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POP患者的相关因素、临床现状,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及预防和诊疗水平。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72例于2004年1月~2008年12月因POP首次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史、生育史(妊娠次数、经产次数)、便秘、慢性咳嗽、主要临床诊断及其他临床诊断等资料与POP的关系,并分析POP分度不同的临床差异(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POP具有年龄集中趋势,多发生于≥50岁的中老年绝经妇女。体重超重、妊娠次数≥3次、经产次数≥3次的妇女罹患POP可能性增高。结论:目前POP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询问病史和妇科检查,使用影像学辅助诊断较少,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手术术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年龄、有无生育要求等。盆腔器宫脱垂疾病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将100例产后42天检查发现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及引导哑铃训练.对照组50例行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阴道紧缩度及盆底功能障碍(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腰骶部疼痛,便秘)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盆底肌力恢复和阴道紧缩度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阴道哑铃训练可以提高盆底康复的有效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手术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1年5月对收治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采用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并与采用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术中出血量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6.38,P<0.05;t=10.25,P<0.05)。研究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2,P<0.05);而研究组的复发率和性生活质量下降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χ2=4.01,P<0.05;χ2=4.36,P<0.05)。研究组的保留尿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则较对照组缩短(t=4.27,P>0.05)。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性疾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易于推行、且损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联合雌雄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60例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盆底康复仪联合雌雄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盆底康复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及疲劳度的变化(用统一的盆底肌肉治疗头压力型检测器),并在治疗期间于同一月经周期抽取治疗组患者血清检测雌雄激素水平,以观测本课题临床治疗过程中激素剂量的合理性。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盆底综合肌力及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且课题中激素用量合理。结论盆底康复治疗结合激素对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口服避孕药与妇科良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普应用OC者似乎无保护作用,但目前正在应用者发生功能性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浆液性粘液性卵巢肿瘤的危险性似乎较低。至OC对子宫肌瘤的影响,目前意见不一致,部分作者认为O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盆底重建术患者临床路径的研究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敏  杨巍  韩秀玲  于桂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311-4312
目的:通过对盆底重建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探讨临床路径的可行性。方法:将入院的74例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然后就患者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盆底重建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缩短了住院日,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激发护士工作主动性,使科室的护理质量整体提高,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加强了患者对所患疾病的全面了解,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正女性盆底松弛(RPFS)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下腹坠胀疼痛、性交痛、尿失禁、膀胱排空障碍及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不同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研究发现[1],10%~20%患有RPFS的成年妇女出现上述症状,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OP)常同时存在,50%的POP患者伴有SUI,80%的SUI患者伴有POP。两者在病理、生理方面均存在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亦有不同的病因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再生育女性产后6-8周盆底电生理功能的检测,探索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再生育女性孕期指导及产后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300例再生育女性,按照两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孕期体重(kg)增长、产前体重指数(BMI)、再次分娩年龄分组,比较组间静息、快肌及慢肌阶段的盆底电生理指标。结果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越大,产妇盆底Ⅱ类肌纤维的收缩能力越差(P0.05),不同的分娩方式对盆底肌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两次顺产的产妇其Ⅰ、Ⅱ肌纤维的受损程度均大于两次剖宫产的产妇(P0.01),而孕期增重过度则会导致盆底肌张力过高(P0.05)。可见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孕期增重均是影响再生育女性盆底功能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再生育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需及时评估及治疗。同时应当加强再生育女性的孕期管理,提供合理的营养指导,减少孕期肥胖及巨大儿的发生,有效降低产后盆底功能的受损程度,减少产后PF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梁娇  黄培兴 《中国妇幼保健》2014,(28):4658-4661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针灸会阴穴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灸会阴穴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6.67%,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症状评分与肌电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上述值都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同时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和精神病性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针灸会阴穴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能有效改善预后与盆底电生理特性,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方法]选取某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4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107例)和非手术治疗(3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质量情况,评价疗效. [结果]患者病因分析,病因有单纯阴道前后壁膨出、单纯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同时并发阴道前后壁膨出、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和合并陈旧性会阴裂伤.基于患者病情实施实施不同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手段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放置子宫托进行治疗、盆底肌肉训练等,手术治疗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武全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高位悬吊术等.对患者进行3-12月随访,随访治疗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尚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广大医护工作者应提高对于本病的认识,不断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尽量减轻患者痛苦,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1.
口服避孕药(OC)与妇科良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曾应用OC者似乎无保护作用,但目前正在应用者(尤其是使用高剂量者)发生功能性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浆液性粘液性卵巢肿瘤的危险性似乎较低。至于OC对子宫肌瘤的影响,目前意见不一致,部分作者认为O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rolift盆底重建术联合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ension free viginal tope obturator,TVT-O)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PFD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联合TVT-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并于出院后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与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尿管保留时间、术中出血量[(53.4±6.4)min、(6.6±1.2)、(2.8±0.5)d、(139.6±41.6)ml]与对照组[(80.3±15.4)min、(10.5±2.5)、(3.9±0.7)d、(49.5±10.5)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ve examination,POP-Q)0~IV度患者数分别为0、0、5、21、7例,术后6个月分别为25、7、1、0、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POP-Q 0~IV度患者数分别为0、0、6、22、5例,治疗后分别为18、10、4、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评分[(18.2±2.4)、(23.4±3.5)分]均较治疗前[(43.5±5.7)、(44.1±6.0)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lift盆底重建术是治疗PFD的一种微创无痛且疗效显著的手术方式,同时联合TVT-O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8,(3):273-274
目的研究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POP-Q分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及2年的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够有效缓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改善尿失禁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贵港市妇幼保健院生产且产后42天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47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476例产妇进行分组治疗,其中157例产妇未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者为对照组,其余319例产妇采用盆底肌低频电刺激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脏器脱垂,尿失禁,性欲,性交痛、性伴侣满意度,盆底器官脱垂评估系统(POP—Q)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脏器脱垂和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x^2=4.137~15.489,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个月、12个月时性欲、性交痛发生率、性伴侣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x^2=4.312~17.426,均P<0.05),而产后3个月两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0.728、0.464、0.587,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POP-Q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x^2值分别为67.993、157.046、223.687,均<0.05),且观察组产妇产后6个月、12个月的POP-Q评分均显著优于产后3个月(x^2值分别为410.305、481.273,均P<0.05),而对照组产妇产后6个月、12个月的POP—Q评分与产后3个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0.227、2.965,均P>0.05)。结论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降低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的发生率,改善妇女性欲、性交痛、性伴侣满意度,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徐琛琛 《医疗装备》2021,(9):184-186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一组因盆腔支持结构退化、缺陷、损伤及功能性障碍造成的泌尿系统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以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为常见问题,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方式为盆底超声,其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的诊断方式,可实现对患者盆腔结构、韧带损伤情况的观察,以便于为治疗该疾病患者提供可靠的理...  相似文献   

16.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以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而导致的以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粪失禁、性功能异常及慢性盆腔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证明,盆底电刺激(pelvic flo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S)对改善PFD患者的盆底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文献,就PES的技术方法、在治疗PFD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妊娠晚期双胎孕妇盆底的改变,以期为其产后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25例双胎孕妇(Ⅰ组)、25例单胎孕妇(Ⅱ组),20例健康未生育女性(Ⅲ组)作为研究对象,于妊娠晚期进行盆底超声检查,测量前盆腔脏器参数,记录并统计分析.结果 ①三组间年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F分别为0.048、0.006,均P>0.05),Ⅰ组BMI增加量多于Ⅱ组(t=3.892,P<0.05);②三组间Djx、Dvx、△D、βj、βv、αj、α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00~32.757,均P<0.05),组间两两比较:Ⅰ组与Ⅲ组,Djx、Dvx、△D、βj、βv、αj、αv值有统计学意义(t8.782-30.371,均P<0.05);Ⅱ组与Ⅲ组,Dvx、△D、βj、βv、αj、αv值有统计学意义(t值9.153~29.352,均P<0.05);Ⅰ组与Ⅱ组,Djx、△D、β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2~32.562,均P<0.05);③孕妇BMI增加量、胎儿体质量与△D均为负相关(r值分别为-0.917、-0.795,均P<0.05).结论 双胎孕妇BMI增量明显多于单胎孕妇,其盆底前盆腔脏器多个参数受到影响,产后康复应提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严瑞珍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58-615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收集某院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78例,将其分为36例为研究组和42例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手术治疗并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单一手术治疗,然后对其尿流动力学、有效率、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8例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后采取针对性的盆底康复训练治愈率更高,更有利于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盆底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临床效果和对远期复发率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PFD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将行盆底悬吊术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均给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肌电水平和分度指示点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患者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 00%与对照组患者的22. 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分度指示点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的肌电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PFIQ-7评分、PFDI-20评分和PISQ-12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的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盆底悬吊术治疗PFD效果确切,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恢复患者术后盆底组织肌力,减少远期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阴道分娩、绝经、长期腹压增加(长期咳嗽、便秘、肥胖)、盆底肌力薄弱是PFD的危险因素。此外,近年来的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盆底电生理的变化与PFD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1]。因此,电生理技术在女性盆底功能疾病中的应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