病史 ,甚者吞咽困难及剧烈咽痛 ,病程平均10个月 ,经药物抗炎治疗或其它物理疗法治疗后…  相似文献   

11.
颈椎生理曲线的不连贯和椎体错缝,是引起颈椎相关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准确适度的纠正病变椎体的位置是治疗颈椎疾病的关键.颈椎旋牵推扳法是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予颈椎以适当拔伸、侧弯、旋转,并施行推扳,以调整颈椎的位置和角度,减小脊柱的被动运动幅度,降低手法操作阻力,使脊柱及其附属结构的空间位移量减小,椎体位置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提高了手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侧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患者运用侧扳法配合牵引、按摩、拔罐等治疗方法。结果:200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151例,显效23例,好转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5.50%。结论:侧扳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裴珣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933-934
颈椎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仅仅关节突关节移位造成的影响就举不胜举。国内外医家在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方法上各有所长,北京按摩医院赵润琛主任医师的"角度定位旋转侧扳法"独树一帜,其特点是用力轻巧,定位准确、位置改善明显,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浅谈"角度定位旋转侧扳法”的操作原理.  相似文献   

14.
颈椎扳法在推拿治疗颈椎病中被经常应用,其治疗症状较轻的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但由于医师手法应用的不规范、不正确,使严重的脊髓损伤时有发生.我院收治了 1例因颈椎扳法致颈椎骨折的患者,并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颈椎旋转扳法以其良好的临床疗效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法,本文旨在通过对旋转扳法的机理及临床研究的分析,探讨该手法的临床应用,以期提高手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30~50岁之间,是推拿科的常见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颈椎卧位扳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骨关节性病变、颈背部软组织损伤而导致椎动脉缺血引起的,属于颈椎病的范畴,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本病近几年刚被发现,以往临床上往往被误诊为"梅尼尔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等,常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眩晕症状长期存在,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笔者在临床上运用颈椎卧位扳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就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颈椎扳法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56岁,高级工程师。2001年7月15日来我院求治,自诉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连续不停,严重影响睡眠及饮食,曾口服654-Ⅱ片,3次/日,每次2片,无效,心率76次/分,律齐,血压18/10kPa,无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根据其症状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推拿牵引配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推拿牵引配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牵引60例。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对照组53.34N。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4%。两组疗程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常规推拿牵引配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疗效及疗程上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颈椎旋转扳法的机理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颈椎旋扳法的基础是外源性动力活动系统和内源性静力支持系统。在前者肌群放松时,旋转扳法的作用力可直达后者功能单位的力线上,并拔伸椎间盘力线,调整后关节突力线。操作过程中,在拔伸状态下,颈椎前屈位斜扳可较好地在关节的弹性限制位和解剖限制之间调整后关节突力线,纠正颈椎力线,从而安全、有效地治疗颈部疾患和保护椎间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