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3例予清眩汤治疗,对照组107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均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P<0.01),其中右椎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全血黏度(低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指标除HDL-C外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明显(P<0.05)。结论清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且安全、无毒副作用,说明从脾胃辨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
宋萍 《山西中医》2022,(3):42-43
目的:观察化痰定眩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34例予强力定眩胶囊治疗;治疗组35例予化痰定眩颗粒治疗,4周后统计中医证候积分及DHI积分、脑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DHI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长春西汀静脉滴注,治疗2周;治疗组在予长春西汀静脉滴注基础上,予口服化痰止眩汤,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 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 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 0. 05或P 0. 01),尤其治疗组变化升高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运用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肾定眩汤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6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肾定眩汤,对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舌脉象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定眩汤可有效减轻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症状,也能改善动脉血流速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肾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定眩汤治疗,观察2组中医症候积分、后循环平均血流速度、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舌脉象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眩汤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清眩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为60.0%(18/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63.3%(19/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2周后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更快(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2周后左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基础上合用清眩汤可以增快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提高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浊通络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疗效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西医组(n=40)和中医组(n=40)。西医组使用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中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联合化浊通络定眩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脑血流量(全脑血流量、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统计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中医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中医组低于西医组(P<0.05);两组全脑血流量、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且中医组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通络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可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和脑血流量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证属痰浊上蒙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选患者均排除相关禁忌证,予控制血糖、血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头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10天为1疗程)。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以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优于单纯的中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由于后循环缺血而引起的眩晕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除给予相应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和活血定眩汤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TCD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及TCD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滋肾平眩汤联合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滋肾平眩汤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动脉血流速度、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 76%,对照组为71. 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滋肾平眩汤联合西药可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流速度,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