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彬  徐斌  胡永东 《新中医》2011,(2):148-14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属中医学顽痹、历节等范畴。笔者结合古今医家的认识,对其理法方药,浅议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心肌炎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以常规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大批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中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医药的优势得以彰显,使病毒性心肌炎成为中医药能有所突破的病种之一。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围绕发病过程中毒、瘀、虚3个病理因素,掌握疾病的动态演变规律,遣药组方,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雾霾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辨证分型进行了阐述。认为:雾属外感湿邪范畴;雾霾的病邪特征为湿毒;袪邪为治疗总则。临证可按以下四个证型来辨治:邪犯肺卫,湿重于毒;邪犯肺卫,湿毒并重;邪犯肺卫,毒重于湿;肺失宣降,湿毒并重。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病临床过程大多呈现发作-缓解-复发-缓解……的周期性特征,每一周期内又可根据其症状、体征与实验指标的改变而分为急性活动期(A-B间期),中间恢复期(B-C间期),临床缓解期(C-D间期)。运用这种病-期-证的新的临床研究方法,将使中医临床克服过去辩证论治中存在的一些弱点,而且参考有关实验指标的改善,以验或 伪中医临床疗效,为中医临床研究资料的可重复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动神经元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归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笔者认为本病本虚而标实,以肺、脾、肝、肾诸脏亏虚为本,饮邪停滞为标。治疗时应辨证与分期相结合、针灸与药物相辅助、辨证施方与一方通治相协同,多法并举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五脏为一体,五脏功能协调,人体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状态。五脏相关理论在指导临床整体认识和诊疗阳痿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阴茎勃起是以肾为激发之源,在心、肝、脾、肺四脏的协作配合之下,依靠阳气的温煦和血液的濡养,进而推动宗筋的腾展,故五脏皆可致痿也。本文将从肝失疏泄、心火闭塞、脾虚失司、肺气不足、肾精亏虚五个方面围绕五脏的基本生理特性来阐述阳痿的发病机理,并根据病因病机灵活选用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宣畅心志、解郁安神,补益脾胃、清热利湿,补肺益气、兴阳振痿,滋阴补肾、平调阴阳诸法,通调五脏,标本兼顾,虚实同调,据五脏一体观从整体上辨证论治阳痿,使五脏得安,宗筋腾展,完善“五脏皆可致痿”的阳痿论治理论,为临床诊疗阳痿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疾病的中医辨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 ,是中医区别于西医临床诊疗模式的基本特点之一 ,但随着医学的发展 ,各种先进检测手段的不断出现和改进 ,一些疾病在未出现症状或体征时已被确诊。在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及对健康日益关注的今天 ,无症状就诊患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这类患者主要表现在 :1微观检测指标异常 :如血脂升高、尿常规检查异常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伴或不伴转氨酶升高、高粘血症等。 2现代仪器检查异常 :肝胆或泌尿系结石、脂肪肝、子宫肌瘤、隐匿型冠心病、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早期或…  相似文献   

8.
痹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承德 《中医正骨》1999,11(9):47-48
痹病是一类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累及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组织的疾病的总称,是一新兴的学科。其包括范围甚广,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痛风、皮肌炎、动脉炎、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骨质增生以及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归类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由代谢紊乱、感染或退化性病变等引起。《内经》早就将以上疾病归为一类,属痹病范畴,亦称风湿病。“风湿病”一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汉书·艺文志·五脏六腑十二病方三十卷》注为:“痹,风湿之病”。汉代张仲…  相似文献   

9.
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能够推动人体新陈代谢,温煦机体,促进其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还能防卫固表,帮助机体抵御外邪。因此,气对于人体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人体出现气虚的表现,就会严重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慢性退化性脑变性疾病,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为主要特征。随着世界人口的逐渐老龄化,本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2500万以上的AD患者,我国的  相似文献   

11.
分析大学生失眠的发病及病因病机特点,将失眠大学生分为热扰心神,心神失养,心气郁滞,痰食扰心4型进行辨证论治的同时注重调摄,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倩倩  周佳  李海昌  温成平 《新中医》2018,50(4):186-188
通过辨析狼疮性肾炎的病名、病因和临床表现,提出固源正本,解毒祛瘀,兼顾阴阳调和,调畅情志,中西并重的治疗思路,并附案例以资佐证,期望能为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保 《四川中医》2002,20(10):9-10
难治性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膨胀病之晚期,临床特征为大量腹水,持续三个月以上,且经治疗迁延难愈者。此证之形成以肝脾症结久居为因,正气虚极,肝脾肾功能衰竭为本,气血水代谢障碍为标,另与治疗失当,过用逐水利尿,或反复抽取腹水有关。治疗当谨守病机,重在补虚消积,从调补肝脾肾入手,兼以利水诸法,对肾气大伤、真阴涸竭、真阳衰败者,分别急施左归丸或启竣汤,以补下启中,使下虚自实,中满自消。  相似文献   

14.
孙占斌  刘培彦 《陕西中医》2002,23(2):192-192
脑梗塞临床上是以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 ,伴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语言不利 ,或虽不经昏仆而反以歪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 ,死亡率高 ,严重的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如何在临床中正确应用中西医辨治此病 ,不失时机地抓住治疗机会 ,是缓解病情 ,减轻残废程度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笔者近几年来从事中风病的诊治工作 ,对中风病分期辨证进行了初步探讨 ,现总结如下 ,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斧正。   1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生 ,病因病机较复杂 ,它是由于正气亏虚 ,饮食不节 ,五志过极 ,劳倦内伤等诸多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使心肝…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动静辨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斌 《陕西中医》1989,10(7):303-304
中风发病急,证情复杂,可呈“动”、“静”两种不同类证。根据亢害承制理论,治则应以动为主者,治之以静;以静为主者,治之以动。作者认为,从微观病机入手,以虚实动静为总纲,指导中风病辨证论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支气管扩张是以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种常见难治病症。本文结合临床实践体会,对其病机及辨治,试作如下探讨。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约而言之,不外是外邪犯肺,病住以肺为主,病久可由肺及脾,累及于肾,甚则影响它脏与全身;病由阳及阴,而致阴虚肺燥;由气及血,而致气滞血瘀;病由实致虚,而致虚中夹实,随着病情发展而发生它症。从临床实际来看似可从寒、湿,痰、热、瘀、虚来说明其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7.
郭维琴教授对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与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红  王振涛 《河南中医》2003,23(10):12-13
郭维琴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 ,业医 30余载 ,学贯中西 ,临床经验丰富 ,尤其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现将郭师对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与辨治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1 病名认识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 ,心衰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 ,左心衰患者以心悸、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 ,右心衰以心悸、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为表现 ,全心衰包括左心衰和右心衰。中医无心衰之病名 ,从其临床表现看 ,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心水”、“痰饮”范畴…  相似文献   

18.
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恣情纵欲所致,提出了"肾虚是根、阴虚为本、血瘀为标"的病机观。中医治疗有三方面优势:病证结合、整体辨治,有助于改善全身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局部辨症、审因论治,有助于消除局部病灶,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缓缓图治,有助于巩固远期疗效。临床治疗有三要素:辨病审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病证结合,首辨脏腑和虚实;分期论治,辨证治疗出血灶。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与中医辨治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反酸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甚至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害.该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约为7~15%,在我国虽未进行过流行病学调查,但发病率并不低[1],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20.
浅论甲亢性眼病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 《四川中医》2003,21(12):11-12
突眼性甲亢是内分泌病常见的难治之疾。本文介绍了作者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的经验及辨治体会,指出中医药治疗甲亢性眼病,可消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稳定,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