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被认为与EB病毒相关的恶性肿瘤。本文2例患者体检发现脾脏占位,完善检查后予腹腔镜下全脾脏切除术。病理示: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2例术后均未行放化疗。该疾病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而影像学上则与肉瘤有重叠表现。镜下表现为炎症背景中可见较多的CD21、CD23和EBER阳性的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排列,由于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交织分布,边界不清,故存在一定的诊断难度。本文报道这2例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和病理学特点,以提高诊断认知。  相似文献   

2.
<正>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IPT-like FDCS)十分罕见,其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一个亚型,主要发生于肝脏和脾脏[1-2]。2021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一例脾脏占位患者,行脾脏切除术根治,术后病理为IPT-like FDCS。笔者总结该患者诊治经过,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诊断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消瘦,血清学肿瘤标志物阴性.超声表现为肝内巨大实性占位,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周边血流信号,内部血流信号稀少.CT增强动脉期病灶不均匀性强化,门脉期、延迟期消退不明显,中央多见液化坏死无增强区.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点,但特异性不明显.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手术切除肿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网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1例大网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大网膜,镜下肿瘤由束状、片状、旋涡状排列的短梭形、卵圆形或多边形瘤细胞组成,具有围绕血管呈同心圆样排列的特征,部分区域类似脑膜瘤形态,其周可见较多混杂的小淋巴细胞。肿瘤内可见凝固性坏死灶。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21、CD23、CD68,EMA弱表达。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大网膜者极为罕见,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光镜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好发于女性。镜下:在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的背景中见空泡状核及核仁明显的梭形、卵圆形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胞界不清,核膜皱缩,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表达CD21,CD23,CD35,不表达CD3,CD20,ALK,CD1a,S-100。结论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是一种好发于女性且具有潜在转移和复发的低度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肿瘤鉴别及诊断,手术肿瘤切除是有效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分析其特征并进行鉴别。方法:收集118例在CT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其基本CT征象、特征性表现及强化方式。结果:11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肝转移瘤40例,肝脓肿2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1例,肝细胞癌17例,肝脏炎性假瘤6例,肝淋巴瘤5例;单发54例,多发64例;边缘清晰24例,边缘模糊94例;病变位于肝右叶41例,肝左叶26例,肝左右叶50例,肝尾状叶1例;病变直径0.2~13.4 cm。40例肝转移瘤均呈边缘轻度强化,"牛眼征"出现率为12.50%(5/40);29例肝脓肿均呈环形、蜂窝样强化,"双环征"和"气泡征"出现率均为13.79%(4/29);1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呈持续渐进强化,肝内胆管扩张、肝包膜凹陷和病灶内钙化出现率分别为57.14%(12/21)、23.81%(5/21)和9.52%(2/21);17例肝细胞癌强化方式多种多样,肝脏形态轮廓改变、肝动脉扭曲增粗和血管受侵出现率分别为41.18%(7/17)、41.18%(7/17)和35.29%(6/17);6例肝脏炎性假瘤中4例呈分隔以及结节样强化;5例肝淋巴瘤均呈轻度均匀强化,"血管漂浮征"出现率为40.00%(2/5)。结论:螺旋CT检查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肝脏占位性病变时,应结合CT征象及强化方式后进行综合判断,有助于为肝脏病变的定性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1例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光镜检查:梭形,卵圆形的肿瘤细胞排列成束状,巢片状;肿瘤细胞间见较多的淋巴细胞,肿瘤内见凝固性坏死.肿瘤细胞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细胞浆丰富,细胞边界不清,呈合体状.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CD21、CD68、灶状表达CD36和S-100,而D2-40、CD1a、CD31、CD34、EBV、Hepa-1和AFP均阴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过程:肿瘤首先表现为肝脏肿块,经过手术及辅助治疗后,肿瘤反复复发,转移.结论 肝脏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辅助细胞中度恶性肿瘤,术后容易复发甚至转移,应予以完整切除,并辅以合适的化疗和(或)放疗.  相似文献   

8.
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瘤细胞合体样,呈栅栏状、漩涡状、束状排列,具有围绕血管呈同心圆样排列的特征性。免疫组化:表达CD21、Vim和CD68。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报道我院2例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为瘤细胞呈椭圆形,瘤组织弥漫分布,瘤组织间常夹杂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示CD21(+)、CD35(+)、clusteri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i-67表达程度不一。手术加化疗后随访18个月,局部无复发,无全身其他系统转移。结论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形态学变化较大,诊断需要依靠详细的病理形态观察及多种免疫组化标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核酸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诱导免疫反应作用。方法利用含有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富集MCF-7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经单克隆形成、表面标记检测、NOD-SCID小鼠成瘤等实验鉴定后,采用T7mMessage mMACHINE试剂盒进行mRNA体外扩增并转染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MTT法体外检测转染后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无血清培养的方法能够富集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含CD44+/CD24-型的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高达(90.17%);经鉴定在NOD/SCID小鼠体内具有强致瘤性;负载后DCs高表达树突状细胞特异性标志CD80/CD83/CD86及HLA-DR;与已分化贴壁乳腺癌细胞相比,悬浮培养的未分化状态的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mRNA转染的树突状细胞靶向杀伤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能力更强(P0.01)。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mRN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在体外可诱导强的杀伤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的CTL细胞能力,为乳腺癌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肝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CD4+CD127loCD25hi-int调节性T细胞。比较不同慢性肝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间CD4+CD127loCD25hi-int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慢性肝病患者间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肝癌患者最高,乙肝患者次之,肝硬化患者最低,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结论:调节性T细胞与慢性肝病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涂远航  荣梅生  马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73-1376,137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与CD8+CD28+T细胞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轻、中、重度乙型肝炎肝组织中HBV抗原及核酸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CD28T细胞表达并比较.结果:重度、中度、轻度乙型肝炎中HBsAg(+)HBcAg(...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左右半肝形态及肝硬化病人肝组织标本的HE染色和肝硬化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的表达。方法对30例乙肝肝硬化致门脉高压征行脾切除术和乙肝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手术病人行CT检查,手术中标本摄片,留取形态学资料。同时留取此30例病人肝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根据肝硬化标准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MP2和bFGF2的表达。结果1)发现右半肝萎缩较左半肝萎缩明显增多;2)HE染色亦显示右半肝肝硬化较左半肝肝硬化明显增多;3)MMP2在病例组左半肝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半肝表达,有统计学差异;4)bFGF2在病例组左半肝表达与对照组左半肝表达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在病例组右半肝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右半肝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肝硬化时左右半肝纤维化程度存在明显地差异性,为我们今后治疗肝硬化合并肝癌,手术切除肝组织大小及部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脾体积变化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近期经病理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因乙肝导致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共41例,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1期7例、S2期10例、S3期4例、S4期5例、肝硬化15例,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6例,B级11例,C级14例,以及对照组15例,行上腹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运用CT机自身携带的软件,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肝脾体积进行测量;并计算肝脏各叶体积占总肝体积百分比、肝脾体积之比,将上述指标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进行对照。结果肝右叶、左内叶、总肝体积从正常肝脏到轻度肝纤维化(S1-2期)逐渐增大,从重度肝纤维化(S3-4期)到晚期肝硬化减小;肝左外叶、尾状叶体积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大;脾脏体积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大。从肝功能A级到C级,肝右叶、肝左内叶及总肝体积逐渐缩小,而左外叶和尾状叶体积及脾脏体积逐渐增大。结论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脾体积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21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V,rt(EB病毒编码的小RNA)表达情况,统计不同类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结果121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阳性率为63.6%(77/121),其中结外者EBER阳性表达率为75.9%(60/79),阳性细胞多为肿瘤细胞,阳性细胞数〉30%;而结内者EBER阳性表达率为40.5%(17/42),阳性细胞多为母化的肿瘤细胞或反应性B淋巴细胞,阳性细胞数〈10%。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表达率显著高于结内(P〈0.01)。EBER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1)。不同类型淋巴瘤EBER阳性表达率不同: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CL)为98.0%(48/49),EBER阳性细胞数〉30%;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为77.8%(7/9),阳性细胞数〈10%,阳性细胞多为反应性B细胞;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NOS)为41.5%(17/41);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为33.3%(2/6);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ALK阳性(ALCL,ALK+)者为18.2%(2/11)。结论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而结内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病毒感染可能为继发感染。检测肿瘤组织EBER表达有助于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 对我院2013年6-11月门诊及住院的200例乙肝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45+)、T淋巴细胞(CD45+CD3+、CD45+CD3+CD4+、CD45+CD3+CD8+)、B淋巴细胞(CD45+CD3-CD19+)、NK淋巴细胞(CD45+CD3-CD16+56+)百分比和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组T淋巴细胞总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T淋巴细胞总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其中肝衰竭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肝硬化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显著降低(P<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肝衰竭组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肝硬化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持续降低,与疾病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郑盛 《西部医学》2014,26(9):1137-1140
目的探讨CD4+、CD25+、CDl27low/-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0例慢性HBV感染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的表达水平,对70例HBV感染者在B超引导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同时行HBV相关血清学检查。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数据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70例慢性HBV感染者ALT水平为(35.564-10.42)U/L,其中ALT〈40U/L者50例,HBeAg阳性40例,HBeAg阴性30例。70例慢性HBV感染者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为(5.55±1.20)%,健康对照组为(4.85±0.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P=0.003)。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与HBVDNA栽量呈正相关(r=0.495,P=0.003)。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患者62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表达水平为(5.80±1.14)%,高于8例G>2患者的(4.00±0.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5,P=0.002)。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2的患者48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为(6.00±1.34)%,高于22例S≥2者的(4.70±1.02)O,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9,P=0.001)。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4叶。、CD25’、CD127low/-Treg水平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呈负相关(r=-0.539,P=0.001),与纤维化分期亦呈负相关(r=-0.488,P=0.003)。结论CD4+、CD25+、CD127low/-Treg与乙型肝炎的病情慢性化、肝组织损伤有关,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明华 《当代医学》2010,16(31):142-143
目的探讨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免疫机制。方法选择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异常,但小于正常值2倍;HBeAg(+);血清HBVDNA〉105copies/mL。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9例单纯予以常规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61例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胶囊200mg/d,3次/d。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在用药后ALT情况、乙肝病毒e抗原(HBeAg)、HBeAg/抗HBe血清转换、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均对T细胞亚群有调节作用,能使CD4+上升,CD8+下降,CD4+/CD8+上升,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胶囊可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具有抗HBV作用。可应用于临床上尚未达到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使用指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ALT异常,但小于正常值2倍;HBeAg(+);血清HBVDNA〉105copies/mL)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临床表现研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光镜下淋巴结被膜完整,边缘窦存在,部分淋巴滤泡残留.副皮质区明显增宽,弥漫分布单核细胞样细胞,核轻度异型,染色质稍粗糙,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可见,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弹性评分及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指数(APRI)诊断乙肝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肝纤维化程度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79例.对79例患者行RTE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评分,并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及APRI对比.结果:相关分析显示肝纤维化程度与肝纤维化弹性成像弹性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