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蛭龙活血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蛭龙活血方加辛伐他汀治疗,疗程90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候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内膜中膜厚度(IMT)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候评分明显减轻,hs-CRP和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好转,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和IMT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也有明显好转(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IMT与收缩峰期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呈负相关,与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蛭龙活血方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的临床表现,减缓动脉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60例非高血压患者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粥样斑块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的PSV、EDV、Vmean均明显降低(P均<0.01),RI和PI均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彩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60例非高血压患者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粥样斑块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的PSV、EDV、Vmean均明显降低(P均〈0.01),RI和PI均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彩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程度高血压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特点及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指标,测量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将所有病人根据高血压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高血压组、中度高血压组和重度高血压组,比较分析各组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结果:重度高血压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及斑块各项评价指标均高于轻中度高血压组;各组斑块回声比较无差别,均以硬斑多见;斑块发生部位亦无显著性差异,均主要出现于颈动脉分叉处。各组PSV、EDV、TAV、RI、PI无显著差异。结论:颈动脉超声可直接反映斑块的大小、位置、回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于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60例因其他类型疾病就医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2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数量及性质、颈动脉相关血流参数。结果病例组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侧、右侧颈动脉IMT测定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的低回声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强回声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颈动脉PSV、EDV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RI、PI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超声检查对于评估颈动脉斑块硬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软化动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给予软化动脉胶囊,对照组100例给予辛伐他汀片,连续用药12周.利用高分辨力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斑块面积及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IMT、crouse积分、斑块面积、血流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软化动脉胶囊具有一定程度地消减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胜 《江苏中医药》2016,48(1):34-3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服用健脑软脉颗粒联合普伐他汀片,对照组30例服用安慰剂联合普伐他汀片,疗程均为12周。采用颈动脉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内—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颈动脉血流学、颈动脉斑块病理分型及hs-CRP水平。结果:2组患者血清hs-CRP、IMT、Crouse积分、颈动脉PSV及EDV均降低,其中在血清hs-CRP、IMT、Crouse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脑软脉颗粒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的作用,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纯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辨证属肝郁气滞证兼有血瘀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以西药治疗,治疗组46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逍遥散加味方,2组均观察治疗6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的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IMT、斑块面积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肝郁气滞兼有血瘀证患者的作用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者,具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小颈动脉IMT,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和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针灸观察组、针刺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各30例。通过颈动脉彩超的测定,观察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中内膜厚度(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舒张末期最小值(M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n);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结果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消退作用,其中以扁平斑、软斑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针灸对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PS、MD和P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降低RI,增加双侧颈动脉的内径厚度,减小IMT。结论针灸可改善颈动脉和脑动脉血流状况,有助于减轻和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究超声技术在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与诊断中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江 门市新会区司前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119 例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 者 119 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斑块性质检出率、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增厚、粥样硬化检出率、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 结果:观察组共检出 162 个斑块,对照组共检出 71 个斑块,观察组平均 斑块检出数量为(1.35 ± 0.21)个,较对照组的(0.53 ± 0.12)个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斑块性质 检出率比较中,观察组软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低,硬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IMT 为(0.96 ± 0.31)mm,较对照组的(0.79 ± 0.25)mm 更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增厚检出率较对照组更高,颈动脉无增厚检出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的 PSV、RI 水平较对照组高,EDV 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超声技术可以通过颈动脉 斑块检出数量、斑块性质、IMT、颈动脉增厚、粥样硬化检出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诊断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