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虚肝郁证大鼠海马c GMP含量及其合成酶s GCα2、s GCβ1和水解酶PDE2A、PDE5A、PDE9A m RNA表达与芍药苷的干预作用。方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40mg/kg芍药苷组、20mg/kg芍药苷组,造模第1天开始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给等量蒸馏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共造模21d。治疗结束后,取脑组织,剥离海马,采用格里斯法(Griess法)测定NO含量、放射免疫法(RIA)测定c GMP含量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 PCR)检测s GCα2、s GCβ1、PDE2A、PDE5A、PDE9A m RNA的表达。结果:血虚肝郁证模型大鼠海马的NO、c GMP含量升高且s GCα2、s GCβ1、PDE2A、PDE5A m RNA的表达增加(P<0.05,P<0.01),40mg/kg芍药苷能够降低NO、c GMP含量(P<0.01,P<0.001)且下调其合成与分解酶的表达。结论:芍药苷能够降低血虚肝郁证模型大鼠海马NO、c GMP的含量,且下调s GCα2、s GCβ1、PDE2A、PDE5A m RNA的表达,其机制与芍药苷影响合成酶与水解酶的变化有关,从两个方面综合作用保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以氟西汀及逍遥丸为对照,检测体重,糖水消耗量,并进行旷场行为学实验;格瑞斯比色法检测海马一氧化氮(NO)的含量;酶免法(ELISA)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RT-q PCR法检测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 NOS)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n NOS以及BDNF的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30 mg·kg~(-1)芍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穿行次数(P0.05;P0.0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明显降低NO水平(P0.05,P0.01;P0.05,P0.05);30 mg·kg~(-1)芍药苷与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BDNF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明显降低n NOS m RNA表达(P0.01;P0.05);30 mg·kg~(-1)芍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BDNF蛋白表达(P0.05)。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为白芍柔肝解郁功效的有效成分,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海马NO含量以及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韵桥  蒋筱  夏猛 《环球中医药》2020,13(2):213-217
目的研究逍遥散对肝郁证失眠大鼠的行为学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42只健康的SD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作为空白组,剩余大鼠采用慢性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氯苯丙氨酸复合因子造模法进行肝郁证失眠大鼠模型制备。将存活的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逍遥散高剂量组、逍遥散中剂量组、逍遥散低剂量组、天王补心丹组、地西泮组(西药组),从造模第7天开始,连续灌胃治疗。之后对大鼠宏观体征进行观察,并运用旷场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运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法对大鼠海马中的PI3K、Akt和m TOR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旷场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及天王补心丹组与其余各组相比,大鼠移动距离、跨越的方格数以及活动次数均明显下降(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西药组与模型组及天王补心丹组相比,移动距离、跨越的方格数以及活动次数增多(P0.05),PI3K、Akt、m TOR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逍遥散可以有效提高肝郁证失眠模型大鼠的活跃程度,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达到治疗目的。而中药复方的剂量变化以及药物是否对证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研究赤芍、白芍及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赤芍、白芍对血瘀证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复合冰水浴复制大鼠急性血瘀证动物模型,以丹参酮胶囊为对照药,通过检测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最大凝集指数(Red blood cell maximum agglutination index,MAXD)、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Red blood cell maximum deformation index,MAXDI)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ET-1)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观察不同剂量的赤芍、白芍对大鼠全血黏度、MAXD、MAXDI、血清NO、血浆ET-1的影响。采用同样的方法通过检测大鼠全血黏度、血清NO、血浆ET-1指标研究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急性血瘀证大鼠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赤芍高剂量组及芍药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各切变率的全血黏度显著降低(P0.05,P0.001,P0.01);赤芍中剂量组、赤芍低剂量组及白芍高剂量组中切变率及低切变率全血黏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赤芍高剂量组MAXD、MAXDI均有显著改变(P0.001,P0.01),白芍高剂量组和白芍中剂量组MAXD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赤芍、白芍、芍药苷各剂量组及芍药内酯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血清NO值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浆ET-1无显著差异。结论赤芍、白芍均能降低急性血瘀证大鼠的血黏度,芍药苷是两者起作用的共同活性成分,芍药内酯苷对血瘀证的作用不及芍药苷;赤芍对血瘀证的作用优于白芍,这与其芍药苷含量较多,而芍药苷有较强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赤芍、白芍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放射线辐照法致小鼠血虚模型的补血作用。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制作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赤芍、白芍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结果:造模第7天,赤芍2 g·kg-1、白芍2 g·kg-1的白细胞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芍药苷120 mg·kg-1、芍药内酯苷120 mg·kg-1的白细胞数在造模第7天升高明显(P<0.05);造模第10天,芍药苷120 mg·kg-1的白细胞较模型组升高明显(P<0.05);同剂量组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赤芍与白芍、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均可升高放射线辐照法致血虚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具有补血作用;芍药内酯苷与芍药苷对该模型升高白细胞的作用类似,是白芍补血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芍药苷是赤芍与白芍升高白细胞补血作用的共同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痹康颗粒中主要成分芍药内酯苷对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的影响作用。方法:本实验通过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的影响的研究,建立了以150 mmol·L -1D-葡萄糖,培养时间为48 h的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通过设立芍药内酯苷高中低组(100 μM、20 μM、4 μM),模型组,维生素C组(100 μM),正常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内ROS含量和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细胞内ROS状态以及CCK-8检测细胞活性。结果: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48 h后,模型组与正常组有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环核苷酸(c AMP、c GMP)水平变化,探讨白芍有效成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作用机制及其"柔肝解郁"功效物质基础。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大鼠肝郁模型,用高效液相-电化学(HPLC-ECD)方法检测其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 AMP、c GMP水平,观察模型组大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NA)、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明显降低(P0.001或P0.01),c AMP水平降低、c GMP水平升高(P0.01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海马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芍药苷高剂量组可提高模型组大鼠海马c AMP水平(P0.05),芍药内酯苷高剂量、芍药苷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海马c GMP水平(P0.05)。结论 :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作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通过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环核苷酸的调节作用来抵抗肝郁状态,发挥其"柔肝解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测定郁舒颗粒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以Agilent ZORBAX SB-C18(4.6×250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结果:芍药内酯苷与芍药苷分离度良好,且不受其它成分干扰;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分别在0.240~0.900μg(r=0.9998,n=6),0.601~2.253μg(r=0.9993,n=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平均回收率都在95%~105%范围内,RSD均小于3.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郁舒颗粒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芍萸复方对血虚小鼠芍药苷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健康和血虚模型小鼠口服芍萸复方后血中芍药苷浓度,探讨"血虚证"与白芍效应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失血法制备血虚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小鼠灌胃1小时后血中芍药苷的浓度.结果:芍药苷与血浆中其它成分能很好分离,在5.0~250.0ng/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52%,最低检测浓度1.49ng/μl.正常对照组小鼠平均血药浓度为63.8±2.45ng/μl,血虚模型组为117.84±6.35ng/μl.结论:血虚证鼠血中芍药苷浓度较正常小鼠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白芍、赤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 方法: 采用综合放血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白芍、赤芍水提物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 结果: 造模第7天,2 g·kg-1白芍和2 g·kg-1赤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造模第14天,2 g·kg-1白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明显(P<0.01),2 g·kg-1赤芍作用不明显,同剂量组相比,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造模第7天,120 mg·kg-1芍药苷、12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60 mg·kg-1芍药内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提升作用(P<0.05);造模第14天,120 mg·kg-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血红蛋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与同剂量组的芍药苷相比,120,30 mg·kg-1芍药内酯苷的红细胞数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5);30 mg·kg-1芍药内酯苷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白芍的补血作用略优于赤芍;芍药内酯苷具有补血作用且补血作用优于芍药苷;白芍有较强的补血作用可能与白芍中含有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提取物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时间-血药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0 ng·m L-1,2.0~2000 ng·m L-1,回收率均大于80%,日间RSD≤10%,日内RSD≤11%,RE在-4.9%~2.4%之间。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为(0.89±0.27)、(0.97±0.37)h;t1/2为(1.97±0.63)、(2.25±0.59)h;Cmax为(301.3±96.8)、(122.9±42.2)μg·L-1。AUC0-t为(1495.1±521.2)、(688.5±222.9)μg·h·L-1;AUC0-∞为(1541.1±548.0)、(720.1±241.0)μg·h·L-1。结论:该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血浆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浓度的测定。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放射线辐照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3(IL-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造血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检测小鼠外周血象、胸腺与脾脏指数及分离血清、血浆,分析IL-3、GMCSF、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均能升高白细胞值(P0.01或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对红细胞值有升高作用(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芍药苷30 mg/kg组均能明显升高胸腺指数(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芍药苷30 mg/kg组明显升高IL-3含量水平(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均能升高GM-CSF含量水平(P0.01或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明显降低TNF-α含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芍药苷30 mg/kg组亦能降低TNF-α含量水平(P0.05)。结论:芍药内酯苷作为白芍的特征性有效成分,与芍药苷一致具有补血作用;二者都通过对机体细胞造血因子的调控作用,促进血细胞的生成,维持造血功能的稳定,是白芍养血敛阴功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赤芍、白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与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小鼠悬尾实验模型,给予赤芍水提物、白芍水提物,记录小鼠悬尾不动时间。采用相同实验方法给予小鼠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并检测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NO/c GMP通路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 g/kg赤芍和2 g/kg、1 g/kg白芍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 g/kg赤芍同剂量组比较,白芍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20 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c GMP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10 mg/kg芍药苷同剂量组比较,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及20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n NOS、GluR1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具有抗抑郁作用,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是白芍抗抑郁作用的物质基础;与白芍比较,赤芍的抗抑郁作用较弱,与其主要含有抗抑郁作用较弱的芍药苷,而不含抗抑郁作用较强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外实验研究芍药内酯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作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芍药内酯苷抗AD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对芍药内酯苷与关键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使用芍药内酯苷干预Aβ25-35诱导大鼠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所构建的AD细胞模型,以验证核心靶点和通路。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芍药内酯苷主要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又称ERK2)、白蛋白(AL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5-羟色胺转运体(SLC6A4)等关键靶点和MAPK、cAMP、cGMP-PKG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芍药内酯苷与MAPK1(ERK2)有较好的结合性。体外实验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cl-2关联X蛋白(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水平和p-ERK1/2与ERK1/2相对表达量比值均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较,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单体提取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胸腺与脾脏指数及分离血清检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二者的补血作用及机制. 结果: 芍药内酯苷30 mg·kg-1与芍药苷30 mg·kg-1均能升高白细胞数(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1与芍药苷30 mg·kg-1均能升高红细胞数(P<0.01,P<0.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1的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1),芍药苷30 mg·kg-1的胸腺指数则无升高作用,二者相比,芍药内酯苷优于芍药苷(P<0.05);芍药内酯苷15 mg·kg-1的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1),芍药苷15 mg·kg-1的胸腺指数无升高作用,二者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芍药内酯苷30 mg·kg-1(P<0.01)、芍药内酯苷15 mg·kg-1(P<0.05)、芍药苷30 mg·kg-1(P<0.01)与芍药苷15 mg·kg-1(P<0.05)均能升高GM-CSF的含量.芍药内酯苷30 mg·kg-1与芍药苷30 mg·kg-1均能升高IL-3(P<0.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1与芍药苷30 mg·kg-1均能降低TNF-α(P<0.01),二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芍药内酯苷优于芍药苷. 结论: 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能够通过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对抗环磷酰胺导致的血虚状态,且芍药内酯苷对造血负向调控因子的作用更强,与芍药苷协同发挥作用,是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6.
俞晨  白小翠  党二乐  王刚 《陕西中医》2018,(11):1501-1503,1514
目的:研究外用芍药苷(PF)对咪喹莫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12只随机分为空白、IMQ造模、治疗低剂量组及治疗高剂量组4组,利用咪喹莫特(IMQ)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治疗组在建模过程中同时给小鼠耳部皮肤连续外用涂抹不同浓度的PF。连续7 d后分别与空白组、IMQ单纯造模组及比较,观察模型小鼠的银屑病表型变化及HE染色下皮肤组织病理改变。结果:7 d后与空白组及IMQ组相比较,外用涂抹PF后小鼠红斑鳞屑明显减轻,表皮厚度明显减轻,HE显示真皮浸润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并且PF的治疗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提示外用PF能够抑制银屑病炎症反应从而缓解银屑病表型。结论:外用PF具有治疗银屑病的作用,PF可作为银屑病靶向治疗药物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动物、细胞实验研究芍药苷对机体受到刺激后肝失疏泄引发的内环境失衡的抗应激作用机制.方法:以慢性束缚应激法复制大鼠肝郁证模型,通过检测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及行为学观察芍药苷抗应激作用;通过ELISA、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Griess法等检测HPA轴、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NO/cAMP/cGMP信号通路含量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环磷酰胺(CTX)化疗S180荷瘤小鼠的减毒和增效作用。方法:建立小鼠体内移植性实体瘤模型,观察芍药苷与化疗药物合用对瘤体重量、小鼠的体重,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影响。结果:芍药苷能可明显对抗CTX化疗引起的体重减少,增强化疗药物抑瘤作用、拮抗化疗药物对WBC及骨髓有核细胞的抑制。且升高白细胞作用有明显的剂量关系,剂量越大,升白效果越明显。结论:芍药苷对荷瘤小鼠化疗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心理应激肝郁证模型大鼠应激相关激素、神经递质及海马和下丘脑部位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制动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心理应激肝郁证大鼠模型,根据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增长情况、高架十字迷宫实验验证模型成功。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模型+四逆散组(四逆散组)、模型+艾司唑仑组(艾司唑仑组),各3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及脑脊液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的含量,半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和下丘脑部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2(MEK1/2)、ERK1/2、CREB、c-fos m RNA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和下丘脑部位磷酸化(p-)MEK1/2、p-ERK1/2、p-CREB、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空白组大鼠血浆和脑脊液中CRH、ACTH、E、NE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5-HT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海马和下丘脑部位MEK1/2、ERK1/2、CREB m RNA及p-MEK1/2、p-ERK1/2、p-CREB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空白组比较,四逆散和艾司唑仑均可降低血浆和脑脊液中CRH、ACTH、E、NE的水平(P0.05),升高5-HT的水平(P0.05),上调海马和下丘脑部位MEK1/2、ERK1/2、CREB m RNA及p-MEK1/2、p-ERK1/2、p-CREB蛋白的表达(P0.05)。各组之间大鼠海马和下丘脑部位c-fos 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能降低心理应激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浆和脑脊液CRH、ACTH、E、NE的水平,增加5-HT的含量,提高应激反应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RK1/2-CREB信号通路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注射阳离 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CGN 大鼠模型。将SD 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5 mg·kg-1) 及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200、100 mg·kg-1),灌胃给药,连续给药4 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24 h 尿蛋白 及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组织中IgG 和C3 的沉积情况;Western Blot 法检测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p62、TRAF6 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情 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24 h 尿蛋白排泄量及血清中Scr、BUN 含量显著升高(P < 0.01),肾 脏中IgG 和C3 沉积增多,IL-1β、TGF-β、p62、NF-κB 及TRAF6 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 < 0.01)。与模型组比 较,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大鼠的24 h 尿蛋白排泄量及血清中Scr、BUN 含量明显降低(P < 0.05,P < 0.01),肾脏组织中IgG 和C3 沉积明显减少,IL-1β、TGF-β、p62、NF-κB 及TRAF6 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 < 0.05,P < 0.01)。结论白芍总苷对CGN 大鼠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1β、TGF-β 表达, 影响p62/TRAF6/NF-κB 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