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125I粒籽植入治疗过程中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并对其辐射风险进行评估,同时提出合理化的辐射防护建议。方法 本次用于场所防护检测采用100粒单粒活度为0.8 mCi的125I粒籽源;单粒125I粒籽源周围剂量当量率研究采用的单粒粒籽源出厂活度为0.85 mCi;采用点源模型对不同分工的医务人员受照剂量进行理论计算;同时使用TLD对单粒125I粒籽源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测量,使用AT1121型X、γ辐射剂量当量率仪对场所进行布点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医务人员的受照剂量。结果 术前分装人员,在佩戴0.025 mmPb铅防护手套的情况下手部剂量将降低为5.02 mGy/a;术中手术人员手部剂量将降低为3.01 mGy/a;对于术后护理人员而言,100粒粒籽源在植入深度为2 cm,穿戴0.25 mmPb铅衣的情况下,年受照剂量将降低为0.013 mGy/a。单粒125I粒籽源周围剂量当量率测量结果表明距离源30 cm以外基本为本底水平。针对单粒粒子源周围剂量率分布,使用点源模型以及TLD实验测量结果表明,点源模型计算结果较TLD实验测量结果较大,距离越近,相差越大;距离越远两者结果越接近。对于治疗场所而言,使用点源模型以及实验测量结果表明,点源模型较实测结果较大。结论 针对单粒125I粒籽源,距离较近时需看作线源,而非点源,因此在距离较近时,点源计算模型较实测结果较大;随着距离的增加,点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越来越接近。建议分装、手术人员、护理病患的护士穿戴防护用品;放射性粒籽植入的患者在手术后穿戴铅围裙或在手术部位覆盖铅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模拟测量125I粒籽植入治疗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为工作人员的防护提供辐射剂量学数据。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中接触粒籽源环节,模拟125I粒籽植入手术过程,植入前及植入后,分别测量距离其0.05 m及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植入时,分别将10粒、50粒、100粒、150粒125I粒籽源置于治疗床上,分别测量0 mm、1 mm、10 mm、20 mm固体水以及0.25 mmPb的铅方巾覆盖粒籽源的条件下,距离床边10 cm处头部、胸部、腹部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头部、胸部、腹部分别代表距地高度155 cm、125 cm和105 cm。手部代表距离辐射源0.05 m。结果 粒籽源活度测定时,井型电离室0.05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46~0.64 μSv/h。粒籽源装入植入枪后,其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5.7~16.3 μSv/h,所检测的其余各阶段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为本底辐射水平。粒籽植入过程中,随着所植入的粒籽数量的增加,工作人员操作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均随头部、腹部、胸部、手部顺序递增。但随着固体水厚度的增加,各操作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顺序递减。当粒籽源覆盖铅方巾后,其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为本底辐射水平。结论 操作125I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虽未超过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但处于较高的水平,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插植放射治疗的辐射防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勉 《中国辐射卫生》2006,15(4):407-408,411
目的 分析研究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插植治疗方法中存在的辐射防护问题。方法 依据放射性计量部门的测试数据、推算结果与国家标准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中操作医师的辐射剂量、全程陪伴患者的家属接受到的辐射剂量、接受不同强度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的患者出院参考时间等问题加以研究。结果 单例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中操作医师的最大辐射剂量为0.315 mSv/a,全程陪伴患者的家属接受到的总辐射剂量为0.70 mSv,接受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的患者住院参考时间根据粒子活度不同为0~44 d。结论 该治疗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所造成的辐射剂量在一定的防护条件下是可以接受的。但需要重视潜在照射的危险性。对于该方法需要制定严格的手术适应症,杜绝盲目地开展。如必需开展,应保证术前精确计划植入放射性粒子的数量与部位,以避免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某医院125I粒籽植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按国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 181-2006进行评价。结果 该院125I粒籽植入项目的屏蔽和安全防护措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该院125I粒籽植入项目在正常运行时,能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某医院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病房内的外照射剂量水平和分布情况,对其辐射风险进行评估,为加强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与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出合理化的辐射防护建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病房内10类区域的剂量水平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并结合病人植入粒籽源数目和住院天数进行剂量分析。结果 该病区一年内共收住病人1232人次,其中行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病人432人次(190人),共植入粒籽源2.746843×1011 Bq(7423.9 mCi),人均6.3566×108 Bq(17.18 mCi),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病人年度住院天数2478天,平均住院6天。热释光剂量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处的剂量范围为0.23~13.94 mSv,均值为3.37 mSv,中值为1.90 mSv。其中病床两侧和输液架处的剂量范围明显高于其他点位处,经剂量/活度和剂量/(活度·天)分析,其差异依旧存在,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该粒籽源永久性植入病房内存在外照射剂量偏高的点位,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减少在此点位居留的时间或远离此点位。医护人员年度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亦低于本次实验点位剂量监测结果,与医护人员的实际工作和居留情况有关。工作人员在穿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在剂量安全范围内,可适当增加粒籽植入活度和住院天数。患者在术后穿戴防护,可明显降低其对医护人员的外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东省部分临床核医学诊疗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状况以及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为寻找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广东省14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辐射监测方法,对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放射性污染水平及人员受照剂量进行测量和推算。结果 工作场所中18F合成室操作孔在防护罩打开状态下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达到166 μSv/h;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等操作环节手部的剂量率较高,其中在分装柜分装18F、131I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3720、1220和468.2 μSv/h,在注射台(窗)注射18F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537和882 μSv/h。广州G医院18F注射室的工作台面β表面污染水平为99.6 Bq/cm2,工作人员手掌部位为1.6 Bq/cm2,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核医学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为0.08~5.18 mSv/a。在无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分装人员手部的年当量剂量最高,为0.02~390 mSv/a;注射人员次之,为0.57~85.62 mSv/a;而分装、注射时工作人员眼晶体、全身和下腹部的职业照射剂量较低。结论 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现况良好;应重视放射工作人员自身防护,熟练操作技能以缩短作业时间,采取合理防护设(措)施以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理论估算131I放射性药物生产过程中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和内照射剂量,与现场辐射监测结果比较,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估算与评价方法。方法 以某一131I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为例,通过估算工作人员在分装、转移、包装以及转运四个环节工作人员全身和手部剂量率以及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对131I核素的摄入量,全面分析工作人员外照射和内照射剂量。结果 理论估算外照射最大受照剂量为3.23 mSv/a;实测推算工作人员外照射最大受照剂量为1.72 mSv/a,理论估算结果比监测结果保守;工作人员手部外照射受照剂量偏高112.3 mSv/a,约占年剂量限值的1/5;内照射剂量为0.23 mSv/a,占总受照剂量7.1%。结论 放射性药物生产131I项目对工作人员辐射影响分析时,工作人员手部受照剂量偏高,应采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加强防护和管理;其次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不容忽视,应设计合理的气流组织,定期对气溶胶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核医学科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时,治疗场所空气中131I放射性浓度,评估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方法 选取某医院核医学科DTC患者131I住院治疗的工作场所。分别对131I服药区和131I治疗病房空气进行气体采样,通过低本底伽玛谱仪探测样本,经计算空气中131I的活度浓度,估算工作人员受到的内照射剂量。结果131I服药区,服药3 h内活度浓度为3~187 Bq/m3。患者服药期间及患者服药后3 h、在服药处停留5~30 min,内照射剂量分别为0.08~0.50 μSv及0.00~0.04 μSv。患者服药当天病房空气中131I的活度浓度最高,可达3 091 Bq/m3;患者出院后,病房活度浓度逐渐降低,在48 h内浓度为10~242 Bq/m3。出院后48 h内 在病房停留5~30 min,内照射剂量为0.01~14.11 μSv 。结论 131I治疗DTC患者服药期间空气中131I活度浓度较高,建议采用远程给药或观察窗给药。患者住院期间,病房内131I活度浓度最高,建议除医护人员外,禁止其他人员进入病房。患者出院后,尽量延后进入病房的时间,以减少内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某三甲医院131I治疗场所辐射水平进行检测,了解其辐射水平。方法 25名甲癌患者共服用82880 MBq的131I。患者服药后用X、γ射线测量仪检测病房周围剂量当量率;出院后用α、β表面污染仪检测病房表面污染;治疗期间和出院当天对131I治疗场所及办公区进行空气采样,用高纯锗γ能谱仪测量空气样品,数据处理后得到空气中131I浓度。结果 131I治疗病房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15~0.46 μSv/h。病房清理前表面污染为0.53~40.1 Bq/cm2,其中马桶最高。患者服药后4 h内,131I治疗场所及办公区走廊空气中131I浓度分别为1.74 Bq/m3和0.66 Bq/m3131I治疗场所排风速率为0.50 m/s。患者治疗期间及出院当天,因通风导致空气中的131I浓度分别较前一天下降29.7%、79.7%和53.3%。结论 该场所外照射辐射水平较低且屏蔽效果较好;131I治疗病房清理前表面污染除马桶略高于标准要求外,其余均低于标准限值;通风是降低该场所空气中131I浓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辐照室外围γ辐射水平随辐照室内辐射场强增加的变化特点及个人受照剂量安全性。方法 对深圳金鹏源和上海金鹏源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监测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的监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辐照室外墙的辐射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辐照室产品出入口辐射水平有一定幅度增加,总体都满足低于2.5 μSv/h的国家标准要求。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总体上小于1 mSv/a。结论 大型γ辐照装置工作场所对放射性工作人员以及对环境辐射所产生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规范大型γ辐照装置的运行维护,能够有效控制人均年有效剂量处于较低的辐射安全水平,满足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甘肃省3家甲级医院的20名从事核医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开展甲状腺中131I内照射监测和剂量估算。方法 使用InSpector 1000型便携式γ谱仪进行体外直接测量法。将谱仪进行能量刻度和效率刻度后,对每位工作人员的甲状腺和大腿部位分别进行一次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20 s。大腿部测得结果作为体内本底,计算甲状腺131I活度,利用甲状腺131I摄入量,计算甲状腺待积器官剂量并推算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 3家医院20名核医学工作人员其中8人甲状腺中检出131I,占总人数的40%,甲状腺中131I活度范围为:30.29~1271.68 Bq,平均活度为395.39 Bq;甲状腺待积器官剂量范围是0.33~14.00 μSv,平均剂量为4.36 μSv;年待积有效剂量范围是0.02~0.73 mSv,平均剂量为0.23 mSv。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人员年待积有效剂量均未超过必须进行内照射监测的1 mSv限值,但也较为接近,可以适当调整监测周期。考虑到每个周期用药量及治疗病人数量的变化,还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将InSpector 1000便携式γ谱仪及其相应配套软件应用于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活度的监测中,监测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方法 对谱仪进行刻度并参加了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发起的2018年甲状腺放射性碘比对计划,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利用该谱仪分别对北京市与济南市的2家三甲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测量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该InSpector 1000便携式γ谱仪参加国际比对的结果合格。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测量结果显示1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131I活度均低于最小可探测活度(33.30 Bq),济南市某三甲医院的测量结果显示4名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131I活度分别为64.05 Bq、160.77 Bq、416.67 Bq、低于最小可探测活度(35.18 Bq),4名被测对象中有3人的甲状腺内监测到131I,其对应的甲状腺待积器官剂量分别为0.70 μSv、1.77 μSv、4.58 μSv。结论 将InSpector 1000便携式γ谱仪应用于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监测的可行性强,该谱仪在辐射监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在放射防护领域、核应急现场检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与几何学原理,创建125I粒子平面植入条件下剂量分布特征与等剂量分布曲线,探讨正六边形平面植入模型的剂量分布价值。方法 利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创建125I粒子等边三角形分布、正方形分布、正六边形分布时剂量特征,求出1 000、3 000、6 000、9 000、12 000、15 000和20 000 cGy剂量分布曲线。计算距离平面植入中心点距离0、0.5、1.0、1.5、2.0和2.5 cm处剂量分布;利用几何学原理绘制边长为1、2、3、4 cm延申相套正六边形图形,并在大于等于2cm的边上加点,将包括中心点在内的点相连接。结果 利用三维粒子治疗计划系统可以模拟出平面植入条件下等剂量曲线分布。在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条件下,粒子距离中心超出2.0 cm、2.5 cm时,中心剂量低于10 Gy,需要增加粒子,提高中心剂量;绘制的正六边形中任意相邻三点的连线都构成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1 cm。结论 通过对不同平面几何形状125I粒子种植分布的等剂量曲线与几何学原理分析,正六边形中心加一颗粒子的分布模型,最符合剂量学均匀分布规律,对临床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